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709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5专题5细胞的分化.docx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25专题5细胞的分化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过关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指的是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或同一细胞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的基因不同。

 (√)

2.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能进行选择性表达,那些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的必要基因在任何细胞、任何时期都能表达。

 (√)

3.小麦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

4.干细胞分化方向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有关。

 (√)

5.未脱离植物体的细胞无全能性。

 (×)

6.当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功能增强。

 (×)

7.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因此物质的跨膜运输能力减弱。

 (√)

8.细胞凋亡过程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9.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

10.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

 (√)

11.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导致细胞癌变。

 (×)

12.只有癌细胞具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13.在人体衰老、癌变细胞中水的含量会减少。

 (×)

1.(2017·长沙一模)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生长导致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信使RNA种类不完全相同

C.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D.癌变的细胞中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减慢

【解析】选B。

细胞生长,则相对表面积变小,物质交换效率变弱,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B正确;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变大,C错误;癌变细胞中酶活性与代谢不会降低,D错误。

【加固训练】

(2017·德州二模)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凋亡的速率与细胞功能有关

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核的全能性丧失

C.基因的DNA序列受损可导致细胞衰老

D.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受原癌基因的调控

【解析】选B。

不同功能的细胞凋亡速率不同,因此细胞凋亡的速率与细胞功能有关,A正确;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不变,仍保持细胞核的全能性,B错误;端粒学说认为基因的DNA序列受损可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原癌基因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D正确。

2.(2017·洛阳二模)下图表示蝌蚪变态发育成青蛙的过程,蝌蚪尾部逐渐消失

 (  )

A.与尾部细胞衰老、坏死有关

B.与尾部细胞中染色体数的改变有关

C.与激素调节无关,与神经调节有关

D.与尾部细胞中遗传信息的编程性表达有关

【解析】选D。

蝌蚪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细胞凋亡与基因的编程性表达有关,不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B错误,D正确;蝌蚪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种类和含量不断变化,主要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C错误。

【加固训练】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 (  )

A.遗传物质不同     B.DNA的结构不同

C.信使RNA不同D.线粒体结构不同

【解析】选C。

同一人体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不同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分化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所以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信使RNA不同。

3.(新题预测)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成分。

下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027(  )

细胞类型

增殖代数

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

50~60

癌细胞

无限

A.端粒的化学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端粒酶的作用是破坏癌细胞中的端粒

C.利用端粒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D.端粒酶作用的过程中存在DNA的合成

【解析】选B。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部分结构,其化学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癌细胞中端粒酶有活性,而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是端粒学说,端粒学说认为端粒不断损伤会导致细胞衰老,因此可以推测端粒酶的作用是修复细胞中损伤的端粒,B错误;端粒酶能修复端粒,使癌细胞无限增殖,因此利用端粒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C正确;端粒的化学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端粒酶的作用是修复端粒,因此端粒酶作用的过程中存在DNA的合成,D正确。

4.(2016·全国卷Ⅱ)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点:

(1)理解有丝分裂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明确细胞分化与全能性的关系。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与分化及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

A项,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维持了生物性状的遗传,故正确。

B项,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属于分化程度低的细胞,故错误。

C项,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内遗传物质相同,形态功能不同是因为细胞内遗传物质中基因的表达不同,故正确。

D项,高度分化的叶肉细胞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经过组织培养叶肉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植株,故正确。

5.(2017·承德二模)细胞癌变过程中不会发生 (  )

A.细胞中核DNA结构发生改变

B.细胞黏着性下降、易分散和转移

C.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改变

D.细胞中水含量减少、酶活性降低

【解析】选D。

细胞癌变的本质是基因突变,因此细胞中核DNA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因此细胞黏着性下降、易分散和转移,B正确;癌细胞功能变化,因此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改变,C正确;细胞中水含量减少、酶活性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D错误。

【知识总结】细胞生命历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情况

(1)遗传物质未改变: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

(2)遗传物质改变:

细胞癌变。

6.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的仍保持分裂能力,有的暂不分裂,而有的则失去分裂能力。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记忆细胞暂不增殖,说明细胞增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B.口腔上皮细胞不再增殖,说明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C.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是因为癌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D.造血干细胞保持了继续分裂的能力,因此造血干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

【解析】选D。

记忆细胞暂不增殖,当抗原再次入侵时才能恢复增殖,说明细胞增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A正确;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正常情况下不再增殖,B正确;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根本原因是癌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造血干细胞虽然保持了继续分裂的能力,但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的全能性降低,与受精卵相比,造血干细胞已经发生了细胞分化,D错误。

7.(2017·张家口二模)据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利用成人的皮肤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微型人脑”组织已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

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选C。

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未发育成完整的个体,没有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的减数分裂,B错误;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C正确;细胞坏死是环境剧烈变化引起的细胞死亡,不是由基因控制的,D错误。

1.(2017·秦皇岛二模)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析】选D。

癌细胞是在适宜条件下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细胞癌变后形态发生改变,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黏着性下降,细胞易发生分散和转移;病毒癌基因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随宿主细胞基因的表达而表达,使其宿主细胞癌变;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周期,如果原癌基因发生结构改变或过度表达时,可能导致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2.(2017·忻州二模)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

B.被HIV感染的T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人体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大,代谢减弱

D.动物ES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选D。

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A正确;被HIV感染的T细胞的清除是细胞主动结束生命的现象,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大,代谢减弱,C正确;动物ES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但是没有发育成完整的个体,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易错提醒】本题易对细胞全能性的体现理解错误,误认为细胞经诱导分化成多种组织就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3.(新题预测)研究发现,正常干细胞中两种关键蛋白质“失控”发生越位碰撞后,正常干细胞会变成肿瘤干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有关

B.干细胞具有控制该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C.干细胞分化后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D.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会减少

【解析】选D。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有关,A正确;干细胞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遗传物质,B正确;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属于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C正确;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减少的是糖蛋白,不是甲胎蛋白,D错误。

4.(2017·宜春三模)细胞的生命历程就像一个电脑程序,从分裂产生,到分化、衰老、凋亡,都是正常细胞按顺序必须经过的阶段。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正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殖不改变遗传物质

B.通过细胞分化,可以使细胞具有更高的全能性

C.细胞核中的DNA数目不会随细胞衰老而减少

D.细胞被病毒侵染后会裂解死亡,这不一定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解析】选B。

正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殖,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不变,A正确;通过细胞分化,可以使细胞全能性降低,所以一般情况下,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全能性越低,B错误;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中的DNA数目不变,C正确;细胞被病毒侵染后会裂解死亡,如果是宿主细胞分解属于细胞坏死,如果是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则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5.(2017·淄博三模)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造血干细胞

      ↓

    早幼红细胞

      ↓

    中幼红细胞

  (开始合成血红蛋白)

      ↓

    晚幼红细胞

      ↓脱核

    网织红细胞

      ↓丧失细胞器

    成熟红细胞

(1)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系列幼红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这是细胞内____________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某个体所有造血干细胞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为____________,图中能合成血红蛋白的细胞有中幼红细胞、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某毒素只能与染色质结合,导致染色质中的DNA不能解旋。

在该毒素作用下,造血干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受阻,从而使造血干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系列幼红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由于所有造血干细胞都是来自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此某个体所有造血干细胞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2)蛋白质是经过翻译过程形成的;由题图可知,题图中能合成血红蛋白的细胞有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3)DNA解旋发生在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某毒素只能与染色质结合,导致染色质中的DNA不能解旋,因此在该毒素作用下,造血干细胞内的核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受阻,而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因此这会使造血干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间期。

答案:

(1)细胞分化 基因选择性表达 所有造血干细胞都是来自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2)翻译 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3)核DNA的复制和转录 间期

6.(新题预测)为研究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科研人员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细胞周期,主要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分析回答: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028

①样本来源:

采集某地区20~107岁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成5个年龄组。

②细胞培养:

将血细胞接种到含有20%小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20~24h后,加入少量5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可代替脱氧胸腺嘧啶核苷整合到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并通过特异性染色显示含BrdU的染色体,依据染色深浅判断增殖速度),继续培养至72h,在收获前6h加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

③判断与比较细胞周期:

取经染色的细胞制成临时装片,每组观察100个中期细胞,根据细胞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深浅,分别记录为M1、M2、M3期的细胞数,求出各期细胞的百分比。

结果统计如下图。

其中细胞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被深染;M2期细胞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被深染,一条被浅染;M3期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均被浅染的细胞数占1/2或更多。

(1)步骤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和B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经____________形成的。

(2)步骤②培养基中加入小牛血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适宜浓度秋水仙素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选择中期细胞观察染色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M1期细胞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被深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T细胞和B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的。

(2)步骤②为培养细胞,因此培养基中加入小牛血清,目的是为细胞提供生长、增殖所需营养物质。

而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可以使细胞停滞在分裂中期。

(3)步骤③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期细胞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染色体。

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导致组成姐妹染色单体的两个DNA分子中均有一条链整合了较多的BrdU,因此M1期细胞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被深染。

(4)分析实验可知,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不同步(或衰老个体中仍然存在分裂旺盛的细胞),且衰老个体细胞分裂速度减慢。

答案:

(1)增殖、分化

(2)提供细胞生长、增殖所需营养物质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滞在分裂中期

(3)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导致组成姐妹染色单体的两个DNA分子中均有一条链整合了较多的BrdU

(4)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不同步(或衰老个体中仍然存在分裂旺盛的细胞) 衰老个体细胞分裂速度减慢

7.(2017·青岛三模)研究得知,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量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细胞癌变后核糖体数目增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内葡萄糖转化为五碳糖的途径明显增强。

某些药物可通过抑制该代谢途径抑制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

(3)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艾滋病病人易患恶性肿瘤的原因是 ___。

【解析】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或遗传物质的改变)。

细胞癌变后核糖体数目增多,其原因是癌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

(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内葡萄糖转化为五碳糖的途径明显增强。

某些药物可通过抑制该代谢途径抑制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其原理是五碳糖(脱氧核糖)是构成脱氧核苷酸的成分,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抑制葡萄糖转化为五碳糖可抑制DNA的复制。

(3)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艾滋病病人易患恶性肿瘤的原因是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攻击T细胞,使免疫系统丧失监控和清除功能(或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攻击T细胞,而T细胞是发挥抗肿瘤细胞功能的主要免疫细胞)。

答案:

(1)基因突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或遗传物质的改变) 癌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

(2)五碳糖(脱氧核糖)是构成脱氧核苷酸的成分,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抑制葡萄糖转化为五碳糖可抑制DNA的复制

(3)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攻击T细胞,使免疫系统丧失监控和清除功能(或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攻击T细胞,而T细胞是发挥抗肿瘤细胞功能的主要免疫细胞)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