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24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二、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形,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气氛。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腕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踊跃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勤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讨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取得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抵家庭和社会。

五、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讨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预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腕,鼓励学生的探讨兴趣。

六、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式。

7、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熟悉活动,让学生去切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八、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普遍而又紧密联系的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紧密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 

学 

内 

1

科学是……

2

做一位小科学家

3

单元总结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4

校园里的植物

5

校园里的小动物

6

植物动物人

7

生命离不开水

8

观察水

9

神奇的水

10

地球上的水

11

12

常见的材料

13

纺织材料

14

金属

15

塑料

16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17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18

复习、检测

第一单元咱们都是科学家

1.科学是……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当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

2.知识与技能

(1)明白科学是什么。

(2)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明白,爱提问。

二、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

(1)洗涤剂、洗衣粉、甘油、水、盛吹泡泡的容器等。

(2)各类粗细不同的吸管。

(3)铁丝。

学生预备:

粗细不同的吸管。

三、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此刻,老师想写两个字,同窗们猜猜老师可能想写哪两个字。

学生猜。

教师写“科学”两个字。

自主学习

1.科学是什么

(1)讨论:

当你看到科学这两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充分发言。

(3)展示一些有关“科学”的图片。

(4)讲有关“爱迪生的故事”。

(5)讨论:

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科学。

2.关于吹泡泡

(1)教师演示吹泡泡。

(2)讨论:

关于吹泡泡,你有什么问题?

(3)选择适合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问题。

(4)怎样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5)学生配制吹泡泡溶液,并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大。

(6)拓展:

吹泡泡、玩泡泡的新花样。

3.反思

说一说吹泡泡都经历了哪些进程?

它与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进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把它记录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谈话:

吹泡泡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所以吹泡泡里有科学。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4.讨论:

找一找咱们身旁哪里还有科学?

提出10个有关科学的问题并把它记录下来。

2.做一名小科学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培育学生勤试探,能提出成心义的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能得出问题,并试探。

四.教学难点:

问题的提出。

五.德育渗透点:

培育学生善思的好适应。

六.教具预备:

每位同窗带一件小玩具。

七.教学进程:

(一)引言:

请学生讲爱迪生的故事。

(二)新课:

1.师:

上节课咱们实验了吹泡泡,大家想一想,咱们吹泡泡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进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生讨论,汇报,填写活动记录。

3.同窗们想做科学家吗?

上次课咱们明白了科学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是能提出问题,下面就请你们玩一玩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提出一些问题。

4.学生活动。

5.学生提问。

6.观察第6页的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归纳: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阅资料-试探-得出结论。

7.观察咱们周围的事物,每一个小朋友提出10个科学问题,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三)活动小结。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觅有生命的物体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咱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式与结果。

(1)明白大自然中有种类防多的有生命的物体,熟悉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明白生物体的大体特征和大体需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进行地址的勘探,寻觅适合的地址:

学校升旗台周围花园,调查用的记录表等。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续接讲义的美诗:

当我走进树林,……

自主学习

1.学生到校园内去寻觅有生命的物体。

(1)教师提出一些适当的要求,如:

珍惜校园内的环境,注意安全等。

(2)将寻觅到的有生命的物体及各自所在的地址记录下来。

不会写的字能够用拼音代替或用笔画出它们的外形样子。

(3)学生活动。

(4)教师与学生一道外出寻觅,发觉问题及时指导。

2.为何说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交流,要求各抒己见。

(3)老师结合学生讨论与汇报的情形,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样的物体是有生命的,什么样的物体是没有生命的,你为何以为它们是有生命的或是没有生命的,引导学生得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然后得出“植物”与“动物”的概念。

(三)要求课后继续研究。

附板书:

植物

生物动物

非生物

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会对各类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的地方。

(1)明白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熟悉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明白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一路的需求。

(1)体验熟悉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受。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两三种盆栽植物;

各类各样植物的卡片;

观察记录表一份。

学生自备一些小型植物。

1.上节课咱们在校园里寻觅了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发觉了许多动物和植物。

今天咱们就来研究有关植物的问题好吗?

2.出示一些植物的卡片让学生欣赏,并尽可能让学生说出植物的名称。

教育学生要保护植物。

1.引导学生观察、描述一些植物

(1)教师以一盆栽植物为例,介绍观察、描述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观察、描述自己带来的植物,并作好记录。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边展示边汇报)

(4)教师评价活动情况。

2.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植物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出示两种植物。

(2)问:

这两种植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两种植物的不同和相同,把它们写下来或画下来。

比谁的发现多。

(4)学生汇报活动结果。

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适当的分类。

3.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拥有的关于植物的经验

(1)出示几种植物的插图。

(2)学生自行辨认。

(3)让学生分组任选两种植物进行比较,说出他们的相同与不同。

作业

课后继续观察比较。

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2)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1)喜欢小动物,与动物有亲近感。

各类动物的图片;

相关动物的挂图。

(1)说一说,你还认识哪些动物。

1.游戏:

猜一猜,他(她)心里想的是什么动物。

要求一方问一些动物的情形,对方回答。

如:

它长毛吗?

它是吃肉的动物吗?

它会生蛋吗?

它有四条腿吗?

它生活在陆地上吗?

……

2.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1)出示猫、兔和狗的图片。

(2)举例说明比较两种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3)学生活动:

任选两种动物,比较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3.引导学生给动物分类

(1)将动物的卡片,放在一起,把这些动物分类,把分类的结果记在表格中。

(2)汇报交流:

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分类方法。

课后继续比较一些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4.植物·

动物·

一、教学目的

1.进程与方式

(1)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的结果。

2.知识与技术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世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

(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他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萝卜和兔子的挂图,有关尺蠖等动物的图片。

(1)教师出示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2.引导学生找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

(1)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找找自己与萝卜的不同与相同之处,看谁找的多。

(2)学生比赛:

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说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点多。

3.找出兔子和萝卜的相似之处

(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2)学生分组找出兔子和萝卜的相似之处。

(3)小组交流,小组长记录下每组的情况。

(4)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萝卜和兔子生存条件等相似之处,从而认识到动植物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

(5)出示尺蠖和镜兰花的图片,认识一些奇特的动物和植物。

4.找动物和植物的不同

(1)教师出示一些动植物的图片。

(2)学生分组比较、讨论动植物的不同,并任选两种动物和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

①老虎与松树;

②鱼与水草;

③代鼠与树叶。

④人与动物。

有选择地比较,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1)人是动物吗?

(2)生回答。

(3)学生按照不时了解的有关黑猩猩的情形与人相较,比较人与黑猩猩的不同与相同。

将结果记在P20的表格中。

(4)比较后进行交流。

(5)师生讨论,围绕以下那个问题进行讨论:

人也是动物。

需要动植物的和谐相处。

课后试探:

植物、动物、人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

1.生命离不开水

一.教学目标:

1.进程与方式: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术:

(1)明白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份,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预备:

1.教师预备:

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2.学生预备:

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

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

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三.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1.朗诵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

因为有你,地球才如此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

为何呢?

3.揭单元题:

“生命之源——水”

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

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熟悉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观察小草天天“喝”多少水?

(1)师出示有点萎的小草,问:

现在小草最需要的是什么?

怎样让小草很好的喝到水。

(3)分组设计实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4)把实验结果记在P78的表格中。

3.哪些地方有水。

(1)生讨论:

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

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

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

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4)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

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5)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

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4.比较人体及各类食物中的含水量。

(1)学生阅读课本P24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

5.教师总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熟悉水对咱们的生活和生产是超级必要的。

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含有的水分多?

哪些含有的水分少?

2.观察水

(1)学会用多种感官熟悉水、并能在观察中发觉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熟悉物体的方式,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辨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术;

(1)明白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明白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讨进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情形,愿意与同窗交流观点。

烧杯、滴管、蜡纸或锡纸(铝箔),方糖、食盐、木筷子、墨水、曲别针(或小钉子);

酱油、牛奶、白醋、盐水、雪碧、水六种液体及热水等。

纸巾、硬币、白纸、水杯、调料袋、塑料瓶盖。

(一)导入:

1.咱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为何生命离不开水呢?

让咱们通过实验,揭开它的奥秘。

2.揭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水,描述水。

(1)请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仪器或身旁的可利用的物体,观察一杯水,你对这杯水有什么新的发觉。

咱们比一比,哪一组发觉的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觉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教师鼓励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

当水溅出、洒出时有什么现象?

水滴在别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当愈来愈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时,水形成的圈有什么现象?

几滴水从空气中落下时,呈现什么形状?

(4)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要求从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2.识别水。

(1)师出示六杯液体,请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教师介绍识别方式:

“一看、二闻、三尝”。

不熟悉的物体不能随意尝,以防中毒。

(2)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

3.熟悉水的溶解现象。

(1)研究糖水。

糖水是怎么做出来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转变?

(2)研究溶解。

学生汇报后,教师强调同窗们说的“化了”、“溶化了”等,在科学上叫做溶解。

(3)研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在水里。

溶解在生活中应用超级普遍,它既有利处也有坏处,说说生活中溶解的应用。

4.熟悉毛细现象。

(1)师演示实验:

窄纸巾的下部插入带色的水中,先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再试试结果如何?

(2)学生分组实验。

(4)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水往上爬的现象?

(5)师生一路小结:

科学上把水沿着裂缝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5.熟悉水的表面张力。

往硬币上滴水,大家一路数一数,直到水溢出时,一共能够滴多少滴水?

再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水面,你能发觉什么?

(4)师生讨论。

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

理解“张力”的意思。

(5)书上P27下方的图中的实验。

(6)学生一路研究这些问题。

(三)课后作业;

1.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

它对人们的生活有利,仍是有害?

2.完成P27下的两个研究实验。

3.家乡的水资源

(1)初步学会用科学思维的方式开展调查,并对各类现象进行解释。

(2)初步运用图画、图表、书面报告等形式,交流调查研究活动的方案和结果。

(3)能初步运用实验方式,说明水污染的危害。

(1)了解家乡水资源缺乏,及有限的水资源已被污染的情形

(2)明白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1)通过小鱼在污水中的表现,体验水污染对生命的危害。

(2)通过查阅资料,感受水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人体健康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3)经历考察家乡水的进程,踊跃提出保护水源,减少污染的建议。

预备学校周围一些水资源的图片资料。

预备一些污水。

自带一些洗涤用品。

(一)导入新课:

1.温习。

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入新课。

1.说说周围的水资源情形:

(1)在你家或咱们学校周围,你观察到的这些水资源,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

或说你对这些水有想说些什么?

(2)学生回答。

2.提出研究性的问题:

(1)教师按照回答列出几个小专题:

A.家乡水资源状况;

B.污水对动物的影响;

C.污水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D.水污染的原因。

3.4人小组选择研究课题并制定研究计划:

(1)根据以上的几个问题,选择一个或两个,4人小组共同研究。

要求先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时间等

(2)4人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4.调查研究

在小组长的率领下按计划完成考察报告。

(利用课余时刻)

5.整理阶段。

课后把自己考察的情形,做认真的分析,能够查阅一些书籍等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写出自己的研究性报告。

报告中能够包括考察情形分析、各类建议等。

6.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课后延伸:

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考察项目,继续查阅有关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