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2934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docx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

 

分类号:

G40    密   级:

【宋体五号加粗】【宋体五号加粗】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黑体小一加粗居中】

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研究

Studyonthedevelopmentofpreschoolchildren'smemory

 

系别专业:

教育系小学教育

姓名学号:

张三0948228

年级班级:

2009级2班

指导教师及职称:

李四讲师

【宋体四号加粗】

2021年4月

摘要

人的一切活动,从简单地认识、行动,到复杂地学习、劳动,都离不开记忆。

记忆是人的智力活动的仓库。

在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幼儿时期,记忆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

学前儿童记忆处于意识中心,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有优势地位。

如果没有记忆能力,那么幼儿每一次都去重新认识那些已经碰见过的事物,不可能获得任何生活知识经验。

幼儿记忆发展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有直接作用。

那么本文主要写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阐述了教师对学前儿童记忆力发展规律的影响;第三部分对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力提出了几点策略研究。

关键词:

记忆;学前儿童;发展策略

 

Abstract

Allhumanactivities,fromsimpletounderstand,action,tothecomplexityoflearning,labor,allcannotdowithoutmemory.Memoryisthementalactivityofthewarehouse.Intheintellectualdevelopmentofthemostimportantchildhood,withmoresignificantmemory.TheformerSovietpsychologistViggoJKithink:

memoryofpreschoolchildreninthecentreofconsciousness,variousaspectsofmentalactivitytotakeadvantageofmemorystatus.Ifthereisnomemory,sothechildreneachtimetoreunderstandthingsthathaveevermet,couldnotobtainanyknowledgeandexperienceoflife.Thedevelopmentofchildren'smemoryhasadirecteffectonlearningscientificandculturalknowledge.Sothispaperwrotethethreepart,thefirstpartintroducestheoccurrenceandthedevelopmenttrendofmemoryofpreschoolchildren;thesecondpartdescribesthelawsofmemorypreschoolchildrendevelopmentinfluenceteachers;thethirdpartputsforwardseveralstrategiesforthecultivationofthememoryofpreschoolchildren.

Keywords:

memory;preschoolchildren;developmentstrategy

 

序言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完整的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三个环节。

识记是把感知或体验过的东西“记”下来的过程,也就是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保持就是把识记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

保持过程往往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地把材料放在那里,而是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的。

恢复是把保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记忆恢复有两种形式:

再认和再现(也称回忆)。

再认是指识记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感知过或经历过的。

再现则是指识记过的事物并没有直接出现,由于其他事物的影响使之呈现在头脑中。

识记和保持是恢复的前提,恢复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

记忆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幼儿的记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幼儿教师根据记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组织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记忆的发展,并使其获得更佳的效果。

这对于提高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质量和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一)记忆的发生

1.记忆发生的指标

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

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

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

即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

2.记忆发生的时间

首先习惯化不学而能。

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然后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

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首先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然后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最后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

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第一,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第二,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

第三,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第四,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3.记忆容量的增加

一是记忆广度,人类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组块),儿童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人类记忆广度的;二是记忆范围扩大,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信息加工能力增强;三是工作记忆能力增强。

4.记忆内容的变化

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①运动记忆(2周左右),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

②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新生儿已有明显表现;

③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依靠表象进行;

④语词记忆(1岁左右),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

5.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的形成和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密切联系,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

常见记忆策略有:

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

二、教师对学前儿童记忆力发展规律的影响

教师对幼儿记忆力发展规律的掌握,是培养幼儿记忆力的前提。

幼儿的记忆具有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或成人所不同的特点。

幼儿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幼儿记忆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才能提出适当的记忆力培养目标,才能采取正确的培养策略。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量和质两方面。

首先,在量的方面,幼儿记忆的范围、记忆的广度扩大,比幼儿前期能记忆更多的对象,而且幼儿逐渐能将得到的知识、经验进行系统化。

幼儿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例如,3岁儿童可以再认几个月以前感知过的事物;4岁儿童再认保持时间为l年;4岁以后再认保持时间可以再长些。

在记忆的再现方面,3岁儿童可以再现几个星期以前的事;4岁儿童可以再现几个月以前的事;4岁以后儿童随着语言的发展再现保持时间更长更确定,他们会很容易地再现多种形象。

一般来说,童年期有条理的记忆,是从4一5岁开始的。

幼儿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记忆态度的发展。

记忆态度是指记忆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

幼儿记忆的有意性较低。

5、6岁的幼儿,记忆的有意性才有明显的发展。

二是记忆方法的发展。

幼儿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但是这并不意味幼儿只有机械识记而无意义识记。

许多事实说明,4岁后的幼儿在记忆过程中能够对识记材料进行明显的理解性改造。

对难理解的、生疏的材料,幼儿机械识记的成分多,而对于那些熟悉的,容易理解的材料,幼儿意义识记的成分多。

三是记忆正确性的发展。

幼儿记忆的正确性较差。

例如,幼儿记忆的完整性很差,他们在回忆时常常出现脱节、遗漏和颠倒顺序等现象。

三、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幼儿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作为老师要帮助幼儿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养成善思习惯:

爱动脑筋、勤动脑筋;能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不满足标准答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依从于别人的见解,敢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到了大班的幼儿各方面能力进步了,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养成好问习惯:

对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见到新鲜的事情多问为什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会问为什么。

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提问,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

对孩子接触的事物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

第三,养成倾听习惯:

幼儿主动地听,积极地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提高而随之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记忆力。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每次只要老师一提问好多幼儿都会急于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课堂上闹哄哄的,而且说的人多,愿意安静倾听的人少了。

于是我就时常提醒他们:

当别人发言时,自己要认真听一听,想一想他发现了什么?

和你想的是否一样。

经常以能控制自我、安静倾听别人谈话的幼儿为榜样,正面强化好的习惯。

在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中不仅要培养幼儿说的习惯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

倾听习惯。

第四,养成周期学习习惯:

幼儿的记忆力好,有些东西会背了,可以终生不忘。

老师除了利用一些时间对幼儿学过的诗歌、故事、数学等进行复习外,还可以请家长配合在家里引导孩子尽量地多背一些儿歌、帮助幼儿多做数学练习。

(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对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都具有定向、组织和调节等作用。

注意也与感知等心理过程一样是有发生发展过程的,而且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智力发展水平在幼儿期,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幼儿能力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呢?

1.注意培养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有密切关系老师要提供条件,优化环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孩子未曾听过、未曾见过的新鲜事物,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

实验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事物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

譬如说具有声光效果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操做表演的色彩鲜艳的手偶、木偶教具、形象生动的立体教具等能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或摆弄。

我们还可以把孩子带到新鲜的环境中去。

如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他们看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花草、带孩子逛公园,让他们欣赏造型各异的建筑以及其他引人入胜的景观、带孩子去动物园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等,利用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注意力另外,孩子非常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有节制的看动画片对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也是有益的。

2.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的知识、经验不仅有助于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能促进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性、注意的分配等良好注意品质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熟练掌握一些动作和技能这对幼儿适应环境,培养注意的分配能力十分有益。

3.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幼儿活动

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必须遵循幼儿注意发展规律,合理组织活动并配以各种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好效果。

例如,根据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应以游戏活动为主,在游戏中,教具要形象、新颖多变、颜色鲜明这些都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好办法。

此外,根据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时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将活动步骤逐步分解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良好途径。

(三)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由于孩子的经验少、理解力差我们必须从孩子已有的经验出发,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近到远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首先凡事多动脑。

对孩子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要先让孩子提出他自己的见解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耐心认真的回答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帮助他去理解,通过让孩子多动脑提高理解能力。

其次在生活中、学习中时时处处引导孩子动脑筋。

孩子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需要理解的知识联系起来是一种提高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这就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比如童话故事中有的道理比较抽象幼儿不易明白,就把抽象的观点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例如:

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时我们拿一个塑料瓶装点水然后捡小石子填进去,让孩子观察水面的上升,为什么乌鸦最后可以喝到水这样不仅加强了记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同时培养孩子从小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

又如在教孩子背儿歌时,首先应该让孩子了解儿歌的内容可以把儿歌串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再通过提问和讲解让孩子理解儿歌中的关键词语把要求孩子记忆的内容同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尽量联系起来。

这样,孩子就能很快记住这首儿歌了。

幼儿记忆力的培养还要与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积极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的记忆力就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结论

记忆力是个体智力结构中最基础的能力之一,是其它诸多能力和素质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

然而,人的记忆能力,尤其是优秀的记忆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科学、系统和适时训练的结果。

因此,幼儿园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记忆力,对开发幼儿智力潜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训练幼儿记忆必须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记忆心态,并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记忆力。

做好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全面培养是每位家长和老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金日勋.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小衔接策略探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潘建英.故事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影响[J].新课程(小学).2013(07)

[3]李红.分析.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4]苗治平,林波,刘欢,吕振中,钟明.记忆力先天发育水平测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实验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01)

[5]韩炳莲.有效的阅读对幼儿的发展的关键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6]石淑艳.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7]徐南.学前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8]王海英.引领幼儿开启阅读兴趣之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9]杨卫东.浅谈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10]范颖.浅谈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11]乔歆欣.生命前五年(十一)——记忆力的奥秘[J].家庭教育.2005(11)

[12]幼儿40天记忆能力训练(四)[J].现代特殊教育.1998(05)

[13]李劲欣.幼儿记忆力训练浅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