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580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筋伤题总结版Word文档格式.docx

6.筋撕裂——是由于扭捩、牵拉等强大外力造成某一部位筋的部分撕裂损伤。

7.筋断裂——是由于扭捩、牵拉等强大外力或锐器切割等原因造成某—部位筋的完全断裂损伤。

8.筋位异常——是由于外力导致以筋肉的位置发生异常为病理的筋伤。

9.关节内游离体——关节面软骨损伤,软骨脱落,钙化,存于关节腔内,称关节游离体。

四、问答题(简要回答问题)

1.筋伤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

①理筋手法②药物内服③药物外用④针灸疗法⑤水针疗法(封闭疗法)⑥功能锻炼与固定⑦手术。

2.筋伤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①小骨片撕脱:

由于肌腱附着点的牵拉而引起骨质撕脱。

②神经损伤:

根据肢体运动、感觉功能丧失范围,肌肉有无明显萎缩等,可大致判定神经损伤部位。

③损伤性骨化:

如肘部大血肿,若处理不当,软组织中出现骨化现象,引起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X线摄片显示不均匀的钙化影。

④关节内游离体:

伤筋时兼有软骨损伤,在后期可演变为小骨块,脱落而成游离体。

⑤骨性关节炎:

关节部位的伤筋,后期易出现骨刺及关节软骨面的炎症等。

3.试述理筋手法在治疗伤筋时的操作要点?

①新伤手法操作宜轻,陈伤手法操作宜重。

手法轻时不宜虚浮,手法重时切忌粗暴,要求稳准有力,达到治疗目的。

②对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或筋走、筋翻、肿痛强直者,可将受伤关节作一次或两次伸屈、旋转活动,其活动范围大致相当于该关节的生理活动限度,这样有利于筋络骨节的舒顺,又不致引起新的损伤,治疗后,患者即感觉疼痛减轻。

③新伤局部血脉损伤,皮下出血,肿胀较重者,可用两拇指的螺纹部或掌根部作按法,即可使肿胀消散,且有压迫止血作用。

④四肢关节重症伤筋及邻近关节的骨折等,剧烈肿痛势必阻碍局部关节的活动。

当肿痛渐消,骨折渐愈之时,可用理筋手法协助患者将关节徐徐伸屈并旋转,操作时应以不加重局部疼痛为宜,切忌猛烈屈伸,加重局部损伤和影响恢复。

4.伤筋如何分类?

目前常用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

(1)根据不同形式的暴力,可将伤筋分作扭伤、挫伤和碾伤三类。

扭伤系间接暴力使肢体和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牵拉,引起损伤或撕裂。

扭伤多发生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

挫伤系指直接暴力打击或冲撞肢体局部,引起该处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等损伤。

挫伤症状以直接受损部位为主。

碾伤系指由于钝性物体的推移或旋转挤压肢体,造成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损伤,往往形成皮下组织、筋膜、肌腱、肌肉组织与神经、血管俱伤,且易造成局部的感染和坏死。

(2)根据伤筋的病理变化,可分为瘀血凝滞、筋位异常、筋断裂等类型。

瘀血凝滞系指筋膜、肌肉的络脉受伤,但无筋膜、肌肉、韧带的断裂,或虽有微小的筋膜撕裂,但不致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

筋位异常即筋歪、筋翻、筋错缝等,局部或可有瘀肿,仔细地触摸可发现肌腱、韧带位置有改变。

筋断裂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的断裂,伤后正常功能丧失或出现异常活动等。

(3)从病程而言,伤筋又可分为急性伤筋及慢性伤筋。

如急性伤筋患者体质素健,治疗及时,可不致进入慢性阶段;

若系伤筋断裂,或老弱患者,或职业性劳损,日久可出现肌肉僵凝、或肌力柔弱,或局部苍白浮肿等慢性伤筋症状。

5.急、慢性筋伤应分别与哪些病证鉴别?

(1)急性伤筋须与风湿肿痛、湿热流注等相区别。

风湿肿痛多无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红肿而不青紫,全身发热等;

湿热流注则有较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汗出而热不解、神疲纳呆等。

局部应注意有无波动感,结合实验室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2)慢性伤筋要与骨痨、骨肿瘤等相区别。

虽然通过X线片可观察到骨痨、骨肿瘤所引起的骨骼破坏,但某些关节结核起自滑膜,病程进展缓慢,微肿疼痛,骨骼尚未明显破坏,往往难于早期明确诊断;

某些良性或恶性骨肿瘤的早期,由于症状轻,骨骼变化不显著,也不易早期确诊。

应对全身情况、局部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全面考虑,争取早期明确诊断。

第二节 颈部筋伤

1.瘫痪型颈椎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2.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引起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钩椎关节增生)

3.瘫痪型颈椎病受压并引起症状的组织是(脊髓),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行走不稳)

4.眩晕型颈椎病受压并引起症状的组织是(椎动脉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眩晕、猝倒)。

5.痹痛型颈椎病受压并引起症状的组织是(神经根),也称(神经根型颈椎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肩臂麻痛)。

6.局部型颈椎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反复落枕)

7.只出现猝倒症状的颈椎病类型是(椎动脉型)

8.一般不宜采用手法治疗的颈椎病类型是(脊髓型 )

9.治疗颈椎病的枕颌牵引的牵引重量一般为(2~5kg)

10.颈椎病的主要治法是(理筋手法)

11.用于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体格检查方法是(旋颈诱发试验)

12.痹痛型颈椎病体检时发现患侧拇指、示指感觉减退时,常提示何部位有病变(C5-6 )

13.痹痛型颈椎病体检时发现患侧示、中指感觉减退时常提示何部位有病变(C6-7)

14.比较少见的颈椎病类型是(脊髓型),比较多见的颈椎病类型是(神经根型)

15.可发展成为不可逆性神经损害的颈椎病类型是()

16.不属于理筋手法适应症的颈椎病类型是(瘫痪型)

17.属于颈部劳损性改变的是(颈椎骨质增生、项颈韧带钙化、颈椎间盘退化)

18.可造成颈椎管狭窄,导致瘫痪型颈椎病的原因有(突出的椎间盘、颈椎椎体后缘增生的骨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

19.眩晕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有(头痛、颈性眩晕、猝倒)

20.落枕的常见病因是(睡眠时姿势不良、枕头高度不当、颈部感冷受凉 ),压痛点在(斜方肌),

(1)周内多能痊愈

21.颈椎病受压并可引起临床症状的组织有(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食管)

22.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猝倒、眩晕、头痛、易跌倒)

23.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和体征的重要因素有

(髓核的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肥厚、小关节的骨质增生)

24.落枕(晨起双侧颈项疼痛、部活动受限、颈肌痉挛、头颈部歪斜、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条索状改变)

二、填空题

1.椎动脉型颈椎病头痛部位主要在(枕部)、(顶枕部),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2.落枕的中医证型可分为(瘀滞型)证、(风寒型)证。

3.枕颌牵引适用于大部分的(痹痛型或神经根型)型及(眩晕型或椎动脉型)型颈椎病。

患者的头部应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一般为(2~5)千克每次牵引时间约(30分钟)。

4.局部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多局限在(颈部)。

5.痹痛型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方法(神经根牵拉试验)和(压头试验)试验。

6.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眩晕)、头痛和(猝倒)。

7.眩晕型颈椎病的眩晕最大的特点是(头部旋转)引起眩晕,常用的体格检查方法是(旋颈诱发试验)。

1.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综合征。

2.牵拉试验——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的患侧,另一手握患侧上肢,将其外展90°

,两手作反方向牵拉,若有放射痛或麻木则为牵拉试验阳性。

3.压头试验——患者取坐位,颈后伸并偏向患侧,检查者以左手托其下颌,右手从头顶逐渐下压,若出现颈部痛或放射性痛则为压头试验阳性。

四、问答题

1.落枕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①睡眠醒后一侧颈项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背部或上肢放射;

②颈部活功受限,严重时头部向患侧歪斜;

⑦颈部肌肉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等处压痛,可触及条索状改变。

2.试述落枕与局部型颈椎病临床鉴别要点?

鉴别诊断项

落枕

局部(颈)型颈椎病

发病时间

睡醒后

无明显规律

发病原因

睡觉时头颈姿势不正,枕头高度不当

常有低头工作劳损史

症状与体征

睡醒后一侧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压痛,触及条索状改变

枕项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肉僵硬,反复出现落枕

3.颈椎病根据临床症状如何分类?

答:

①局部型,②痹痛型,③瘫痪型,④眩晕型,⑤混合型。

4.颈椎病根据病理改变如何分类?

①颈型,②神经根型,③脊髓型,④椎动脉型,⑤混合型,⑥交感神经型,⑦食管压迫型。

5.试述压头试验的检查及结果判断方法?

(1)检查方法:

患坐位,颈后伸,偏向患侧,检查者以手托其下颌,令一手从头顶逐渐下压;

(2)结果判断:

若出现颈部疼痛或放射性痛,为压头试验阳性,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

6.试述神经根牵拉试验的检查及结果判断方法?

(1)检查方法:

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的患侧,另一手握住患肢,将其外展90,两手作反方向牵拉;

若手臂有放射痛或麻木为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

7.试述旋颈诱发试验阳性的发生机理?

(1)正常情况下,头转向右(左)侧,右(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减少,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以代偿血供,使大脑有正常的血供;

(2)颈椎病一侧椎动脉受压,血流量已经减少,无力代偿,当头转向健侧时,脑部因血供不足而产生眩晕。

8.论述颈椎病的病因病理?

颈椎病多见于四十岁以上中壮年患者,常因长期低头工作,如誊写、缝纫、刺绣等职业,较易发生,或由于年高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引起颈部韧带肥厚钙化,椎间盘退化,骨赘增生等病变影响到椎间孔变窄神经根受压时,即逐渐出现颈椎病的各种症状,第5-6颈椎及第6-7颈椎之间关节活动度较大,因而发病率较其余颈椎关节为高。

9.简述痹痛型、瘫痪型及眩晕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痹痛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

颈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颈后伸时加重。

颈部活动受限,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力减退。

神经根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多为阳性;

瘫痪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

早期颈部无不适,下肢发紧,胸部有束带感,行走不稳,易跌倒,不能跨跃障碍物。

晚期出现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运动障碍,二便失禁或潴留,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眩晕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

颈性眩晕、头痛和猝倒史,且能除外眼源性及耳源性眩晕。

10.临床如何鉴别失枕与颈部扭挫伤?

失枕与颈部扭挫伤均有颈项疼痛,头偏向患侧,患处肌肉痉挛压痛,颈项转侧受限等临床表现。

二者须依据下列相异之处予以鉴别:

①病因:

颈部扭挫伤有明确的外伤史(扭伤或挫伤),而失枕系静力性损伤,多由睡眠姿势或枕头放置不当以及颈背遭受风寒侵袭所引起。

②发病年龄与季节:

失枕多见于20岁以后成年人,以冬春二季为多发,而颈部扭挫伤与年龄、季节毫无关系。

③临床表现:

颈部挫伤后局部可有轻度肿胀、压痛;

失枕由风寒外束所致者,可有恶风、身热、头痛等表证。

④发病时间:

失枕症状多于睡醒后出现,而颈部扭挫伤在暴力作用后出现。

⑤并发症:

颈部扭挫可兼有骨折、脱位或手臂麻痛等神经损伤症状,而失枕无此并发症,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11.在诊察痹痛型颈椎病时,如何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判断病变所在的位置?

(1)病变部位在C3、C4椎间隙以上时可见:

颈部疼痛、向枕部放射,枕部感觉障碍且麻木。

(2)病变部位在C4、C5椎间隙时可见:

颈根部疼痛,经肩顶前至上臂前外侧和前臂桡侧前部直达腕部,有放射痛及麻木感。

(3)病变部位在C5、C6椎间隙时可见:

项背疼痛,上臂外侧、前臂桡侧到拇指、食指有放射痛及麻木感。

前臂桡侧及拇指感觉障碍,肱二头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肩胛内上缘有压痛。

(4)病变部位在C6、C7椎间隙时可见:

颈背疼痛,沿上臂和前臂后侧中央到食指、中指有放射痛及麻木感。

肱三头肌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肩胛骨内缘中部压痛。

偶有伸腕及伸指肌力减退。

(5)病变部位在C7、T1椎间隙时可见:

麻木,疼痛沿上臂前内侧和前臂尺侧至无名指及小指,肩胛骨内下缘有压痛。

五、病案分析题(对病例进行诊断、分析及作出相应的处理)

1.某,女,43岁,主因颈及右上肢疼痛5天来院就诊。

患者5天前因加班整理帐目劳累出现颈部疼痛,颈后伸时加重,痛引右肩、臂至手部,伴右手尺侧麻木。

查:

颈部生理曲度消失,活动受限,活动范围:

前屈30°

,后伸5°

,左右侧弯各15°

C5—6、C6—7棘突间及右旁压痛,压头试验阳性,右侧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

右环、小指尺侧皮肤感觉迟钝,夹纸试验阳性。

右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

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

颈椎X线片示:

颈椎曲度变直,C5一6、C6—7椎间隙变窄,C6、C7椎体后缘增生,C5一6、C6—7椎间孔变小。

请写出诊断、病因病机简析、治法、方药。

诊断:

颈椎病(痹痛型)

病因病机简析: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颈部劳损,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局部疼痛及肢体放射痛,血不荣肌肤、筋脉则见麻木、无力。

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均为瘀血阻络之象。

治法:

①可应用颈肩部及上肢轻柔的理筋手法。

②枕颌牵引,牵引重量2—5kg,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③药物治疗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法。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葛根全虫 地龙 黄芪丹参桂枝甘草

2.某,男,45岁,工人。

患者诉因天气炎热,晚间当街露宿早晨睡起后出现左侧颈部疼痛,头歪向右侧,颈部活功受限而就诊。

左侧胸锁乳突肌压痛明显,可触及条索状改变,微发热,恶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问题:

①明确诊断,②拟定治疗方案。

(1)患者的诊断是落枕(风寒型)

(2)治疗方案:

药物内治:

疏风散寒,宣痹解肌,葛根汤加味葛根15g麻黄5g桂枝10g 白芷10g羌活10g当归10g防风10g 柴胡10g红花5g茯苓lOg白芍10g 甘草3g。

5副,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外治法:

理筋手法:

可用点按、捏拿、拔伸、旋转等手法治疗,后两种手法应慎用。

针灸疗法:

取悬钟、风门、外关、后溪等穴位。

枕颌牵引:

间断牵引30分钟,每日1次。

练功疗法:

症状相对缓解后可作颈的俯仰、旋转动作。

3.某,女,50岁,教师。

近日受凉后,出现颈项部疼痛,连及右肩部,并向右上肢放射,手指麻木,手握力下降,颈后伸时症状加重,颈部活动受限。

颈椎X线片显示:

钩椎关节明显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①明确诊断;

②还需作的特殊体格检查法;

③拟定外治法治疗方案。

(1)患者的诊断是颈椎病(神经根型或痹痛型)。

(2)如要确诊还需作的特殊体格检查法是神经根牵拉试验和压头试验。

(3)能采用的外冶法有:

①理筋手法:

可用点穴、拿捏、动作缓和的拔伸、旋转、斜扳等手法治疗,后三种手法应慎用;

取风池、风门、大椎、外关、后溪等穴位,用泻法。

牵引重量2—5Kg,每次牵引30分钟,每日1次。

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

第三节 肩部筋伤

1.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是(肩关节)

2.肩关节周围炎好发的年龄段是(50岁以上)自愈一般病程(1年)

3.冈上肌腱炎疼痛弧出现在肩关节外展(60°

~120°

4.当肩外展至何角度时,肩峰下滑囊完全缩进肩峰下面,冈上肌腱很容易受到摩擦,日久形成劳损。

(90)

5.肩关节周围炎和冈上肌腱炎活动受限情况共同的为(外展受限)

6.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发于(青壮年 )

7.外伤后,冈上肌肌力消失,无力外展上臂,如果帮助上肢外展至60以上后,就能自动抬举上臂者,诊断为(冈上肌腱断裂)

8.冈上肌腱断裂后出现的症状有(疼痛、肿胀)

9.肩关节周围炎的特征有(多见于中老年、肩部肿胀不明显)

10.肩关节周围炎的分期为(急性疼痛期、粘连僵硬期)

11.冈上肌腱炎的特征有(多缓慢发病、用力肩外展时疼痛明显)

12.广义的肩关节周围炎包括(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喙肱冲击症)

13.肩关节周围炎的别称有(五十肩、漏肩风、露肩风、肩凝风、肩凝症)

14.肩关节周围炎常用的练功活动方法有(手拉滑车、蝎子爬墙)

二、填空题(将答案填入空格内)

1.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分为(气血虚型)、(风寒湿型)、(瘀滞型)三型。

2.冈上肌的作用是(协同外展肩关节)。

 

3.冈上肌腱炎是肩关节外展时冈上肌腱受到(喙突肩峰韧带)和(肩峰)的挤压、摩擦所引起。

1.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者包括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所有的无菌性炎症,如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等。

狭义者是指因睡眠时肩部受凉引起冻结肩。

临床上肩关节周围炎指狭义者。

2.疼痛弧——疼痛弧是指冈上肌腱炎患肩外展未到60º

时疼痛较轻,被动外展至60º

一120º

范围内时,疼痛较重,当上举超过120º

时,疼痛又减轻,且可自动继续上举。

因而对60º

这个范围称为“疼痛弧”。

1.简述肩关节周围炎与痹痛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①肩关节周围炎与痹痛型颈椎病都可出现肩臂部疼痛,但痹痛型颈椎病肩关节活动尚可,且无肩臂部压痛,而肩关节周围炎则肩关节活动受限,肩臂部压痛明显。

②肩关节周围炎的肩臂部疼痛与神经走行无关;

痹痛型颈椎病的肩臂部疼痛与颈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

③肩关节周围炎X线检查多为阴性;

痹病型颈椎病X线片多出现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

椎间孔变小等变化。

2.简述冈上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临床鉴别要点?

冈上肌腱炎发病缓慢,肩外侧渐进性疼痛,上臂外展60º

~120º

时肩部疼痛剧烈。

检查时压痛点在肱骨大结节部或肩后冈上部,“疼痛弧”征阳性;

肩峰下滑囊炎主要表现为肩峰下疼痛、压痛,但当肩外展至90º

时原肩峰下压痛处压痛不明显或消失;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疼痛、压痛以肱骨结节间沟为主,肱二头肌抗阻力屈肘时疼痛加重。

3.肩关节扭挫伤患者如何进行固定和练功活动?

早期患肢用三角巾悬吊,肘关节置于屈曲90º

的功能位,以限制肘关节的伸屈活动,并督促患者多作手指伸屈握拳活动,以利消肿。

两周后肿痛减轻,可逐步练习肘关节的伸屈功能,使粘连机化逐步松解以恢复正常。

如作被动伸屈活动,必须是轻柔的,不引起明显疼痛的活动,禁止作被动粗暴的伸屈活动。

青少年患者严禁被动按摩,防止继发骨化性肌炎。

4.试述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病理?

内因多缘由年老肾气不足,气血渐亏,血不荣筋,外因与风寒湿邪侵袭、劳损,外伤有关。

其发病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在年老气血虚损、营养失调,内分泌紊乱而产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加之长期慢性劳损,产生局部炎症如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等,初起为避免疼痛,产生保护性肩关节活动受限,使肩关节长期静止于某一位置,迁延日久,渗出物粘连关节囊,使关节僵化,产生器质性肩关节功能受限,进一步引起废用性肌萎缩,如三角肌萎缩。

(2)上肢骨折或脱位,如肱骨外科颈骨折以及肩关节脱位,长期固定,缺乏必要的、适宜的功能煅炼,致使损伤后的出血渗出产生粘连,从而诱发肩周炎。

(3)在患者气血不足,产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复感风寒湿邪,初起表现为以疼痛为主的“肩痹”,日久症状逐渐加重,演变为肩关节周围炎。

5.试述肱骨外科颈骨折与肩周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肩关节周围炎

发病年龄

青壮年

50岁以上

发病情况

有明显的外伤史,发病急

多为慢性发病,可继发于外伤后

肩部肿胀、瘀班,

肱骨外科颈部环周压痛

肩部疼痛,夜间尤甚,

肿胀不明显,活动受限

X线征

可见肱骨外科颈部骨折征象

病程日久,可见肱骨骨质疏松

6.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①疼痛:

自觉肩周疼痛,昼轻夜重,可向颈项、上臂放射。

为减轻和避免疼痛,患者多取健侧卧位。

②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外展、外旋、高举受限,日常生活中梳头、洗脸、穿衣均感困难。

其特点是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均受限。

③“扛肩现象”:

被动外展肩关节时,肩部高耸,肩胛骨随之向上转动。

④日久可产生废用性肌萎缩,以三角肌最为明显。

⑤检查肩部不肿,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

7.肩关节周围炎与冈上肌腱炎在临床检查时如何区别?

肩关节周围炎与冈上肌腱炎均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但由于二者的病理基础不同,临床检查时,各具特点以资区别。

(1)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围有广泛的压痛点,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被动外展肩关节时,可连动肩胛骨而出现“扛肩现象”。

(2)冈上肌腱炎:

在肩关节外展60~120º

范围内时,疼痛明显,而在此范围外则疼痛较轻,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弧。

压痛点在肱骨大结节部或肩后冈上部。

1.某,女,50岁,退休工人。

1月前因睡眠时肩部受凉引起肩部疼痛,未在意。

近来逐渐加重,肩部酸痛,夜间尤甚,肩关节外展、外旋开始受限,来医院就诊。

检查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

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①明确诊断,

阐明诊断依据。

(1)患者的诊断是肩关节周围炎

(2)诊断依据:

患者年龄50岁;

慢性发病;

症状与体征:

肩部疼痛,夜间尤甚,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外展、外旋受限,检查肩部肿胀不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