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7134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灯光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文章叙顺序。

2、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重点)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情感,感受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难点)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几张璀璨灯光图,欣赏后说说:

看到这样的夜景,你想到哪些与灯光有关的词语呢?

2.照明灯的变迁

3.揭示课题

二、了解作者和故事背景

三、概括发现

(一)学习任务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找出文中写到“灯光”和“火光”的句子,用“——”画出来。

2.课文围绕“灯光”和“火光”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反馈交流

1.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句

2.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句

3.战场上微弱的火光句

(三)理清思路:

1.倒叙:

现实——回忆——现实

2.概括主要内容。

四、明确提示,聚焦研读

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一)小组合作探究

(二)反馈交流

1.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①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②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理解“多好啊”及相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郝副营长”和作者的话

2.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①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

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②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小组讨论:

这火光虽然是微弱的,但我觉得这是_________之光。

简单阐述理由。

反馈交流。

(三)明晰联系

广场灯光

现实

灯光

生命理想

战场火光插图灯光

五、文本拓展

《七根火柴》《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

六、布置作业

阅读链接课后四个阅读材料,体会革命情怀。

 

板书设计:

8*灯光

广场灯光引起回忆

现实回忆往事倒叙

灯光怀念战友

生命理想

战场火光插图灯光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周菊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

 

二、复习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

引用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

1.练一练:

判断说明方法。

练一练: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为150亿,耗能的功率仅在10瓦特左右。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三、熟读课文,探究新知。

1.小侦探

①寻找课文中含有说明方法的句子。

②讨论交流:

找对了吗?

③尝试分析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2.交流分享:

①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地说明了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②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

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地说明了地球与火星自转一圈的时间以及各自自转轴与轨道平面的倾角,从而知道了火星与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被冰雪封冻着。

总结: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

③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

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

让我们知道了人们之前的推测并没有得到证实。

四、科学家是怎样判断火星有没有生命呢?

人类和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1.火星水汽含量极少

2.大气层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

3.表面温度低没臭氧层

五、总结,延伸。

科学的探究永远不会停止,期待你的崭新发现。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请阅读《生命的奥秘》一文,完成课后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的思考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盼》人教部编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出示课件2:

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

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

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

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

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

(板书:

16.盼)

3.简介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

(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

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

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

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

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

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

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

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

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

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

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

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

这一段先写了什么?

再写什么?

  (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  

(板书:

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

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

”说明什么?

(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

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

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出示课件5】(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

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

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

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

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2《丁香结》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2课《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丁香结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

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丁香结所要表达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学习多角度描摹景物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中优美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丁香结》,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

茂盛忽然缀满潇洒朦胧幽雅甜香分辨银妆断断续续浑浊笨拙眼帘参差遮掩照耀芭蕉迷蒙妩媚模糊单薄花蕾衣襟愁怨恍然伏案

2.你们知道作者是通过哪几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

3.板书课题:

2.丁香结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本节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字词,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品读感悟

(一)阅读第1-3自然段

1.小组内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交流讨论:

这几段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

提示: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思考: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

作者从(颜色)、(颜色)、(颜色)三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

过渡:

那么这三段分别描写了哪些地方的丁香花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出示第1自然段)

“雪白”“星星般的”分别从颜色、形状上来描写丁香花,这段话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状及姿态美。

重点句子研读: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总结:

这句话描写了丁香花开时呈现出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体态娇小,姿态动人;将枝头的小花比作星星,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丁香花的娇小、繁密、耀目的特点。

4.校园里的丁香花(出示第2自然段)

“淡淡的幽雅的甜香”是作者闻到的气味,这段话主要是从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气味。

重点句子研读: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这是从颜色上来描写丁香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这是从气味上来描写丁香的。

思考:

为什么在夜间能辨出是丁香花?

因为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认出来。

总结:

这两句话从色彩、形貌、气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花,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可爱芬芳的品格。

5.我家屋外的丁香花

重点句子研读1: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思考:

(1)“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

(2)“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

说明丁香花的香气非常浓郁。

(3)“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是作者的心理感受,侧面突出了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

重点句子研读2: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这句话前后是否矛盾?

说说理由。

不矛盾。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2)“照耀”一词说明了什么?

“照耀”一词既写出了花白的如雪如月,又写出了花与人联系之深,将花对作者灵感的激发、对心灵的鼓舞与慰藉巧妙的表达了出来。

过渡:

接下来我们一起把前三段做一个梳理。

1.丁香花的形状:

星星般得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丁香花的颜色:

紫色、白色。

丁香花的气味:

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2.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灵动幽雅、洁白无暇、可爱芬芳。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2.交流讨论:

这几段是怎样描写丁香结的?

提示: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研读重点语句。

重点句子研读1: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思考:

这两句诗表达了古人对丁香有怎样的情感?

引用古诗有什么作用?

小结:

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比喻成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

引用古诗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意境更加优美。

重点句子研读2: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雨中的丁香有什么特点?

(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生动形象地把雨中的丁香画面展现给了我们。

(3)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线条模糊,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重点句子研读3: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什么是丁香结?

(2)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形象地把丁香花花蕾的形状特点展现了出来。

重点句子研读4: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就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阅读最后一段,思考问题:

你们觉得丁香结象征着什么?

象征着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4.作者为什么称丁香花为丁香结?

(1)丁香的花苞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5.为什么先写“丁香花”,后写“丁香结”?

由“赏花”到“悟花”,借物抒情,将自己对生活的小体会、大感悟融入眼前的丁香花中,深化主题。

二、知识拓展

描写丁香的古诗

1.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2.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珍珠上欲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三、知识梳理

1-3赏花——颜色、气味、姿态——洁白无瑕、可爱、幽雅的甜香

4-6悟花——花蕾丛生如结——人生有解不完的结

整篇文章是从花——生活的一个描写

四、拓展阅读

榆树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竞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

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

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把短文分成三段,用“//”表示。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赞美了榆树的什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

1.。

,?

,,。

2.第一段:

我喜爱花草树木……小榆树樱

第二段: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安家落户。

第三段: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3.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

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