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6241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docx

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届高三年级联考

2014年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2014届高三年级5月联考

2014年高考(592)江西省抚州五校2014届高三年级5月联考饶水知音

江西省抚州五校2014届高三年级5月联考

语文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房檩(ln)呵(h)欠白皑皑(i)叨(to)陪鲤对

B.奇葩(p)体(t)己花骨(g)朵重湖叠巘(yn)

C.仓廒(o)鲑(gu)珍檠(qng)弓弩冯(png)虚御风

D.糍粑(p)脖颈(gng)文绉绉(zhu)扺(zh)掌而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咨嗟

闪铄

胶合板

头晕目炫

B.坐阵

驯熟

大拇指

前合后揠

C.訾詈

棨戟

吊角楼

凤冠霞帔

D.班驳

屠戮

白炽灯

匿迹销声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读材料,然后执笔成文,行文如高山流水自然流畅,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B.对待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能松懈,太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悲剧的发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有些人不够重视,对存在的隐患熟视无睹。

C.近期,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和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D.索契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队队员们不孚众望,在“我能行,中国赢”的激励下,顶住了压力,再次创造了佳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

B.近年,我国“十面霾伏”现象日趋增多且加重,美国卫星拍摄的雾霾图,给我们敲响警钟,治理空气污染迫在眉睫。

C.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学校举办“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给观众带美的享受。

D.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

B.古人多喜欢采用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作为意象表达情感,《诗经·小雅·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是我国最早用柳渲染别情的诗句。

C.“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清华大学培育出的人才数不胜数,让人不禁要问:

是否这方土地养育了这批杰出的人才,是否清华园给予他们灵感、启迪?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猫影响了30亿人的性格

我们养宠物猫,希望猫能带给自己快乐。

但殊不知宠物猫却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性格,使我们变得神经质:

男士会变得多疑和极具侵略性,女士会变得暴躁和爱发脾气。

这样一,养宠物猫不但不能带给自己快乐,反而使人性格大变给生活增添了许多困扰。

养宠物猫究竟是怎样改变了我们的性格呢?

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养宠物猫之所以会改变人们的性格,原是寄生在猫身上的一种寄生虫在作怪。

这种寄生虫最早发现在某种老鼠的体内,人们把它叫做“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人和动物都极易感染,尤其猫科动物是其感染,因而养宠物猫的人就极容易感染上这种寄生虫。

假如老鼠感染了这种寄生虫会表现得很轻率,甚至会去侵占猫的领地从而轻易地断送性命。

如果这种寄生虫感染了人,就会侵袭到人的大脑,破坏大脑里保护神经元的星形胶质细胞。

这会使人们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性格就会变得猜疑、暴躁、过度敏感等等。

据估计,目前全球已经有30亿人感染上了这种寄生虫,也就是说,全世界将近有一半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种寄生虫的影响,改变了性格。

虽然对于个人说,感染了刚地弓形虫的确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科学家们却说,这种寄生虫对全球的多元文化也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因为刚地弓形虫在改变人们性格的同时,还影响到了人们对自我、金钱、物质享受和工作态度的看法,从而很可能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同的价值观则会产生不同的文化。

因而这种寄生虫对于全球多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贡献了一臂之力。

刚地弓形虫让人们的性格变得暴躁和过度敏感,给生活带困扰;但同时却有利于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

那么我们该如何抉择呢?

这真是个两难困境。

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刚地弓形虫并不能够改变人们的性格。

这些反对者认为,大脑的神经元主要功能是用于传递和处理信息,而非是人们性格形成的机制所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能够证实,大脑的神经元对人的性格形成有影响。

因此刚地弓形虫根本不可能改变人的性格。

真相究竟如何,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6.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猫影响人的性格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养宠物猫之所以会改变人们的性格,原是寄生在猫身上的刚地弓形虫在作怪。

B.如果刚地弓形虫感染了人,就会侵袭到人的大脑,破坏大脑里保护神经元的星形胶质细胞。

C.大脑的神经元主要功能是用于传递和处理信息,而非是人们性格形成的机制所在。

D.宠物猫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性格,男士会变得多疑和极具侵略性,女士会变得暴躁和爱发脾气。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猫科动物是刚地弓形虫感染,因而养宠物猫的人就极容易感染上这种寄生虫。

B.据估计,全世界将近有一半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种寄生虫的影响,改变了性格。

C.刚地弓形虫在改变人们性格的同时,对于全球多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贡献了一臂之力。

D.刚地弓形虫在改变人们性格的同时,还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所以养宠物猫还是有利无害的。

8.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男士变得多疑和极具侵略性,女士变得暴躁和爱发脾气,是由于他们养宠物猫而引起的。

B.感染了刚地弓形虫的确不是一件好事,但也给自己、给生活、给社会带了许多乐趣。

C.有的科学家认为刚地弓形虫能够改变人们性格,也有科学家认为并不能改变人们性格,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知。

D.刚地弓形虫能影响人们对自我、金钱、享受等的看法,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得以改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大命

(清)唐甄

岁饥,唐子之妻曰:

“食无粟矣,如之何?

”唐子曰:

“以粞。

”他日,不能具粞,曰:

“三糠而七粞。

”他日,犹不能具。

其妻曰:

“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

”曰:

“然则七糠而三粞。

”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曰:

“子非仕者与?

何其贫若此也?

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

”唐子曰:

“不然。

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

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

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无所资以为生也。

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唐子行于野,见妇人祭于墓而哭者。

比其反也,犹哭。

问:

“何哭之哀也?

”曰:

“是吾夫之墓也。

昔也吾舅织席,终身有余帛;今也吾夫织帛,终身无完席。

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

”唐子慨然而叹曰:

“是天下之大命也夫!

昔之时,人无寝敝席者也;今之时,人鲜衣新帛者也。

唐子曰:

“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

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

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吴西之民,非凶岁为舰粥,杂以莜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天下之美味也。

人之生也,无不同也。

今若此,不平甚矣!

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

是以舜禹之有天下也,恶衣菲食,不敢自恣。

岂所嗜之异于人哉?

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唐子之父死三十一年而不能葬。

乃游于江西,乞于故人之宦者。

家有一石一斗三升粟,惧妻及女子之饿死也。

至于绣谷之山而病眩,童子问疾,不答。

登楼而望,慨然而叹曰:

“容容其山,旅旅其石,与地终也!

吁嗟人乎!

病之蚀气也,如水浸火。

吾闻老聃多寿,尝读其书曰:

‘吾惟无身,是以无患。

’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选自《潜书》)

【注释】

大命:

指天下的命脉粞:

碎米。

曷:

通“盍”,何不。

9.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

资:

供给

B.

比其反也,犹哭

比:

及,等到

C.犹食之而不甘

甘:

美味

D.恶衣菲食,不敢自恣

恣:

恣意,放纵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江河之水广

皆以美于徐公

B.

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

权重于物则坠

夷以近,则游者众

D.

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本文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的观点,指出社会分配公平是治理天下的要害所在。

B.

第段中,唐子用鱼水关系回应了邻人的关心:

自己如同身处干涸水塘中的鱼,纵有本领也无法生存,并建议邻人用慰问自己的态度去慰问天下人,暗含讽刺。

C.

第段中,唐子知道了妇人哀哭的原因后不禁感叹百姓的生活今不如昔。

过去的人没有睡破席子的,如今的人连件新衣也穿不了。

D.

唐子认为天下有人快乐有人忧愁,有人富裕有人贫穷,有人安乐地坐车,有人走路走得脚上都长出了茧子,都是因为社会分配不公平,才造成了贫富差距。

四、(28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

(4分)

译文:

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

(4分)

译文:

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4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送客之江西

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唐处,知君路不迷。

注:

轺:

使者乘坐的车辆。

紫泥:

古人用泥封书信,泥上加盖印章。

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

九派:

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分成九条支流。

高唐:

指父母。

这首诗里有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

为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怎样一幅图景?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古诗文填空。

(8分)

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靡有朝矣。

(《诗经·氓》)

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五、(6分)

1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

逃到成皋地方,多疑的曹操错杀了好心的吕伯奢全家。

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弃了他独自走了。

(《三国演义》)

B.觉慧向鸣凤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情,鸣凤心里十分感激,但也明白他们之间的隔阂,

因此并不奢望太多,只想当一辈子伺候觉慧的丫头。

(《家》)

C.孔子周游列国无所遇。

68岁那年,他回到鲁国定居,主要致力于教育和整理、研究古代文献,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留下的著作——《论语》中。

D.鲍赛昂子爵夫人告诉拉斯蒂涅要在巴黎社会晋升的三件法宝:

心狠、女人、作假。

并要他去勾引高老头的第二个女儿。

子爵夫人的一席话,给拉斯蒂涅上了人生的第一课。

(《高老头》)

16.《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3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治印

聂鑫森

著名的老篆刻家厉刃,一早起,心情特别好。

他先在院子里看了看花架上一盆盆的太阳花。

猩红的花骨朵正迎着霞光慢慢地展开,然后踱进他的书房。

书房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是他亲手写和刻的三个篆字:

“石窝窝”。

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土,但却很有意味,桌子上、博物架上,到处堆着各种各样的印石和关于篆刻的书籍,空气里飘袅着石头的气息。

昨夜,厉刃其实睡得很迟,一口气为本城评选出的五名优秀的清洁工人,各刻了一方印。

是总工会的同志交下的任务,酬金当然是按他的润格,每印四千元。

但厉刃说:

“为他们刻印,我分文不取,而且要刻好。

”这几方印确实刻得既有气势又有韵味,采用的是汉官的风格,下刀雄浑奇肆,但细部却又婀娜多姿。

他觉得这些身处底层的工人,正直朴厚,情感丰富,有一种值得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刻完印,已是凌晨三点,他又兴致勃勃地把印文和边款拓到宣纸册页上,将可以收入到他出版的印谱中去。

老伴忽然走进,说:

“有个年轻人要见你,他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主任,叫任之。

厉刃说:

“我并不认识他,不见,哪有这么早的?

老伴说:

“八点都过了,还早?

也许人家有急事呢,我去叫他进吧。

厉刃点点头说:

“也好。

走进书房里的任之很年轻也很英俊,上穿银灰色短袖衬衣,系着一根紫红色的领带,下穿一条牛仔长裤,挺时髦的。

“行石老先生,冒昧打扰,请您原谅。

“行石”是厉刃的字,任之不直呼其名,可见这小伙子是很懂礼貌的。

任之递过一张介绍信,上面写着“兹有任之主任前拜访,求请为市长华阳刻一印章。

“行石老先生,不知可否?

厉刃笑了笑:

“我给任何领导刻印,都是要收取润金的。

这是我的规矩。

“能不能破个例?

“不能!

任之犹豫了一阵,说:

“我知道老先生是每印四千,能不能少一点?

“分文不少!

”厉刃有些不高兴了。

这样的事他见得多了,头头爱风雅,下属要讨上司的欢心,送个字画、印章,却又不想花钱。

厉刃从不让人占这样的便宜。

“润金我照付……我想三天后取。

“不,一星期后取,这几天我没时间。

“好吧,都依老先生。

”任之付了润金,悻悻地走了。

任之走后,厉刃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便找了块印石,操刀刻“华阳之印”。

仍然是汉官印的格局,但笔笔画画端庄质朴,边款为:

“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

华阳先生雅正。

厉刃奏刀。

不久,市长华阳亲自主持了一个本地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座谈会,厉刃应邀参加了。

在开会之前,华阳特地走到厉刃面前,诚恳地说:

“厉老,谢谢您赠我的印,刻得真是太好了。

“华市长,您不必客气,这印您是花了四千元定刻的。

华阳愣了一下,随即说:

“当然要谢您的,艺术——是无价的。

这个座谈会开了整整一天,华阳微笑着听取大家对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并认真地做了笔记。

在中午的宴会上,华阳特意给厉刃敬了酒,祝他在古稀之年再创辉煌。

几天后,厉刃收到了华阳的一封亲笔信。

信是这样写的:

厉老:

夏安!

您在座谈会上发表的意见,令我茅塞大开,获益匪浅,谢谢!

首先要向您道歉,办公室主任任之未经我的应允,擅自上门求印,多有打扰。

谢谢您的提醒,我特意去财务室查了账,小任竟然用四千元公款付的润金。

我除补交这笔款子外,还特意在机关党员大会上做了检讨。

任之主任虽然年轻有为,但此种行为却不可姑息,已暂调离办公室,去一个乡镇锻炼,以观后效。

“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

”真乃警醒之语,我会牢记在心的!

厉刃读完这封信,久久说不出话。

他忽然问老伴:

“捐献给希望工程的五万元寄了吗?

“早寄走了。

“那就好,那就好……”

17.小说主人公厉刃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具体概括。

(4分)

18.小说在塑造华阳市长这个人物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结合文章说说是怎样“抑”和“扬”的?

(4分)

19.小说命名和人物命名含义颇丰,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6分)

20.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对厉刃院子、书房的详细描写,交代了厉刃爱石头的习性,烘托了人物的品行。

B.厉刃治印,喜用汉官风格。

对附庸风雅的权势者,润格每印四千元;对乐于奉献的清洁工,却分文不取。

C.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任之,年轻有为,为给市长治印,彬彬有礼地满足了厉刃的苛刻要求。

D.任之走后,厉刃虽然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但仍然以汉官印的格式镌刻了“华阳之印”,笔画端庄质朴,表现出他的敬业精神。

E.华阳的亲笔信,使故事峰回路转,使人物性格昭然若揭,表现他从谏如流的优秀品质。

七、(15分)

21.语言综合运用。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发明的那天起,就一直被中国人使用。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汉字。

要求:

用“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这一句子开头。

有一处用“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虽然……但是……“的句式。

使用比喻、拟人、排比三种手法中的两种。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不少于200字。

八、(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犹太人有句谚语:

“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你对这句谚语有何感悟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题目自拟。

不少于700

字。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2014年5月抚州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1.A(B项奇葩p

C项檠qng弓弩

鲑xi珍

D项糍粑b)

2.D

(A项烁改为铄

炫改为眩B项阵改为镇

揠改为偃C项角改为脚

3.B(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熟视无睹:

反映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

拉大旗做虎皮:

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吓唬人,蒙骗人。

不孚众望:

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4.

D(A语序不当,“识别、发现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应是“发现、识别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B搭配不当,“现象”不能“加重”;C成分残缺。

“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缺少主语“参展作品”)

5.C(A“学习说”只是一种观点,不是一本书,不能用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B“杨柳依依”后的句号应删去。

D第二个逗号应改为问号。

6.C(该项为科学家认为刚地弓形虫并不能够改变人们的性格的理由,不能说明猫影响人的性格。

7.D(“养宠物猫还是有利无害的”错,从原文倒数第二段中“那么我们该如何抉择呢?

这真是个两难困境”可以看出)

8.C(A项错在“是由于他们养宠物猫而引起的”,因果不当。

B项“带了许多乐趣”错。

D项中“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得以改变”错,原文是“从而很可能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

9.C(解析:

“甘”字意动。

10.C(解析:

A因为/认为B

地方,位置/所字结构C表假设关系的连词D句首发语词/表推测语气)

11.

B(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注意“无中生有”和“曲解文意”的干扰。

没有暗含讽刺之意。

12.

(1)三成米糠七成碎米掺在一起吃都不能凑够,你靠什么活下去呢?

(“三糠七粞”“不足”“奚以”,句意各1分)

(2)他比父亲能干,命运却比不上他父亲,因此我才哭得如此伤心。

(“过”“不如”“是以““哀”各1分)

(3)是害怕不公平而使天下倾覆啊!

(“不平”“以”“倾”,句式各1分)

13.

(1)没有。

(1分,但没有分析的,不给分)因为对于行人说,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奉命出使江南,无疑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

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

(3分)

(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友人在大江中孤单行船的情景。

(1分)春潮涌动,江水浩渺;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前行,(2分)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友人的孤单(1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即将出使并省亲的友人所作。

首联说明友人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出使,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

颔联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

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入“春潮”“孤帆”“暮雨”这些景物中。

颈联注重细节描写,状物入微,通过“草深”“花落”“莺断续”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

尾联说到友人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流连风光而耽误行程。

全诗写得轻快明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14.

(1)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2)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3)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4)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

15.C(《论语》并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

16主要情节:

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为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

(1分)第二次是因为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

(1分)寓意:

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的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1分)

17(4分)厉刃是一位人品端方正直、醉心于艺术创作篆刻大师。

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坚定地保持做人的气节和尊严,做人、做事任何时候都坚持原则、遵守“规矩”,律己、律人同样严格。

(2分)给乐于奉献的清洁工刻印,他分文不取;对待阿谀奉承、讨好附庸风雅的上级的人,他名如其人,分毫不让;对待艺术,他深知“治印必端方”,笔笔画画,端庄质朴;对待市长,借治印之机,行劝谏之事;对希望工程,他慷慨捐助五万,乐于奉献。

(2分)

18(4分).“抑”:

办公室主任的身份的特殊性、一张介绍信、“能不能少收点”的乞求、“谢谢您赠我的印”的感激。

(2分)“扬”:

直到华阳市长“愣了一下”,以及后华阳市长的一封信,小说的情节才发生了“逆转。

”(2分)

19(6分)“治印”有两层意思:

(1)“治印”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情节是围绕“治印”展开的;(2分)

(2)一语双关,治印的“治”除了刻制印章之外,还有治理的意思;“印”除了印章之外,还有权力的含义。

厉刃用“治印”的行为“治理”社会的不良习气。

(或华阳市长用手中的“印”,“治”不称职的干部。

(2分)人物命名也别具深意:

厉刃——厉害的刀刃、锋利的刀刃(厉刃语言锋利,对市长不阿谀奉承)。

华阳——“华”,中华的简称,“阳”蕴涵着坦诚正直的品性和作风。

(2分)

20(4分)BC(B“对附庸风雅的权势者”以偏概全,他的润格是社会公开价格,并不特指。

C任之的彬彬有礼是为了借公务之名,行讨好华阳之实。

后文还有“悻悻”二字)

21.

(1)没用“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这一句子开头扣4分。

(2)修辞手法缺一项扣2分,缺两项扣4分。

(3)两种句式中不能选择其中一项的扣2分。

(4)不以说明为主的文字8分以下。

22.写作指导:

“我只是一颗尘埃”,说明自己的渺小,要求自己以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世界为我而造”,说明自己的自信与伟大,“我”能够主宰世界。

这两句话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综合两方面的意思,我们每个人需要自信,但更需要谦卑和敬畏,一个能从容地谦卑与敬畏的人,常常更拥有自信。

写作时,文章必须体现进步的价值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