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2078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下数学教案.docx

一年下数学教案

课题

采松果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学习了整十相加减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可通过动手摆一摆累计经验,培养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⒉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⒈师:

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果大丰收啦!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果,松鼠妈妈说:

“我已经采了25个松果。

”小松鼠数了数说:

“哦!

我采了4个松果”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⒉师:

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学生回答……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⒈师;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果的过程。

想一想怎么算?

⒉交流汇报:

通过刚才的采松果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该怎么算了吗?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⒊小结: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

⒋师:

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师:

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

指名学生列式:

25-4=21

师问:

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

有22只小熊,小猴比小熊多6只,由这两个条件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

  怎么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课后习题23页1、2、3、4、5题

四、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

25+4=29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25-4=21

 

课题

数铅笔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数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出各数,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出各数,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

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

师生,生生。

板书设计:

数铅笔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课题

数豆子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将学生已经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易接受的教学形式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难点

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课?

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

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

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个十和()个一是()。

()个十和()个一是()。

学生自己观察图,在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学生核对。

板书设计:

数豆子

()个十和()个一是()。

()个十和()个一是()。

 

课题

动物餐厅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由于两位数和两位数的比较学生初次接触,有些学生能够比较出谁大谁小,但不一定能说出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学生的求知欲望来调生的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感受一列数蕴涵的规律;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学生交流合作。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手段

课件、计数器、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加动物餐厅,在这个动物餐厅里,小兔担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

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

“快,快,拿盘子,比比谁拿得多。

”小猴和小狗

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

(出示课件)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数一数。

师:

小猴和小狗的手上拿了许多盘子,你们能输出她们的数量吗?

2、知识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

比较小猴和小狗拿的盘子的数目,你发现了什么?

跟同桌同学说一说。

让学生用“〉〈”怎样表示,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汇报交流。

(二)学生再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

(看书)学生汇报交流。

三、游戏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小朋友要为自己的卡片找家。

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两座房子。

(利用游戏巩固学生的比较)

四、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比较大小(练一练第1题)

2、连一连(练一练第2题)

五、本课小结

1、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动物餐厅

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课题

小小养殖场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比较出谁大谁小。

但在具体情境中学生对于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理解得还不是十分透彻,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勇于发表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渗透估计的思想,发展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三杯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养殖场吗?

今天小灰兔朋友要带我们去参观动物王国里的养殖场,你们想去吗?

那就完成小灰兔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节目吧。

桌子上有三杯水,请你们用谁比“—比—多得多,—比—多一些”说一句话。

交流:

还可以怎样说呢?

二、引导交流,学习新知。

1、观察。

师:

(多媒体显示)问:

这幅图漂亮吗?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养殖场都养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鸡85只,鸭42只,鹅34只。

2、说一说师:

请你们用刚才的“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在小组内说一说,谁多谁少?

小组交流。

教师可引导让学生通过数字去发现。

两数相差很多,那就用多得多表如果不多,还可以怎样说?

三、巩固练习

课本习题

四、教师小结

今天学得开心吗?

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小养殖场

鸡85只,鸭42只,鹅34只

鸡比鸭子多一些,鸭子比鹅多一些。

鸭子比鸡少一些,鹅比鸭子少一

 

课题

练习一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方法,本节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注意要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讲述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课题拔萝卜

二、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几个?

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几个?

如何列式计算?

三、探索算法

1、提问:

36+23=?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竖式计算:

说说在进行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给小伙伴们提个醒

小结算法: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4、口算或竖式计算:

43+25

四、练一练,巩固竖式计算方法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习题(略)

 

课题

观察物体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学生对观察物体比较陌生,而且学生对此没有一点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反复观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能力。

3、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学手段

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看图片(课件),猜个谜。

同学们第一次为什么猜不出来呢?

教师引导说。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

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小组交流)师:

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淘气和笑笑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你

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让学生打开书本,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后和自己的同桌说

说。

为什么两个小朋友看到的不一样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请同学们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投影仪)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才可以完全的了解它呢?

师: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练一练”习题。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课题

桌子有多长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依次接触。

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首先设计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再测量其他物体。

教学目标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讲台有多长?

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1、疑问过渡:

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

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

我们可以用“尺子”。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投影仪)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

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

测量铅笔的长度。

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6、小结测量方法: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做课后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

认识1厘米

 

课题

估一估量一量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前几课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并体会了其实际长度。

本课通过对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周围熟悉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2、通过实际测量和估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及小组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准确测量和估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准确测量和估量方法

教学手段

长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厘米。

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

填写。

2、做课后习题。

同桌合作,先小组里交流。

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3、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三、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估一估量一量

 

课题

小兔请客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本课教师应多创设学习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于实际中。

教学目标

1、巩固加减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

创设加减法情境。

2、看课件。

请学生说说图意。

二、新知学习。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

学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看课件)

生:

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列式计算。

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2、学生计算。

请学生板演。

3、数学游戏:

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

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

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30+20=50

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50-10=40

 

课题

青蛙吃害虫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学习了整十数相加减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本课相对来说已没有太大的难度。

应通过动手拨珠这一环节继续渗透数位对齐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讲述青蛙吃害虫的故事。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1、看课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两只青蛙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大青蛙比小青蛙少吃多少只?

列出算式计算

三、动手操作,探索算法

1、用计数器拨一拨56+30

先拨什么,再拨什么,结果是多少?

2、由拨珠过程想一想,56+30是怎么算的?

3、出习题,讲算理:

23+4046+50

4、用计数器拨一拨56-50,想一想,先拨什么,再拨什么,得多少?

5、想一想计算过程

6、出算式,讲清算理:

74-4062-50

四、巩固练习

看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1)

(2)(3)(4)题

五、教师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青蛙吃害虫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86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

56-30=26

 

课题

练习二

课时

1

课型

练习课

学情分析

本课是节练习课,教师应创设环境使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通过各种题型,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的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树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练一练

1、口算第一题

独立完成,开火车交流订正

2、你能算出温差是多少吗?

(第二题)

什么是温差?

北京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最低温度是多少?

上海呢?

独立进行计算

3、比大小

二、买玩具

1、创设情景:

今天,小明的妈妈来到商店里,只见商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你们说说,它们各是多少钱?

2、请选择你喜欢的两种玩具,请你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填在书本上。

3、现在,小明的妈妈有50元钱,请你帮他看看能买哪两种玩具?

三、数学游戏:

信鸽送信

把卡片式子放入66、39、32的信箱

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看图列式

1、第六题:

你从图上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独立完成后,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七题:

分组提问并列式解答

五、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练习二

(习题略)

 

课题

拔萝卜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方法,本节课可以让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

教学手段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讲述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2、出示主题图(多媒体):

板书课题拔萝卜

二、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几个?

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几个?

如何列式计算?

三、探索算法

1、提问:

36+23=?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竖式计算:

说说在进行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给小伙伴们提个醒

小结算法: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4、口算或竖式计算:

43+25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拔萝卜

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23+36=59

36

+23

———

59

 

课题

去游乐园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整十数相加减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本课相对来说已没有太大的难度。

应通过动手拨珠这一环节继续渗透数位对齐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

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手段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准备引入

1、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

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

3、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4、引出单位“米”。

5、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二、米的实际意义

1、设问:

1米有多长呢?

2、操作: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米长。

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

3、估一估:

(1)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

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

(2)量一量:

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

(3)找一找:

卷尺上的1米。

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1米有多少厘米?

2、看看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即1m=100cm。

四、选择合适的单位

(1)1米和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

比如:

一座房子高3厘米,小明1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牛1分钟爬10米……

(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

五、巩固练习

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

(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厘米、90厘米、7米、65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

4、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因为有画1厘米的经验,所以不难)

 

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