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2478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docx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03年创历史新高2004年形势继续看好

中国机械工业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产业,包括金属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机械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6大行业,分为汽车、机床工具、电工、工程机械、重型矿山机械、石化通用机械、农业机械、内燃机、仪器仪表、文化办公机械、通用机械基础件、环保机械、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等14个分行业,共约271个小行业。

建国以来,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与开放,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机械工业的总体规模已占世界机械工业的5%--6%,约居世界第五位。

2003年更是近几年来中国机械工业发展最快的一年。

2003年中国机械工业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原材料大幅提价等困难和挑战,在投资、消费、出口各方面的强劲拉动下,取得了比预想好得多的业绩。

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结构全面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品的产量,总量和增量双双改写了历史纪录;改革开放出现了很多可圈可点的新亮点,行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展示出机械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展望2004年,各种迹象表明,我国机械工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2003年经济运行情况

2003年,中国机械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下同)经济总体水平发展到新的阶段,主要指标和产品创历史最高:

工业增加值6200亿元,增长26.05%;

工业总产值25309亿元,增长31.90%;

产品销售收入24324亿元,增长33.32%;

产品外贸出口额583.24亿美元,净增191.5亿美元,增长48.88%;

汽车产量444.37万辆,净增115.69万辆,增长35.20%;

其中:

轿车201.89万辆,净增91.72万辆,增长83.25%;

发电设备产量3700.6万千瓦,净增1579.78万千瓦,增长74.88%;

数控机床产量36813台,净增12010台,增长47.73%。

(一)机械工业高速发展来之不易

年初,业内一般认为由于2002年高基数带来减幅效应,预计2003年创造更高的增长速度有一定难度。

其后突如其来的非典冲击,更增加了经济运行的困难,但经过全行业上下的奋力拼搏,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以不平凡的业绩载入史册。

一季度,机械工业同比增长38.51%,创下1998年(从这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以“规模以上”企业计)以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

二季度受非典疫情的冲击和钢材涨价等不利因素影响,机械工业同比增长下降到33.59%,比一季度减幅达4.92个百分点,加重了人们对2003年全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能否顺利发展的忧虑。

但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下半年中国机械工业克服了钢材等原材料的涨价,电力供应紧张等困难,逐步进入稳步发展形势。

三季度,同比增长32.47%,比二季度减幅迅速缩小到1.12个百分点;四季度同比增长31.90%,再创历史新高,减幅缩小到只有0.57个百分点。

机械工业2002年低开高走,年末比年初增幅高达10.01个百分点;2003年,在年初创造“超高速度”的基础上,全年始终保持超高速运行。

2002年全年增长高达25.12%,当时以为很难超越,但2003年达到更高的31.90%,增幅6.78个百分点,成功地解决了上年高基数和低开高走对2003年高速发展带来的困难。

(二)生产全面快速增长

1、产值——总量和当年增量双双到历史最高水平

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6200亿元,增长速度由2002年的18.09%提高到26.05%,提高了7.96个百分点;增量近2401亿元,比2002年增量582亿元多1400亿元。

按现价计的工业总产值完成25225亿元,增长速度由2002年的25.12%,提高到31.90%,提高了6.78个百分点;增量达7019亿元,比2002年增量3450亿元多出一倍。

增速和增量比近五年(1999-2003年)的平均水平高得多。

统计表明,2003年产值的总量和增量双双谱写了历史新纪录。

机械工业2003年产值增长情况分析

项目

产值(亿元)

增长速度(%)

年产值增长(亿元)

1998年

2002年

2003年

1998年-2003年平均

2002年

2003年

1998-2003年

年平均

2002年

2003年

工业增加值

2746.0

3799.3

6200.3

17.7

18.09

26.05

690.9

582

2401

工业总产值(现价)

10752.6

18206

25225

18.6

25.12

31.90

2894.6

3450

7019

2、产品产量——全面大幅增长

在统计的124种主要机械产品中,同比减少的只有13种,占总数的10.49%;同比增长的111种,占总数的89.51%;其中增长二位数以上的92种,占总数的74.2%;有43种增幅达30%以上,占比近35%。

发电设备、轿车等16种重要产品增幅在50%以上,如此多的重要产品,如此高幅增长,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2003年机械产品同比增速分析

总计

同比低于上年

同比高于上年

合计

二位数

以内

10%-20%

20%-30%

30%以上

50%以上

产品项数

124

13

111

19

33

16

43

16

占比%

100

10.49

89.51

15.32

26.61

12.90

34.68

12.90

15种具有代表性的、对机械工业综合实力有较大影响的机械产品中,除大中型拖拉机增幅为个位数外,其他都大幅增长,三分之二的产品比上年增长三分之一或以上。

其中:

汽车444.37万辆,同比增长35.20%;发电设备3700万千瓦,同比增长74.88%;铲土运输机械9.28万台,同比增长57.29%;金属切削机床30.68万台,同比增长34.68%;化工机械26.06万吨,同比增长33.03%;起重设备102.21万吨,增长32.84%;液压元件3231万件,增长35.78%。

多数重要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

在15种具有代表性产品中,只有化工机械、矿山机械、电力电缆类未超过历史最高产量,但这些产品的技术内涵与创产量最高记录的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水平已有质的进步,单纯从数量上比较,意义已经不大。

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快速增长,对机械工业产品结构的提升,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急需,提高需求档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如数控机床、高精度机床、大型机床同比分别增长42.51%、47.73%和87.13%,大大高于同期金属切削机床增长34.68%的速度,为满足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工业、重电机工业等的改造做出积极贡献;发电设备增长74.8%,高压输变电设备产品也大幅增长,对解决当前电力工业急需,对满足近年年新增装机3000万千瓦的要求功劳很大;汽车产量突破400万辆台阶,在世界的排名由2002年第5位上升至第4位,其中轿车年产量突破200万辆,月产量突破20万辆,是提高国民经济消费结构水平的重要支柱。

2003年主要机械产品产量和历史最高年份产量比较

单位

历史最高年

产量

2003年

绝对量

(累计)

同比增长(%)

1、大中型拖拉机

万台

12.56

7.09

6.97

2、内燃机*

万千瓦

28434

33.01

17.09

3、铲土运输机械*

万台

5.81

9.38

57.29

4、照相机*

万架

5962.09

6010.5

16.75

5、复印机械*

万台

210.29

254.32

24.17

6、化工机械

万吨

27.46

26.06

33.03

7、矿山机械

万吨

86.94

64.12

35.53

8、起重设备*

万吨

76.68

102.21

32.84

9、金属切削机床*

万台

26.2

30.69

34.55

数控机床*

24803

36813

47.73

10、发电设备*

万千瓦

2120.84

3700.62

74.88

11、变压器*

万千伏安

29606

37651

25.99

12、电力电缆

万公里

347.94

302.44

11.51

13、液压元件*

万件

2164.59

3231

35.78

14、汽车*

万辆

328.68

444.37

35.20

轿车*

万辆

110.17

201.89

83.25

15、摩托车*

万辆

1150.18

1429.44

19.26

注:

*为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产品

3、月产值和主要产品月产量逐月稳步提升,显示了机械工业克服困难、稳步增长的态势。

考虑到“基数大”和“非典”的冲击,原来估计对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有相当大困难,但经过上下努力,产值和许多重要产品产量逐月稳步提高,至12月创造了单月历史最高水平。

如:

12月轿车产量达20.9万辆,发电设备647.3万千瓦,数控机床4066台。

凸显了机械工业稳定均衡增长的态势,显示了中国机械工业面对突发问题应对能力增强。

2003年机械工业单月产值和重要产品产量增长情况

项目

单位

3月份

6月份

9月份

12月份

工业增加值

亿元

499.6

553.9

554.9

637.1

工业总产值(现价)

亿元

2062

2272.5

2281.4

2572.3

轿车

万辆

15.7

17.9

19.1

20.9

数控机床

3159

3422

3196

4066

发电设备

万千瓦

297.0

443.5

344.3

647.3

(三)市场和销售形势良好

在基建、消费和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需求形势下,机械工业产品市场和销售形势红火。

1、产品市场形势红火

在消费、基建和出口三大需求同时发力的形势下,机械产品市场形势红火。

如汽车。

2003年汽车销售约445万辆左右(其中国产车辆销售439.08万辆,比上年净增111.93万辆,增长34.21%;其中轿车185.01万辆,净增82.55万辆,增长80.56%),目前的销售量次于美国(1200万辆),日本(800万辆),超过德国(350万辆),从上年世界第四位进居第三位。

我国汽车市场形势大好、需求猛增的原因:

一是需求主体发生变化,已经由集团消费为主转为私人消费为主;二是产品主体属性发生变化,已经由生产资料为主转变为生活消费品;三是私人消费开始起步,私人购买轿车的增长模式已经开始形成。

又如电工产品,随着电力供应紧张,电力建设迅速启动,2003年增加装机2793万千瓦,今后几年还将以更大幅度增长,电工产品市场全面看好,尤其是几个发电设备主机厂,手持订单都达到几十亿元。

还有机床、重型机械、机械基础件乃至农业机械,市场需求形势都很好。

2、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2003年产品市场形势好,凸显反映在销售收入的迅猛增长,前9个月机械产品销售收入已经达到2002年全年17186亿元的水平,全年达到2.4万亿元的新平台,同比增长33.32%;2003年机械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6080亿元,增幅比上年(24.13%)提高9.2个百分点。

总量和增量都达到新的高度。

3、产销率持续提高

2003年机械工业产销率稳定提高,一季度94.02%,二季度96.75%,三季度97.24%,全年达97.85%,其中12月当月达101.58%的高水平,产销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四)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利润、税金总量和增量同创历史最高

1、亏损企业亏损面缩小,亏损额减少

机械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面连年不断减少,1998年27.43%,2002年减至20.04%,2003年大幅减少至17.55%。

亏损企业亏损额连年减少,2001年205.07亿元,2002年降至193.06亿元,2003年已减少至179.80亿元,同比减少了9.45%。

2、企业利润大幅增长

2003年前9个月,机械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98.5亿元,已经超过了2002年全年利润1030.0亿元的水平,全年突破1500亿元大关,达1531.6亿元,同比增长48.71%。

2003年机械企业利润总额可比上年净增500亿元,而2002年比2001年净增不到400亿元。

总量和增量都是历史新高。

3、上缴税金继续增长

2003年机械工业企业上交税金总额达1030.4亿元,比上年交纳税金829.7亿元增加200多亿元,全年同比增长24.19%。

4、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改善

2003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与2002年同期比较,全面改善。

如销售收入利润率6.30%,比上年提高了0.65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67289元/人,比上年提高了21708元/人;总资产贡献率10.58%,提高了1.06个百分点。

2003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情况表

指标

单位

2003年

2002年

同比增长

产品销售率

%

97.85

95.65

2.2个百分点

销售收入利润率

%

6.30

5.65

0.65个百分点

总资产贡献率

%

10.58

9.52

1.06个百分点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17.82

111.88

5.94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

%

60.59

61.34

-0.75个百分点

流动资产周转率

1.16

1.51

0.15个百分点

成本费用利润率

%

6.74

5.98

0.76个百分点

增加值率

%

25.49

20.55

4.94个百分点

劳动生产率

元(增加值)/元人

67289

45581

47.63%

(五)机械工业各行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2003年机械工业各行业均能高速协调发展。

以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为例:

1、工业总产值

机械工业各行业都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最高的工程机械行业增速达54.33%,其次是重矿行业40.17%、文办设备行业37.79%,增速最低的食品包装机械行业也有16.41%。

汽车行业的增速为35.24%,汽车行业以外的机械行业各行业为30.08%,都是高速发展。

汽车行业占机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94%,增量的贡献率为38.88%,除汽车行业以外的其他机械行业分别为64.06%和61.12%;其中电工电器行业分别为21.99%和28.50%。

2、利润总额

除文办行业外,其他行业增长速度都在30%以上。

最高的内燃机行业达127.71%,其次是机床行业79.67%,工程机械行业77.92%、汽车行业53.13%,以往利润最低的农机行业也达到62.62%。

汽车行业的增速为53.13%,汽车行业以外的机械工业各行业为44.87%,都是高速增长。

汽车行业占全行业的比重为47.84%,增量的贡献率为50.68%,除汽车行业以外的其他机械行业比重为52.16%,贡献率为49.32%。

2003年机械工业生产、效益的行业分布情况表

工业总产值

利润总额

在全行业中占比(%)

2003年同比增速(%)

对全行业增量贡献率(%)

在全行业中占比(%)

2003年同比增速(%)

对全行业增量贡献率(%)

机械工业全行业总计

100.00

31.90

100.00

100.00

48.70

100.00

农机行业

2.95

20.87

2.04

1.03

62.62

1.21

内燃机行业

2.29

27.50

2.04

1.67

127.71

2.87

工程机械行业

2.11

54.33

3.09

2.65

77.92

3.54

仪器仪表行业

3.47

27.61

3.16

3.57

62.24

4.19

文化办公设备行业

2.99

37.79

3.45

1.64

14.59

0.64

石化通用机械行业

7.57

27.00

6.57

7.57

42.87

6.94

重矿山机械行业

4.73

40.17

5.38

2.74

42.01

2.47

机床工具行业

3.12

33.67

3.23

2.20

79.67

2.98

电工电器行业

22.18

28.30

20.17

18.97

35.80

15.27

通用基础件行业

5.86

30.24

5.66

5.51

55.32

5.99

食品包装机械行业

0.56

16.41

0.33

0.51

29.28

0.35

汽车行业

35.94

35.24

38.88

47.84

53.13

50.68

其他民用机械行业

6.22

30.76

5.99

4.08

29.97

2.87

(六)机械工业对全国工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2003年全国工业高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0%,工业总产值增长27.18%,利润总额增长14.27%,机械工业占其增长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贡献率最大。

机械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

工业增加值21.28%;工业总产值(现值)20.24%;产品销售收入20.12%;企业利润20.55%;企业税金17.2%。

机械工业是拉动工业增长的最大行业。

2003年对全国经济增长率较大的行业

项目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行业

贡献率(%)

行业

贡献率(%)

行业

贡献率(%)

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

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利润

企业税金

机械

机械

机械

化工

机械

21.28

20.24

20.12

21.80

17.20

轻工

轻工

机械

冶金

16.98

16.04

20.55

16.40

电子

电子

冶金

石化

13.13

13.21

13.29

14.60

二、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取得进展

(一)改革、改组有声有色,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到迅速成长

1、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提高了机械工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2003年,机械工业坚持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得到更快发展,机械工业资本多元化,行业增强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这是2003年机械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业总产值,2003年机械工业全行业增长31.9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5.52%,贡献率11.03%;民营企业增长31.96%,贡献率45.00%;三资企业增长43.60%,贡献率43.97%。

利润总额,全行业增长48.7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分别增长6.23%、43.22%和61.05%。

十年前的1993年,机械工业总销售额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三者之比为72:

18:

10,五年前的1998年为50:

30:

20,2003年为15:

49:

36;十年前的1993年,机械工业利润总额中三者之比为62:

22:

16,五年前的1998年为0:

50:

50(国有企业为亏损),2003年为7:

38:

55。

可见,目前三部分企业中民营和三资企业在行业销售收入总量中已占大头,利润更占到了90%以上。

2003年机械工业资产、总产值、利润各种经济成份企业分布情况%

2003年资产比重

工业总产值

利润

比重

同比

增长

贡献率

比重

同比

增长

贡献率

2003年

2002年

2003年

2002年

机械工业总计

100.00

100.00

100.00

31.90

100.00

100.00

100.00

48.70

100.00

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

34.61

19.89

22.72

15.52

11.03

6.84

9.58

6.23

1.23

民营

38.12

45.02

45.03

31.96

45.00

38.31

39.78

43.22

35.30

三资

27.27

35.09

32.25

43.60

43.97

54.84

50.64

61.05

63.47

2、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在各行业中形势不一

从地区的工业总产值比重分析,东部地区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比重较高。

浙江(81.13%)、江苏(56.93%)、山东(62.88%)等省市民营企业占比较多;上海(74.14%)、广东(71.78%)、福建(67.29%)、天津(50.22%)等省市三资企业占比较多;陕西(79.40%)、黑龙江(60.93%)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较多。

从行业工业总产值分析,农业机械(32.05%)、内燃机(35.09%)、重型机械(37.20%)等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都在三分之一以上;农业机械(62.94%)、工程机械(49.87%)、石化通用(54.61%)、机床工具(59.25%)、电工电器(55.41%)、机械基础件(62.29%)、食品包装机械(60.87%)等行业民营企业的占比都在一半以上;文化办公机械(94.96%)、汽车(43.44%)、仪器仪表(41.76%)、工程机械(35.67%)等行业三资企业占比在三分之一以上。

3、并购重组活跃

2003年机械工业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工作有实质性启动,重大骨干企业改组、并购的重大事项迭出。

先后有东风汽车的战略重组、新疆特变电工并购沈阳变压器和鲁能泰山电缆、北京第一机床厂与大隈的合资迁建、长沙中联重科并购浦沅工程机械、北汽福田收购河北宣化工程、郑州宇通客车接手郑工集团,上海电气集团推出资产总量达80亿元的108家企业向境内外招商引资进行改制重组等。

(二)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升级,促进机械工业快速发展

1、新产品快速发展

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的成果,集中反映于新产品发展取得突出成绩。

如汽车:

2003年推出新车型50多种,从微轿到豪华车型,几乎涵盖了价位从5万元到50万元的各种车型。

2003年机械工业新产品产值达5128亿元,同比增长38.93%;比上年新增1518亿元,而2002年比上年只增加1033亿元。

新产品产值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5%,在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长31.90%中,依靠新产品拉动的达7.98个百分点,占四分之一。

2、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机械工业为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关键装备的能力和信心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制和生产取得重大成果。

以电力工业装备为例,三峡电站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混流式70万千瓦水轮发电组,已具备生产条件。

左岸电站已投产的6套机组中,其核心部件,最大直径13.76米,净重400多吨水轮机转轮在国内制造的4套;核心部件发电机2万伏水内冷定子线棒国内制造的已交付3套。

据悉,国内开发的右岸电站水轮机转轮水利性能优于原来左岸电站机组。

单机60万千瓦超临界压力火电机组和风冷60万千瓦火电机组研制工作加紧进行,主要部件已经完成。

世界领先的高原75万伏输变电线路设备研制,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正在陆续投产。

为解决电力工业大型机组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