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549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四章通风工程.....................................................52

 

 

第1章 总 则

1.1目的

为了消除机电安装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通病,根据国投宝地公司设备安装工程进度状况,促进设备安装分公司安装工程质量提高,根据工程施工的现状和特点,特此编写部分机电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范措施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设备机电安装工程。

1.3主要内容

本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安装工程中机电三个分部工程的质量通病,它们是:

(1)设备管道安装工程。

(2)电气安装工程。

(3)通风工程

 

1.4编制依据

本手册主要是根据国家现行的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结合安装工程质量现状及常见多发质量问题进行编写。

第2章 管道安装工程

2.1管道支架及伸缩器安装

2.1.1管道支架安装间距过大,管道局部“塌腰”

1.现象

管道支架安装间距过大,标高不准,接触不紧密不牢固,管道投入使用后,有局部“塌腰”现象。

2.原因分析

管道支架间距不符合规定,管道使用后,重量增加;弯曲的管道安装前未调直;支架安装前所定坡度、标高不准,安装时未纠正;支架埋设安装不平正、不牢固。

3.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装前应根据管道设计坡度和起点标高,算出中间点、终点标高,弹好线,根据管径、管道保温情况,按“墙不作架、托稳转角,中间等分,不超最大”原则,并参照下表,定出各支架安装点及标高进行安装。

 

(2)支架安装必须保证标高、坡度正确,平正牢固,与管道接触紧密,不得有扭斜、翘曲现象;弯曲的管道,安装前需调直。

(3)安装后管道产生“塌腰”,应拆除“塌腰”管道,增设支架,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2.1.2管道支架固定方法不当,安装不牢

1.现象

管道投入使用后,支架松动或变形。

2.原因分析

支架固定方法不对,安装不符合要求;支架埋入深度不够,灌细石混凝土或砂浆时未捣实养护;使用后受外力作用而松动,造成支架不受力。

3.防治措施

(1)固定支架必须按设计规定的位置安装,让管子平稳地敷设在支架横梁上,使每个支架都能受力;在有热位移的管道上,固定支架应在伸缩器预拉伸前固定。

(2)无热位移的吊架吊杆应垂直管道安装,并设花蓝螺栓调节吊杆长度,有热位移的管道吊杆应倾斜安装,其倾斜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倾斜距离按位移值的1/2(△L/2)安装。

(3)滑动和导向支架不得妨碍管道热膨胀产生的移动,安装位置应从支承面中心向位移反向偏移,其偏移值为位移值的一半,保温层不得妨碍热位移。

(4)沿墙、沿柱或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固定支架时,应参照相应的标准图集和规范要求施工。

(5)管道试用后,发现支架安装不符合规定或松动,应修整加固或重新安装。

2.1.3∩型或Ω型伸缩器安装质量缺陷

1.现象

∩型或Ω型伸缩器在使用后,支架倾斜,管道变形,甚至接口漏汽、漏水。

2.原因分析

伸缩器在安装前未作预拉伸,或预拉伸不符合要求;伸缩器制作不合格,或安装位置不当;固定支架安装不牢,间距过大。

3.防治措施

(1)小型门型伸缩器用一根无缝钢管煨成,大型伸缩器用2~3根管煨制,然后焊接成型,焊口放在两个垂直臂的中间点,水平臂上不得有焊口;四个90°弯角的弯曲半径R≥4D(外径),且在平台上保持同一平面。

(2)制作伸缩器的尺寸要准确,平面弯扭偏差不得大于3mm/m,且不得大于10mm,垂直臂偏差不得大于±10mm。

(3)门型伸缩器制作后的椭圆率、弯曲角度、管壁减薄率和折皱不平度的允许偏差值应符合GB50235—200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2节有关规定。

(4)门型伸缩器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并需在两个固定支架之间的管道安装完毕后进行;安装门型伸缩器时须进行预拉伸,输送热介质要冷拉,输送冷介质要冷压。

拉伸前须将两端固定支架安牢,冷拉焊口设在距伸缩器弯头弯曲起点2~2.5m直管处,两端的第一个活动支架设在距伸缩器弯头弯曲起点0.5~1.0m处,两端直管与连接管之间留设计补偿值的△L/4,然后用拉管器或千斤顶拉伸,使管子与伸缩器接口对齐后焊接牢固。

(5)伸缩器安装坡度和坡向应与管道一致,输送液体时,要在伸缩器的最高点设排气阀,最低点设排水阀,输送蒸汽时,应在伸缩器最低点设疏水器。

(6)伸缩器制作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时,须拆除后重新制作安装和预拉伸。

2.2阀件安装

2.2.1阀门安装不符合要求

1.现象

阀门安装位置和标高不便操作和维修,影响使用;阀门方向装反、倒装、手轮朝下。

2.原因分析

缺少阀门安装知识,对施工规范掌握不严;安装阀门时,未考虑方便操作和维修。

3.防治措施

(1)止回阀、减压阀等均有方向性,若装反,拆下后按阀体箭头所示方向与介质流向一致重新安装。

(2)在走道上和靠墙、靠设备安装的阀门,不得碰头、踢脚或妨碍搬运工作;阀门安装过高,需经常启闭时,应设操作平台(梯);安装时阀门手轮要朝上或侧向安装,手轮不得朝下。

(3)明杆阀门不得直接安装在地下;升降式止回阀应水平安装;旋启式止回阀要保证摇板的旋转枢轴呈水平;减压阀要直立地安装在水平管上,不得倾斜。

(4)立管上阀门安装高度,当设计未明确时,可安装成阀门中心与胸口齐平,距地面1.2m为宜。

2.2.2阀门泄漏

1.现象

阀门安装后,经强度试验或使用后,关闭不严,有泄漏。

2.原因分析

有杂物进入阀腔、阀座,堵塞阀芯;阀瓣与阀杆连接不牢,密封圈与阀座、阀瓣配合不严密;利用阀杆吊装或操作用力过猛,阀杆弯曲变形;密封面研磨不符合要求,或阀门关闭太快,密封面受损;用阀闸、截止阀作调节阀用,使关闭件、座圈磨损加快。

3.防治措施

(1)阀门安装前应做强度试验,发现密封面或密封圈根部泄漏时,修复后使用。

(2)阀门安装前要检查各部分是否完好,阀杆有弯曲或阀瓣与阀杆连接不严密不得安装。

(3)安装前应清除阀内杂物,安装后管网要冲洗,若输送介质中有可能将杂物带入阀门,阻塞阀芯时,在阀前应装设Y型过滤 器(阀);阀门关不严,应缓慢用力启闭阀门数次止漏,或拆下泄漏阀解体检查,清除阀芯杂物后安装。

(4)选用的阀门材质和结构必须与输送介质相适应,不得用截止阀、闸阀代替节流阀。

(5)阀座、阀瓣与密封圈采用螺纹连接时,可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作填料。

(6)吊装阀门时,绳扣应系在阀体上,严禁系在阀杆上。

2.2.3阀门填料函处冒、漏严重

1.现象

阀门安装后通水,填料函处冒、漏严重。

2.原因分析

填料干燥、老化或松散,阀杆与填料间产生间隙;填料未压紧,填料方法不符合要求或填料选用不恰当;压盖有砂眼、裂缝,或压盖螺栓损坏、滑丝;阀杆生锈或弯曲,与填料接触不紧密;阀门启闭时,操作不当,用力过猛。

3.防治措施

(1)阀门安装前,应检查压盖是否紧密完好,若填料质次、松散或干燥老化,应拆换与工作介质相适应的填料,接缝错开填满,对称拧紧压盖,使填料紧密,阀杆转动灵活。

(2)阀杆弯曲、生锈泄漏时,应拆下调直、除锈,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包裹盘根,弯曲、腐蚀严重的,应拆除更换阀杆。

(3)填料未压紧,应将压盖螺母对称拧紧;螺栓损坏、滑丝时,应更换;压盖填料应紧密,耐用,如破损、松动应根据介质性质更换新填料。

(4)压盖有断裂、裂缝、气孔或砂眼者,应补焊修复或更换新压盖。

(5)启闭阀门时,应缓慢平稳操作。

2.3弯管制作

2.3.1冷弯管制作质量缺陷

1.现象

弯管弯扁,有裂纹;弯管断面成椭圆形,管壁产生折皱;弯管角度偏大或偏小。

2.原因分析

用手工冷弯管子时,未用样板比量,未考虑弹回角度;用力过猛,弯管器移动过快;弯曲半径小,冷弯时未放置弯曲芯棒。

3.防治措施

(1)弯管前要计算好管子弯曲长度,制作角度样板,弯管时用样板检查。

(2)为保证弯管整洁、美观、适用,防止弯管背壁减薄率超过标准,冷弯弯曲半径最小应大于或等于4倍的管外径(4D)。

(3)弯管时要把管道纵焊缝摆在弯曲面的45°角上,用力均匀,逐步移动弯管器,弯管角度要考虑弹回3°~4°,并用样板检查;弯管外径大于60mm时,要在管内放置弯曲芯棒,避免形成椭圆或产生裂纹

2.3.2热弯管制作质量缺陷

1.现象

热弯管折皱不平度过大;弯管外侧管壁减薄太多;热弯管椭圆率过大;弯管有裂纹和离层现象。

2.原因分析

管壁太薄,弯曲半径小,灌砂不实,加热不均或浇水不当,使管内侧或弯曲内侧温度高低不均;弯管时施力角度与钢管不垂直;钢管材质差,加热燃料中含硫过多或浇水冷却太快,气温过低,产生离层和裂纹。

3.防治措施

(1)热弯前要选择材质好、表面无锈蚀、无弯曲和管壁稍厚于安装直管的加厚管加工;热弯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或等于3.5~4倍的管外径;防止热弯管背部管壁减薄率和椭圆率超标。

(2)管内应灌装洗净、无杂物、粒径合格的干燥河砂,边灌边震实,灌满后用木塞堵好管口,将加热段放到烘炉或焦炭火上加热,边加热边转动管子,当加热到950℃~1000℃,管子成蛇皮状,并呈现红亮光时停止加热,放在弯管模具或平台上弯管,连续缓慢的进行弯管,当管子降温到700℃,管壁呈樱红色时停止弯管。

(3)弯管时要比预定弯曲角度略大2°~3°,并用样板放在弯管中心层处检查,合格后在受热表面上涂上一层废机油,防止氧化生锈。

(4)用气焊加热弯管时,要预热加热管段,再从起弯点开始加热,边加热、边弯曲、边用水冷却,弯曲半径一致,防止弯曲表面产生折皱。

(5)热弯中禁用含硫量大的烟煤加热管子,并不断地用样板检查,发现椭圆度大、折皱较大时,应停止弯曲,趁热用锤子修整;发现有气泡时立即浇水冷却;当管子一部分弯成所需曲线时,浇水将其冷却,当热管完成热弯时,让其自然冷却。

当热弯后的弯管不符合标准时,应报废重做。

2.4室内给水管道安装

2.4.1生活给水管使用管材或安装不当

1.现象

生活给水管和生活、消防合用管道出水混浊,水色发黄,有异味,影响饮用。

2.原因分析

生活饮水管道、消防和生活合用的给水管未按规范规定采用镀锌管及其配件,而采用冷镀管或普通碳素钢管安装;给水管使用前未进行冲洗,或冲洗不净;水箱溢水管、排污管直接接入下水道,饮水水质受污染,无水箱蹲式大便器冲洗管上未设置防污器。

3.防治措施

(1)生活饮用水管、消防和生活合用管道,必须使用镀锌钢管(热镀管)及其配件;管道系统应进行试压和冲洗,凡安装管材、管件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拆除后按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重新安装和冲洗;给水管和饮水管应优先采用衬塑复合管、聚丁烯管、交联聚乙烯管及其配件。

(2)给水箱溢水管、排污管应通过排水漏斗接至下水道或污水池,严禁直接与下水道相连。

(3)无水箱大便器冲洗管不得直接与大便器相接,中间必须装设防污器。

(4)给水箱在使用前,必须经冲洗消毒后使用,并应定期冲洗和排污,并加盖防污器。

2.4.2给水管道流水不畅或堵塞

1.现象

管道水流不畅,甚至有堵塞。

2.原因分析

管道安装前未清除管内杂物和断口毛刺,螺纹接口填料聚四氟乙烯生料胶、麻丝、白漆等挤入管内,施工中甩口、管口未及时封堵或封堵不严;给水箱使用前未冲洗或冲洗不净,使用后未及时加盖,阀门阀板脱落;通水前管道系统未冲洗或冲洗不净。

3.防治措施

(1)管道安装前,必须除尽管内杂物、勾钉和断口毛刺;对已使用过的管道,应绑扎钢丝刷或扎布反复拉拖,清除管内水垢和杂物。

(2)螺纹接口用的白漆、麻丝等缠绕要适当,不得堵塞管口或挤入管内;用割刀断管时,应用螺纹钢清除管口毛刺。

(3)管道在施工时须及时封堵管口;给水箱安装后,要清除箱内杂物,及时加盖。

(4)管道施工完毕后应按规范要求对系统进行水压试验和冲洗。

(5)管道堵塞后,用榔头敲打判断堵塞点,拆开疏通;若阀板脱落,拆开阀门修复或更换合格阀门装好。

2.5有色金属管道及非金属管道安装

2.5.1铜及铜合金管道安装质量通病

1.现象

铜及铜合金管道安装后,有弯曲、变形、“起拱”和“塌腰”现象;焊口和管道受损后漏水。

2.原因分析

铜管及铜合金管皮薄质软,在运输和堆放中产生凹陷和弯曲;支架间距过大,焊接:

工艺选择不当,焊接安装操作不符合要求;管道安装后受碰撞、踩蹬变形;各管道冲洗、试压后未排尽积水被冻裂。

3.防治措施

(1)管道和配件进场后,应按牌号规格分别标记和堆放,防止混乱和挤压;弯曲管在安装前要用调直器调直;并清除管内砂粒和杂物;或用橡皮锤、木锤,轻轻敲打,逐根调直。

(2)当管道设计坡度未明确时,热水管、冷水管应以不小于0.003的坡度安装,在管道试压、冲洗合格后,要随即排除管内积水,防止冻裂漏水。

(3)安装铜管及铜合金管所用的支架与钢管基本相同,支架间距可按同管径、同壁厚的钢管支架间距的3/4选取;支架与铜管间用石棉板轻金属垫或木垫隔开,接触紧密,防止损坏铜管。

(4)铜及铜合金管可采用气焊、钎焊、手工电弧焊和氩弧焊。

焊接应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由操作熟练的铜管焊工施焊,焊口不得出现裂纹、夹渣、气孔等缺陷。

(5)安装好的铜管和铜合金管要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严禁踩蹬或碰撞,并防止砂石、混凝土等硬物划伤铜管。

2.5.2不锈钢管道安装质量通病

1.现象

管外壁不光洁,有划痕,管内有杂物;焊缝有裂纹、气孔和未焊透现象;管道与支架直接接触后局部产生点腐蚀和晶间腐蚀。

2.原因分析

安装前管内杂物未清除干净,管外壁伤痕未处理;在运输、堆放和安装中部分不锈钢管与碳钢直接接触产生点腐蚀;缺少不锈钢管安装知识,焊工操作不熟练。

3.防治措施

(1)不锈钢管及管件在运输、堆放和与支架固定时,必须用木板、橡胶板与碳钢隔离。

(2)不锈钢管、管件、阀件、不锈钢焊条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技术证书及晶间腐蚀实验证书,经检验合格后使用;无晶间腐蚀实验证书应补做实验,合格后安装。

(3)安装前,管外壁污物和轻度伤痕要擦洗干净,伤痕超过0.2mm的经擦洗后,要进行酸洗和钝化处理,管子和管配件内杂物应清洗,并用净布擦干净,有脱脂要求的经脱脂后使用。

(4)不锈钢管焊接应用氩弧焊,并由经验丰富、持证焊工施焊,焊前将坡口上的毛刺清理干净,在施焊前两小时内用不锈钢刷及丙酮将管子对口端的坡口及内外壁30mm以内的脏物清除干净。

并在焊口4~5mm以上用厚50mm的石棉板包敷管子。

焊接须采用管内充氩保护,焊接后,用不锈钢刷、榔头清除焊口熔渣,并进行酸洗和钝化处理。

管内杂物用压缩空气吹净。

2.5.3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安装质量通病

1.现象

管道安装使用后弯曲、变形、高低不平;接口漏水,影响使用。

2.原因分析

弯管安装前未调直;安装时气温与介质温度差距大,介质温度超过管道最高允许温度,接口材料选用不当;支架间距过大,与管道接触不紧密;未按规定设置伸缩节或设置位置不当。

3.防治措施

(1)弯曲管应放在调直平台上,通入蒸汽,使管子变软,靠自重自行冷却调直。

(2)弯管时,先在管内灌入80℃的无杂物热砂,并用木锤捣实,然后将需弯管段放在加热器上滚动加热到135℃±5℃,立即将加热管段放到弯管胎模内弯制,并用湿布或水冷却后将砂倒出,并清理干净。

(3)接口方法有焊接、法兰连接、承插连接、螺纹连接、套管连接等数种;承插接口强度和耐压能力较好,应优先采用。

接口时用酒精或丙酮将承口内、插口外擦净,并分别均匀涂上一层"816"或“401"塑料胶,将插口一次插入,承口内留3mm间隙,承口深度根据管径大小,按施工规范和技术规定确定。

(4)硬聚氯乙烯塑料管与金属支架之间应垫3mm厚软塑料垫块,横支管应按下表选用管卡固定,支架间距应按设计或施工规范确定。

(5)硬聚氯乙烯塑料管输送介质温度不得超过-15℃~160℃的范围。

(6)排水立管上每层须设一个伸缩器,插口要平直地插入伸缩器承口橡胶圈内,不得摇动挤入,并须留伸缩间隙,夏季5~10mm,冬季15~20mm。

伸缩器必须按下列原则设置:

1)立管穿楼板处为固定式,支管在楼板上或楼板下接入时,每层设一个伸缩节,并置于管件之上。

2)立管穿楼板处为固定式,无支管接入时,每层设一伸缩节。

3)立管穿楼板处为不固定式,支管接入为固定式,伸缩节设在支管配件之上。

4)立管穿楼板处为不固定式,无支管接入时,每隔4m设一伸缩节。

横支管接至立管时,其间距2~4m内或每隔4m设一伸缩节;输送其他介质的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节。

2.6室内布管排列与敷设

2.6.1室内并列布管和靠墙、靠地面敷设的质量缺陷

1.现象

(1)多根管并列布置,法兰在同一地方并排在一直线上,使用后接口有滴漏、冒水现象。

(2)管道沿墙、沿地面敷设时距地面太近,使用后,接口漏水,墙面、地面潮湿,影响使用和环境卫生;冷热水管、蒸汽管共支架平行或上下排列时,冷水管结露、滴水。

2.原因分析

(1)多根管沿墙、沿地面敷设,或共支架平行布置时,法兰并列布置在同一地方,管间净距太小,影响法兰螺栓拧紧,焊口、螺纹接口难以操作,接口产生滴漏、冒水。

(2)墙面施工偏差太大,立管甩口位置距墙太近,未用配件纠正,立管施工难以操作,接口漏水。

(3)冷、热水管、蒸汽管、采暖管共支架平行布置时,距离太近,冷水管未保温,结露、滴水。

(4)缺乏不同介质、不同温度管道综合排列的施工经验,对施工规范、规程掌握、执行不严。

3.防治措施

(1)管道沿墙或地面敷设时,必需确定螺纹接口、焊接或法兰拧紧螺栓所必需的距离;螺纹连接时,不保温管中心距墙面净尺寸按表8-4施工;排水立管距离粉刷面净距按表8-5施工;并行排列的立管或横管共支架敷设时,要保证管道施工维修方便,尽量缩小管道间距;相邻法兰、阀门位置要按下图相互错开安装,如法兰、阀门接口并排在一起无法施工时,须重新错开排列安装。

螺纹连接不保温管中心距墙最小净尺寸mm

管径DN

15~25

32~40

50

70

80

100

125

150

间距尺寸

40

50

60

75

90

110

130

160

排水立管中心距墙最小净尺寸mm

管径DN

50

75

100

150

间距尺寸

50

70

80

110

 相邻管道法兰、阀门位置错开安装

(2)冷热水管、蒸汽管共支架平行或上下平行安装时,管外壁需防潮保温;热水管、蒸汽管应安装在冷水管上方;冷热水管垂直安装时,热水管放在冷水管左侧;浴盆和洗面盆的热水龙头应安装在冷水龙头左侧。

(3)安装管径小于或等于32mm不保温采暖双立管时,两管中心距离为80mm±5mm,供水(汽)管应置于面向的右侧。

(4)当甩口位置距墙太近时,应用弯管、乙字管或零配件将甩口位置外移,保证管道和接口施工操作尺寸。

2.6.2管道敷设坡度不规范

1.现象

生活、工业污废水在管内流动不畅或堵塞;采暖系统部分环路立管、散热器不热,空调系统冷冻水管(供热管)及回水管倒坡,房间温、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原因分析

污废水管道倒坡或小于最小坡度,杂物沉淀堵塞管道;生活热水管、空调冷冻水管(供热管)、采暖供热、干、支管坡度小或倒坡,在管道顶端最高处产生气塞,影响介质循环和流动;使少数采暖房间温度和空调温、湿度达不到设计标准;工业蒸汽采暖管坡度小或倒坡,管中凝结水堵塞蒸汽通路,影响蒸汽供应和循环。

3.防治措施

(1)管道均须按设计标高、坡度、坡向安装,严禁出现弯曲、倒坡、“起拱”和“塌腰”现象;如已发生,须拆除,换直管重新安装、

(2)安装室内污、废水管、雨水管时,当设计未明确坡度时,可按下表中标准坡度施工;如堵塞,须疏通后,重新调整后装好、

排水管道及雨水管道的坡度

管径

DN/mm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雨水管

生产废水

生产污水

标准

坡度

最小

坡度

埋地管最小坡度

悬吊管最小坡度

标准

坡度

最小

坡度

标准

坡度

最小

坡度

50

75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0.025

0.02

0.015

0.010

0.008

0.006

0.005

0.004

0.020

0.015

0.008

0.006

0.005

0.004

O.0035

0.003

0.035

0.025

0.020

0.015

0.010

0.007

0.006

0.005

0.030

0.020

0.012

0.010

0.006

0.004

O.0035

0.003

0.035

0.025

0.020

0.015

0.010

0.008

0.007

0.006

0.025

0.015

0.012

0.010

0.007

0.005

0.0045

0.004

0.020

0.015

0.008

0.006

0.005

0.004

O.0035

0.003

〉0.005

(3)室内采暖和热水供应管道坡度,当设计不明确时,按下列规定施工:

1)热水采暖和热水供应管道及水汽同向流动的蒸汽和凝结水管道,一般为0.003,不得小于0.002。

2)水汽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不得小于0.005。

3)散热器横支管全长小于或等于500mm,坡度值为10mm;当一立管接两根支管,有一支管超过500mm时,坡度值均为10mm。

(4)给水管、消防水管、空调冷冻水横干管应按小于或等于0.002~0.005的坡度坡向室外水表井、阀门井泄水装置;支管坡向立管或泄水阀;热水供应管、热水空调水管、热水采暖管应“抬头”走,并在管道最高端设集气罐和排气阀,在最低点设放空阀泄水;蒸汽和气体管道要“低头”走,并在最低端设疏水器或在管底设排污阀。

(5)吸上式水泵吸水管应按大于0.005的上升坡度坡向水泵安装,输送液体的水平管和水泵吸水管变径时,应采用管顶齐平的偏径异径管安装;输送蒸汽和气体管道应管底齐平。

2.7设备安装

2.7.1设备基础质量缺陷

1.现象

基础外形尺寸超差,基础中心线偏移,标高过高或过低;基础预留孔偏差过大,深度不足,木盒清理不净;预埋地脚螺栓的外露长度参差不齐,螺纹受损;垫铁安装位置不当,设置不合理;基础出现沉降;二次灌浆质量不良。

2.原因分析

基础不验收,未按规范办理交接手续;设备安装前未对基础进行有效处理。

基础预埋预留时,未进行监控;施工过程中未注意对成品、半成品进行保护;垫铁设置未按规范规定进行,安装前未对基础做沉降试验;灌浆强度不足,表面不粉抹,设备底座灌浆不密实。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规范进行基础验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

(2)如基础标高过高,可用扁铲铲平;过低时可在原基础表面凿毛后,再补灌原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基础中心线偏差较大时,可借改变地脚螺栓的位置来进行补救,如果基础是一次灌浆,在地脚螺栓预埋偏差较小的情况下,可把螺栓烧红矫正到正确的位置。

螺栓预留孔偏差过大,则可以通过扩大所留的地脚螺栓孔来校正,孔内油污、碎石、泥土、积水等均应清除干净。

(3)联动机械的安装,应在基础上按规范规定埋设坚固的中心标板及基准点。

(4)基础二次灌浆前,应在基础表面凿毛,以加大接触面,加大二次灌浆在基础上的移动阻力,使两者结合牢固。

二次灌浆采用强度比基础混凝土高一级的混凝土。

(5)对大型设备基础,安装前按规范进行静压、沉降试验至符合要求。

(6)设置垫铁部位的表面应凿平,每个地脚螺栓旁边至少应有一组垫铁,垫铁组在不影响灌浆的情况下,应放在靠近地脚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部位下方。

相邻两垫铁组间的距离,按500~1000mm设置。

在设备底座有接缝处的两侧各垫一组垫铁,设备找平后,应控制垫铁露出设备底面外缘某一规范规定尺寸,且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