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788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018课标全国Ⅱ,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

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

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

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

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

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

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治国之法,商鞅变法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无耻”。

……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实行,如果仅能仰仗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

——摘编自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与战国风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

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

 

3.(2017江苏单科,24)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采取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

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石曰:

“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

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

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

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辩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的主张所要调节的矛盾及对应的变法措施。

 

(2)材料二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

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的改土归流(引者注:

废除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的制度,由中央派流官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始于康熙朝,盛于雍正朝,收于乾隆朝。

自雍正四年(1726),清廷即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等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按照内地的府、州、县行政制度,委派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统治。

军事上解除了土司的土兵,清廷另派军队到土司原来的管辖区驻扎。

经济上由中央政府统一丈量土地,然后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代改土归流的目的及其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土归流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

解放宣言!

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

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

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

……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

“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

两年?

我绝不干!

”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摘编自[美]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

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从材料看,对“解放宣言”有哪两种态度?

为什么会这样?

 

(2)“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对于这种赞誉,你是否赞同?

说明理由。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治维新初期,改变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极端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而且伤害了一般日本人的感情,因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并引发社会震动。

……后来在著名大学教授、小说家夏木漱石的倡导下,转而采取尽量少抛弃日本传统文化,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的“少弃多采主义”的原则。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图片: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是如何体现“少弃多采主义”原则的。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些措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

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

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

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答案与解析

专题能力训练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参考答案:

(1)“文化大革命”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内容:

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影响:

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解析:

本题从考查知识上看,主要考查了我国1977—1981年的科技体制改革;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了说明与概括的学科能力。

(1)问要求说明“背景”,答题时要紧紧抓住当时的时代特征,即当时处于“拨乱反正”时期,此外还要注意国内外的比较,即我国科技改革深受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问一是要求概括“内容”,回答时要根据材料逐项思考,从“机构”“招生制度”“科技政策”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二是要求概括“影响”,可从“拨乱反正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

2.参考答案:

(1)主要内容:

严刑峻法;邻里连坐。

效果:

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与六国的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容易导致暴政。

解析:

(1)问,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内容根据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可知是邻里连坐制度,根据材料“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可知法制原则为严刑峻法;其实行的效果可根据材料“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归纳总结。

(2)问,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可根据材料“国家政令的贯彻实行,如果仅能仰仗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

3.参考答案:

(1)内容:

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

现象:

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2)特点:

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

(3)作用:

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

(1)问,注意限定词:

汉化改革,故不能把所有改革内容都答上;“胡乐、胡舞”的出现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的结果。

(2)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归纳即可。

第(3)问,注意回答的角度是“社会发展”“积极作用”,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参考答案:

(1)矛盾:

政府、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措施:

免役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2)长处:

力排异议,变法意志坚定;才华和勇气超人。

因素:

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变法手段简单粗暴;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和不完善的一面。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可知“农事”考虑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抑兼并”指的是限制地主阶级的利益,理财又涉及政府利益,故变法调节的是政府、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答案。

(2)问,第一小问,根据题干信息“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可知王安石力排异议,变法意志坚定,才华和勇气超人。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可知王安石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根据材料信息“知有利而不知有害”,可知王安石变法手段简单粗暴;根据材料信息“况乎其未能尽善也”,可知王安石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和不完善的一面。

5.参考答案:

(1)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举措:

政治上,废除土司,委派流官,仿照内地建立行政制度;军事上,解除土司的兵权,中央直接派兵驻扎;经济上,重新丈量土地,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

(2)积极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6.参考答案:

(1)态度一:

喜悦(欢迎);原因:

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态度二:

愤怒(反对);原因:

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

(2)赞同。

理由:

“解放宣言”通过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或不赞同。

理由:

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

解析:

(1)问,根据第一段材料“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可总结出喜悦的态度,原因从文件的积极作用方面回答;根据第二段材料“愤怒地大叫”可总结出愤怒的态度,原因依据材料“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进行概括。

(2)问,首先要说明态度,赞同或者不赞同,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即可;赞同可从解放宣言解放农奴、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回答,不赞同可从解放宣言的局限性进行回答。

7.参考答案:

(1)“少弃”:

在政治上保留天皇专制体制,实行君主立宪,确立近代天皇政治体制。

“多采”:

在经济上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行“殖产兴业”;在社会生活方面,实行“文明开化”。

(2)积极作用:

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实现了国家富强,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一“转而采取尽量少抛弃日本传统文化,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的‘少弃多采主义’的原则”,可知“少弃多采主义”是指尽量少抛弃日本传统文化,尽量吸收西方文化;“少弃”方面可回答日本明治维新中保留传统文化的措施,如政治上保留天皇专制体制,文化上的忠君思想;“多采”方面可回答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措施,如经济上“殖产兴业”、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

(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即可。

8.参考答案:

(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