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470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菲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巴菲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菲特.docx

《巴菲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菲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巴菲特.docx

巴菲特

巴菲特:

拥有越多财富越会沦为财富的奴隶

巴菲特(全球著名的投资商,2008年世界首富)早年就曾宣布要在自己去世之后将80%的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由他的妻子苏珊全权负责。

然而,苏珊2004年去世之后,巴菲特按照约定将苏珊的那一部分分配给家庭基金会后,决定将剩下的个人财产中的99%用于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提供资金,而大女儿苏西、大儿子霍华德以及小儿子彼得都不能从他手中获得“一分钱”。

最近他写下了一封信来解释他这么做的原因:

2006年,我曾作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捐赠给慈善基金。

这个决定让我再开心不过。

现在,盖茨夫妇和我正在要求几百位美国富豪至少为慈善事业捐出50%的个人财富,所以我还是重新解释我的意图及其背后考量为宜。

首先,我承诺,在我有生之年或大去之际,我将把至少99%的个人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

以美元衡量的话,这笔钱诚然可观,但从相对价值角度出发,每天都有许多人向他人赠予更多。

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常常为教会、学校和其他机构作贡献,从而放弃了原本可以用来惠及自己家庭的物质财富,这意味着他们要放弃看电影、去餐厅就餐或其他个人享乐。

相形之下,我的家人和我兑现捐赠99%财富的承诺则不需以牺牲需要或想要的东西为代价。

更何况,这一捐赠也不会让我放弃最珍贵的资产,即“时间”。

有许多人,其中也包括我的三个子女,都为帮助他人奉献了大量时间与才华。

这种赠予往往远比金钱更有价值。

我的姐姐桃乐丝,每天都对一些人施以援手,我在这方面则做得很少。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拿出一大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凭证,这些“提款存单”变现之后可以换成各种资源,从而让那些没能抽中人生上上签的人获得些许补偿。

目前为止,我已经捐赠了20%的个人股票(包括来自我过世的妻子苏珊·巴菲特的股票)。

剩下的股票,我会每年捐出4%。

在资产清算后最迟10年,我希望我所拥有的伯克希尔股票能够悉数投入慈善事业。

这些钱将不会用作长期性捐赠基金.我希望它们能用来解决人们的眼前需求。

拥有某些东西,确实能让我的生活更有滋味,但拥有过多反让我吃不消。

我想有一架昂贵的私人飞机,但若拥有好几处房产,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很多时候,拥有越多财富,越会沦为财富的奴隶。

我最珍视的财富,除却健康,还有那些幽默有趣、个性多彩、长久相伴的朋友们。

在这个国度,那些在战场上挽救他人生命者会被授予勋章,好老师会被回报以学生家长的感谢信,而那些能够发现公司股票错误定价的投资者,则会被飨以数亿资财。

一言以蔽之,命运的安排反复无常,无人能确定谁会抽到上上签。

我和我的家人不会为我们的非凡好运感到罪恶,相反,我们充满感恩。

假使我们把多于1%的财富花在自己身上,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并不会因此加强。

然而,剩下99%的财富却能对他人的健康与福祉产生莫大影响。

这一现实为我和我的家人指明了道路:

留下的财富够花即可,其余则赠予社会,去满足更多需求。

专访盖茨巴菲特:

慈善是全社会的事

2010年10月08日15:

02羊城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

T|T

[导读]富人们不需要一个准则,来要求他们捐款,即使他们不想捐赠,也是个人选择。

但有先例的话,人们可以相互模仿,他们会更享受善举,也会带来更大影响。

羊城晚报北京讯“中国顶级富豪数量世界第二。

”针对“为什么选择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举行慈善晚宴”的问题,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日前以此作答。

9月30日,在“巴比慈善晚宴”落下帷幕的次日一早,这场“夜宴”的两个主人———股神沃伦·巴菲特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才终于在北京与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家媒体就这场神秘的晚宴进行交流。

为什么来中国:

中国富豪排名世界第二

劝捐传闻+名人效应,使得刚刚结束的巴比中国此行的关注度非比寻常。

此前,“大嘴”任志强曾在微博上感叹:

“为什么不是首先到发达国家去劝捐,而是要跑到发展中国家劝捐?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

“我们并不是巡回演出,比尔觉得这里不错,我们就来了。

事先并没有拿着世界地图进行规划。

”针对这个问题,巴菲特这样笑着作答。

作为此行的“始作俑者”,比尔·盖茨则直截了当得多,称“在国家的选择上,我认为中国的亿万富翁数目是位居世界第二,这是用美元计算的。

我想在有些地区并不是有很多人可以进入这一范畴的”。

两位世界首富言下还流露,在中国宣讲慈善意义更加深远。

因为欧洲北美等地区的慈善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很难有改变。

而对中国而言,慈善是新的事物。

“30年之前,中国没什么人有钱,这一代实际是第一代富豪。

”盖茨说。

巴菲特则直言:

“对中国而言,现在的一代人是关键的一代人。

中国慈善:

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

在劝捐的话题下,中国富豪对慈善的态度也被放到了放大镜下。

此前曾经有评论说中国富豪“重午餐轻晚宴”———因为“巴菲特午餐”虽然每年都拍出天价,但可以和股神共议投资环境和投资策略,好处“货真价实”;而慈善晚宴虽然免费,却有“劝捐”压力。

但晚宴后的巴比二人,除了用“慈善一向是自愿的而不是强迫的”来撇清“劝捐”传闻,也对中国富豪对慈善事业的态度表示赞赏。

“他们说得非常好,做得也非常好。

”通过这次交流,巴菲特表示:

“我更有信心他们可以做到”。

在巴菲特看来,这次晚宴根本无关“劝捐”,而更多是对财富、对捐赠、对慈善等问题,与中国富豪们的一次思想交流。

“中国的慈善方式肯定会有自己的特色。

”巴菲特表示,美国的慈善模式不适合中国,而其根源在于两国文化的差异,中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

“我们不想对任何人施加压力,在美国,做慈善是自己的决策,在中国也是这样。

”巴菲特说。

巴菲特还透露,在中国之后,慈善晚宴的下一个目标选定印度。

“明年我们会去印度做个类似的活动”。

慈善的意义:

更好地均享财富

尽管多次访华,但对中国的变化,巴比二人还是都表示惊讶。

巴菲特感叹尽管“之前听说很多了,但亲眼去看完全不一样!

中国的变化太令人惊讶了!

因应慈善的话题,盖茨同时特别强调,一个有活力的经济可以跟慈善事业共同发展,而且慈善事业不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只能使社会更平等地均享社会财富和社会发展的红利。

李卉

羊城晚报讯刚刚公布胡润2010百富排行榜的胡润在现场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巴比此行对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这两位在全球创造财富最多的人,现在都在谈要把钱捐出去,我觉得没有比他们更有权威谈到这个问题,所以完全能够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胡润说,根据最新的胡润百富榜显示,中国的亿万富豪数目已达55000个,资产超过10亿的富豪也达到5000人,超过50亿的在700人,而百亿富豪也有200人。

可以说,发展慈善事业已具备了财富基础。

但胡润同时也表示,对当前的中国企业家来说,如何把社会责任做得更好,比慈善责任更重要。

胡润认为,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富人也还只是富人,还没有达到贵族的阶段。

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富豪都十分年轻,平均年龄只有51岁,比西方整整年轻了15岁。

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赚钱上,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金钱之外的问题。

而西方很多慈善家和基金会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形成了深厚的慈善文化,慈善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导读]富人们不需要一个准则,来要求他们捐款,即使他们不想捐赠,也是个人选择。

但有先例的话,人们可以相互模仿,他们会更享受善举,也会带来更大影响。

CFP供图

羊城晚报综合消息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芮成钢专访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

两人谈论慈善与家庭的关系,社会慈善事业,以及资本、信贷和市场的作用。

对话在财经频道《领导者》栏目播出。

慈善始于家庭

慈善始于家庭,这意味着,对家人尽责是你的首要义务。

它也意味着,你要观察四周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他们帮助。

做慈善时,我们很少谈及孩子。

给孩子们的金钱,可能会有损于他们的自我发展动力、他们的职业发展、以及他们走出社会寻找自我道路的方式。

主持人:

美国有一古老谚语:

慈善始于家庭。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对家庭的责任也是一种慈善活动?

盖茨:

慈善始于家庭,这意味着,对家人尽责是你的首要义务。

它也意味着,你要观察四周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他们帮助。

大多数人都是在身边学会第一次施与,随着施舍经历的增多,他们可能会开始放眼整个国家甚至世界。

你亲眼所见后,就会发现最好的方法。

巴菲特:

在美国,大多数的捐款都是流向教堂。

他们也会捐赠给当地的学校、本地慈善组织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慈善途径。

主持人:

您年轻时,比较吝于花钱。

您现在对金钱的态度改变了很多,是什么改变了您的态度?

盖茨:

刚开始时,我很穷。

到了35岁时,我拥有的金钱已远超出家人所需要的数目,因此我对拥有多少金钱已经比较超然。

与其在六十岁时捐赠几百万美元,也许到七十岁时捐赠几十亿,对社会更有利。

我一直都有一定数额的捐款,但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五年前。

主持人:

您一直都如此慷慨地做善事吗?

盖茨:

做慈善时,我们很少谈及孩子。

给孩子们的金钱,可能会有损于他们的自我发展动力、他们的职业发展以及他们走出社会寻找自我道路的方式。

我在教育上、生活上尽力给了我的孩子们所需的一切,但他们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赚钱。

给孩子们留下几十亿(美元)的遗产,对他们自身及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

慈善是全社会的事

富人们不需要一个准则,来要求他们捐款,即使他们不想捐赠,也是个人选择。

但有先例的话,人们可以相互模仿,他们会更享受善举,也会带来更大影响。

如果我们成长中,看到人们都会慷慨捐款,这会影响到我们。

一旦开始了,捐款和善举都会随时日增多。

主持人:

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准则,说富人应该将百分之多少的财富捐赠给社会。

那么继您之后的捐赠者,是否知道他们该怎么做?

盖茨:

有两个目标,一是人们需要明智地捐赠,通过善举互相学习,我们也鼓励人们在更年轻的时候投入这一事业,你在年轻时更有活力,更清楚世界上正发生什么事,这会有助于你的成功。

富人们不需要一个准则,来要求他们捐款,即使他们不想捐赠,也是个人选择。

但有先例的话,人们可以相互模仿,他们会更享受善举,也会带来更大影响。

巴菲特:

如果我们成长中,看到人们都会慷慨捐款,这会影响到我们。

一旦开始了,捐款和善举都会随时日增多。

很少有人会逆水行舟越捐越少。

因为看到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你的捐赠会升级。

盖茨:

你会看到奖学金对孩子们会有什么帮助,科研基金如何改变社会,环保投入是否会有成果。

开始时你会犯一些错,所以你会希望有人与你分享经验或并肩作战。

但当你亲眼见到你所资助的孩子时,你会更有动力将慈善进行下去。

通常人们都会越来越投入。

机遇不是问题价格才是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明智地做生意,而非只关注市场。

我们都想要大量的生意机会,但也需要良好的时机。

我们不用担心机遇问题,关键是市场价格问题。

主持人:

有人说市场是可以预测的,比如说巴菲特可以坐拥大笔金钱,静观其变,一旦危机发生,就出手,获得巨额利润。

但还有人认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

对你们来说,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好?

盖茨:

虽然你不能预测市场,但是时间一长,一家公司的价值就能显现。

而巴菲特能累积上亿的资产,就是因为他能在一定范围内感知信息流。

但我对市场了解比较少,不过我还是清楚市场是不可预测的。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明智地做生意,而非只关注市场。

巴菲特:

我们都想要大量的生意机会,但也需要良好的时机。

我们不用担心机遇问题,关键是市场价格问题。

即使是2008年秋天,很多人都说我下周或者下个月就会退出市场,但是我却赚了很多。

盖茨巴菲特慈善晚宴未劝募50余名中国富豪参加

2010年09月30日02:

31新京报沈玮青张家齐王卡拉我要评论(2237)

字号:

T|T

  昨晚,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北京与50位商界、慈善界人士会面交流。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本报讯昨晚,备受各界瞩目的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北京昌平拉斐特城堡庄园举行。

据主办单位表示,当晚赴宴的企业家约有50人,并未像此前预测的那样“有一半富豪拒绝出席”。

且“巴比”信守此前承诺,并未借助慈善晚宴对中国富豪“劝捐”。

  现场企业家约50人

  据潘石屹透露,当晚的宴会厅大约摆了六七桌,按照每桌8人计算,企业家和家属合计约50-60人,其中企业家约50人。

另据媒体报道,这些企业家中既有此前高调确认出席的王石、陈光标(微博)、余彭年、牛根生、冯仑and风马牛(微博)、曹德旺,也有之前媒体猜测的柳传志、张朝阳、马云,还有“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以及几位部委官员,如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和央企领导人等。

  “巴比”讲慈善故事鼓劲

  据悉,宴会从下午5时20分左右开始,首先是一个由杨澜主持的讨论会。

巴菲特和盖茨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慈善故事,并简要介绍了正在提倡的“慈善捐赠承诺”活动。

但二人同时强调,中国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独特国情的慈善模式。

据悉,会议中“巴比”二人并未出现“劝捐”的言辞。

  巴菲特称,慈善捐赠是很私人的决定,此次来中国只是和大家分享经验。

“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树立了榜样,他一生都在捐赠。

3个孩子都从事慈善,每人管理一个慈善基金会。

我给他们每个基金会捐赠了10亿美元。

  巴菲特认为,中国慈善发展会超过美国,并告诉准备投身慈善的人们“不要怕失败,以前我们都有许多失败。

”他还说,对中国而言,现在这一代人是“关键的一代人”,当今一代成功的企业家将有机会引领并激励后来人为慈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盖茨也谈到家庭对他慈善观念的影响。

盖茨说,他父亲曾教导他,做慈善是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盖茨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财富全部用于慈善,因为他体会到了做慈善的快乐。

盖茨表示很关注捐助会用在什么地方,他本人重点关注的领域是疫苗研究和教育领域。

  “裸捐”话题引热议

  现场讨论最热烈的是关于“裸捐”的话题。

晚宴中,陈光标继续大谈“裸捐”,称他的“裸捐”是给盖茨和巴菲特两人中国之行的见面礼。

但发言的多数人表示反对,觉得在当前国情下,裸捐较极端,应将更多资金用于企业发展。

  据悉,昨晚与会人士讨论的话题包括对待财富和捐赠的态度,捐赠如何更有效,以及慈善对家庭的影响。

根据微博爆料的内容,“裸捐”成了当晚热烈讨论的话题。

大家普遍认为,做慈善应该保持理性,富人做慈善也要循序渐进。

  李连杰表示,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慈善工作;他同时呼吁不要形成向富人逼捐的局面。

很多发言人表示,应改善中国慈善环境,为慈善立法。

  据悉,此次慈善宴会的讨论环节持续时间不到两小时,随后进入冷餐会。

  潘石屹表示,参加晚宴最大的感受是大家对于当前慈善环境的关注,对进一步完善慈善制度,规范善款的使用,提高善款使用效率的呼声很高。

他期待中国的慈善环境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直播

  巴菲特:

我们的慈善工作不分国界,不论种族,我们关注的是全人类。

  盖茨:

我和太太一结婚就知道,我们以后不会留给孩子们很多财富,我们一直都在找机会把我们的资源转到社会公益上。

  李连杰:

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慈善的工作。

  ——来自张欣微博

  ■解读

  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李本公:

  “中国慈善不可照搬照抄”

  对于这场慈善晚宴,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李本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应该感谢盖茨和巴菲特此次中国之行,毕竟它再次掀起了人们对慈善这个话题的关注。

  他说,作为慈善组织,期待更多人投身慈善事业,尤其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思考如何推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这个问题,乃至把这种思考转化成行动。

在中国,并不缺乏慈善文化传统,且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慈善事业。

  他认为,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富豪阶层,只要把自己所拥有的财富的一部分,包括物资的、非物资的财富,投入到社会公益慈善当中,都会视之为良性的慈善行为。

  李本公说,美国式捐赠或说美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中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

但应清楚认识到,美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到如此程度有其特殊国情,如传统的宗教观念、高额的遗产税收、巨额的财富积累等等。

因此,慈善事业如同其他事业一样,要积极开放、大胆借鉴,但切不可照搬照抄,重犯过去拔苗助长、盲目引进的错误。

从长远看,中国的富豪如有朝一日能放弃把全部财富留给子孙后代的传统理念,转而接受把财富回馈给社会,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也是发展趋势。

  ■旁白

  北师大中国慈善事业研究中心教授杨冠琼:

这样的晚宴举行多了,在社会中形成一定文化,相互激发推动社会发展。

  中国慈善事业研究中心主任汪大海:

晚宴就是“巴比”二人在中国举办的一场“战略性的慈善活动”。

这场晚宴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巴菲特中国行幕后故事:

巴菲特芒格兄弟情深

2010年10月13日03:

59第一财经网站我要评论(0)

字号:

T|T

左尹

巴菲特、芒格和盖茨刚度过的中国之行,很可能是历史上的最后一次。

三人的关系很是有趣,巴菲特和芒格是半个世纪的故交,巴菲特和盖茨是忘年交,两人相差25岁。

尽管都是巴菲特的朋友,不过芒格和盖茨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交往。

三人中,巴菲特最能和他人相处,尽管也会不耐烦,但他会努力掩饰。

他也很会激励旗下公司的管理层,用他自己的话说,会“卡耐基”他们。

对于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样,怕翻译翻饿了,他会主动递一盒打开的巧克力过去说:

“你吃块巧克力吧。

”这个细节让翻译和边上的人都十分感动。

相比之下,两鬓斑白、满脸斑纹的盖茨早已不是当年从哈佛辍学创业的毛头小伙了,但举手投足间还是和往年一样,一种慵懒倦怠、百无聊赖的样子,不过说起话来就完全不同,言谈间逻辑缜密,用词精当,声音也清晰犀利,很有穿透力。

主持人寒暄中问到盖茨,“听说你是Twitter的粉丝,是这样吗?

”在待人接物、世故人情方面比较冷淡的盖茨,说到技术就活力四射地说:

“Twitter是个好东西,这几天在中国出访,我随时发Twitter给我在美国的家人、朋友同事,告诉他们我的行程、所见所闻,这样的沟通实时性和现场感很强,太好了!

巴菲特的中国之行不仅给中国人带来了慈善理念,三人行程中的点点滴滴亦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投资大师和IT巨子的独特视角。

兄弟情深

巴菲特和芒格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一直是投资界的美谈,此次两人来华访问,在几天的近距离接触后,笔者感受到了两人的兄弟深情。

比芒格小六岁的巴菲特处处照顾着芒格。

芒格的视力和听力并不好,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坐在台上发言时往往忘了翻译的存在。

这时巴菲特就会拉他的衣袖,然后指着翻译站的方向,提醒芒格给翻译时间,几次之后,芒格竟然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巴爷一碰他,他就会马上闭嘴。

而巴菲特对于翻译特别重视,开场白就说:

“一般我在中国会用中文发言,不过考虑到翻译小姐的就业问题,我还是改用英文吧。

”全场大笑。

听众提给巴菲特的问题,巴菲特总是找各种理由转给自称爱说教的芒格,特别是第一个问题和最后一个问题。

和比亚迪员工对话时,第一个问题是对于新能源发展前景的看法,巴菲特回答说,“这个问题还是让Charlie(芒格)回答吧,尽管他只比我大六岁,但是他的智慧比我高深很多,特别是讲到新能源,我就更不是他的对手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再生能源,盖茨回答后,芒格补充了几句,提问者再问巴菲特的观点,巴菲特说,“一般一个问题Charlie回答后就盖棺论定了,我没有补充了。

”说完,三人在台上相视而笑。

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巴菲特甚至打趣说芒格是他的“秘密恋人”。

芒格对于巴菲特也是十分尊重,有人问芒格,“你和巴菲特半个世纪的友谊是不是巴菲特成功的重要因素,尽管巴菲特经常抛头露面,而你十分低调,但还是有人认为你比巴菲特更重要,对此你怎么看?

芒格正色道:

“完全不是这样!

Warren(巴菲特)才是最重要的,他比我重要得多,他是一把手,我是二把手,我只能说我在他的事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已。

他在幕前我在幕后,这不是有意的安排,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局面,我觉得这样很好;我没有他那么显赫重要,对此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其实比较喜欢这样在幕后。

有时他也会打趣巴菲特。

比如,主持人问完巴菲特一个问题,再问芒格怎么看,芒格就说:

“我完全同意巴菲特主席的意见(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董事局主席,芒格是副主席)。

吻别比亚迪?

关于此次巴菲特携芒格、盖茨来访的目的,各界众说纷纭。

减持说是其中的一个。

有人怀疑巴菲特此次拜访比亚迪就像当年拜访中石油一样,是吻别,是“最后的亲密”。

在和比亚迪员工对话时,有记者提出了这个萦绕大家心头的问题:

“你会减持比亚迪的股票吗?

”巴菲特的回答是:

“当然不会!

我估计在我葬礼上大家会说,他还拿着比亚迪的股票呢。

众所周知,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是因为芒格的强烈推荐。

想把莱特兄弟试飞的第一架飞机射下来的巴菲特没有想“炸掉”比亚迪出品的世界第一辆纯电动车,反而投资占了10%的股份,这的确让很多巴迷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投资比亚迪并不违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他从来没有说绝对不投高科技,只是说不投不能理解、看不懂的技术,巴菲特答记者问时也一再强调“我们只投我或者芒格看得懂的企业”,尽管巴菲特对电动车、新能源可能不太懂,但是对科技一向很感兴趣的芒格对这个领域应该是比较了解的,此次以86岁高龄随行,足见芒格对自己判断的信心。

巴菲特多次讲到他当时决定投资比亚迪的故事:

“我和Charlie相处51年,他一共给过我三个推荐投资的电话,前面两次也都很不错,第三次就是建议投资比亚迪。

我一开始没有马上采取行动,他就打电话来说,如果你不投王传福,就错过第二个亨利·福特了,我不为所动;他又打电话来说,你不投就错过第二个爱迪生了,我还是不为所动;第三次他打电话来,说你再不投就错过第二个比尔·盖茨啦,我一听立马就投了。

如果说巴菲特的表达还算比较含蓄的话,那么芒格的表达就十分热情了。

当比亚迪员工问芒格,觉得比亚迪有什么欠缺的地方,他有什么建议时,芒格的回答是“我们是来向你们学习的,不是来说教传经的”。

几天内,巴菲特和芒格不是穿着有比亚迪标识的T恤衫,就是打着比亚迪的领带,口口声声比亚迪、王传福,真是成了比亚迪的代言人。

当记者问芒格,这种情况常见吗?

芒格说,支持所投资的公司当然是正常的,不过像我们这样支持比亚迪当然是不同寻常的,我们一般也不会这样力挺我们旗下投资的公司,上次这样做好像是投See’s糖果的时候,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

当然,巴菲特力挺比亚迪,也有可能是属于芒格说的“结婚前睁大两只眼,结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

但无论如何,在巴菲特近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比亚迪只是沧海一粟

中文名:

沃伦·巴菲特

外文名:

WarrenE.Buffett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

出生日期:

1930年8月30日

职业:

波克夏·哈萨威公司行政总裁

毕业院校:

沃顿商学院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净值:

620亿美元(200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