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667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docx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

高二语文《诗经.子衿》课堂学案

一、导入

师: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

上课!

生:

起立!

师:

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齐声)

师:

今天我观察了一下,这些同学听说都是香港最好的一批同学。

男同学长得英俊,女同学长得很漂亮。

我还观察到今天的男同学很少,(众生笑)女同学很多。

我想这可能也和我们今天要讲的诗有关系。

今天要学的是一位少女想念她的男朋友的一首诗。

现在你们可不能谈恋爱啊!

你们年龄还很小。

(众生笑)

好,我们刚才是开个玩笑。

下面我请同学们围绕一个字说词,就是组词,看你能说多少个词。

在中国文化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字,也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字,就是“风”,刮风下雨的“风”。

以“风”字起头组词,比如说:

风流。

说得越多越好。

生1:

风姿,风雨。

生2:

风水(众生笑),风筝。

生3:

风花雪月。

师:

你比较喜欢风花雪月是吧!

(师生笑)

生4:

风萧萧兮……

师:

风萧萧兮易水寒。

好,不错不错!

生5:

风向。

生6:

风暴。

师:

风能构成很多词,中国文化里面,“风”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字眼。

刚才我们讲到“风流”,“风流”这个字眼,刚开始是很好的一个字眼。

毛泽东有一句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知道这首诗吗?

生:

知道。

师:

在我们现在生活中“风流”是什么意思?

生7:

一个男孩子喜欢女孩子,男孩子是很花心的那种。

生8:

一般说男孩子用情不专,家里有老婆还出去找。

(众人大笑)

师:

比较准确。

(笑)那你以后不要太风流好不好?

生:

(大笑)

师:

这个词最有影响的来源就是《诗经》中的“国风”,当然还包括我们后来说的“风骚”。

女同学说说看,风骚的“骚”本义指什么?

生9:

指代诗人。

师:

它也可以指代诗人,没错。

但它刚开始是指什么?

哪位同学知道?

“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那么“骚”指什么?

生10:

《离骚》

师:

《离骚》,好!

不错!

就是屈原创作的代表作品——《离骚》。

那我们现代汉语中的“风骚”是什么意思?

生11:

妇女轻佻的行为。

师:

这个同学说的很准确,是指妇女轻佻的行为。

看来我们这些同学确实是很好的,对“风”的解释,对“骚”的解释,对“风骚”合在一起的解释,对“风骚”的本意,对“风骚”的引伸义,对“风流”的本意,对“风流”的引伸义都知道得很清楚。

那么“风”最开始就是指“国风”。

请大家看发的这个资料,《诗经》分为三大部分,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类别。

“颂”一般是指为当时的国君、国王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表演的一种音乐舞蹈,被认为是当时最高级别的音乐。

“雅”是朝廷的一般官员中流行的音乐舞蹈。

诗经当时是可以唱的,现在可惜没有把乐曲保留下来。

“雅”是较低级的音乐,当时认为最低级的音乐的就是“风”。

“风”本来是什么意思呢?

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有一种解释就是说瓦罐子,就像洗脸盆那种的瓦罐子,农民没事干的时候就敲呀敲的,一边敲一边唱歌。

后来把“风”作为民歌的代表。

《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认为“风”是最低级别的一种歌谣,但是从文学史上看,“风”的成就是最大的,文学地位是最高的。

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子衿》选自“郑风”,是郑国的民歌。

郑国是现在河南洛阳附近一个国家。

郑国处在当时中国的中心地带,是交通中心,经济中心,所以人民比较“风流”,类似于现在的香港。

(众笑)我们大陆的经济比较落后,香港比较繁荣,所以香港的流行歌比较发达。

香港人是不是比较“风流”我是不知道的。

(生笑)但是香港的流行歌比较发达,大陆人都迷香港的流行歌。

郑国在当时相当于现在的香港,流行歌写婚姻、爱情的比较多,郑国的民歌也是如此。

(投影标题:

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衿》欣赏)

师:

这首诗是两千多年前的民歌,两千多年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

但是我们读《诗经》可以看出当时我们的祖先在运用汉语方面的技巧已经非常高超了。

两千年后,我们现在看《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国风”,每一首都是非常优美的。

我们看人类物质生活的发展,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更不用说一百年,那更不要说一千年!

一千年就天翻地覆了,现在一百年都天翻地覆了。

就连我们小时候跟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那也是不能同日而语。

但是,人类的情感生活、人性的变化,那是非常小的。

几千年前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我们现在的喜怒哀乐大体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读《诗经》,能够被他们感动,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衿〉欣赏》,我们看看那么十几句诗,文字也很简单,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大部分还是重复的字眼,但是我们为什么说是优美的语言呢?

为什么说它里面描绘了优美的人性呢?

是怎样的人性呢?

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我们探讨一下,共同走进《诗经》这个迷宫。

二、朗读

师:

好,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全班齐读一下第一节,《子衿》预备读。

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师:

好,读的很好。

昨天我在香港另外两个学校上了课,但今天你们是读的声音是最大的,是不是你们老师让你们读的声音大一点啊?

(师生笑)

生12:

本来就大。

师:

啊啊本来就大是吧?

好的。

有几个字要注意一下,“青青子衿”的“衿”有注的,是古代的衣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下面那个字读ning,四声。

好,下面女同学来齐读一下第二节。

女生: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师:

女同学读的很好,那男同学怎么办?

男同学只有四个,那以一当十。

读一下最后一节。

男生:

“佻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师:

尽管人数少,但是很不错。

(笑声)下面全班同学把全诗再读一遍,要读出那种思念而不得的感觉。

生(齐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佻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师:

读得我很受感动!

(笑)这样子,我们看一下,第一段和第二段只有个别字不同。

第一段诗是“青青子衿”,第二段是“青青子佩”;第一段是“悠悠我心”,第二段是“悠悠我思”。

我们全班再把诗读一遍,这一遍以后要尝试把它背下来。

要注意有一些字眼是不同的。

生(齐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佻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师:

把书翻过来,我们尝试着来背一遍——应该可以吧?

背不下来时可以看看书。

这么聪明的学生,应该可以背下来的。

生:

(齐声尝试背诵)

师:

好哪,不错,大都背下来了吧?

一节课背一首诗,后面老师不讲也算没白来。

我们再请一位男同学来念念,尽管是一位女士思念一位男士的诗。

(笑声)请你用广东话来读。

(问前排男生)你是广东人吧。

生13:

(起立)是。

师:

站不站无所谓。

你还是坐下,你比我帅,比我高,你站着我有压力。

(生大笑)

生13:

(用广东话读,其他学生在下面小声读。

师:

用广东话读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韵味。

我听不懂广东话,你读错了我也不知道啊。

(生笑)但是,我的小孩喜欢听广东话的歌曲,有些歌用广东话唱更有味道些。

同样,有一些古诗词用广东话读可能有一种特殊的韵味。

但是我们国家推广普通话,所以我们要用普通话读。

(转向一女生)好,请你用普通话深情地读一遍。

生14:

(女生读)

师:

很深情的啊。

(师生鼓掌)不过这首诗中的女的要比你厉害一点,我们等一下看,她很深情,但可能她比较泼辣。

好,我们等一下来看诗里的女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第一个环节,已经读了很多遍了,诗的意思我想大家也都大概了解了。

后面讲不讲问题都不是很大。

有一句话,“佻兮达兮”哪个同学谈谈,是什么意思?

课文下面有注的,它是怎么注的?

生15:

来来回回。

师:

哪位同学来讲讲,她在城阙来来回回盼望着自己的情哥哥,那是个什么样子啊?

生:

(笑)

师:

我不是让你走,是让你解释一下。

“佻兮达兮”我小时候老师讲了很多遍,我一直不太理解这个“佻兮达兮”——来来回回走是什么情状。

我估计她大概是打扮得很漂亮,穿了一双高跟鞋,在城墙上走来走去,发出了这种声音。

所以小时候这个“佻兮达兮”我一直认为大概是个拟声的词——学术界没有这样讲的,是我瞎说的。

(师生笑)同学们按课文上注解理解好了。

第一个环节我们到此为止,现在我们进入品读、品析、品味、欣赏这个环节。

三、玩味

师: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第一句话,“青青子衿”课文上说是青青的你的衣领。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以前学术界有个著名专家潘光旦先生认为,这首诗是写同性恋的,是写一个男子想念另一个男子的。

(笑)当然这种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我更愿意想象是一个女子的想念一个男子的。

什么原因呢?

在古代,称“子”的有孔子,孟子,现在有陶子,(笑声)陶子是一个唱歌的。

不是陶子,是老子。

(笑)“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

不是一般人都能称子的,都是称男的。

学术界一般都认为是写女子思念男子。

“青青子衿”是说衣领是青的。

我今天专门穿了一个青衣服,“青青子衣”不行吗?

讨论一下也可以。

生:

(纷纷议论)押韵

师:

啊押韵,还有没有其他解释的?

仔细揣摩其中的奥秘。

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16:

我想以前可能没有这个衣字。

师:

可能有的,

生(女)17:

可能是衣领最吸引那个女孩子吧。

师:

你说得太好了!

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吧?

生:

(众生大笑)

师:

她对那个男孩子的衣领……可能那个男孩子的衣领不是很脏,很脏她也不会被吸引住。

(笑)肯定是那个衣领很有特点很有个性,把她吸引住了,她就记住了。

你们看过曹禺的《雷雨》吗?

生:

(小声说)看过。

师:

他的那个情人鲁侍萍走了以后,周朴园的情人走了以后,周朴园老记得……不对,我说错了,是他的那个情人鲁侍萍还老记得他的衣服上有什么?

生18:

梅花

师:

对对!

你说得对!

周朴园的一件衣服上绣有一朵梅花,鲁侍萍人虽然离开了周朴园,但是老记得周朴园的一件衣服上有一朵梅花。

有时候有一些细节……《安娜卡列尼娜》看过没有?

她和丈夫生活了很多年,她以前老没有发现,或者说她没有注意到她丈夫耳朵后面有一个痣。

后来她碰到渥伦斯基以后,就开始讨厌她老公了,或者说她以前就讨厌她老公后来碰到了渥伦斯基。

然后再回家看到她老公耳朵后面那颗痣,就觉得特别讨厌。

(笑声)反过来说,细节都有着情感因素。

所以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如果写“青青子衣”,那只是记住一件衣服。

可能是初次会面时的那件衣服,她连领子都记得,你看记得多细!

这是第一个地方。

第二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说?

你来翻译一下。

生19:

即使我没去找你,你也应该寄个音讯给我。

师:

你翻译的带点情绪行不?

(笑声)

生19:

她的情人没有写信给她,她就觉得不高兴,有点怨她。

师:

没有写信给她,没有发电子邮件了。

(众生笑)

生19:

没有给她音讯了。

师:

我是说她有点情绪嘛,你把情绪翻译出来。

生19:

情绪啊?

师:

“纵我不往”,从这句话里,潜台词可以看的出来,其实这个女的是经常主动去的,就是今天忙了,要加班。

(笑声)即使我不来,说明她经常去的,一天去两遍。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大家看这一句,看注解第四,课文注解上,说它是设问的(程按:

香港课文注为设问。

应该是反问。

),我的意思是说,把这个句子改成陈述句,味道又不同。

哪位同学把它翻译成陈述句。

生20:

我不去找你,你就不给我音讯?

师:

即使我不去找你,你可以主动点来找我嘛!

是不是啊?

这就是一种陈述句。

如果用陈述句来写意思也差不多,但味道不同。

什么味道呢?

生21:

即使我不去找你,你也应该来找我啊!

师:

那和原文有什么不同?

看看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学习语文就是要把细微的差别分辨出来。

生22:

设问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师:

更能表达自己什么感情?

生22:

愤怒的感情。

师:

愤怒?

愤怒?

(生笑)也不算完全不对。

不过如果一个女孩子,见她男朋友只是愤怒,那我要是她男朋友,下次就不见她了。

(众生笑)可以有点情绪,但完全是愤怒好像重了一点。

那应该用什么词语表达她的情绪?

原文为什么好,表达的是什么情绪?

生22:

有点怨。

师:

有点怨,有点恨,当然还有点爱。

(众生笑)说得很好。

刚才说的《子衿》,中国有句话叫爱屋及乌,由于喜欢他的人,喜欢他的屋子,连带着爱他屋上的乌鸦。

这个人的领子有什么好怀念的呢?

要是领带还差不多。

其实还是对人的思念,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要仔细地揣摩,品味里面细微的情调。

这是这个问题。

我们再看一下,有一个代词——“子”,指的是第几人称?

生23:

第二人称。

师:

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

但是它和“你”表达的意思不完全相同。

“子”在古代还特指有学问的人,是男人的美称,如“夫子”、“孔子”、“诸子百家”等等。

课文中这个“子”字是第二人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里还有个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使用。

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把这个第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他”,古文第三人称经常用什么词?

生24:

其……

师:

“其”是常见的,还有“之”啊,“彼”啊,彼此的“彼”。

假如改成第三人称,我们改成“其”字来读一遍。

“青青其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其宁不嗣音?

”都改成“其”字,读一下好不好?

读前两段。

预备读!

生:

“青青其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其宁不嗣音?

青青其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其宁不来?

师:

这个也不是绝对不可以是吧?

但是不好,是不是?

为什么不好?

哪位来说一下?

思考一下,可以交流。

生:

(讨论)

师:

哪位同学?

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找女同学!

生25:

用“子”表达感情上比较直接。

师:

说的很好,表达感情直接。

那个男的实际上并没有来,但她把他当作来到她面前一样的,是吧?

如果改用第三人称呢?

生25:

就没有那么直接。

师:

心理距离就没有那么近了。

说他……我们平时骂人的时候,用“你”还是用“他”,表达的感情不一样的。

我们小时候,偷懒,不做事,大人骂我们的时候说“他这个狗东西”,骂得较轻。

有时大人很愤怒,尽管我们不在他面前,大人也愤怒地骂“你这个狗东西!

”两种骂法不一样,但是要表达很强烈的感情的时候,就说:

“你这个狗东西,还不回来!

”有时大人在家里自言自语地骂,就好像把你当作是在她面前一样的。

如果用第三人称骂,就没有这个情绪了,就淡一点。

课文中这个代词“子”,如果换成第三人称,味道就不同了,表达的情感没有第二人称这么强烈。

你看,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我们的祖先就在这么精密地使用我们的汉语。

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

我认为这个女的不知羞耻,你怎么看?

(生笑)男同学先说。

生26:

我觉得她不是不知羞耻,而是太爱这个男生了。

一日不见就牵肠挂肚的,就这样子哪。

师:

说的很好,小伙子很聪明。

女同学,女同学说说看。

生(女)27:

我觉得她是不知羞耻的。

因为如果那个男子这么久都不给她音讯,应该知道这个男子已经不爱她。

那么这个女子应该放弃他,再找另外一个。

(众生大笑)

师:

好啊好啊,这是现代女子的观念!

这个观念很好,但是可能现代了一点点!

(众生笑)不过,《诗经》的时候,在爱情方面,人们是很开放的。

中国,特别是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早期是比较浪漫的,我们看《诗经》中也有很多是大胆写爱情的。

“国风”中就有很多。

也有像刚才这位女生说的:

你不来,你不来拉倒!

(众生笑)东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北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

(众生笑)天涯何处无芳草?

缺了你,就没人啊?

是不是?

有这样的诗的,《诗经》里有好多首。

这位女主人公,像刚才这位女生这样理解行不行?

她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在这首诗里头?

师:

我想评价女性要男性来评价比较好——哪位讲?

生28:

她对那个男子很专情,虽然他不来找自己,但压制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就写了这首诗,也应该有点,就像老师说的泼辣。

因为她说“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就是说我不去找你,你就不来找我吗?

师:

我不去找你是假的嘛,我故意不去,要摆摆架子的嘛,你怎么不来呢?

你傻不拉几的,怎么不来呢?

(生笑)她是泼辣而深情的。

你喜欢这样的女孩子吗?

生28:

喜欢。

师:

祝贺你上了大学以后再去找一个这样的女朋友,好不好?

现在不能哦。

这个女主人公是泼辣而深情的形象,开了中国文学史中这种形象的先河,后面好多小说里面,包括《红楼梦》里面,都能看到《诗经》里这个女子的影子。

你说《红楼梦》里,哪个女子像?

生29:

林黛玉。

师:

林黛玉像吗?

林黛玉像吗?

生30:

薛宝钗。

师:

薛宝钗?

没看过《红楼梦》嘛!

还是要看看啊!

生31:

她经常开贾宝玉的玩笑。

师:

谁?

生31:

林黛玉啊,她经常开贾宝玉的玩笑,说他和其他女孩子一起。

师:

林黛玉私下开贾宝玉的玩笑,因为他们感情很好。

我举个他们感情好的例子:

贾宝玉不喜欢读书,一读书就打瞌睡,考试不及格,所以他爸爸就打他屁股,把屁股都打得很厉害打烂了。

当时有好多人去看他,有两个典型。

一个是薛宝钗,一个是林黛玉。

薛宝钗是从大门进去的,进去后说了什么话?

看过的记不记得?

生31:

她拿着药跟那些人说,我是来送药的。

师:

你是说林黛玉还是薛宝钗?

生31:

薛宝钗。

师:

薛宝钗见到贾宝玉,她说了什么?

生31:

她说:

“谁叫你不读书?

……”

师:

对,谁叫你不读书?

考试不及格,考不到中一,是不是?

(笑)更考不到大学,是不是?

他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啊,天天向上啊,(笑声)考上港大啊,多拿钱啊。

就是这个意思,是不是?

但是林黛玉去了怎么说?

生31:

她好像也劝了一下,但是并没有让他好好读书。

让他注意一下那些方面……

师:

注意一下什么方面?

生31:

就是不要惹他爸爸生气。

师:

林黛玉是后门进去的,别人从正门进,她寄人篱下,从后门进。

其实,贾宝玉挨打的时候,林黛玉在那里心疼得哭了。

为什么?

为什么那就不说了。

(笑声)林黛玉来的时候,两个眼睛还是怎么样?

生32:

肿的。

师:

对,肿的。

这个小伙子记得很清楚啊。

肿得像核桃一样,说明她哭的时间比较长,很心疼,板子打在贾宝玉的屁股上,疼在林黛玉的心上,她还不敢说,不敢让别人看到。

所以她见了贾宝玉以后只说了一句话,说了什么话?

很经典的。

生33:

不记得。

师:

不记得了,我记得。

她说:

“你可都改了吧!

”这里面啊,很深情的。

有的专家学者,为这六个字,写了好几万字,(哄堂)来分析林黛玉复杂的心理状态。

“你可都改了吧!

”林黛玉好像不太像《子衿》中这个人,没有这么泼辣,《红楼梦》里面有个女性有这个性格,薛宝钗老谋深算……

生33:

晴雯

师:

对了,晴雯有点像,很深情,但是又很泼辣。

这个文学史,这个人物形象都不是凭空的。

为什么说要读书,要读以前的经典作品,就是可以从中得到一种有形无形的借鉴。

所以现在很多文学作品的形象都能在古代作品中看到影子,而《诗经》是我们现实主义的源头,里边的人物形象影响了后面的文学作品。

下面还有个问题,这首诗有三段,我们从结构上看一下,这三段能不能把顺序颠倒一下,为什么?

生:

(讨论)

师:

这是结构问题。

我找一位,来,这位女同学。

生34:

我觉得不行,因为这三段的关系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比如说吧,第一段“青青子衿”第二段“青青子佩”。

“衿”是领子,看了看那个领子。

“佩”是那个男的随身戴着的东西。

所以说就有种递进的关系,然后看后面,“子宁不嗣音?

”还有“子宁不来?

”,前一个就是传递一种讯息,后面一种就是说要去找她。

所以说就是递进的关系。

师:

你普通话说的很好!

说的很好!

是不能够换的,第一句话,我不一定赞同,说领子和那个佩,佩玉那个佩戴是递进关系,不是很好说。

但是其中的情感是这样的,不仅记得青青的领子,而且记得青青的佩带。

第一段说,即使我不到你那里去,你怎么不给我带个口讯来之类的?

带个口讯来让我放心嘛。

这里有一个字要注意:

第一段是“悠悠我心”,第二段是“悠悠我思”,一“心”一“思”,有何细微区别?

一个是具体的“心”,一个是抽象的“思”,那意味着,思念的人不仅牵动了她的肉体,更是牵动了她的灵魂。

后面就是她的情感压抑不住,即使我不去,你怎么不来看看我啊?

前面只要带口讯,后面带口讯还不行,要来看看我。

这当然要求更强烈,这个情感是在递进的。

这个递进关系刚才那个女同学说的很好的。

所以,在结构上,我们说这个优美的汉语,也体现在结构的精确。

文章的安排,顺序不是随意安排的。

它的前后三段的逻辑关系可以有多种,但是从这首诗来看它是递进关系。

那么有没有同学来说说,那第三段和前面两段的关系呢?

我们怎么样解释它?

生35:

(思考)我觉得第三段和第二段可以调换,因为她从现在我在城门前来来回回等他,联想到以前衣襟啊,玉佩的事情。

由现在的感觉写到以前的回忆。

再加上为什么他不来找我不给我音讯?

师:

你这个意思,备课的时候我没有想到。

但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就是把“佻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放在前面去,也是可以的。

先写她在那里徘徊,那个城阙是在城的边缘,古人在思念亲人的时候往往站在高处,那个地方比较高,看得比较远。

她在那里徘徊的时候,开始就写“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首诗把这个内容放在后面第三段去,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

前面两节是逐层深入的,一步一步更强烈,我们没有读到第三段的时候,假如我们是第一次读这首诗,我们读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错觉,这一对痴情的男女他们分开已经很久很久了。

但是我们读到第三段的时候怎么样呢?

生36:

一日不见。

师:

就分开一天哪。

(生笑)那说明什么问题啊?

说明他们的感情非常的深厚,比天高……

生(齐):

比海深!

师:

比维多利亚港还深!

(生笑)所以放在后面也有道理。

它在审美心理学上,形成一个落差,它把我们的胃口吊得很高,假如我们第一次读,它开始说,即使我不去看你,你怎么就不能带一个口讯呢?

第二段说,即使我不到你那里去,你怎么就不能来看看我?

我们已经有一个很强烈的期待,看他们已经分开很久,结果只有一天,是思念之情把分别的时间拉得很长很长,“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生37:

如三月兮

师:

如三月兮,对。

《诗经》后面其他的诗里面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看,这样读诗,这样品味就有意思。

四、改写

师:

刚才我们看了那个女性的性格之美。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品味这首诗的优美。

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做一点点练习。

先不要动笔,现在不要动笔。

等一下才要动笔,现在不要。

你们学过《蒹葭》没有?

学过没有?

没有啊?

但是你好像还背的出,你来背。

生38: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师:

你在那里看过的?

生38:

以前课本学过。

师:

以前课本学过是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琼瑶写过一首歌,你们看过没有?

琼瑶是台湾的作家。

写过一个电影,后来拍成电视剧了。

谁知道?

生39:

是《还珠格格》吗?

师:

不是《还珠格格》。

(生笑)《在水一方》啊!

有没有同学知道那首歌?

哪位女同学给我们唱几句?

生39:

我想是不是《情深深雨濛濛》?

师:

我也不清楚是哪里的,是《在水一方》吧。

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40:

老师唱一下。

师:

你们鼓鼓掌,我就来哼两句。

(生笑)

生:

(热烈鼓掌)

师:

琼瑶是用现代汉语改编的,她没有直接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但她用了那个意境。

她是这样写的: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唱几句,其他的不会。

我来唱两句,酝酿一下情绪。

(生笑)(师唱)

生:

(热烈鼓掌)

师:

我要把琼瑶写的歌词引进来,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