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酚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4058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醇酚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醇酚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醇酚醚.docx

《醇酚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醇酚醚.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醇酚醚.docx

醇酚醚

第一十章醇、酚、醚

 

一基本内容

 

1.定义和分类

(1)醇

醇即是烃分子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不包括某些化合物的烯醇式)。

羟基-OH是醇的官能团。

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和多元醇。

根据分子中羟基所连烃基的类型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脂环醇、芳香醇等。

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不同类型,可分为伯、仲、叔醇。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元醇分子中,两个或三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化合物不稳定,容易失水生成醛、酮或羧酸;羟基连在双键碳原子上的醇为烯醇,烯醇与醛或酮形成动态平衡:

 

(2)酚

酚为芳烃中芳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如苯酚)、二元酚(如对苯二酚)和多元酚(如1,3,5-间苯三酚)。

(3)醚

醚可以看作是水分子中两个氢分子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两个烃基相同的称为简单醚,通式为ROR;两个烃基不同的称为混合醚,通式为RORˊ。

随着烃基的结构不同可分为:

二烷基醚、二芳基醚、烷芳混合醚、乙烯醚、环醚等。

2.反应

(1)醇的反应

主要发生在羟基上,由C-OH键和O-H键的断裂而引起的反应。

(ⅰ)酸碱性:

醇分子中含有极化的O-H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而具有微弱的酸性;羟基上的氧原子有孤对电子,也能接受质子,因而又有一定的碱性。

由于烷氧基在溶剂中的溶剂化程度不同,所以醇的酸性次序有H2O>CH3OH>伯醇>仲醇>叔醇。

醇分子中烷基上的氢被电负性大的原子取代,其酸性增强,如:

2,2,2-三氟乙醇(pKa=12.4)的酸性比乙醇(pKa=15.9)强得多。

这样的取代基越多及距离羟基越近,取代醇的酸性越强。

醇的酸性虽然很弱,但能与K、Na、Mg、Al等活泼金属、NaH、RMgX、RLi及其他强碱作用生成醇金属化合物。

如:

CH3OH+Na+H-→CH3O-Na+H2↑。

醇金属化合物既是强碱又是亲核试剂,遇水迅速分解。

醇分子中羟基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从强酸接受质子、某些路易斯酸或某些正离子显示其碱性,如:

 

(ⅱ)转变为卤代烃

ROH+HX→RX+H2O

反应活性次序为:

叔醇>仲醇>伯醇,HI>HBr>HCl≥HF。

伯醇主要按SN2机理进行,在硫酸、磷酸或氯化锌的作用下羟基转变成离去倾向更大的基团,促进取代反应的进行。

如:

 

随着α-碳原子上的位阻的增大,反应逐渐不利于SN2机理进行,而有利于SN1机理进行,如叔醇、苄醇及烯丙醇等按SN1机理进行,SN1机理经过碳正离子中间体,所以,可能有重排产物产生,如:

 

因卤代烃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浓盐酸-氯化锌(Lucas试剂)与醇反应的速度的不同来区分四碳或以下的伯、仲、叔醇。

三卤化磷、氯化亚砜常用作卤化试剂,重排产物比用氢卤酸时少。

(ⅲ)转变成烯烃

醇与强酸,如硫酸、磷酸、硫酸氢钾和对甲苯磺酸等一起加热脱水生成烯烃。

醇脱水的相对速度为叔醇>仲醇>伯醇。

反应通常经过碳正离子中间体,伴随有重排产物,例如:

 

有两种或三种β-氢原子的醇,脱水时生成几种烯烃的混合物,主要产物为双键碳原子上烷基较多的烯烃(Saytzeff烯烃为主),而且得到的是反式烯烃为主。

(ⅳ)氧化成醛或酮

伯醇具有2个α-氢,氧化时,失去一个α-氢得到醛,失去两个α-氢得到酸;仲醇失去仅有的一个α-氢生成酮;叔醇因无α-氢,通常不被直接氧化。

实验室广泛应用的氧化剂是铬酸。

对于低分子量的醇可以利用醛的沸点比醇低这一特点,使生成的醛不断蒸馏出来,避免继续被氧化为酸。

若应用更强的氧化试剂HNO3或KMnO4,伯醇被氧化为相应酸;仲醇氧化时,相应的碳链发生断裂。

(ⅴ)成醚反应

可应用醇金属化合物与卤代烃等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备混合醚:

与X相连的通常为伯烷基,反应按SN2机理进行;同样条件下,仲及叔卤代烃往往发生消去反应。

卤代烃的β-位有支链或芳基,非常容易起消去反应,不能用此方法合成醚。

乙烯式和简单的芳香族卤代烃一般难以发生成醚反应。

(2)酚的反应

(ⅰ)酚的酸性

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但比醇强得多。

这是因为苯酚负离子的负电荷可以分散到苯环中去,使其稳定性增加,酸碱平衡的位置比醇更偏向于共轭碱。

苯环上的拉电子取代基使苯酚的酸性增强,在酚羟基的邻对位时比在间位时的作用更强。

(ⅱ)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酚羟基是强的致活基团,芳环上的卤代、硝化、磺化及Friedel-Crafts等亲电取代反应比苯更容易进行。

如:

 

这一反应可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

(ⅲ)氧化

酚的氧化是一个很复杂的反应,可以用不同的氧化剂得到多种类型的氧化产物。

如:

 

(3)醚的反应

醚是一类相当不活泼的化合物,它的反应与醚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有关。

(ⅰ)碱性

醚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对,可以作为电子给予体,接受强酸的质子而显示其碱性;醚还可以同缺电子的化合物,如氟化硼,三氯化铝,格利雅试剂等生成络合物。

如:

(ⅱ)醚链的断裂

在较高温度下强酸能使醚键断裂。

氢卤酸使醚键断裂的能力为HI>HBr>HCl,HF不是使醚键断裂的有效试剂。

常用的试剂为57%的氢碘酸,醚键的断裂一般为SN2反应:

有时也可能以SN1反应机理进行:

 

烷芳混合醚与氢碘酸一起加热生成碘代烷和酚,氢碘酸不能使酚变成碘代芳烃。

 

乙烯基醚加酸即可裂解。

如:

 

(ⅲ)氧化

烷基醚在空气中放置会慢慢地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合物是不稳定的,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在使用前,特别是在蒸馏以前,应用KI水溶液检查是否有过氧化物,若有过氧化物存在,可用FeSO4溶液振摇去除。

(ⅳ)Claisen重排

苯酚的烯丙醚在加热时,烯丙基迁移到邻位碳原子上。

若两个邻位被占,则烯丙基迁移到对位上。

 

(4)环醚的反应

小环环醚化合物由于环的巨大张力,反应活性远大于开链醚或其他环醚。

它们在碱性、中性或酸性条件下都可以开环。

在酸性条件下,亲核试剂进攻环醚中取代较多的碳原子,被进攻的碳原子构型发生转化;在碱性条件下,亲核试剂则进攻环醚中取代较少的碳原子,被进攻的碳原子构型也发生转化。

如:

 

环氧化物用四氢铝锂还原得到醇。

如:

3.制备

(1)醇的制备

(ⅰ)羰基化合物的还原

醛、酮、羧酸和羧酸酯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它们能被还原为伯醇或仲醇。

醛或酮可以用NaBH4或LiAlH4还原为醇。

羧酸很难被还原,只有用还原能力强的LiAlH4还原,NaBH4不能使羧酸还原。

羧酸酯可以用LiAlH4或在乙醇中用金属钠还原为醇。

如:

 

(ⅱ)用格氏试剂合成

格氏试剂与醛、酮、酯及环氧乙烷反应能得到碳链增长的伯、仲、叔醇。

如:

 

炔钠与羰基化合物反应得到相应的炔醇。

(ⅲ)由烯烃制备

烯烃的直接水合:

通常在稀H2SO4溶液中,在低温下水合,产物遵循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汞化还原:

硼氢化氧化:

不对称烯烃在硼氢化时,硼原子加在取代基较少而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氧化后被羟基取代,所以得到的是反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的产物。

立体化学为顺式加成。

如:

 

烯烃的氧化:

用碱性KMnO4氧化得到顺式邻二醇。

(ⅳ)卤代烃的水解

在一般情况下,醇比卤代烃容易得到,所以只在当某些伯卤代烃较易得到时才用于制备醇。

β-位有烷基侧链卤代烃、仲、叔卤代烃在强碱作用下主要生成消去产物。

(2)酚的制备

(ⅰ)异丙苯氧化

 

(ⅱ)磺化法

 

(ⅲ)氯苯水解:

氯苯在高温、一定压力和催化剂存在下用过热水蒸汽水解生成苯酚。

(3)醚的制法

威廉逊合成法:

醇金属与伯卤代烷等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混合醚。

乌尔曼(Ullmann)反应合成:

酚金属与溴代或碘代芳烃在铜粉或亚铜盐催化下合成二芳基醚。

此外,醇脱水合成相应的简单醚;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醇与烯烃反应生成醚。

如: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醇、酚、醚的重要反应及其应用。

重要反应有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历程主要是指SN1和SN2历程,E1消去反应历程。

难点是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亲核取代、消除反应机理等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1.结构与性质

由于伯、仲、叔醇所连碳原子的不同类型,使得不同类型的醇无论是在物理性质(沸点、溶解度等)还是在化学性质上都有明显的不同。

(ⅰ)沸点和溶解度:

醇分子中的羟基是高度极化的,分子之间可生成氢键,烃基的存在对氢键的形成有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与烃基的形状有关。

因此含同碳数的一元烷醇,沸点高低有如下次序:

伯醇>仲醇>叔醇。

同样,烃基的存在对醇与水之间氢键的形成有类似的阻碍效应,其在水中溶解度也有同样的次序。

(ⅱ)结构对醇转变为卤代烃时反应历程的影响

醇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的活性次序为:

叔醇>仲醇>伯醇。

在硫酸、磷酸或氯化锌的作用下,伯醇的反应机理为SN2:

 

仲醇的反应机理可能为SN2或SN1,有时发生重排。

 

(ⅲ)醇转变为烯烃的反应机理及与结构关系

醇与强酸在加热条件下脱水生成烯烃,生成烯的相对速度为叔醇>仲醇>伯醇。

伯醇与浓硫酸要加热到170~180℃才能转变为烯烃,叔醇与20%硫酸在80~90℃即可变为烯烃。

其反应机理为E1,生成碳正离子的一步为控速步骤,碳正离子越稳定,生成它所需的活化能越低,反应速度越快。

反应通常伴有重排产物,如:

 

三.精选题及其解

 

10-1.命名下列化合物:

 

(1)3-甲基-3-戊烯-2-醇

(2)(3s,6E)-6-辛烯-3-醇(3)4-硝基苯甲醚

(4)5-硝基-1-萘酚(5)2,4,6-三硝基苯酚(6)乙基仲丁基醚

10-2.解释下列现象:

(1)为什么乙二醇及其甲醚的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

 

(2)下列醇的氧化(A)比(B)快?

 

(3)在化合物(A)和(B)的椅式构象中,化合物(A)中的-OH在e键上,而化合物(B)中的-OH却处在a键上,为什么?

 

(1)醇分子中的羟基是高度极化的,能在分子间形成氢键,这样的羟基越多,形成的氢键越多,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

甲醚的形成导致形成氢键的能力减弱,从而沸点降低。

(2)从产物看,反应(A)得到的是共轭体系的脂芳酮,而(B)没有这样的共轭体系。

另外,新制的MnO2特别适于烯丙醇或苄醇氧化为醛酮,这可能与其机理和产物的稳定性有关。

(3)分子(A)不能形成氢键,羟基处于平伏键最稳定。

分子(B)由于含氧原子,羟基可以采用形成氢键的构象使分子稳定,只有羟基在直立键上,羟基才可能与氧原子形成氢键。

 

10-3.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10-4.解释实验中所遇到的下列问题:

(1)金属钠可用于去除苯中所含的痕量水,但不宜用于去除乙醇中所含的水?

(2)乙醇是制备乙醚的原料,常夹杂于产物乙醚中。

在制备Grignard试剂时,为什么作溶剂的乙醚不但要除净水分,而且必须除净乙醇?

(3)在使用LiAlH4还原醛、酮、羧酸等制备醇时,为什么不能用乙醇或甲醇作溶剂?

(4)醇中-OH基的H常随形成氢键程度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化学位移。

通过将ROH样品和D2O混合振荡后再用核磁共振谱的办法可以判断某一个讯号是否来自羟基的H,这是为什么?

(5)为什么甲基叔丁基酮在无水乙醚中与碘化氢作用生成碘甲烷和叔丁醇,而在水溶液中碘化氢作用生成甲醇和叔丁基碘?

(6)在实验室中,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是用苯酚硝化制备的,其生成的混合物通过水蒸汽蒸馏,可将邻硝基苯酚从反应混合物中蒸出而与对硝基苯酚分离。

为什么两种硝基苯酚只有邻硝基苯酚能被水蒸汽蒸出?

(1)乙醇的酸性足以与Na发生反应。

而苯与Na不反应。

2C2H5OH+Na→2C2H5ONa+H2↑

(2)Grignard试剂具有强的亲核性,又具有强的碱性,R-的碱性强度足以夺取乙醇分子中弱酸性的醇羟基氢而发生反应。

C2H5OH+RMgCl→RH+C2H5OMgCl↑

(3)LiAlH4能与醇发生如下反应:

4CH3OH+LiAlH4→4H2+LiAl(OCH3)4

(4)在质子核磁共振中,D的讯号不能被检出。

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能与D2O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ROH+D2O→ROD+DOH。

如果原来的讯号消失了,就说明此讯号来自ROH的H。

在δ=5左右处会出现一个由DOH所产生的新讯号。

(5)在水溶液中,反应介质的极性很高,有利于醚键的SN1反应机理,生成叔碳正离子中间体:

如果在乙醚中反应,反应介质的极性低,有利于SN2机理而使亲核试剂I-向甲基碳原子进攻,因为这样的空间位阻小:

 

(6)在水的沸点100℃时有足够蒸汽压的物质才能通过水汽蒸馏被蒸出。

邻对硝基苯酚均含有-NO2、-OH基,都能形成氢键。

但邻硝基苯酚形成分子内的氢键;对硝基苯酚则形成分子间的氢键,而且还可和水分子形成氢键。

因此前者容易挥发,具有相对较大的蒸汽压,而后者很难挥发。

10-5.请用三种RMgX与羰基化合物的组合形式制备A:

A:

并请选择哪一种组合比较合适,说出理由。

解目标化合物是三个不同的叔醇,不能由相应的酮还原得到,也不能由相应的酯与Grignard试剂作用而得到,只能由相应的酮与Grignard试剂作用而得到,分析如下:

(1)C6H5CH2MgCl+CH3COCH2CH3→A

(2)CH3CH2MgBr+C6H5CH2COCH3→A

(3)CH3MgI+C6H5CH2COCH2CH3→A

方法

(2)、(3)中因C6H5CH2COCH3和C6H5CH2COCH2CH3难于用一般的方法直接得到,所以方法

(1)较好。

10-6.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相对酸性强弱:

(1)苯酚对甲氧基苯酚对硝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对溴苯酚对甲基苯酚

(2)苯酚对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

(3)苯酚苄醇苯磺酸苯甲酸

(1)2,4-二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对溴苯酚>苯酚>对甲氧基苯酚>对甲基苯酚

(2)对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苯酚

(3)苯磺酸>苯甲酸>苯酚>苄醇

10-7.(Z)-2-苯基-2-丁烯与(E)-2-苯基-2-丁烯经硼氢化反应间接水合可制备醇,请写出反应产物。

这种方法与酸催化直接水合生成醇有什么区别?

解两种方法制备醇的反应过程如下:

(1)硼氢化反应间接水合:

 

(2)酸催化直接水合:

 

从上述反应得到的产物来看,这两类反应主要区别在于:

(1)烯烃的硼氢化反应是经环状过渡态的顺式加成,硼原子加在含氢原子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在碱性溶液中用H2O2氧化得到的是反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的醇。

同时,(BH3)2对双键平面的两边加成的结果,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该题中无论是顺式还是反式都分别得到一对外消旋体。

注意:

有时可能产生内消旋体。

(2)在酸催化下烯烃的水合是经过碳正离子中间体,质子加在氢原子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使得生成的碳正离子最稳定,碳正离子的结构为平面型,平面的两边加成,发生外消旋化,得到的是符合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的醇。

10-8.下列邻二醇类化合物能否用高碘酸氧化,为什么?

若能,写出反应的产物。

 

解高碘酸氧化邻二醇类化合物是可能是通过环状高碘酸酯进行的,二羟基必须处于顺式才能满足氧化反应的立体化学要求。

因此

(2)和(3)不能被高碘酸氧化,

(1)和(4)的氧化产物如下:

 

10-9.写出下列化合物在酸催化下的重排产物,并写出

(1)在酸催化下的重排反应机理。

 

解该重排反应即是频哪醇重排,反应机理为:

羟基质子化;脱水生成碳正离子;重排;失去质子得到酮。

本题的关键点在于要考虑脱去哪一个羟基能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

(1)的反应机理为:

 

(2)和(3)的反应产物分别为:

 

10-10.醋酸苯酯在AlCl3存在下进行Fries重排变成邻或对羟基苯乙酮:

 

(1)这两个产物能否用水蒸汽蒸馏分离?

为什么?

(2)为什么在低温时(25℃)以生成对位异构体为主,高温时(165℃)以生成邻位异构体为主

(1)邻羟基苯乙酮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小,100℃时在水蒸汽中有一定的分压,能用水蒸汽蒸馏分离出来。

(2)邻羟基苯乙酮能形成分子内氢键而使体系稳定,是热力学稳定的,但生成它所需的活化能较大,是平衡控制产物,高温时(165℃)邻羟基苯乙酮是主要产物;

生成对羟基苯乙酮时两个取代基没有空间位阻,所需活化能较低,故溶液形成,它是速度控制产物,在低温时(25℃)以生成对位异构体为主。

10-11.(R)-2-辛醇及其乙基醚都是左旋的。

试预测由此醇通过下列反应制得的乙基醚的构型和旋光符号:

(1)与钠作用,然后再与C2H5Br反应;

(2)在一种低介电常数的溶剂中与浓HBr作用,然后再与C2H5ONa作用.

(1)在此反应中,钠与羟基反应,醇的手性碳所连的键均未断裂,因此(R)构型未变,该醚是左旋的。

(2)低介电常数的溶剂中有利于醇与HBr按SN2机理发生反应,手性碳的构型发生转化。

C2H5ONa与生成的卤代烃的反应又是一个SN2机理。

经过两次构型翻转,总的结果是构型未变:

 

10-12.推测下列反应的机理:

 

 

 

 

10-13.利用格氏试剂从指定的原料和其他含两个碳原子以下的有机试剂合成下列各化合物:

(1)由正丙醇合成正丁醇;

(2)由乙醇合成正丁醇;

(3)由乙醇合成4,4-二乙基-3-己酮;

(4)

从四个碳原子以下的有机原料合成

(5)

从苯、环氧乙烷和丙酮合成

(6)合成

 

(1)增加一个碳原子的反应:

 

(2)增加两个碳原子的反应:

 

(3)

 

(4)

 

(5)

 

(6)

 

10-14.下面的化合物是一种性引诱剂,它的系统命名法的名称是什么?

如何从易得的化合物合成它?

 

解它的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

(7R,8S)-2-甲基-7,8-环氧十八烷

合成路线如下:

 

10-15.二氢吡喃在无水HCl或H2SO4的存在下,与醇能迅速反应,生成四氢吡喃醚:

 

(1)写出此反应的可能历程。

(2)四氢吡喃醚在碱性溶液中是稳定的,但遇酸迅速分解得到原来的醇和另一个化合物(是什么?

),试解释之。

(3)

四氢吡喃基用作醇或酚的保护基,怎样利用这一点从HOCH2CH2CH2CH2Cl出发合成

 

(1)此反应的可能历程为:

 

(2)四氢吡喃醚遇酸迅速分解的产物为:

 

其反应机理为:

 

 

(3)合成路线如下:

 

10-16.用任何必要的原料合成下列各个醚。

可用分子间的脱水、Williamson合成法或烷氧汞化-脱汞反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并解释你所作出的选择:

(1)CH3(CH2)3OCH2CH3

(2)CH3CH2CH(CH3)OCH2CH2CH3(3)环己醚

(1)选择Williamson合成法合成:

CH3(CH2)3ONa+CH2CH3Br→CH3(CH2)3OCH2CH3+NaBr

烷氧汞化-脱汞反应是个Markovnikov加成,不能够得到两个烷基都是1°的醚。

分子间的脱水反应,只有当两个烷基中有一个能形成稳定的R+时,才能用于合成混合醚。

(2)选用烷氧汞化-脱汞反应法,它可避免碳架的重排,也不会引起竞争的消去反应。

 

(3)环己醚是个简单醚,当然以用分子间脱水反应为宜:

 

10-17.推导结构

(1)某化合物A,C10H14O,能溶于NaOH水溶液,但不能溶于NaHCO3水溶液。

当用Br2的水溶液溴化时生成二溴化合物C10H12Br2O,A的IR在3000~4000cm-1处有一宽吸收带,中心在3250cm-1。

在830cm-1处有一吸收峰。

A的1HNMR在δ=1.3处有单峰(9H),在δ=4.9有单峰(1H),在δ=7.0处有一多重峰(4H),试推测A的结构。

(2)化合物A、B、C为同分异构体,可能为下列构型中一种:

 

当A、B、C分别用KOH-C2H5OH处理时,A不能得到环氧化物,而B和C都能得到环氧化物,但反应时C要比B慢得多,据此你认为A、B、C分属哪一种构型式。

(3)一个中性化合物A(C10H12O),当加热到200℃时异构化为B,A不与三氯化铁反应,B则发生颜色反应,A经臭氧化生成甲醛,而B经同一反应却生成乙醛,推测A、B的结构。

(1)化合物A,C10H14O,不饱和度为4,可能有苯环;

(2)A能溶于NaOH水溶液,但不能溶于NaHCO3水溶液,且分子中含一个氧原子,故可能为酚;

(3)由A的IR知,A为ArOH,且为对位二取代结构;

(4)A的1HNMR知,A为对叔丁基苯酚。

波谱数据归属:

 

IR:

3000~4000cm-1处有一宽吸收带,中心在3250cm-1,νO-H;

830cm-1+δC-H(面外)(Ar-H)。

有关的反应:

 

(2)因为要在KOH-C2H5OH处理时得到环氧化物,-OH与-Cl必须处于反式位置。

A不能生成环氧化物,故A是

 

其余两种化合物在立体化学上均满足-OH与-Cl必须处于反式的要求,它们的稳定结构如下:

 

它们在KOH-C2H5OH处理时得到环氧化物的反应历程是按SN2机理进行的,这要求亲核试剂必须从离去基团的反面来进攻。

前者满足该立体要求,很容易进行;而后者,虽然-OH与-Cl处于反式,但亲核试剂难于从离去基团的反面来进攻,只有分子从稳定的构象翻转为不稳定的构象,才能满足要求,这需要能量和时间,故反应速度慢些。

因此可知,B和C分别为:

BC

(3)A(C10H12O)的不饱和度为5,可能含有一个苯环;A不与三氯化铁反应,B则发生颜色反应,说明A不含有酚羟基而B含有酚羟基;A在200℃时异构化为B,并结合臭氧化生成的产物,可知发生了苯基烯丙基醚的Fries重排,A和B结构分别为:

 

10-18.怎样从ArOH、ArCH2OH、ArCOOH的混合物中分离各个组分?

画出分离过程的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