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6470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docx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

巴菲特长久赚钱的秘密巴菲特

贝佐斯见巴菲特。

贝光头曰:

“汝富甲天下,汝道至简,何以无人循君之道、与汝同富邪?

”巴子对曰:

“吾未尝见自甘于行迈靡靡、积跬步而慢富者也。

”----题记首先,我不太吹巴菲特,但这看似很不合理。

因为对于我自己而言,老爷子是我为数不多的见过面握过手吃过饭的大神。

我面对巴菲特高大身影的时候那膝盖就是软的,手心曾不禁沁出了猥琐的汗水,失礼地留在了老爷子冰凉而柔软的小手上。

所以我只是巴菲特的一根卑微到了尘土里的粉丝,给老爷子系鞋带都不配。

但抛开粉丝身份,作为一个职业投顾,我是不太吹巴菲特的——当然我也会吹,但是不像某些大V那种抛妻弃子一般的吹法——因为我不认为一个能力平庸、资源不足的人想要去复制“巴菲特之道“会是一件好事。

(巴菲特与年轻时青涩的达某。

请原谅照片感人的像素,达某双手捉襟见肘的布局也彰显了面对大神时内心情不自禁的小紧张。

)肯定有人会说:

叫我们不要学巴菲特,你又要在这里搞什么妖言惑众?

标普500五十年如一日地年化10%左右,而伯克希尔纺织厂五十年如一日地年化20%以上,风雨无阻,不曾一日耽误了修行。

用什么词来形容——吊打?

完虐?

碾压?

中出?

爆到你怀疑人生?

对于粉丝们而言,人生可以怀疑,但巴菲特绝壁不能怀疑。

而我想说:

臣妾不敢吶,我也一点都不怀疑巴菲特的牛逼。

当年巴菲特主义传入中国,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学习巴菲特争做股神的风潮。

除了老爷子业绩铁证如山以外,很多人在第一次接触“巴氏价投”思想的时候都有一种终于等到你的相见恨晚,因为巴菲特把权益投资的神秘外衣给扒了个精光,把投资赤裸裸的本质给你看,任何人有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错觉。

就感觉自己的后脑勺被开了光一样。

我一点都不怀疑巴菲特的牛逼。

我只是想说,对于一个能力平庸、资源不足的一般投资者而言,学巴菲特你很难学成。

我们首先要知道巴菲特的投资成功到底靠什么。

如果我们把巴神抓起来,用满清十大酷刑去逼他说出成功的秘密,他可能会说价值投资,他可能会说安全边际,他可能会说护城河,但有一点你不给他上个老虎凳他肯定不会说:

老子有杠杆。

学术界曾经有一篇引用次数颇多的论文解析过巴菲特的业绩,叫《巴菲特的阿尔法》(Buffett'sAlpha),对巴菲特到底为啥会成功这个问题进行了颇为深入研究。

1.老爷子不只是运气好咱先不说杠杆的问题,先说说运气。

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巴菲特仅仅是运气好。

他们会说——你怎么能肯定巴菲特不是那个超级幸运儿呢,比如你让十亿人扔硬币,每年扔一次,正面生反面死,可能扔了三十年之后仍然有那么几个哥们顽强而又执着地活着;你马后炮偏差发作认为简直太神奇了这几个幸存的哥们简直是命运的安排。

但十亿人同时扔硬币,最后就是会存在几个生命的奇迹,这在概率上完全靠谱。

而同理你兜里只有两块钱,然后你玩扔硬币猜正反的赌博,只要你连续赢三十轮,你就会有十亿块钱了。

那要如何确定巴菲特就不是那个连赢三十轮、被命运所安排的绝世之异常值(outlier)呢?

这还真不太容易证明或证伪。

你要把一个人的运气与造化剔除出于他/她的实力本就难如登天,说不定冥冥之中运气就是实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曾听闻某司招聘,把收到的简历先随机切成两半,其中的一半直接就扔掉不看,美其名曰:

运气不好的人我们不要。

比如我们生活中就见过:

隔壁王大胆,十倍杠杆融资炒创业板,炒成王千万。

那么他是运气好,还是技艺高?

好在统计学能拯救世界。

比如在统计上有一个标准化(standardizing)的思想在这里就很有用。

举个例子,中国的一个姓白的胖子体重两百斤,而美国一个姓怀特的胖子三百斤,你问白胖子和怀特胖子孰重,这个自然一目了然,300>200;但如果你要问白胖子与怀特胖子孰胖(我们简化问题,在此不论体脂或者BMI,单论重量),这个就是个科技问题了,因为白胖子和怀特胖子人种都不同,你不能直接比体重。

可能有人会想到平均数。

中国平均成年男性的体重大概是130斤,美国平均成年男性的体重大概是180斤;结果白胖子超出平均70斤,而怀特胖子超出平均120斤——所以怀特胖子更胖。

这个逻辑看似合理但其实很无厘头——如果这里不是个胖子而是头亚洲象呢——比如成年亚洲象体重10000斤,某头叫小白的亚洲象10200斤,超出了平均200斤,难道我们直接能得出结论说小白象比白胖子要胖?

这个错误的逻辑能引起全场包邮一般的笑声。

这里就需要统计里可以排得上交椅的“标准差”出场,她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而在金融里多用来表示波动。

你想过为啥标准差要叫“标准”差么,难道还有不标准差?

虽然发明此术语的KarlPearson没有解释命名动机,但我们可以猜想是因为这个统计量可以用来“标准化度量”——就跟高斯分布被称为正态分布类似,不然都是变态。

——假设我们知道美国成年男性体重的总体标准差是50斤,而中国的是30斤(这些数字我是乱取的),我们就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标准化度量”。

其中z是标准化后的分数(z-score),μ是总体平均数,σ是总体标准差。

所以白胖子最后的z-score是(200-130)/30=2.33,而怀特胖子的z-score是(300-180)/50=2.4,2.33<2.4,所以白胖子以微弱的劣势输给了怀特胖子;而且更为奇妙的是,由于分子分母单位统一彼此消除,所以无论你单位取斤取磅取钱取盎司取千克取吨,最后的数字都是一样的——标准化嘛,单位也会被天下大同掉。

如果我们假设人的体重呈正态分布,通过z-score="">在标准化上多花了点口水,是因为我认为这个思想非常重要;而同样的思想运用在金融中,就有了夏普比率(SharpeRatio)。

夏普比率就是将回报标准化的一个方法,分子是组合回报率减去无风险回报率,即所谓的超额收益(excessreturn,但在这里可以称作风险溢酬);分母是组合超额收益的标准差。

分子分母做一个除法,得到的就是平均每承受一份风险(标准差),能够获得多少额外收益。

比如基金甲的超额收益是20%,而基金乙的是10%,只要你不是菜场大妈的思维,你很难直接一口咬定说甲比乙更出色——万一基金甲是乐粉而基金乙是银粉呢,风险(学术上理解为波动)不可同日而语。

这样就要算夏普比率。

比如基金甲的超额收益的标准差是30%,而基金乙是10%,那就可以得到基金甲的夏普比率为0.67,基金乙的夏普比率为1,我们可以下结论说:

嗯,乙更牛逼。

信息比率(informationratio)与夏普比率相似,但用benchmark的收益替代了无风险收益。

夏普比率有个奇妙之处——她不受杠杆影响;因为如果你上了杠杆,夏普比率的分子分母同时会放大或缩小,保持整体不变。

所以你隔壁那个上十倍杠杆的王大胆,遇上夏普比率就要现出原形。

从1976年到2011年,巴菲特的伯厂,夏普比率是0.76。

这个数字未必有多亮瞎,你算算自己这两年的夏普比率说不定都能大于0.76;但是放眼1926年至2011年间所有存续超过三十年的股票和基金——但凡是能坚持三十年的,无论是个股还是基金,巴菲特的夏普比率冠绝其间。

美国整体市场的夏普比率仅为0.39。

所以我相信,巴菲特的成功大概率不会仅仅是因为运气好。

2.他人之财但是咱要摸着咪咪说句良心话,0.76的夏普比率也并不是真的是牛到了姥姥家。

我用TDAmeritrade的搜索平台进行筛选,历史夏普比率在0.8以上的基金,有800多个……(当然他们都没有三十年历史)。

那仅仅靠0.76的夏普比率持续几十年老爷子就能把自己搞成世界首富了?

当然没那么简单。

我之前说了杠杆不影响夏普比率,但是杠杆必定直接影响投资回报率。

巴菲特上杠杆已经不是新闻——虽然他的股东信上屡屡劝人不要上杠杆,有点成年人劝熊孩子不要玩火的意思。

老爷子的原话是(见于2010年股东信):

“当杠杆为你借力时,你人生得意,你老婆觉得你的脸帅得放光,你邻居嫉妒得满眼放光;但玩杠杆是会上瘾的,你一旦尝到甜头就再也浴霸不能。

正如我们小学三年级学到的——但有些人在2008年学到——哪怕是再长的一串正数,乘以一个零的话,一切就归于乌有。

历史告诉我们杠杆乃是造零的大杀器,哪怕玩杠杆的人聪明绝顶。

”话虽如此,老爷子自己还真没少上杠杆。

很少人知道伯克希尔纺织厂的杠杆到底有多少,因为不太好算清。

你可以算净资产负债率,就说所谓的debt-to-equityratio,但伯厂杠杆何止是借债,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保险浮存金(float)——简单说就是保险费预收来,然后预留理赔款,剩下的钱用于投资——浮存金在balancesheet上表现为负债,历史上平均占到伯克希尔总负债的36%。

所以你也可以算(debt+float)/equity,《巴菲特的阿尔法》算出来伯厂历史上是0.4/1,也就是杠杆率为1.4:

1。

但债务+浮存金也不完全就是所有杠杆了,《巴菲特的阿尔法》用(资产市值-现金)/股权市值的公式,算出伯厂历史杠杆大约为1.6:

1。

也就是100块自己的钱,加上60块别人的钱。

我们知道美股市场平均回报约为10%,除掉无风险收益后的风险超额收益是6%,巴菲特的超额收益是19%,所以如果你认个怂长期投资指数,你和老爷子的差距就是一年13%;但如果将1.6:

1的杠杆应用于美股平均回报,可以将得到近10%的超额回报。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像巴菲特一样获得1.6:

1的廉价杠杆,然后去投资指数基金,你和老爷子之间的差距就会缩小到9%。

(巴菲特1.6:

1杠杆的魔力。

$10000投资30年,假设指数年化回报是10%,无杠杆的话$10000变成$158000,如果加了1.6:

1的杠杆$10000变成$253000。

)3.老爷子的牛逼但这个9%的差距毕竟仍然是一个挺大的数字,你要怎么解释?

之于巴菲特的成功,有两套常规解释——第一套是鸡汤,而第二套是硫酸。

鸡汤诸如:

要坚持信念呐同志们;要选对小伙伴呐;人贪我怂,人怂我贪;不要裸泳啊;复利无敌,要坚持滚雪球,就要有很湿的雪与很长的坡。

硫酸诸如:

1.巴菲特是美国人,你不是美国人?

那你别指望了;2.巴菲特他爹是个众议员,神马你爹是个服务员?

那你别指望了;3.巴菲特的老师是格雷厄姆,啊你的老师是格格巫?

那你别指望了;4.伯克希尔的投资人无法撤资,什么你的投资人撤资如拔草?

那你的基金别指望了。

鸡汤当然你可以痛饮,只要别以为是喝了什么仙汤就行。

他人贪婪我恐惧,他人恐惧我贪婪这种话刚听到时确实会让你心花怒放,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在实践中基本是枉然,这句话并不能教你择时;对于一个抄底者而言在他人恐惧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你最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也跟着恐惧,不然你接几把飞刀就知道了……至于滚雪球这个比喻,真正在银蛇蜡象之中有过亲身滚雪球经历的人都知道,自然界中的雪球要么越滚越小,要么滚大了以后最终爆裂成粉想要怒放的生命。

比起鸡汤,硫酸式的解释害人程度其实较小,反正就是各种决定论了强调屌丝无可逆袭——不是我们不努力,奈何对面开高达呀。

如果你信了,对主动投资心灰意冷,那去买买指数基金其实也是极好的(参见上面巴菲特给詹姆斯的建议)。

但硫酸解释仍然有问题,首先做人我们总归还是要强调一下主观努力的伐;另外这解释本身对老爷子不公平——是的巴菲特出身确实不错,但那也不是顶级豪门,况且还是在内布拉斯州加这种难见禽粪之地,比老爷子自然条件好的同志大有人在,也没见有第二个巴菲特被决定论所决定。

所以鸡汤和硫酸都有点道理但又不足尽信。

我们先回顾一下《巴菲特阿尔法的秘密(上)》,有这么几个基本结论——1.老爷子的成功大概率不是一个随机事件,也就是不纯粹靠运气。

2.能够持续三十年以上0.76的夏普比率确实很牛逼,但是仍然不足以牛逼到世界首富的地步,老爷子的秘密是上了一个1.6:

1的廉价杠杠。

3.如果你以1.6:

1的投资杠杆投资指数,你和巴菲特之间仍然会有大约9%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说明了老爷子自然还是有他的牛逼之处。

那到底牛逼在哪?

有很多人大言不惭地说巴菲特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毒瘤,他们的论调依据是巴菲特本质上是反竞争的,你看老爷子整天嚷着要挖宽护城河、保卫土城堡,要拒竞争者于千里之外。

然后他们说:

反竞争=资本主义的毒瘤。

虽然他们的逻辑和结论都挺煞笔的,但是论据倒是挺客观,运用自身资源把竞争对手搞死是老爷子的一贯手段,而这个手段一般投资者并不具备。

这个关键词叫activism。

先说下啥叫activism,或者activist是群什么人。

activistinvestor这词中文可以翻译为主动型投资者,即与一般被动型的股东相区别,还可以被意译为维权型投资者、激进型投资者、拼命型投资者;一般你投资某个上市公司股票无非就是想搭个便车;但某些股东由于持股巨大,就总琢磨着搞进董事会影响管理层决策,凡事亲力亲为。

花街比较有名的activist有潘兴广场的比尔·阿克曼(BillAckman)、伊坎企业的卡尔·伊坎(CarlIcahn)、绿光资本的大卫·埃因霍恩(DavidEinhorn)等等。

比起埃因霍恩这种动不动就想把通用汽车的股票拆成两档的actvisitinvestor,巴菲特的activism好像并不太为人所知——不过老爷子表示你们玩的不过是我当年玩剩下的。

在老爷子漫长的赢家人生里activism可真的没少出现。

巴菲特可也是曾有过冲冠一怒为口气的燃烧岁月的,曾也是动不动就要买光伯克希尔纺织厂并把原厂长给怒炒掉的。

八旬老汉曾经也年轻过,老爷子虽然面善,但他能是一个善茬?

比如,举个例子,大家可能都熟悉老爷子曾经收购《布法罗晚报》的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晚报》是伯厂唯一全资收购的报纸。

当时伯克希尔花了3250万美金收购《布法罗晚报》,而彼时《晚报》的经营性利润(operatingincome)不过区区170万美元,所以这笔收购是很不便宜的,看不出半点“巴氏价投”的绰约风姿。

当时《晚报》在水牛城的最大对手是《信使快报》,但《晚报》没有周末版,而《使报》在周末就比较出彩。

结果老爷子收购了《晚报》之后就迅雷不及掩耳地就搞了个周日版,然后开始了与《使报》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和逼格极low的残酷竞争。

本来均能盈利的《晚报》和《使报》,结果手牵手陷入了亏损,而且还都被拖进了与工会的缠斗之中;《晚报》曾亏到芒格寝食难安,但巴菲特有钱有势能撑得住场子;而没有爹的《使报》最终无法扛损而黯淡出局。

《使报》最后关门大吉。

《晚报》在完爆了《使报》之后壕取地区性垄断地位,到了1986年,税前利润已高达3500万美元。

《布法罗晚报》的胜利对伯厂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她当时最大的一个仓位。

顺便提一句,芒格曾经蔑称不断涨价的Valeant为一条臭水沟,我当时在年会现场,听到之后第一反应就觉得这个真的是讽刺到不行。

因为芒格本人就曾说过(见于AliceSchroeder的巴菲特传记《滚雪球》):

巴菲特屡试不爽的管理技术就两点:

抽出公司账面上的现金——然后再给公司的产品涨价。

除了碾压竞争以外,老爷子通过碾压投资对象管理层来释放价值也是一把好手。

再举一个稍微冷僻一些的例子。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还是在巴菲特的前伯克希尔时期,当时的巴菲特合伙基金看上了一家叫SanbornMap的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出版与更新美国各大城市的精密地图,而这种地图精密、详细、内容丰富到爆炸。

详细到啥地步?

——老爷子家乡小镇奥马哈的地图,做出来可以重达50磅(大约23千克)。

那谁会需要这些比当今的卫星图像还要详细的地图呢?

——比如火灾保险公司,他们就迫切需要这些信息来衡量承保风险。

在公司早期,由于近乎垄断的地位,Sanborn地图公司利润惊人,而且几乎不受经济周期影响,也几乎不需要资本再投入。

这就是巴菲特最喜欢的不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却可以源源产生现金流的公司。

由于钱多又没处花,这家公司自然而然地于三十年代开始了投资生涯,一半债券一半股权,并逐步积累了一个颇为可观的投资组合。

后来,公司的老本行就比较凋敝,从1938年到1958年,道指从100涨到了550,但Sanborn的股票从110美元跌到了45美元。

但与此同时,Sanborn公司投资组合的价值从每股20美元涨到了每股65美元。

这就说明——在1938年投资者觉得地图业务值90块,投资值20块;但到了1958年,投资者觉得公司投资资产部分至少要打个七折,而地图业务可以白送。

面对这个情况,老爷子的大棒就饥渴难耐了——巴菲特合伙基金用了35%的资产搞了这家公司。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插播一下,大家有没有觉得有点似曾相识,这一幕是乳此熟悉?

主业异常凋敝,但投资组合蹭蹭蹭涨,这让你想到了哪一家中概公司请大声说出来——我们的老朋友人人公司嘛——主营稀烂、股价低迷、但投资组合价值连城。

咋样,阅读关于巴菲特的书多如牛毛的你,摩拳擦掌但总是哀叹没有价投机会的你,想学巴菲特玩一把巴氏价投的你,敢用35%的仓位下注人人吗?

先等等,先看故事发展。

与人人一样,Sanborn打折扣的原因是市场对管理层的不信任——投资收益巨大,谁还有心思去苦逼哈哈地去搞实业。

那董事会呢——光景更是稀烂,十四个董事里有九个来自于保险行业(也就是Sanborn的客户,这里的利益冲突你懂的),且九个董事一共持有46股(公司总股本是105000股),与股东利益完全不绑定。

他们毫无动力去为公司股东释放价值。

(编辑:

文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