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6002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届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高2016级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8年9月13日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单项选择题的作答:

用2B铅笔涂黑机读卡上对应的题号上。

3.主观题的作答: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

城市病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快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问题。

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止掉入“城市发展陷阱”的一种有效城镇化模式。

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聚集能力、特色发展能力,推动人口和资源要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镇)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

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消除城市病、显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能拓展城市(镇)发展空间,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大幅提升城市(镇)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发展城市群,强调相关城市(镇)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共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协同。

这就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施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

一方面,防止简单模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镇)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镇)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镇)应依托既有产业禀赋和基础,梳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镇)百舸争流。

单个城市不宜追求“大而全”的产业链条,只需按照产业生态圈的理念,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到自己在产业链条中的合适位置。

构建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

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前提是资源要素能够顺畅流动,而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的基本保障。

应在加强能源、通信、交通等实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相关城市(镇)融为一体。

构建区域生态保护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具有整体性、联动性,在城市群建设中处于优先地位。

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低碳、生态、集约的城市运营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张忠家、马德富《人民日报》2018年02月06日文章,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规划建设不合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当今困扰许多城市的城市病。

B.发展城市群能消除城市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

C.城市群中各城市(镇)要科学定位各自功能,实现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

D.构建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就能保障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的顺畅流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以城市快速发展,产生诸多城市病的现状为立论基础,提出城市群建设是解决城市病问题的一种有效城镇化模式。

B.文章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城市群内应该怎样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

C.文章第四段阐明了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对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性及其构建措施。

D.文章开篇提出观点,主体部分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强调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建城镇格局,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路径。

B.不仅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群之间也应该注意错位发展,实现产业优势互补。

C.随着新型技术革命的推进,城市群的实体基础设施将被智慧基础设施取代。

D.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优先地位,要求我们在城市群建设中重视绿色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

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

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

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

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

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

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

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

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

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

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

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

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

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

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

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

还是南京?

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

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

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

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

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

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

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

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

他们也没回来过。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

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

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

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

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

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

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

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

女儿是旅游结的婚。

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

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

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

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

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

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

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

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

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

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

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

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

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

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B.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

C.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D.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5.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

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

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

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

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

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

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

另外,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

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

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摘编自《暑假变烧钱季,金钱和时间堆不出牛娃》,《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4日)

材料二 

图1 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图2 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摘编自《当前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状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三 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

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

这种情景被称之为“剧场效应”。

(摘编自《校外教育须警惕“剧场效应”》,光明网2018年1月8日)

材料四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

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

“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

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

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

“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

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

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

(摘编自《减负:

“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22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被调查的各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从数量上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参加过辅导班,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

其中,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重最高。

C.调查发现,选择纯文化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几乎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可见,来自文化学科方面的压力仍是主要的。

D.选择证书考级培训、学科竞赛辅导的比例达到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也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文化,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B.中小学生假期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

它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

C.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这种“加”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效介入课后活动。

D.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

9.假期“补课热”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说明。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桢,辽阳渤海人。

五世祖牟翰仕辽,官至太师。

桢少好学,尝业进士。

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

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

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

天会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

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而人安之。

十五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

天眷初,同签会宁牧。

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国公,改同知燕京留守。

魏王道济出守中京,以桢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公。

是时,奚、霫军民皆南徙,谋克别术者因之啸聚为盗。

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

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

策拜司空,进封代王,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如故。

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之。

荐张忠辅、马讽为中丞,二人皆险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桢。

正隆例封冀国公,桢因固辞曰:

“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

”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

及疾革,书空独语曰:

“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

”薨,年六十九。

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

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

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B.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C.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D.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称进士。

一甲授官,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为正长官。

C.路,我国古代宋元时期最高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

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划。

D.薨,古代用于称诸侯或大官的死。

从汉朝开始太后的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也都叫“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桢少年好学。

即使祖上为官,也不曾荒废学业,还曾经学习准备考取进士。

B.高桢不畏权贵。

痛打海陵王宠爱之人,检举官吏罪状无所回避,以致掌权的人憎恨他。

C.高桢尽责政事。

虽然因病免官了,但还惦记着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

D.高桢方正严肃,简朴沉静。

家里没有供养歌伎,即使和妻子、儿女端坐一整天,也不苟言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

(5分)

(2)桢因固辞曰:

“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

”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范成大

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

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

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说自己翻越山丘穿过幽谷来到照山堂,目的是趁着官场无事赶紧观赏早春季节的景色,其中“闲”字反衬“忙”字。

B.颔联描写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篱笆墙围绕,水面漂满陨落的荷花,诗人轻摇团扇,各种绿叶的清香扑鼻而米。

C.颈联描写主人高挂窗帘、主客赏景饮酒的欢乐场面,“延”与“纳”意指延请苍翠竹色、迎接美丽山光,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尾联说照山堂所在的园林墙门敞开,距离官署所在的城门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恋园景山光不想急着回城,“鸡啼”以动衬静。

D.全诗四联皆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如“残红”与“众绿”就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整诗意境隽永,蕴含无尽诗意。

15.此诗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劝学》中以生动的比喻论述学习可以提高、改变自己的意义时说,笔直的木材经过外力的加工,即使再晒干,也不再挺直,其原因是“”。

接着由“木”“金”的变化得出“君子”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结论。

(2)《庄子·逍遥游》中,“”一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赞誉而更加奋勉,但他也就只做到了认清自己和外物的区别以及“”。

(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自己身居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是“”。

诗人看到“有真意”的美好晚景,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

19.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0.下面是一位高中毕业生在“教师节”给自己高中老师发的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

虽已毕业一年,但学生仍时不时想恩师。

感谢您曾送了我知识与智慧,也感谢您曾指出我的错误。

是您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前路。

今天是“教师节”,遥寄鲜花一束,丁点心意,请您收下!

21.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

(6分)

人品

+=食品

良品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

(3分)

(2)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3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1.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2.你自律的成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3.有一首歌唱到: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作为身处新时代的你,读了上面的材料,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限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高2016级高三九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C项。

题中A项,“规划建设不合理”是导致城市病的原因,不是“城市病”;B项,“以”不恰当,“以”是目的关系,原文为“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D项,“就能”错误,原文为“基本保障”。

2.D项。

“最后总结强调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有误,本文为总分结构,最后一段与主体部分是并列关系。

没有总结强调。

3.C项。

“城市群的实体基础设施将被智慧基础设施取代”错误,智慧基础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