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813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讲家的教育》

D《理想国》

答案A

2、高一

(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A

3、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清除其不良因素。

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答案A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答案A

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答案A

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

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答案A

7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A人口分布

B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

D生产力水平

答案D

8、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A学科课程

B拓展性学科课程

C辅助性学科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案D

9、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

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

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B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B直接性、积极性和简捷性

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答案D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D

12、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

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13、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

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哪个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

答案D

14、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

这体现了哪种强化原理?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答案A

15、晓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

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答案D

16、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反映了小博的情绪具有()。

A矛盾性

B激动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答案C

17、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扰。

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使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

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行为分析

B合理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答案B

【解析】

18、小燕近期非常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成绩也明显下降。

小燕存

在的心理问题是()。

A焦虑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

D抑郁症

答案A

19、晓玲和她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在很多方面能很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

这体现了群体的哪种功能?

A归属功能

B支持功能

C认同功能

D塑造功能

答案C

20、丁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

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投射效应

答案D

21、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全班同学的活动,谁认真听讲、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

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心理品质?

A思维品质

B注意品质

C意志品质

D个性品质

答案B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解析】错误。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所以普通高中属于基础教育。

23、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解析】正确。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4有什么样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解析】错误。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

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相结合,形成道德信念,能够激发人产生道德需要,形成道德动机,从而发生道德行为,可以说道德认识决定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产生好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例如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

其他表述如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也是错误的。

25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解析】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因此,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解析】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如下: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需考虑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学校的实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7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解析】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28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解析】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的特征占据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前提,并孕育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这即是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尽管发展的速度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

(3)不平衡性

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不尽相同,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29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解析】

(1)真诚。

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以一个开放的、积极和诚实的态度对待需要沟通的学生。

(2)尊重与接纳。

相信学生是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自己的价值。

无条件相信学生有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3)同理心。

教师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参考系,从学生的立场、利益、处境出发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初一

(2)班学生李小刚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极差,各科考试很少及格。

一次期中数学考试,他一道题也答不上来,就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是如此多青难道你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棵自真心再见吧零分”。

数学老师阅卷时,看到这份无标点、别字连篇、字迹潦草的“答卷”后,非常生气地把李小刚叫到办公室,交给了新任班主任梁老师。

梁老师问明情况后,并没有直接训斥李小刚,而是耐心地帮助李小刚在他的“杰作”上加了标点,改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

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

零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

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

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

再见吧,零分!

然后,梁老师让李小刚读了这段话,赞叹道:

“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

”听到这句话,李小刚感到很惊诧。

梁老师接着说:

“诗贵形象,你这首诗很形象。

诗言情,诗言志,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个不甘心与零分为伍的人。

“这是诗?

我也能写诗?

”没想到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会如此评价他,李小刚非常激动。

从此,在梁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李小刚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端正了学习态度。

两年后,李小刚顺利地考上了高中。

问题:

(1)梁老师成功地运用了哪一德育原则?

(6分)

(2)结合材料,阐述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2分)

【解析】

(1)梁老师运用的是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促使学生品德健康顺利地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首先,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梁老师看到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写的诗,不仅没有批评,反而从中发现了学生不甘落后的精神,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梁老师利用学生“做诗”的契机,鼓励学生,使他在以后的学习中奋发图强,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最后,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

梁老师在德育工作中没有采取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对学生的“诗”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有了全新认识,并在这种正确认识下坚定了学习的信念,考上高中。

31材料:

小林进入初中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学时,他经常把“这是老师说的”挂在嘴边。

现在,他经常跟同学一起讨论书本以及老师的一些观点,觉得书本上和老师的很多观点不合适了,经常以独立批判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家长所给出的建议,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个问题或观点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

老师觉得小林有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学原理恰当地加以运用,看待问题有点片面,对一些观点的怀疑和批判缺乏充足的论据。

问题:

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林思维变化的特点(9分),提出促进小林思维发展的建议。

(9分)

【解析】初中生思维变化的最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增长日趋成熟。

这一特点体现在运用假设、推理以及运用逻辑法则三个方面。

另外,初中生的思维也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即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活动以自我为中心。

针对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教育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遵循思维规律,提高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2)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训练。

思维品质反映了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应以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为主。

例如在作业考试中做出时间限制,特别是平时要进行提高做题速度的训

练。

(3)加强实际逻辑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掌握逻辑分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人物和事件。

2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参考答案】错。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

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错。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

24.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参考答案】错。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识、记忆、理解等能力,比如记忆广度等,在性质上即属流体智力。

其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彼此间的关系。

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此外,心理学家们也发现,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智力比较的基础。

25.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参考答案】错。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是倒U曲线的关系。

每种难度的任务都有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2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

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28.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①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慢,而人们不需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快。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形象性的材料、有意义的语义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

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遗忘就越多。

3学习程度。

如果学习达到刚刚能够掌握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就是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要比刚能背诵的记忆效果要好。

当然过度学习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④材料序列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

29.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参考答案】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1950)认为,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评价与估量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包括机体内部器官和骨骼肌的变化,对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基础。

阿诺德强调情绪反应序列是情境—评估—情绪,即对情境的评估引出了情绪,且这种评估是一个皮层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所以,阿诺德的学说被称为评估—兴奋学说。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材料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注意。

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

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任务,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

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

(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

(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30.

(1)德育原则:

长善救失。

应发扬她性格和体育方面的特长,克服她纪律方面的缺点。

因材施教原则。

老师要针对小芳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

教师可以摆事实讲道理锻炼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3)首先,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其次,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再次,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需要特别的温暖和关怀,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粗暴训斥、讽刺挖苦、甚至体罚。

最后,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合理、明确、适度、有序且有恒的要求,并坚持不懈地贯彻到底。

31、材料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家园的绳子。

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

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2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

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

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做重物采用的问题: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6

分)

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6分)

(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学到因素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

(1)说明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启发: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进行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2)其他影响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6个体的智力水平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

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错误。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德智体诸方面的平均发展。

23.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正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24.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错。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25.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错。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

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

三、简单题

26.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27.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4.先进性原则

二、总体要求

1.注重有效备课

2.强化适时备课

3.提倡集体备课

4.教案备写实行分层要求

三、备课构成

1.学期备课

2.单元(章节)备课

3.课时备课四、教案备写要求

1.教学内容要精细

2.学情分析要全面

3.设计理念要先进

4.课时安排要合理

5.教学目标要明确

6.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

7.教学具准备要充分

8.教学过程要有效

9.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

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心理压力源:

(1)认知:

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标模糊、不确定,时间紧,难以选择或没有选择等,都会导致压力的产生。

(2)情绪:

恐惧、焦虑、悲伤、愤怒,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等也会导致压力。

(3)人格因素:

易敏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容易产生压力。

生理压力源

(1)生理性:

睡眠缺乏、疲劳等。

(2)环境:

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等。

社会压力源

(1)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了个性的发展;

(2)家庭压力:

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等;

(3)工作压力:

职业发展、人际沟通、人际相处等。

29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运用无意注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