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2995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docx

长春市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

长春市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2分)(2017·浙江模拟)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恪守(gè)         瞥见(piē)          安步当车(dàng)    

B.喘气(chuǎn)   熨帖(yùn)         冠冕堂皇(guān)    

C.笨拙(zhuō)     蓬松(péng)       越俎代庖(páo)    

D.拮据(jū)         嬉戏(xī)            休戚相关(qì)    

2.(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乐府,约开始于南朝,定形于晚唐,盛行于宋朝。

B.按照词的风格,词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一派是以柳永、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

C.《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为词牌,“长沙”为词题。

D.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因此不再讲究格律,比较自由。

3.(2分)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4.(2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

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

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

B.宝玉挨打后,黛玉倍感伤心,不禁感怀身世,于暮春时节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写下了充满抑塞不平之气的《葬花吟》。

C.曹禺将《雷雨》的结局安排在雷雨大作的夜晚:

繁漪将周鲁两家错综复发的关系和盘托出,导致周萍出走,四凤触电身亡,周冲也因救四凤而触电身亡。

看到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剧,周朴园开枪自杀。

D.沈从文的《边城》叙写了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洋溢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

5.(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的班主任认为学生阅读的有益的课外书籍是一件好事。

B.刘老师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杜甫的晚年孤苦无依生活窘迫,写了很多忧时伤怀的作品。

D.李白的《蜀道难》描写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二、诗歌鉴赏(共4题;共34分)

6.(10分)阅读《蜀道难》,回答问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

凋谢。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

离开。

    

C.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

转动。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

叹惋之辞。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

只。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

比。

    

C.其险也如此               其:

加强语气,无义。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乎:

语助词,无义。

    

(3)下列解释,适合原意的一项是()

A.“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实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

B.“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国君于难,但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申之,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

D.“连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尽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李白者,虽欲从君于难,又胡为而能来也?

(4)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之难         之,的。

    

B.开国何茫然       茫然,迷惘的样子。

    

C.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

    

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因为。

    

(5)下列对文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人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

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

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7.(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

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

代指六朝。

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

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

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千人评此诗:

“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9.(7分)(2019·哈尔滨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波媚①

陆游

七月十六日登高兴亭②,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③,应待人来。

【注】①这是陆游国难当头被任命担任军中要务时所作。

当时有利的形势和军中威武的生活,让他触景生情写下此词。

②高兴亭:

地处南宋抗金前线,正对长安南山。

③灞桥、曲江均为长安著名景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二句描绘了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雄浑画面。

B.词人借景抒情,角声、烽火为下文登高酹酒抒发诗兴提供了一个意境开阔的背景,同时为全词奠定雄浑、激昂的感情基调。

C.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词人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感慨,角声之哀、歌声之悲,都是词人当时内心忧郁哀愁的再现。

D.这首词紧扣“望”字,词人登高望远,借所见所闻写出内心所感,既有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又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情调。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上下两阕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9分)

10.(19分)(2018高一上·江门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原文是“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为上卿(任命,授官)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C.且相如素贱人(未吃过荤腥)    

D.相如引车避匿(调转)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相如廷斥之          卒廷见相如    

B.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而位居我上            怒发上冲冠    

(3)下列句子中的“之”作为代词,其指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羞,不忍为之下(他,指代蔺相如)    

B.而相如廷叱之(他,指代秦王)    

C.且庸人尚羞之(他,指代廉颇)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指代廉颇)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B.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C.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5)下列全是表现蔺相如宽宏大量、重友为国的一组句子是()

①相如闻,不肯与会

②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④蔺相如固止之

⑤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6)“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7)下列对文章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以非凡的胆识和忠勇的行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回国后被赵王重用,官位居廉颇之上。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原本是宦官头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蔺相如,称之为“贱人”,表现出心理的很大不平衡。

D.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不满,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劝解,他的话传至廉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

(8)翻译文章中画横线的三句话。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诗歌鉴赏(共4题;共34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8-1、

8-2、

9-1、

9-2、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9分)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