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6621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docx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5·揭阳一模)有学者认为,官僚资本是以国家所有制形式来实现统治集团利益的资本形式。

按此说法,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最早应该出现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民国初年、“一战”期间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解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史载:

“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D.国人媚外的思想作祟

解析: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说明由于洋针的传入导致中国传统针行的瓦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5·贵阳市摸底考)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简表。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

这一现象反映了(  )

   年份

品名   

1843

1855

1300多万斤

8400多万斤

1000多包

5600多包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解析:

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

从材料和表格都可得出农产品大量出口成为商品,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5·潍坊市模拟)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解析:

依据材料“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可知,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市场中的原料产地,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

答案:

A

5.(2015·广州一模)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

据此可知(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官督商办”“招商集股”“第一张股票”信息可知,民间资本可以合法入股政府批准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民间资本得到了官方认可,故C项正确;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5·皖南八校联考)“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天津条约》,外轮得行驶长江。

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

”下列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C.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D.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解析:

根据材料“外轮得行驶”“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可以看出列强通过近代航运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而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中国近代航运达到了分洋利的效果,抵制了外国侵略,故B项正确。

答案:

B

7.(2014·威海市一模)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  )

类别

工矿、纺织

铁路运输

数量

18个

364千米

投资额

1546万元

1251万元

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

B.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C.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

解析:

据“19世纪70-90年代”判断属于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投资,“工矿、纺织”和“铁路”为民用企业,属于清政府“求富”范畴,故A项正确。

答案:

A

8.(2014·兰州市一诊)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励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

A.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B.爵位制度因时而变

C.统治者重视洋务运动

D.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解析:

“中兴名臣…仅赏侯爵”“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励创办实业之工商”反映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故A项正确。

答案:

A

9.(2015·嘉兴市二模)下表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洋(机)纱排挤土纱过程”的数据表。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①”和“③”合理的年份分别应是(  )

年份

①年

某年

③年

土布消用棉纱(土纱+洋纱)

总量(万担)

620.9

628.6

612.4

其中:

土布消用洋(机)纱量

(万担)比重(%)

2.5

0.40

3.5

0.56

143.4

23.42

A.1757 1800B.1840 1894

C.1901 1922D.1937 1948

解析:

依据材料中①年的表现是洋纱开始输入,但所占比例少,由此可见是列强才刚打开中国市场,因此1840年符合①,而③年土布消耗纱量总数减少,而洋纱量迅速增加可知列强侵华加剧,而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列强侵华加剧,因而1894年符合,故B项正确。

答案:

B

10.(2014·黄山市质检)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对图表反映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B.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结构变化

D.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发展扩大

解析:

据材料数据可知城镇人口无论绝对值还是相对比例,均提升,故推知城市经济规模扩大,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4·北京市西城区一模)下图可用来说明的主题有(  )

①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地区差异 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的原因 ③近代中国工业的合理布局 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的危害

A.②④B.①②

C.①④D.②③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沿江交通比较便利的大城市,①正确,③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们分布的地区都是西方列强侵略较早的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正确;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略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工业所起的促进作用,④错误,故选B项。

答案:

B

12.(2015·肇庆市一模)下图是一位晚清乡村知识分子在1893年的日记,这说明了当时(  )

A.“开眼看世界”得到广泛认同

B.传统抑商观念趋于弱化

C.作者认同实业救国思潮

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

答案:

B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1)阅读材料一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2)阅读材料二,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

(1)变动: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2)影响:

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后,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14.(2015·郑州市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摘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第八讲的目录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洋务运动的制度性遗产”表现中任意一条的看法,或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

(看法或修改建议要明确合理,所阐释的理由从多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我赞成“洋务运动的制度性遗产”表现中第四条的看法。

论证:

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

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用工业、创建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现代化。

②洋务运动创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现代化。

③洋务运动创办京师同文馆等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培养了新式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

洋务运动现代性不足。

①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来看,顽固坚持传统的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

②从洋务运动的目的来看,是为了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

③从洋务运动的内容来看,没有进行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从洋务运动的性质来看,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综上所述,我赞成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这一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