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416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

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且具有先天而来的稳定性,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

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而逐渐发生变化。

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错误)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是学习的结果,一些本能、疲劳、成熟等引起的行为的改变就不是学习的结果。

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

焦虑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的情绪反应。

很多学生会考前焦虑,但是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动机,有利于生命潜能的发挥,但是过度焦虑会导致乱发脾气,坐立不安,手脚发凉,等生理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

所以过度焦虑不利于学生学习。

5.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错误)

教育目的虽然考虑人的身心发展多种因素,但是并不是把人抽象的脱离了社会和历时来谈,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主要有:

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因此要把个体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

6.德育过程是对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错误)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品德由这四部分构成,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着四种品的心理因素使之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

道德培养一般沿着内在顺序,但是由于社会生活复杂性,教育影响多样性,知情意行相互独立,因此,他们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个性差异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7.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永久保存(错误)

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是信息在头脑中保持一分钟的记忆,且保持在无复述情况下,只有秒,因而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不会持久保持。

8.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错误)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了受智力水平影响之外,还受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

9.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德智体美劳平均发展。

(错误)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要求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是人的不同发展并不能以同样的水平来要求,承认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10.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

新课程改革教学观强调,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是指传授学生知识,授之以渔是指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

11.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错误)

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习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12.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易产生正迁移。

(错误)

两种学习材料相似性越高,越易产生迁移,但是不意味着就一定是正迁移。

如果前面的学习材料对后面学习材料产生的是积极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是阻碍或干扰作用就是负迁移。

1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同一个概念。

(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和社会所规定的,代表国家和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要遵循的总方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最根本的质量规格。

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目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形成的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4.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必然削弱老师主导作用(错误)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活动,学生才能迅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品德,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教师的指导才能起到作用,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15.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文化教育影响较大。

(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按心理功能差异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液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取决于人的先天禀赋。

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液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液体智力属于人类基本能力,受文化教育影响较小。

16.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错误)

根据耶克森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的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时学习效率最高,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

17.普通高中教育不属于基础教育(错误)

基础教育在教育中起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及普通中小学教育。

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普通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而普通中学教育又包括普通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18.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正确)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19.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错误)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

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在道德认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但是道德行为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还需要道德意志,道德情感的参与。

20.学习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错误)

学习是由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产生的变化不是本能活动引起的,而是经验和实践活动引起的,它所引起的变化不仅是外显的行为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心理结构的改组和重建,这种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比较持久的。

2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错误)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和学校德育等方面,而狭义的德育就是指学校德育,教育者在特定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22.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错误)

直观教学即学生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或效果的目的,教师要认识到,直观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23.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错误)

注意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活动转移到一种活动上。

注意分散是由于个体劳累或其他因素,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是被动的消极的。

24.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错误)

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产生什么作用主要取决于它的性质和以及它和正式群体的目标是否一致,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既不能高压政策,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正确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

25.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教育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错误)

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本身有相对独立性。

即教育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性,即教育可以超前或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发展本身具有继承性,所以教育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6.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错误)

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多因素评价。

但主要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对教师的评价即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的评价。

27.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错误)

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解决问题。

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作用,可以使我们在某些活动时相当熟练,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但是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倾向于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

2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错误)

(1)含义:

德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而品德形成是个体品德自我发展过程。

(2)影响因素:

德育过程学生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影响。

(3)结果:

德育过程结果与社会要求一致,而品德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

29.凡是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错误)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经验和社会生产的途径。

而题目中的活动可能是没有目的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能称之为教育。

30.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错误)

这只是教学任务中的一点,还有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1.逆向迁移都是负迁移(错误)

负迁移和逆向迁移都是根据不同划分依据划分出来的。

性质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方向划分为逆向和正向。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可以是正向迁移也可以是负向迁移,逆向迁移是指后面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可以使正迁移也可以是负迁移。

32.遗传素质决定能力水平(错误)

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影响,遗传只是对个体能力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33.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方向(错误)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促进其民主化进程,但是不能改变其方向。

34.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归因无关(错误)

习得性无力感是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导致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把失败的归因为自身不可变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可见其与失败归因有关。

35.负强化就是惩罚(错误)

两者都是运用厌恶刺激,区别在于负强化是出去厌恶刺激加强行为发生概率,惩罚是给予厌恶刺激减少行为发生概率。

36.动物界也存在教育(错误)

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生存本领的延续是一种遗传性本能,不具有社会性,不属于教育活动,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37.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错误)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活动效率,能力受遗传因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多种因素影响,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范畴,;两者是互动的,能力形成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知识的积累会更好的促进能力的发展,但是能力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积累,机械地说知识多少与能力成正比是不科学的。

38.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起促进作用。

(错误)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影响,按照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对学习有干扰阻碍作用,笼统地说学习迁移起促进作用是不对的。

39.个体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是一致的(错误)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和他人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受主客观多重因素影响,不是有了好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好的道德行为。

40.课程内容应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现实。

(正确)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课程目标,学生的需要,兴趣及身心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等诸多因素。

41.教师对学生做错作业采取错一罚十的做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错误)

根据记忆规律,学生识记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数量性质有关,在一定时间内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学生过度疲劳,降低记忆效果,此做法也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造成一些心理障碍。

42.皮亚杰认为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建构过程,认知依赖于个体已有知识和自我组织(错误)

皮亚杰认为认知和思维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特殊表现,认知结构的变化和生长是适应的结果。

43.一般来说,由外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错误)

内部学习动机是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因素,由兴趣等因素产生的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收到外部某些因素,由于内部动机往往是对知识或学习本身感兴趣,内部动机更具有持久性。

44.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把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发展的需要与可能而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指导思想。

教育目的是学术性概念,而教育方针是政治性概念,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45.人们由于飞鸟的启发发明了飞机,说明了原型启发作用。

(正确)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食物中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题干叙述为原型启发例子。

46.只要升学率提高,学校就实现了素质教育目标。

(错误)

升学教育以成绩为目标,以牺牲学生发展为代价,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教育全过程。

47.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正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所占时间做多,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48.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弊端而提出,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更优越。

(错误)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分班或取消按年龄分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固有其自身优点,可以更巨针对性地教学,因材施教。

但是班级授课制更利于大规模教学,集体教学,因此不能说两者谁更优越,要在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教学组织形式。

49.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正确)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加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并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使用教材,教师不再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50.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正确)

感觉的补偿是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盲人失去了视觉,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补偿作用。

51.思维越灵活,相关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出更多合理假设。

(正确)

能否有效提出假设受到思维灵活性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思维越灵活,知识经验越丰富,提出的假设就越多。

52.美育就是艺术美育(错误)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美育的基本形态就是艺术美和现实美。

艺术美育则是以艺术美为内容的美育活动。

它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

两者不能等同。

5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错误)

广义的教育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54.心理不健康就是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错误)

心理不健康是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已患心理疾病。

55.品德发展过程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

(错误)

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经历三个过程:

依从(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认同(主动地接受规范),内化(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融为一体,形成稳定的品德)

56.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

(正确)

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多元化,由重结果到重过程。

主要体现在: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57.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体育是五育基础。

(错误)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坚持动力作用,是灵魂。

智育则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提供了物质基础,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58.情绪等同于情感(错误)

(1)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是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与社会需要相联系。

(2)情绪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引起,具有情景性,易变形,情感较为复杂具有稳定性,持久性。

(3)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较为冲动,并伴随外部表现,情感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59.机械记忆是一种无用记忆(错误)

机械识记是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即死记硬背。

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识记者面对本身就没有意义或者内在联系的材料,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是也是有必要的,可以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

另一种情况是面对的材料有可能有意义,但是识记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只能先机械识记后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步理解。

所以机械记忆是有用的。

60.课程目标评价模式主张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结果来。

(错误)

课程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里克文针对课程目标评价模式提出来的,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

评价者不应该受预期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宜作为评价准则。

61.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着班级体的形成。

(错误)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班集体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3)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里相容的氛围(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单单只是学生集合在一起不能称之为班集体。

62.运动员比赛时,观众约呐喊助威,表现得越好,这是一种社会助长现象。

(正确)

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时,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这属于社会助长现象的案例。

63.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尊重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错误)

马斯洛根据需要的先后和强弱程度将需要分成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位于底层的四种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后面三种属于成长需要。

64.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了学生具有了品德情感。

(错误)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部分构成,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是人们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

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

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辨别善恶美丑,属于品德认识,而非品德情感。

65.校本教材(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老师,不是专家。

(正确)

课程管理政策赋予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权,因而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是教师,其他人可以参与开发校本课程,但是不能取代教师的工作。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主体通常是专家,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必须是教师,不能是专家。

否则校本课程很难真正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事实上,依靠少数专家为一所一所具体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客观上也是不可能的。

66.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升高。

(正确)

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它受后天影响叫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相关,由于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晶体智力随年龄上升而增高。

67.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联结尝试说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错误)

联结试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他们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不过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

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反复的尝试错误,而对于较为复杂,创造性的问题,大多要经过尝试错误才能产生顿悟。

68.终身教育即成人教育(错误)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生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69.讲授法可以是注入法也可以是启发法(正确)

注入法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法,把学生看作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仅仅是个传递者,学生能够则只是一个记忆器的作用。

启发式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学习。

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就看教师是否积极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注入法简单给学生灌输知识,启发法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70.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正确)

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是刺激泛化。

如果机体只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对其他相似条件不做出反应,则是刺激分化。

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两者互补。

71.小明一天上网四小时,患有网络成瘾症。

(错误)

上网时间是判断网络成瘾的自然标准,但是只是一个参考指标,不能武断的规定上网时间超过多少小时就算网络成瘾。

如果上网侵占了个体正常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并且为家人,朋友同事所显见,则在多数情况下上网时间就被看成一个重要标准。

此外,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还包括,网上行为,个体心理行为指标等。

72.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与活动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理论。

(正确)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学科课程理论为基础的,强调学科的结构的重要性,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活动课程理论则是主张学习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以活动为中心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73.运用复式教学时,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较弱。

(错误)

复式教学是保留了班级授课制的一切本质特征,与班级授课制不同的是,教师要在一节课时间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级学生活动,复式教学组织策略运用的好往往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较强。

74.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错误)

随着中小学心理问题的日益加重,心理健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