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568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7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本单元共由四篇课文组成,《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两首古诗。

《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三篇写景的文章。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四篇课文尽管文体不同,但从内容上来看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来写的。

 “语文园地”中内容的安排,主要是联系语境理解词的不同意义,积累词语,积累写景的古诗,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继续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写句子,写清景物特点,还紧扣单元主题安排了读、说、写训练,让学生通过读、说、写等活动,学会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

 1.识记本单元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

 2.理解“孤帆”“潋滟”“空蒙”“威武”“嫩绿”“抽出”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并继续练习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3.背诵古诗及课文重点段落,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体会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并练习修改。

 【重点】

 1.背诵古诗和优美的句子。

 2.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3.体会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并练习说写。

 4.朗读并初步体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

 1.体会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并练习说写。

 2.朗读并初步体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古诗两首》  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5课时

 总课时  12课时

21 古诗两首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李白的《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

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产生了动态美。

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

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在灿烂的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饮湖上初晴后雨》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1.识记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教师准备有关天门山、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

如果有条件,制作反映课文内容的有关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识字、写字。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

如,让学生在古诗的朗读中识字;或者画出不认识的或容易读错的字,重点识记;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识字。

“妆”是翘舌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让学生识记,“女——妆”。

“亦”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读准。

“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

“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学生注意。

“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疋”字形比较复杂,建议边示范边指导学生一笔一笔地写。

 教学这两首诗歌时,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词与句的大致意思。

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

对诗句的意思,不必要求对学生逐句讲解。

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配画、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产生了动态美。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诗中还有许多用词巧妙生动、意境优美的地方,像“楚江开”“至此回”“日边来”“晴方好”“雨亦奇”,老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细心体会。

 在指导朗读时,重点要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

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

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第一组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是:

“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

”第二组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是: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文字描绘的画面。

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想象的画面,既可以是画诗的局部(某一句诗),也可以是画诗的整体,只要能大体符合诗意即可。

 【教师准备】

 PPT课件,有关天门山、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图片、生字词和古诗的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收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2课时

课时

 1.练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望天门山》。

 3.正确理解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重点】

 1.认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正确理解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方法一

 教师粘贴谜语卡片

 师: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学生回答。

 师: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打一名人,请仔细听:

(  )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学生猜。

 师:

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学生交流资料。

 师: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李白的资料,我们一起了解。

 (课件展示李白的介绍。

 师: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喜欢的猜谜方式导入,展示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

方法二

 1.简介作者。

 师:

你们爱游山玩水吗?

都去过哪些山?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汇报。

 过渡: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课件展示:

《望庐山瀑布》《游泰山》(学生齐读。

 2.题目质疑。

 师:

李白,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了哪座山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认为是天门山。

 看了这首诗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学生质疑“天门”是什么意思,有学生补充“天门山”是指的这座山的名字,不能拆开问“天门”是什么意思。

但从山的名字上看,觉得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

 [设计意图] 通过链接李白的其他写景诗,引领学生获得对祖国大好河山之壮美的初步体验与感受,产生“课伊始,情已生”的教学效果。

方法三

 师:

你们了解李白吗?

背背他写的诗。

 (学生简单交流李白资料。

多指几名学生背古诗,齐背《望庐山瀑布》。

 老师也喜欢李白的诗,他的诗以雄伟的气势、奔放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创造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诗——《望天门山》,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朗朗上口的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一、初读诗文,自读自悟

 1.学习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学生自学,轻读,思考。

 2.检查生字。

 师:

请同学们读生字。

 教师课件展示:

 断 楚 孤 帆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生字,并相互正音。

 3.读通诗歌。

 

(1)让学生把这些生字放在古诗中读一读,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学生练习读诗歌《望天门山》。

 

(2)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应该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这首诗的节奏呢?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价。

 同学们刚才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读得很好!

已经掌握了这些生字的读音,并且读通了诗句。

 4.自悟诗意。

 

(1)说说诗意。

 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中的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每句诗的意思。

 (学生小组学习,先个人读悟,再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大致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质疑。

 根据初读情况,提出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会提出问题:

楚江在哪里?

是指长江吗?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或者教师补充资料。

楚江是指流经古代的楚国的这一段长江。

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齐读一遍诗歌。

 (3)自读自悟。

 ①初谈感受。

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对诗歌的大致了解,读完后,谈谈自己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书,老师与学生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是从哪里体会到这种气势的。

请学生自由读读这首诗,小组内交流。

 (学生按要求自学、交流,学生感受到这首诗有磅礴的气势。

因为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叫人觉得有磅礴的气势。

 ②补充资料。

 让学生想象,想象“孤帆一片”从“日边来”,让人感觉这长江水好像是从天上来的一般。

适时补充我们后人读了这首诗,对这首诗的评价资料。

课件出示:

 评价1: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蕴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

 评价2:

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显得画面协调,境界极为开阔。

 ③学生根据资料和自己的感受,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二、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品读1、2句。

 

(1)感悟主次远近。

 结合以上的评价,感受这首诗就好像感受一幅气势磅礴的画一样,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小组交流: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学生相互交流,主是“天门中断楚江开”,次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远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近是“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

 这首诗表现了汹涌奔腾、吞吐山河的气势,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学生仔细品读,并想象,找出有关的词语,从“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中的“开”字,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

从“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中的“回”字,说明长江水一到这里就打漩涡,在这一带回旋。

 (3)感受气势。

 教师激情引导,让学生想象场面,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水就变得更急了。

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缓了。

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回过来。

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长江水的“急”。

课件展示这一情景。

 (学生观看,感受长江水的急和气势。

然后,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出这两句诗描写的气势。

可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

 2.品读3、4句。

 

(1)感受“动”“静”。

 读读第3、4这两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江水的气势的。

 (学生自由读,小组交流,从读“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自己似乎看到了两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

其中的一个“出”字,使静态的山一下子有了动态美。

 自由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是怎样的。

 (学生想象情景,当孤帆顺流而下,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2)读出感受。

 ①读读“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从这句诗中找出关键词语,谈体会。

 (学生齐读后,抓住“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中的“出”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读读“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联系上一句,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结合以上感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

既然青山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日边”相对应,传神地描绘出了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亲睹名山胜景、目结神驰的情状。

 一句一个画面。

在诗人的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都天然巧成。

再联系这两句来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的,并找出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学生读诗句,再次揣摩,从“出”字看出,当时诗人李白坐着小船,行驶在长江上,向天门山驶来,离天门山越来越近,山看起来越来越高。

 ③老师引读3、4句。

读出诗句描写的气势。

通过以下提示来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像在比高矮。

读——(学生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

读——(学生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

读——(学生读3、4句。

 3.入情入境,悟诗情。

 

(1)补充资料,了解作者的心境。

 师:

到这里,我们读出了这首诗的气势,那么,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课件展示:

 背景资料: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

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时,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

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学生联系以上资料的补充,交流李白当时的心境。

 

(2)感悟诗情。

 根据自己的感悟和想象,说说当时李白写这首诗的情景。

 (学生小组内讨论、想象。

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

诗人坐在这只小船上,望见“天门中断楚江开”,望见“碧水东流至此回”。

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青山相对出”。

当他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青山相对出”。

当他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青山相对出”。

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

让我们随着音乐走近天门山,感受“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走进李白的内心,感受他喜悦的心情吧!

课件展示:

 (播放音乐,学生美读。

 [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自主质疑,抓重点字“回”“开”“出”。

理解这首古诗,结合文中插图、课件,感悟这首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引导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感悟诗情。

三、拓展背诵,书写生字

 1.拓展背诵。

 师:

青山、绿水、红日、白帆,多美的一幅画啊!

诗可以是一幅美妙的画,也可以是一行行灵动的字,难怪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

”再一起读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整首诗。

 李白被天门山感动了,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课下要求学生收集读一读。

 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

让学生把这首诗留在心底。

 (学生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最后指名背诵。

 2.练习生字。

 要求学生掌握本课会写的生字,由于生字不多,写字时要先认真观察生字,在书写时,想想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请给同学们提个醒。

 (学生先自由读读,再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重点提示:

 “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匀称和紧密。

“孤”字右边是“瓜”,不能写成“爪”。

 “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边的“林”要写得扁一点,下面的部分注意不要写错。

 师:

同学们先看老师范写一遍,然后自由练习写字。

 (学生先看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然后每个字写两遍。

 3.默写积累。

 让学生再读读古诗《望天门山》,找出难写的字好好识记,然后默写。

 (学生先重点识记自己容易出错的字,再默写整首诗,小组内互相批改,纠正错误。

 总结:

这首诗的题目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读完这首诗,你又感受到每句诗都隐含着“望”字,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请同学们一定好好想象、品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浩瀚星河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我们去欣赏,去品味。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默写《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课时

 1.认识本课生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重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西湖的自然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1.初读古诗。

 师:

今天我们再来学21课的另一首古诗,请一起读读这首诗的题目。

 (学生齐读古诗的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

 请学生自由读古诗,看谁读得最准确,读不好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课件出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古诗,正音,并读顺。

 2.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潋滟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妆”:

是翘舌音,注意与“女”区别,采取给“女”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亦”:

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读准。

 3.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读通诗句。

可自由读、比赛读,大致了解诗歌的意思。

 

(1)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知道写的是西湖的景色。

 

(2)介绍西湖。

 师生交流对西湖的了解。

课件展示:

 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

 过渡:

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设计意图]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观看西湖美景,补充介绍西湖,丰富对西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一、解题入手,了解诗意

 1.读懂题目。

 让学生再读诗歌的题目,想一想透过诗的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

a.地点——湖上舟中;b.干什么——饮酒聊天;c.天气变化——初晴后雨。

 根据以上理解,要求学生连起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学生小组内自由说、指名说等。

 2.了解诗意。

 过渡:

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

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学生自由读诗歌,再交流: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

二、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感悟晴天西湖。

 

(1)理解“潋滟”。

 师:

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课件展示: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让学生读这句诗,想一想,在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美,并交流。

 (学生交流,从“潋滟”一词可以想象湖水波光粼粼的样子,并想到了“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等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学生齐读这一句诗。

 

(2)想象画面。

 ①启发想象。

是什么让湖面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启发想象,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读,想象。

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指导读出自己的想象,因为这样的画面很美!

把自己置身于这种美的感觉中去,自由地读古诗。

 (学生自由读。

 ②指导吟诵。

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会怎样吟诵这句诗?

 (学生换位想象,美读,指名读。

 从读中就能感觉到同学们的心情是愉快的!

愉快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

我们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

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真叫人陶醉,不禁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学生美美地齐读。

 (3)感悟用词的美妙。

 ①理解“方好”。

 过渡:

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用一个字来赞叹一下。

 (学生认为用以下词语较好,如“好、美、妙、奇”等。

 比较“方好”:

这里诗人用“方好”来表达。

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

课件展示:

 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有以下几种,请给“方”选择正确的解释。

 

 A.正直;

 B.正当,恰好;

 C.一种形状。

 (学生选择B.正当,恰好。

 ②感悟用词。

 从这个“方好”你读出了什么呢?

自由交流,谈谈个人的看法。

 (西湖晴天的美,美得恰到好处,晴天的西湖不能少这一抹阳光,也不能少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

 (学生齐读。

 2.感悟雨天西湖。

 感悟“山色空蒙”。

 ①比较。

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时,天上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如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

请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湖上下起了雨,用“朦朦胧胧”一词。

 指导学生体会“山色空蒙”,作者把这朦胧迷茫的景象在诗句中用“山色空蒙”来表达。

PPT出示: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②想象。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