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101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10福建工程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

 

2014年10月

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1.学校历史与现状…………………………………………………………1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及学生数量…………………………………………2

3.本科生源情况……………………………………………………………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4

1.师资………………………………………………………………………4

2.教学条件…………………………………………………………………5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7

1.专业建设…………………………………………………………………7

2.课程建设…………………………………………………………………7

3.教材建设…………………………………………………………………8

4.实践教学…………………………………………………………………8

5.创新创业教育……………………………………………………………9

6.教学改革…………………………………………………………………9

7.国际交流合作与闽台合作教育…………………………………………11

四、质量保障体系…………………………………………………………11

1.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11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2

3.专业评估与认证…………………………………………………………14

五、学生学习效果…………………………………………………………14

1.学生获奖情况……………………………………………………………15

2.毕业生就业工作…………………………………………………………15

3.校内评价…………………………………………………………………15

4.社会评价…………………………………………………………………16

六、特色与发展……………………………………………………………16

1.坚定不移地走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16

2.坚持不懈地开展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6

3.坚持以产学合作服务地方为途径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17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18

附录…………………………………………………………………………19

 

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是福建工程学院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

学校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针,努力适应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学校成为省重点建设高校的新要求,以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强化内涵建设,推动本科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教高厅函〔2014〕35号)精神及福建省教育厅要求,编制发布《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学校历史与现状

福建工程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由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由原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等人创办的“苍霞精舍”,1908年开始举办工业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学校的工场也是我国工科教育史上最早的实习工厂之一,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

办学以来,学校已培养了14万余名面向基层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升本以来,坚持“以工为主、区域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立足区域、面向基层、贴近行业、服务社会,致力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形成“工程牌”、“地方牌”、“基层牌”三大品牌。

学校传承“大土木、大机电”学科优势,现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5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和9个省二级重点学科。

构筑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工文渗透、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设置13个院系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另有国脉信息学院、海峡工学院、软件学院和国际学院等4个“校企合作”办学机构。

201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学校是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首批35所发起单位之一。

2013年11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把“建设国内一流、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确定为学校的发展目标。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及学生数量

设有47个本科专业,按学科门类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13年福建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分布统计表

学科门类

专业数(个)

占总专业数的比例

工学

29

61.70%

管理学

8

17.02%

文学

4

8.51%

法学

2

4.26%

经济学

1

2.13%

理学

1

2.13%

艺术学

2

4.26%

总计

47

100%

注:

本表所列本科专业依据教育部2012年版专业目录。

全日制在校学生26675人,其中普通本科学生24422人,占全日制全校在校生总数91.55%,普通高职(专科)2205人,普通预科生48人。

3.本科生源情况

(1)本科生源质量

学校生源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福建生源占74.9%以上。

2013年学校在各省市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基本上都高出当地二本省控线,生源质量较高。

表22013年福建工程学院在各省份录取分数情况表

省份

科类

省控制线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最低分超

省控线分数

福建本一批

理工

501

569

519

535

18

福建本二批

理工

401

561

497

506

96

安徽

理工

429

495

467

471.3

38

北京

理工

505

509

494

497.5

-11

甘肃

理工

430

479

430

269.6

0

广东

理工

516

559

526

539.7

10

广西

理工

413

524

438

483.3

25

贵州

理工

360

467

411

427.5

51

海南

理工

541

611

572

585.3

31

河北

理工

478

528

512

517.4

34

河南

理工

443

521

444

486.9

1

黑龙江

理工

437

499

460

346.8

23

湖北

理工

462

511

478

490.4

16

湖南

理工

423

502

485

490.6

62

吉林

理工

421

505

425

466.7

4

江苏

理工

312

333

319

323.9

7

江西

理工

456

514

488

496.5

32

辽宁

理工

470

547

472

486.0

2

内蒙古

理工

399

478

416

441.4

17

宁夏

理工

417

447

436

429.0

19

山东

理工

471

544

481

505.4

10

山西

理工

440

485

466

471.7

26

陕西

理工

435

483

461

468.8

26

上海

理工

331

385

341

358.6

10

四川

理工

492

558

509

521.6

17

天津

理工

436

458

437

444.9

1

西藏汉

理工

315

423

398

405.8

83

西藏少

理工

235

292

264

274.3

29

新疆

理工

378

440

409

426.4

31

云南

理工

425

500

445

465.1

20

浙江

理工

468

550

517

523.2

49

重庆

理工

462

520

462

489.0

0

安徽

文史

498

533

522

524.8

24

甘肃

文史

451

485

449

461.1

-2

贵州

文史

446

511

476

485.5

30

河南

文史

465

508

487

494.8

22

湖北

文史

480

520

494

505.8

14

湖南

文史

502

547

535

538.9

33

江苏

文史

299

305

299

302.4

0

江西

文史

484

524

495

511.9

11

山西

文史

459

493

477

482.6

18

新疆

文史

394

473

405

420.4

11

(2)生源类别

2013年学校招收各类普通全日制本科新生7163人,其中应届生6161人、往届生1002人,分别占86.01%和13.99%。

普通高考新生6362人,其中城镇应届2315人、城镇往届369人、农村应届3045人、农村往届633人,分别占36.39%、5.80%、47.86%和9.95%。

表32013年福建工程学院新生生源类别情况表

合计

(人)

普通高考新生(人)

高职单招新生

(人)

普通专升本

新生(人)

城镇应届

城镇往届

农村应届

农村往届

中职应届毕业

专科应届毕业

7163

2315

369

3045

633

53

748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

加强紧缺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

建立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实现教学工作中的老中青相结合,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

组织“教学名师”的评选,表彰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教学方法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贡献突出的教师。

通过精心培育教学名师,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榜样和领头作用,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提升。

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程序和组织方式,扩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影响和示范效果,引领授课质量。

邀请教学名师来校讲学和指导,组织教学示范课和教学观摩活动。

专任教师119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5.2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4.90%。

外聘教师284人。

生师比为20.31︰1。

主讲教师1161人,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总量为1923门5997门次。

其中,教授为本科生授课73人,占教授总数93.59%,讲授本科课程186门次,占课程总门次3.1%。

教师参与校外访学、进修、培训交流共883人次。

2.教学条件

教学用房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教学行政用房35.47万平方米,实验室面积11万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25亿元。

2013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38.23万元。

图书资料。

根据学校教学建设需要,确保图书资料在教学投入中占有足够的份额,合理安排经费,加大图书文献资料投入,丰富图书文献资源。

图书馆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05.97万册,纸质期刊2429份,电子图书8276GB,电子期刊10450种,主要阅览室周开放时间100小时,网络资源24小时在线服务。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推进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和开放利用,为教学科研服务。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

制订“十二五”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大投资力度,更新和添置实验设备,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积极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协商,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拓宽学校发展空间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获教育部等部门批准,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工(福建)机械有限公司、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设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福建中移通信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建设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基础实验平台“提升计划”项目5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提升计划”项目5个;校级实验中心15个,工程实践中心3个,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26个;校内实习实践场所12个;校外实习基地289个。

运动场地。

田径场3个,其中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2个;室内外运动场面积10.21万平方米,其中室外面积8.87万余平方米,室内面积1.34万平方米。

校园网已建成以万兆骨干、百兆到桌面、部分楼栋千兆到桌面的布局,并实现了全网IPv4/IPv6部署,校园网出口总带宽为3Gbps。

目前全校具备接入有线信息点25741个,在部分教学实验楼区域实现无线网覆盖。

构建了校园云计算服务平台,整合异构存储超过100T,150余个信息化应用系统为本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

在多媒体教室方面,所有公共教室均配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并建有课程视频录播教室。

以校园网为支撑,构建网上教学系统平台。

将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师生共享,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提供便利。

本科教学经费。

设立“本科教学工程”专项经费,该经费按照统一规划、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调整、改革经费分配,切实保证教学工作必需的各项经费,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如表4。

表42013年本科教学经费情况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

1475.32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万元)

2371.26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元)

200.92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元)

101.50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专业建设

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瞄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求增设新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风景园林、审计学3个本科新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

在专业建设中强化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建筑类产业、交通运输和物流业、文化产业等专业集群建设,支持办好具有工科背景的复合型专业。

工科类专业课程设置上强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努力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文科类专业课程设置上增设工科类选修课,使文科类专业有工科背景,展示工科院校文科类专业的办学特色。

在专业数持续递增的情况下,更着力于专业的内涵建设。

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组织了对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检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0个专业确定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组织了对校级特色(重点)专业的验收和对已立项建设的国家级、省级项目校级层面的结项验收。

2.课程建设

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为重点,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启动了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1门课程被省教育厅推荐为2013年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被教育部建议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项目;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科)完成了转型升级;组织了对“十一五”校级精品课程项目的验收,27门校级精品课程和3门校级精品课程立项课程通过验收;以公共基础课为重点,加大优质课程建设力度,组织了公共基础课改革项目的评审,共立项建设17项。

3.教材建设

鼓励支持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性教材、立体化教材,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高水准的教材。

优先选用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2012~2013学年,我校教师选用教材共计1523种,其中省部级及以上规划、获奖教材559种,近三年出版的教材852种。

4.实践教学

转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构建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和完善实验室建设规划,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上下功夫。

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改革,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实习项目,制定教学大纲,部分专业实行双导师制,加强了理论与生产实际的联系。

学生实习包含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监控考核制度健全。

按学科门类计算,实践教学学分及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见表5所示。

表5实践教学学分及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统计平均值)

学科门类

实践教学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工学

31.7

20.94

管理学

26.5

20.10

文学

24.7

19.36

法学

23.8

23.73

经济学

21.0

20.28

理学

25.1

21.98

艺术学

41.5

23.63

注:

本表所列学科门类依据教育部2012年版专业目录。

表62013年福建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基本情况汇总表

本科

专业数

学生数

第一指导教师职称(人)

指导教师总数(人)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篇、%)

正高

(校外)

副高

(校外)

中级

(校外)

及格

不及格

42

4202

86

(27)

279

(68)

378

(22)

764

(117)

241

(5.73%)

1671

(39.8%)

1784

(42.5%)

495

(11.8%)

11

(0.26%)

5.创新创业教育

大力推进实践活动平台建设,继续完善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和省级创业培训基地建设,成功帮扶了20个创业项目入驻基地孵化;举办2期9个班次创业培训班,培训学生450名。

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活动,获得国家级立项的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2项、创业实践项目4项、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获得省级立项的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5项、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创业实践项目2项;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评为2013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我校学生参加福建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2项;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国家三等奖1项。

6.教学改革

结合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进一步强调特色培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实现新方案与专业评估、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衔接。

省政府办公厅《今日要讯》第132期编发《福建工程学院面向基层贴近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文,充分肯定了我校开放办学、服务社会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启动以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为主导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

成立若干课程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课程改革与建设规划以及教材建设规划等。

加强公共基础课建设,推进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分级分类的教学改革。

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确定课程模块和相关的课程,修订公共选修课程的选课办法,引进网络公共选修课程。

借鉴国际CDIO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做中学、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等教学方法的改革。

继续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

在学校、院系和专业三个层面上组织对培养方案的完善、课程的改革,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在教育部教改试点6个专业中,有1230多名学生参加该教改试点项目。

此外,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和4个校级教改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也稳步推进。

重视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加强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在企学习情况的调研、毕业设计的改进,以及“双导师”制的实施等,毕业生就业质量取得明显成效。

组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鼓励支持教师从事科研、实践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用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标准丰富教学,鼓励支持教师开设反映科学前沿的知识讲座或选修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研究式学习。

改革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设立实验改革与建设专项基金,鼓励教师进行实验项目的开发和仪器设备的研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鼓励实验室开放管理,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实验室开展自主实验和创新实验,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

开展本科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工作,确定34个课题为2013年度改革项目,其中7个项目为校级重点课题。

组织评审了校级教学成果奖,确定28个项目为2013年校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

积极争取省级教学成果奖,创造条件争取国家级奖项。

7.国际交流合作与闽台合作教育

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中德国际工程师学院”选拔8名师生赴德国TU9院校攻读德国制式硕士文凭工程师或进修访学;《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选派1名学生赴美国学习;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签署有关合作协议;派出教师和管理人员30余人前往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英国、荷兰等国学习;接收1名来自印度留学生短期进修。

继续做好闽台教育合作项目及本部优秀生与台湾优秀生互换交流。

从2010年开始,我校与台湾云林大学、明道大学、中原大学、逢甲大学台南应用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现有12各个专业,学生1600余人。

2013年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新闻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个专业293名学生分两批抵达台湾高校开始为期一年分段对接学习。

另校本部还选派26名交换生赴台湾合作院校学习。

台湾高校有14名教授到我校任教,20名学生到我校交流学习。

四、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学校对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形成党政重视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制度保障教学和舆论支持教学的良好环境。

党委会每学期末听取教学工作汇报,提出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校长办公会议每学期初专题研究教学工作,明确教学工作任务,本年度校长办公会议80%以上的议题涉及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认真学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学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制定《加强工学教育行动方案》,提出8大方面24条举措。

苏树林省长作出重要批示:

“工程学院的八项举措很好,望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在2013年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学校专题介绍学科建设的典型经验,省政府办公厅《今日要讯》第58期编发《福建工程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一文。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围绕主要教学环节,建立了能实行实时、动态监控,由目标、执行、评价、信息、反馈和调控所组成的“六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开展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精细化,为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