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58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

二轮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选择题

1.(2013·临沂期中模拟)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

“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

”这表明

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A“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是将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是将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56年2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在进行中,故选A项。

2.(2013·盐城调研)下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

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B.国家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

C.当时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D.国家对工商业改造的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理解。

据图片中“公私合营”可以判断是对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形式,故选D项。

3.(2013·南京调研)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

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

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解答采用排除法,②不能从材料数据中分析得出,增长较快的可能有基数较小或者工业中的某一方面增长;④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资料,①正确;1952年至1957年我国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③正确。

4.(2013•郑州质检)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

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

这说明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

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D.“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

【答案】D

【解析】据题干时间提示1956年和内容反映的主要是工业发展情况说明的是一五计划,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工业取得取得巨大发展成就。

故选D。

13.(2013•株洲质检)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

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

上述材料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B.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主要反映了农业的发展在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克服了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

5.(2013·阳江重点中学测试)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世界,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

6.(2013·如东县调研)“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

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

”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肯定了人民公社期间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的建设,与平时对人民公社化否定的观点不同,故选A项。

B、C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夸大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作用。

7.(2013·连云港模拟)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答案】B

【解析】据三幅图中“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体现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此时已经完成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8.(2013·阳江重点中学测试)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世界,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

9(2013·济宁模拟)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

万吨)。

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是对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认识。

题眼在于观察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两头好中间差,重工业和农业相反,符合十年探索时期的的经济发展状况,故属于二五计划。

故答案为B。

10.(2013•杭州质检)《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答案】B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判断材料所述是处于“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11.(2013·广东六校联考)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

“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

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

本题须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来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依据阶段特征,可知五十年代早期和七十年代后半期后国家政府在经济的调控作用,对经济发展的推;须认清中国是计划经济。

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2.(2013·大连质检)“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

山羊打了个大喷嚏,轰隆一声震天响。

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

”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盛行

A.浮夸风B.“共产风”C.高指标D.瞎指挥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公社的羊比非洲的大象还厉害,这是浮夸风的表现,故选A项

13.(2013·梅州五华县质检)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49~1957年,新中国的成立促使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

B.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

C.1962~197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

稳步提高,说明“文革”对农业发展没有影响

D.1970~198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发展脉络的掌握。

1962——1970年因“左”的思想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受到影响的,如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4.(2013·广东百校联考)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之后,家庭经营,自负盈亏。

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

15.(2013·广东六校联考)“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

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

这说明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解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而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是在20世纪90年代未,2020年中国可实现小康社会,可排除①、④。

16.(2013·潍坊模拟)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

非国有工业占商业总产值

1978

20%

10%

1992

52%

70%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故选B项。

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D项错误,中国加入WTO是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

17.(2013•扬州模拟)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在“文革”后刊登商品广告——天津牙刷;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补酒;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播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

这直接反映了()

A.中国广告业的劫后重生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

【答案】A

【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广告”和“直接反映”的提示,可选A。

D项说法绝对化,80年代后全面改革开放,故排除。

18.(2013·连云港模拟)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答案】D

【解析】A、B项不能从题干中分析出,从图中“对农村发展有不利影响”的占13%而“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占58%说明需要不断完善,说明D项正确,但不能说明C项。

19.(江南十校2013联考)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这一学者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据题干材料判断选项A和B的表述与不符,而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农业集体化的简单调整,故也应排除。

而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就是小农经济,但它符合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故获得了成功。

故选D。

20.(2103·河北高中质检)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答案】C

【解析】解答注意图表上的时间:

1981~1989年,解读信息可看出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A;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农业的发展,与题意不符;图表不能看出是经济特区,排除D。

21.(2013·河北名校调研)学术界普遍认为:

“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

”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引进外资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

C.引进固定的粮食税减轻农民负担D.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

【答案】A

【解析】邓小平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满足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新经济政策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A项是它们的主要相同点。

BD项符合邓小平改革开放,C项符合列宁新经济政策。

二、非选择题

22.(2013·盐城调研)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一一(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

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

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

……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

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市的时间、空间、规模、草市的饮食服务设施等角度归纳。

第二小问明代市场发展根据材料从商人数量、商品种类、长途贩运等角度回答。

(2)问新现象根据材料概括,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3)问“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计划经济,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回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1)宋代:

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明代:

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

(2)新现象:

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

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主要原因:

计划经济。

过程:

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2013·广州市执信中学测试)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

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之一。

“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大多数中国的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对外开放的政策,与世界各国存在着长期的经济贸易往来。

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材料二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五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材料三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大珠三角”作为中国的南方门户地带,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在汉朝和唐朝时期广州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澳门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葡萄牙是西欧最早开展殖民活动的国家之一。

它在新航路开辟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请用史实说明。

澳门之所以能顺利回归中国,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指导?

这一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鸦片战争前后对外贸易额下降的原因。

(4)材料四反映广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以新时期发生在广东的对外开放事件加以说明。

【解析】第

(1)问,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根据所学知识中汉唐两代广州经济发展来分析归纳。

(2)问,考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新航路开辟知识点。

第(3)问,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联系《南京条约》分析。

第(4)问,考查对外开放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罗列广东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即可。

【答案】

(1)地位:

西汉武帝时,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广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2)说明:

1487年,迪亚士率领葡萄牙船队到达好望角,为开辟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路奠基。

1497~1498年,达·伽马率领葡萄牙船队开辟了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路。

政策: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前提:

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3)原因:

鸦片战争前,广州是清朝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大;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宁波五个通商口岸,导致广州在清朝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下降,进出口量下跌。

(4)说明:

1980年,国家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有三个在广东,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

1984年,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有广州、湛江;1985年,珠江三角洲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一些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就有广州、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年,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

24.(2013·河北高中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在农村,圈地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田园诗般的沉寂,独立小农成批地被扫除,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农场的经营方式。

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代之兴起的是行业工会、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制度。

……制度创新虽然打破了旧制度,但是新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基本是无约束的,……

1624年,英国颁布了《专利法令》,……这个法令准许发明者有一定年限的专利权。

……1679年通过《人身保护法》,给私人的生命财产以法律上的保护。

同时,政府还颁布了无数的关于商品交易、证券交易的法案。

……还有对一种面包的定量定价章程,规定要按照价格来确定面包的重量,取缔掺假,并规定面包匠必须随时应顾客之请称面包重量。

——高步德、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下表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立法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税收征收管理法》

1993年1月起施行

规定税种、税率、税金的计算和征纳

《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年9月颁布

对经营活动中,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或可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裁。

《劳动法》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对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价格法》

19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规定经营者自由定价的基本原则、价格主管机关的职责、价格的总水平控制等内容

《合同法》

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终止,违反合同的责任及各类有名合同等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稳定市场秩序方面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经济立法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解析】

(1)问:

措施:

根据材料一多角度概括,如立法保护专利发明、保护私有财产,规范经济活动,控制价格等。

背景:

根据材料所处的时间多角度概括,如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经济制度不完善、市场竞争混乱无序的消极影响等。

(2)问:

先据材料二根据经济立法的特点,如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保障等。

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意义。

【答案】

(1)措施:

通过立法方式保护专利发明、保护私有财产;规范经济活动,建立商品价格控制制度。

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乡新的经济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