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8610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docx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3.通过模拟实验的制作,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举例式、启发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家兔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2)动物觅食、避敌等各种动作与劳动机器等的影像资料或画片。

(3)解剖器官。

2.学生准备:

(1)猪、羊等的前肘关节(最好带些骨骼肌)

(2)硬纸板、松紧带、图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看录像、直接导课]

教师首先播放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动员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动员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收缩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出示人体运动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看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如下导课:

教师:

……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

胳膊上的肌肉鼓起来了。

学生:

发生了一种动作。

教师:

是的。

但这种动作是怎么发生的呢?

再请大家来看看这个模型(出示人体骨骼模型)。

我现在用手牵引着它的手骨,结果,大家看,它怎么了。

学生:

胳膊绕着肩关节(或肘关节)发生了运动。

教师:

很好。

大家答得完全正确。

那么,我要不牵引它呢?

能动吗?

教师的这几个设问答案是很明显的。

但答案本身不是设问的目的,设问的目的是要引出“运动的结构”。

最终使学生认识:

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是由关节、骨和骨骼肌组成的。

其中,关节是运动的支点;骨是运动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

为了强化这一认识,教师可用劳动工地上的大吊车、挖掘机等画片或影像资料,与人的运动的画片或影像资料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学生充分理解:

关节是运动中的支点、骨是运动中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中的动力。

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29页的讨论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和以上知识让学生用自备的硬纸板、松紧带、图钉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简易模型。

从而巩固了以上所学知识,也使学生在认识运动的结构的基础上,尝试模拟制作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使学生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善于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发散、创新的思维能力。

[模型展示,体态语言,引申新课内容]

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理出:

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有一个收缩的特性。

然后,结合学生观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进一步理解关节的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的骨上。

从而认识:

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

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动作。

这样做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

一、活跃课堂气氛;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时身体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发生了运动;三、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引出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亲身体验,发生联想,提高认识]

接着上面的活动,教师接着让学生做一个屈肘动作,维持一段时间,学生会给出一个结果:

老师,我胳膊上的肌肉酸胀;支撑不住了;累了。

此时教师恰好抓住酸、累这一感觉引出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的联系,进而引出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例如:

教师可以如下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

噢!

你累了,怎么就知道困了、累了?

学生:

我感觉到的。

教师:

哦,是感觉到的。

那你知道感觉由哪个系统完成?

假如我们今天一上午都是体育课,那你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可能会答出:

饿了、出汗、脸红、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疲劳等等。

教师应及时抓住各系统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引导。

比如:

教师:

饿了,你要干什么?

学生:

吃饭。

教师:

与哪个系统有关?

这个系统出现什么生理变化?

学生:

消化系统。

这个系统将会……

如此,引导学生联系各大系统,让学生能够阐明各类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

除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配合。

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使学生确立全面综合,辩证统一看待事物的人生态度。

[观看录像,小结训练,结束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正在猎食的狮、豹等动物的奔跑画面、正在亡命逃奔的斑马、瞪羚的画面和其他动物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的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并总结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时内容,突出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运动的骨骼肌在运动中起

A.杠杆作用    B.动力作用    

C.支持作用    D.支点作用

答案:

B

2.关节在运动中起

A.连结作用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D.支持作用

答案:

C

3.骨在动物的运动中起

A.支点作用B.协调作用

C.动力作用D.杠杆作用

答案:

D

4.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B.韧带

C.肌腱D.关节囊

答案:

C

5.屈肘动作的完成是由于

A.肱二头肌收缩

B.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等屈肌肌群收缩,同时肱三头肌等伸肌肌群舒张

答案:

D

二、观察与思考

1.某人因脑部外伤,结果出现了下肢瘫痪,下肢并没有受任何损伤。

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

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

但骨骼肌必须接受由神经传来的兴奋,才能收缩,进而牵引所附着的骨围绕关节运动。

某人脑部外伤,可能是伤害了运动中枢,致使兴奋不能传至下肢,骨骼肌不能收缩。

若长期不运动则肌纤维萎缩、瘫痪。

2.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收缩还是舒张?

答案: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的屈伸。

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才能完成直臂提水这一动作。

●板书设计

第三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的结构及功能:

二、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呼吸系统——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呼吸频率加快

2.消化系统——消耗有机物,加快吸收,产生饥饿感

3.循环系统——消耗氧与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与废物,使血流加快、心跳加快

4.皮肤排泄——血流加快、血管舒张,体内热量随汗液分泌而释放,出现脸红、出汗等现象

5.神经系统——代谢速度的加快,产生肌肉酸困、疲劳、饥饿、热、竞争等复杂的感觉和运动

三、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编写探究报告。

  4.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5.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6.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与动物行为相关的资料(课件、图片等)

  学生:

收集动物行为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

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

  学生:

(纷纷举手)

  教师:

好,大部分同学都饲养过,你们都饲养过哪些动物?

  学生:

饲养过狗、猫、乌龟、兔子、蚕、金鱼、蜥蜴、鸡、鸽子等。

  教师:

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

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

  学生:

(纷纷举手,兴致盎然的说着自己所养动物的乐事。

  教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

许多同学说得栩栩如生,就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就在眼前一样。

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

  学生:

不用。

  教师:

对,这些行为不用教,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把这样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而如果你想让小动物,如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就费劲了。

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

  学生:

得训练它。

  教师:

对,要训练。

这就是说动物会学习,所以动物还具有学习行为。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动物的行为有很多,比如:

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

  学生:

我认为小猫吃奶、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是生来就有的,而鹦鹉学舌是后天获得的。

  学生:

我认为大雁南飞是后天获得的。

  教师:

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

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

跟遗传有关。

  教师:

对,请同学们阅读书中资料1和资料3,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书中的资料3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

书中资料1和资料3中的行为不是学来的,而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且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生存繁衍。

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不能够适应环境的改变。

  教师:

同学们说的很好。

请同学们再对比书中资料1与2、3和4、资料1和5后讨论不同动物学习行为相同吗?

这说明什么?

  学生:

不同动物学习行为不同。

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形成的时间就越短。

  教师:

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

  学生:

有。

  教师:

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

  学生:

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的繁衍意义重大。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书P37“狼孩”的故事,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

这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

人类的学习行为复杂、多样,这使人类更好的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抓住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否则就像“狼孩”一样。

  教师:

同学们说的很好,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

同时,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

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第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就很难进行补偿。

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的发育的阶段相适应。

这样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健全的发展。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应当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教师:

刚才关于“大雁南飞”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有争议。

其实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本能和学习结合的结果,不能绝对化。

  教师:

动物的行为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那么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呢?

  学生:

可以观察、实验。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书中有关动物行为的探究活动资料并分析有关问题,了解探究活动中需注意的问题,如对照实验的设定等。

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组或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假设并设计探究计划,组内要积极交流,完善计划。

  学生:

阅读、讨论,确定本组或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假设并设计探究计划,组内要积极交流,完善计划。

(课后进行探究活动,尝试编写探究报告。

  教师:

两周后我们交流探究报告,并进行评比。

  

 

(第二课时)

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观察事物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乌龟的绕道取食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

 【课前准备】:

龟,木块,沙土,湿草,新鲜的猪肉碎末(馅)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动物的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哪些属于学习行为,并且我们也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学:

观察法和实验法。

  师:

对,如果我们要想探究某一种动物的行为,要用哪些研究方法呢?

  学:

实验法。

  师:

那在实验过程当中需不需要用观察法呢?

  学:

应该需要。

  师:

是的,动物行为学家通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行为学研究,即综合法。

今天我们就运用综合法来做一个探究实验,看一下乌龟(已饿了一段时间,食欲较强)是否可以绕道取食。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5页阅读动物的绕道取食部分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一:

  阅读动物的绕道取食,从课本35页到36页。

  师:

根据课本给出的背景资料和老师已给的实验材料,请你提出动物绕道取食行为的探究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

老师已提前给乌龟用沙土和湿草筑了个巢,并且在它们的巢穴中喂食过新鲜的猪肉馅。

  学:

提出假设“乌龟可以绕道取食”

  师:

那你如何来证明你的假设呢?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完成探究方案(可参考书36页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二:

  学:

分组讨论后完成探究方案。

  师:

请各小组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

  学:

在班上交流各组的探究方案。

  师:

大家的方案各有所长,下面由我和大家来在刚才的基础上共同讨论找到一个最佳探究方案。

  先将饿了一段时间的小乌龟放好。

  用木块挡成几条道路,每条道路宽约15厘米,长大约100厘米,其中有4条是走不通的(取不到食物的),一条是可以取到食物的通路。

  把乌龟放在入口处,出口处放好沙土,湿草和新鲜的猪肉馅,观察乌龟要经过多少次错误尝试才能找到食物,并记录下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填入表格中(5次)。

  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结论。

  学:

实施新的探究方案,并记录观察结果,填好表格,得出结论

  师:

让各组发表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学:

各组发表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师:

引导学生结合此探究活动,谈亲身感受(不要过多限制学生)。

  学:

先各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

然后在班上交流。

  师:

最后总结。

通过此探究,认识动物的学习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

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第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通过本探究,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有所促进作用。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动物的学习行为。

通过本探究使大家掌握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了解动物行为的成因。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希望通过本探究,能够对大家的学业有所促进作用。

【课后小结】:

1.课堂设计思路: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是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看,可以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而学习性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也受身体内部激素的调控,这两方面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

从本探究实验可以看出乌龟的脑很发达,比较容易建立条件反射,所以它的学习行为也比较复杂。

因此,这节课想通过探究乌龟的绕道取食行为,使学生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了解动物行为的成因。

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观察事物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本探究活动后,提高学生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节 社会行为(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能力目标

1.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教学难点

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学方法

讨论法、例举法、直观图示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准备一些《动物世界》中群居生活的影像资料及有关动物传递信息的资料。

(2)投影胶片

2.学生准备:

课下收集各种动物群居的资料及有关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学生活动)

查资料、讨论、总结。

学生可能会将如下动物写在黑板上。

1.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等。

2.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小组依照自己书写的顺序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但均给予鼓励。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

(师生互动)

学生分析,老师板书

1.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2.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5.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教师活动)

总结以上内容,打出投影胶片(内容如下):

1.社会行为:

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教师活动)

根据社会行为的特征,分别举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动物世界》剪辑录像

1.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2.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3.一群蜜蜂

4.一群鸡(有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

5.一群山羊(有一只威猛的头羊)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回答

及时评价,最后给予点拨

学生如:

分析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领的优势:

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4.首领的职责:

负责指军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

学生:

分析蜜蜂群体是有组织的,各有分工的。

1.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2.工蜂负责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3.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

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繁衍。

学生:

分析鸡群和羊群

在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

1.鸡群中是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为首领。

2.羊群中是一只威猛的头羊为首领。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1.是群体的领导者。

2.享有取食、选择配偶的优先权。

教师:

非常好。

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使同学们对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更加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你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

表扬并激励发言的同学,同时指出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

包括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

分组讨论一些群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并依序无重复地列举出来,可以把电视、网络、课外资料的新信息告诉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师生互动)

学生举例,老师整理,及时激励表扬并补充。

学生:

动作传递信息。

如:

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可以告诉伙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

如:

雄黑鹳是从频频地点头来招呼雌黑鹳的,雄白鹳则是以上、下喙发出啪啪的响声来表示“欢迎”雌白鹳占巢的。

学生:

声音传递信息。

如:

母鸡有多种不同的鸣声,而每一种鸣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有的叫声是召唤小鸡的,有的叫声表示找到了食物,有的叫声表示敌害即将来临。

学生:

有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如:

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能够利用它的分泌物来标志路线,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的所在地。

教师:

同学们查找的资料太好了,还有没有补充的同学?

学生:

蝙蝠、海豚是用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的。

教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150多万种动物就是靠形形色色的不同语言来交流传递信息,维持着种族的生存和延续,如果我们人类能掌握动物的语言,对于我们保护和利用有益动物,防治和消灭有害动物是很有帮助的。

(师生互动)

先由学生主动举手总结本节内容,后由全体学生闭上眼睛过“电影”,最后抽查一人代表小组作本节小结。

学生:

总结(略)

教师:

肯定学生的总结,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人类应更好地处理好与动物的关系尊重动物的各种行为,因为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利用动物的行为、语言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人与动物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同学们查资料、举例,我们知道了许多营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过观察、分析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了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采用分析、讨论、归纳观察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培养了大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大家的思维空间。

下面我们来做一些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蜜蜂 ④狒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