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语下第3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364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4语下第3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语下第3单元.docx

《4语下第3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语下第3单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语下第3单元.docx

4语下第3单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一、教材简析

本组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取材。

启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要保护好生态平衡,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二是要从大自然获得启示,从而进行发明创造。

本组的几篇课文,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大自然所给人的一些启示,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这些课文,都表明了一定的道理,比较适合默读训练,可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加强词语的积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2、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各项能力训练,特别是口语交际训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表达的能力。

而习作注重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注重细心体验在活动中的经历,注重体会,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出来。

三、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自然现象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3、组织学生参加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

4、帮助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体会再现,进一步提练,最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四、课时安排:

           

 11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备人:

薛春侠

课题

9.自然之道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

基本环节

导案

学案

个人修改

导入新课

一、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㈠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

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谈话导入

展示学习目标

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要求

自主识字。

⒈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

(如,读“愚”字不能读成yí,“吁”不能读成xī)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

(如,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如,写“啄”字第九笔的“点”不能丢掉,写“帽”右边的“曰”不能写成“日”等)

学生自读自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组合作学习

⒉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⒊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小组合作学习

师生引导释疑

二、读课文。

㈠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㈡交流练读情况。

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

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

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

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说。

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品读文中经典词句

学生当堂检测

三、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㈠自主探读:

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

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学生完成当堂检测

教师导练

㈡心声吐露:

⒈与同桌相互交流;

⒉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

教师做要点板书。

课题

9.自然之道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导案

学案

个人修改

导入新课

一、精读课文

㈠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

(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展示学习目标

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根据目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要求

⒈学生提问并品读:

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

(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

(“突然”“啄”“拉”)向导怎么做?

⒉学生提问并品读:

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

(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

学生自读自悟

小组互查互教

  ⒊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儿?

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⒋学生读书,抓词抓句感受当时的事态。

(适时出示挂图或点击课件)

幼龟:

“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可能会想什么?

食肉鸟:

“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

(可结合先前的“颓丧”体会)它们又会想些什么?

⒌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

㈢着眼学生体验,探微发幽。

⒈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

(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

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

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

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品读文中经典词句

学生当堂检测

二、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㈠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㈡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

(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㈢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

学生完成练习

课题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导案

学案

个人修改

导入新课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

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

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学生质疑

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自学要求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

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

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

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自学,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师生引导释疑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小黑板,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

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

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品读重点词句

学生当堂检测

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

1、师:

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

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

2、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学生练习

教师导练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

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

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

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

课题

11、蝙蝠和雷达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导案

学案

个人修改

导入新课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

展示学习目标

认识7个生字,正确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共同制定目标,明确目标

出示自学要求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学生自学

小组互查互教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

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

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四、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

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

(表中加黑部分为需要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教学设计: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师生引导释疑

1、交流:

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2、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

再指名上台介绍。

3、小结:

a)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

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感悟“反复、终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

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生当堂检测

五、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

“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学生练习

课题

11、蝙蝠和雷达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导案

学案

个人修改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

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明确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出示自学要求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师生引导释疑

a)请用图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达探测。

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学生当堂检测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1、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2、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3、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教师导练

课题

12*、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导案

学案

个人修改

导入新课

一、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1、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

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

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复习旧知识

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明确目标

出示自学要求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读拼拼:

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2、读读说说:

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自悟

小组互查互教

3、自主学习:

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小组合作

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

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

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可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

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

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学生品读文中重点词句

学生当堂检测

四、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1、朗读全文,闭眼回顾教学步骤,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导练

课题

语文园地三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

副词、农谚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导案

学案

个人修改

导入新课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小黑板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小黑板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

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

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

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

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

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故事导入

展示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明确目标

出示自学要求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

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

小组互查互教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

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全班交流

学生当堂检测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练习

教师导练

课题

语文园地三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

副词、农谚

课前准备

自制PPT课件

基本环节

导案

学案

个人修改

展示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明确目标

出示自学要求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

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自主汇报

小组互查互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