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4579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docx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讲解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作业答案

第一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组词语中,用述宾式方式构成的有(D)。

A.电脑B.学习C.头痛D.理事

2.下列四组词语中,用主谓式方式构成的有(C)。

A.山峰B.清白C.肉麻D.中风

3.下列单位中,可以是语素,也可以直接充当词的是(B)。

A.汽B.书C.境D.皓

4.“倒装”这中现象只能出现(D)单位中。

A.语素B.词C.短语D.句子

5.下列四组词中,词性相同的一组是(D)。

A.现在、已经B.红、绿化C.的、着D.突然、忽然

6.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D)。

A.意义B.表达作用C.构造方式D.组合能力

7.下列四组词中,一般能受“不”修饰的是(A)。

A.动词、形容词B.名词、介词C.形容词、名词D.动词、区别词

8.“王小明在吃饭”中的“在”是(A)。

A.介词B.副词C.动词D.连词

9.下列四组词中与其他三组词性不同的一组是(B)。

A.富有、美好B.彩色、国营C.漆黑、火红D.好、大

10.“她和我是同学”与“他确实和我说过。

”中的“和”,词性分别是(C)。

A.连词、动词B.动词、连词C.连词、介词D.介词、连词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单位中只能作为语素存在而不能独立成词的是(BC)。

A.学B.习C.锻D.炼E.梯

12.下列单位是短语的有(ABCDE)。

A.缝纫机B.有人缘C.方便面D.能人E.心灵美

13.名词的语法特点有(ABE)。

A.能受数量词修饰B.能做主语、宾语C.有些能重叠D.能受“不”修饰E.能用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结构

14.动词的语法特点是(ABCE)。

A.能做谓语B.有些能带宾语C.一般能受“不”的修饰

D.能用“很”修饰E.有些可以重叠

15.在下列短语中“没”作副词的有(ABC)。

A.没钱借给你B.没买衣服C.她没把你怎么样吧?

D.一个学生也没了E.没关系

三、判断题

16.汉语词语双音节化对语法组合有一定的影响。

(对)

17.语序和虚词是现代汉语语法的两个主要手段。

(对)

18.形容词都能受副词“很”修饰。

(错)

19.“老王昨天去北京的”中的“的”是助词。

(对)

20.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对)

四、分析题

21.指出下列词语的构成方式

说明(合成词)砖头(单纯词)化学(合成词)月亮(单纯词)革命(单纯词)鸟儿(单纯词)董事(单纯词)雪白(合成词)太太(单纯词)

22.分析下列单位,将他们分别归入词和短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老鹰-老照片木头-撞头甘苦-雨雪白菜-白布雪白-雪堆

词老鹰木头白菜雪白

短语老照片撞头甘苦雨雪白布雪堆

2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词性。

(1)他过分激动。

(副)

(2)你买了多少礼物?

(代)(3)里面黑咕隆咚的。

(代)

(4)任何事情都应该尽力去做。

(代)(5)将来一定属于你们。

(代)

24.辨析下列各组词,从作句法成分和组合能力上说明它们的语法特征。

(1)友好-友谊

(2)特别-格外

25.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说明各组内词,哪些是兼类词,哪些同音词,哪些是词类活用。

(1)这是一个误会/别误会了我的意思兼类词

(2)苹果两块钱一斤/现在的一斤相当于古代的一百钱。

同音词

(3)他比阿Q还要阿Q。

词类活用

五、简答题

26.什么是现代汉语语法?

与古汉语语法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

现代汉语语法是现代汉民族使用语言的方法,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现代汉语中很多词的意思,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意延伸而来,与古汉语语法相比,现代汉语具有以下几点变化:

1、词义缩小,如“鲜美”,古时候能修饰色彩、味道,现代汉语里一般表示味道;还有“妻子”,古时候是妻子和儿女,现在是女性配偶

2词义扩大:

如“江”古时候就是长江,现代汉语里能泛指大河

3词义转移:

“无论”在古代汉语里是不知道的意思,现代汉语是连词,表示假设

27.什么是语素?

现代汉语语素有什么特点?

答: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语素有两个特点:

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二是有意义。

28.什么是语法意义?

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答:

语法意义是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

例如,"大"和"眼睛"这两个词各有自己的意义,组合成偏正结构"大眼睛"以后指明这是"大"的"眼睛",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眼睛?

"这些都是组合所带来的语法意义。

如果把同样的两个词组合成主谓结构"眼睛大","大"就不再是修饰"眼睛",而是说明"眼睛"具有"大"的属性,回答的问题也相应地变成了"眼睛怎么样?

"这是主谓结构给这两个词增加的语法意义。

就某一结构组合中的某一个词而言,它同时具有词义和语法意义,例如在"眼睛大"中,眼睛具有"被说明的对象"这样的语法意义。

如果我们不了解语法结构的意义,即使句子里的每个词都认得,还是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29.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差异有哪些?

答:

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在于1、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句法成分;区别词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作主语和宾语,所以区别词也称作“非谓语形容词”。

2、形容词可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30.现代汉语里所有动词都可以重叠吗?

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是什么?

答:

不可以。

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种动作方开始与继续地进行,又表快完成之趋势,可用重叠法。

31.如何区别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

答:

1.看这个词能否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时间名词属于名词,它必然具有名词的属性,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比如“现在是五点钟”中的“现在”充当了句子的主语,“昨天是星期天”中的“昨天、星期天”分别充当了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而“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再是东亚病夫”中的“今天”则充当了句子的定语。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等,是不能作主语、宾语的。

2.看这个词能否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

时间名词一般都可以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而时间副词则不能。

比如“在当今,这种规象是不足为怪的”中的“当今”,就是如此。

3.看这个词能否受其他词类的修饰。

能受其他词类修饰的是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不能受其他词类的修饰。

比如“去年的今天,我们是在客栈里”,“美丽的春天,鲜花盛开”,这里的“今天、春天”都是时间名词。

六、论述与应用题

32.怎样理解语法的抽象性?

请以具体的材料加以说明。

答:

语言的抽象性表现为词汇级抽象和语法级抽象。

在词汇意义上每个词都是一般的、概括的,表示一类事物。

如“笔”表示所有的笔,钢笔、铅笔、毛笔和圆珠笔等。

语法意义更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成果,是从具体的词句中抽象出来的。

人之所以能了解语言的意思,是因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可以用来交际和进行思维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是听觉可以感知的,感知的形式语音又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

如“人”的语音形式ren,是听觉上可以感知的声音,它的意义是“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

ren这个形式和“人”的意义结合,代表了客观世界中“人”这种事物。

正因为如此,所以说语言是可以为人所了解的。

抽象性是语法最基本的特征。

语法就是对一个语言中各种语法单位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功能类型等等的抽象概括。

人们所使用的句子千差万别、数不胜数。

但是,无限多的个别具体的语句中,词的结构方式、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等却是有限的。

这些结构规则、语法形式、语法手段、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都是从个别和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抽象出来的。

例如:

买饭、作画、挖坑、蒸馒头、盖房子、说英语、喜欢唱歌、讨论问题、降低标准、开挖隧道、修理家用电器、穿蓝色西服、提出苛刻条件等,这些短语所表达的意义各不相同,但却可以从中概括出“述语+宾语”的结构特点,表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其中述语由动词充当,宾语由体词性词语充当。

语言单位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主要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33.举例说明短语与句子的区别。

答:

词和词可以构成短语,词和短语都是结构单位,而句子不是从结构,而是从使用角度划分出来的。

换句话说,词和短语是备用单位,句子是使用单位;词和短语是静态单位,句子是动态单位;词和短语之间是组合关系,词、短语同句子之间是实现关系。

1.两者的差别是质的区别词和短语同句子的区别,并不在于量,而在于质。

量再少,哪怕是一个词,只要带上语调,就是一个句子。

如:

"水!

"在不同语境,有不同意思。

当病人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嘴里轻轻地说,意思是"我要喝水"。

当军队在漆黑的山沟里急行军,走在前面的战士突然地喊了一声,意思是"这里有水,注意不要踩上去"。

当一行人在沙漠里迷路,走了好几天,又干又渴,走在前面的忽然大声说,意思是"我们终于找到水了"。

量再大,哪怕十几个词,甚至是几十个词,可能还是短语。

如:

"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之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述宾短语,在"双方一致认为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之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中只是一个句法成分。

只有它带上语调,进入某一语境使用时,才实现为句子。

同样道理,句子不一定是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也可能只是句中一个成分,如:

主谓短语"他喜欢打球"在"我知道他喜欢打球"中只作宾语。

2.句子结构复杂度与语境依赖度成反比词和短语实现为句子时,对语境的依赖度同其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呈反比。

语言单位越简单,对语境的依赖性就越大。

语言单位越完备,对语境的依赖性就越小,它的多义性就越少。

如:

a、水b、喝水。

c、想喝水。

d、我想喝水。

e、我想喝一杯开水。

f、我现在就想喝一杯冷开水。

从a到f句,对语境的依赖性由强渐弱。

3.句子有动态变化和特殊成分

在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说话人可以根据需要将句子的某一个部分加以变化,但这种改变并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格局。

这种变化只属于句子平面,在词和短语里是找不到的。

像句子中的移位现象,如:

东北人,他?

句子的特殊成分指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

两者有共同特点:

附丽于句子,不能离开句子而独立,但一般都不是由句子的直接成分。

换句话,句子是由短语实现而成的,但短语里面不包括特殊成分,尽管它们本身也是词或短语。

34.划分词类的依据有哪些?

为什么给汉语词分类应该主要依靠功能标准?

答:

语法上给词分类,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标准。

可以从类别意义,也可以从外部形态变化,这里以词的语法功能为分类标准。

一,从意义出发;二,从外部形态出发;三,对汉语来说,划分词的标准是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组合能力。

具体地说

(1)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为能否充当句法成分。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

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虚词

(2)实词的不同语法功能体现在词和词的组合能力(3)虚词的不同语法功能表现在虚词和实词或者短语的不同关系上。

实词能够作句子成分,并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一个词就能成为一个句子;虚词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能作句子成分(只有副词可作状语),在任何场合都不能成为句子,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实词包括名词(包括方位词)、动词(包括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叹词,总共11类。

35.判定是否兼类词要看哪些条件?

答:

判断兼类词应注意同一性原则,即将读音相同、意义有联系而分属不同词类的词看作兼类词,否则就是同音词或是词的活用。

1.兼类词除具有相同的语音形式,具备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词汇意义还应相关。

同音词是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不相关的词。

2.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不同。

词的活用是指出于修辞的需要,临时具备其他词类的语法功能,本身并不具备动词的语法功能,是出于表达上的需要,临时的活用。

第二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短语中属于述宾结构的是(C)。

A.独立思考B.开汽车的C.同意你去D.上街看电影

2.下列短语中结构关系相同的一组是(B)。

A.结束考试、住了一天B.可以参加、防止中暑

C.你们几位、开会以前D.走或留、书本钢笔

3.“买一瓶水喝”是(B)。

A.连动词组B.兼语词组C.紧缩句D.述宾词组

4.“请他来”是(B)。

A.主谓词组B.兼语词组C.述宾词组D.连动词组

5.“开汽车的”、“油盐酱醋”从功能上看是(C)。

A.联合词组B.“的”字结构C.体词性的D.谓词性的

6.“两个大学的校长”歧义的原因在于(C)。

A.语义关系B.“个”是多义词C.结构关系D.“的”是多义的

7.下列短语中不是偏正短语的是(A)。

A.生活幸福B.幸福生活C.幸福的生活D.生活中的幸福

8.下列短语中,属于多义的是(C)。

A.去北京玩B.你为什么这样说C.我们要学习文件D.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9.下列多义短语中,因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是(C)。

A.老章忘了通知B.找好工作C.想起来了D.炒鸡蛋

10.下列短语中与“买了一本”结构关系一致的是(D)。

A.看了一眼B.说了一次C.踢了一脚D.写了一句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短语中属于联合结构的是(ACD)。

A.伟大光荣B.坐车回家C.读书看报D.作家画家E.流水淙淙

12.下列短语中属于述补短语的有(ACDE)。

A.看明白B.买两张C.住了一个晚上D.走得真快E.站着不动

13.下列短语中与“他太好了”的第一层结构关系相同的有(BC)。

A.他不去了B.学习很认真C.活得非常艰难D.书的封皮破了E.快去

14.下列短语中属于体词性的有(BDE)。

A.吃他的亏B.远方的朋友C.胜利地返回D.父亲的辛劳E.对自由的渴望

15.下列短语中没有歧义的是(ACD)。

A.妈妈的过去B.玩到杭州C.清晨的微风D.悲惨的矿难E.准备了一个月的粮食

三、判断题

16.“死了一头牛”与“繁荣市场”都是述宾短语。

(对)

17.“媒体的监督”是谓词性短语。

(错)

18.同位词组都是体词性的。

(错)

19.谓语一定是由谓词充当的。

(错)

20.所有的短语都可以采用逐层二分的方法进行切分的。

(对)

四、分析题

21.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关系。

简单明了(并列)简单极了(补充)勇敢一点(补充)忍住悲痛(动宾)

2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有歧义的请作多种分析。

(1)对校长的讲话进行批评

(2)发现敌人的哨兵叫王平

23.区别下列两组短语,证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1)读三遍——读三篇

(2)明天春节——明天完成

24.请写出下列歧义短语的意义和类型

(1)菜不热了:

菜凉了(主谓)菜不用加热了(主谓)

(2)出土文物:

出土的文物(偏正)出土了一件文物(动宾)

(3)没有买票的:

没有人买票(动宾)还没买票的人(偏正)

(4)在火车上贴标语:

在火车皮上贴标语(动宾)在火车里贴标语(动宾)

五、简答题

25.兼语短语的特点有哪些?

答:

兼语短语最早叫“递系”短语,是一个动宾短语套上一个主谓短语的复杂短语。

如:

在“叫你去”中,“你”兼作“叫”的宾语和“去”的主语,因此叫“兼语”。

兼语短语里的两个动词不属于一个主体,而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主体。

这一点是与连谓短语不同的。

兼语短语有一点值得注意:

必须弄清,动词1和动词2之间的语义关系。

如果仅从兼语短语的第一个动词来看它的特点,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动词1有使令意味;二是动词1通常是表示赞许、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动词;三是动词1是“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的。

例如:

兼语短语里的兼语对于后面动词2来说,也不仅仅是施事,还可以是受事以及相关的事物等。

26.请举例说明谓语与词类的关系。

答:

一般来说,充当谓语的大多是动词,按词在造句中的不同作用而分出来的类一般称作词类。

现在一般将汉语的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十二类。

也就是说谓语一般是由词类中的动词来充当的。

比如说“某某参加考试”,则参加是动词作谓语,而某某是名字做主语,考试是名词做宾语。

27.中心词是谓词的偏正词组都是谓词性的短语吗?

答:

不是。

28.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

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单位(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成分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

由于切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层次分析法又称作“二分法”。

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

线性排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

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

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将一个句法单位(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的短语除外)切分成两个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切分结构层次,第二步是确定结构关系。

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性的层次关系。

小的语法单位是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

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

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

切分过程中应注意:

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切错。

②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分。

③为避免切分过程中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

层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图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组合法和树形图。

六、论述与应用题

29.有的人认为“坐在椅子上”应分析为述(坐在)宾(椅子上)关系,有的人则认为应分析为述(坐)补(在椅子上)关系。

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第一种好

30.“老张有辆车很得意”是单义的,“老张有个女儿很骄傲”却是多义的,请解释两者不同的原因。

答:

车是物体,没有感情,因此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老张很得意

女儿是人,因此第二句话的意思有两种,第一是老张有个女儿感到很骄傲

第二是老张的女儿很骄傲

第三次

一、单项选择题

1.“我认识她,前面那位高个子姑娘。

”中“前面那位高个子姑娘”应看作(A)。

A.复指成分B.插说语C.宾语D.分句

2.“据报道,近段时间以来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周左右。

”中的“据报道”应看作(B)。

A.状语B.插说语C.复指成分D.独立成分

3.下列四组句子的上下位句型相同的一组是(D)。

A.多合适的两个人!

-两个人多合适!

B.对这种人不要客气-这种人不会客气。

C.你的自行车?

-自行车是哪个的?

D.她哭了。

-昨天晚上她哭了。

4.下面句子中“看起来”应看作句子一般成分(而不是特殊成分)的是(C)。

A.看起来要下雨了B.她看起来要倒下了

C.书一到手,他就看起来了。

D.看起来她考得一定很不错。

5.下列句子中应看作单句的是(A)。

A.上车请买票B.我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完成C.下雨了,带把伞吧D.刮了一夜的北风,后来下起了雪。

6.“经过这次交流,使我们深切地理解了对方的苦衷。

”一句里的语病是因为(D)引起的。

A.成分多余B.词类误用C.成分残缺D.结构杂糅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C)。

A.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她都坚持下来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查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8.下列多义短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仍有歧义的是(D)。

A.她想起来了B.他连我都不认识C.我喜欢炒鸡蛋D.学生家长都来了

9.下列句子中可以看作省略,但是省略不当的是(B)。

A.妈妈,我要吃饭!

B.你也看过他的戏,很好!

C.你去哪?

上海。

D.我拜访过那位老教授,学问真好啊!

10.下列用了关联词,但不属于复句的是(D)。

A.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忘却他心中的不快。

B.只有你来了,我们才可以出发。

C.因为下雨,车子也开不起来了。

D.他一来,会场的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二、多项选择题

11.“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

”是(CDE)。

A.主谓句B.主谓谓语句C.倒装句D.疑问句E.动词谓语句

12.下列句子中属于假设条件关系的有(BCDE)。

A.宝石不管放在哪里,都晶莹夺目。

B.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C.你要同意,我们明天一清早就出发。

D.除非大山崩塌,它才会随之毁灭。

E.惟有让年轻的儿子主动出去寻找杨凤高的下落,他才有出路。

13.句子的变化主要有(ABC)。

A.倒装B.省略C.紧缩D.双主语E.双宾语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DE)。

A.高三毕业前夕,李力寄了一张明信片给赵安,并在照片后面写了六个字:

“赵安同学惠存。

B.我们欢迎读者为本报“鸡蛋里头挑骨头”。

C.一购物中心在大门边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

“价廉物美,童叟无欺,欢迎惠顾。

D.一些外地老师将来校参观学习,学校在门口挂了一个横幅: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我校指导!

E.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脏话引起的赔偿案,大家都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

1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ADE)。

A.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地铁起火事件都在先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

B.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电子手”,但因为它没有感觉,灵敏度差,不能做精细动作,所以远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C.当上级决定把飞行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D.经过整改,这个单位的人员安排、生产计划以及科室人员的配置,都能达到上级的要求。

E.实际的情况总比设想要复杂的多,行动中要注意随时调整原方案。

三、判断题

16.“老李高鼻梁。

”是名词谓语句。

(错)

17.有语音停顿出现的句子都是复句。

(错)

18.关联词就是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连词。

(对)

19.从句型理论来看,省略都是有条件的。

(对)

20.复句就是意义复杂的句子。

(错)

四、分析题

2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

(1)看来不会下雨了。

(插说语)

(2)爱祖国、恨敌人是战士们的共同特点。

(双主语)

(3)这女孩手冻僵了。

(主谓谓语)

(4)你能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

(主谓主语)

22.用划线加注法分析下列复句,并指出层次之间的关系。

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上的实际需要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是为人民所掌握,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23.分析下列有语误句子,指出其原因,并改正。

(1)老张的衣服比老王的衣服做得好。

(老张的衣服比老王的做得好。

(2)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在高衙内一次又一次派人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3)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而且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

(4)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此次展览主办方深感头痛的问题。

(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遭盗窃,这是此次展览主办方深感头痛的问题)

五、简答题

24.举例说明汉语里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