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8625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3分)成绩:

勉强(qiánɡqiǎnɡ)魁梧(wúwǔ)着迷(zháozhāo)

瘦削(xuēxiāo)荒唐(tánɡtānɡ)劝阻(zǔzhǔ)

二、读拼音,写词语。

(8分)

shūshìɡēbǎnbàoyuàndǎoméishénshènɡ

(舒适)(搁板)(抱怨)(倒霉)(神圣)

xīnjīnɡròutiàozìyánzìyǔdàchīyìjīnɡ

(心惊肉跳)(自言自语)(大吃一惊)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7分)

(心)惊(肉)跳怒(目)圆睁忧(心)忡忡十指连(心)废(寝)忘食

张(灯)结(彩)一如(既)(往)(流)(连)忘返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片甲(不)(留)(耀)武扬威调兵(遣)将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

抱怨(埋怨)在意(在乎)庄重(庄严)

沮丧(颓丧)羞愧(惭愧)和谐(融洽和睦)

五、选词填空(7分)

抱怨埋怨

①一到星期天,妈妈总是向爸爸(抱怨)儿子的不听话,淘气。

②我(埋怨)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第一班车。

继而继续

①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

②“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宁可……也……与其……不如……尽管……还是……

①桑娜一家(尽管)生活十分艰难,(还是)决定收养西蒙的孩子。

②渔夫和妻子( 宁可)自己多受些苦,(也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③桑娜觉得(与其)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不如)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六、判断下列省略号的作用,把序号填入()里。

(4分)

省略号的主要作用有:

①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③表示语音的跳跃。

④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②)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①)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③)

4、“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

”(④)

七、判断句子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

(5分)

1、那<<唯一的听众>>中的老教授就是个聋哑人。

()

2、<<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残疾人家中根本没有马.(√)

3、<<穷人>>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4、“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

”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转折作用。

()

5、“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的睡着。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    )

八、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5分)

A.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动作描写

①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D)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 C )

③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

( E )

④林子里静极了。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 A)

⑤“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  B)

九、把下列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5分)

1、轻诺必寡。

2、民无不立。

3、,不能动人。

4、,天之道也;,人之道也。

5、有所,纤毫必;有所,时刻不易。

十、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守书摊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

缩句:

守书摊的是青年。

2、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正像海边的浪花吗?

改为陈述句: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正像海边的浪花。

3、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

“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座椅,你快坐吧!

改为间接转述句:

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那是他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座椅,让我快坐。

4、用心灵去倾听。

(仿写)

用情感去交流

5、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换成直接引语)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

“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6、那时侯,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换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那时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所以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十一、阅读小能手.(17分)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

唉!

她死得好惨哪!

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

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

唉!

她死得好惨哪!

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

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

不愿意吗?

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1、用“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1分)

2、 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1分)

3、 用“===”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语句.(1分)

4、 从文中可以看出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2分)

答:

 从文中可以看出渔夫是个“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人。

(二)

有一次,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马车夫时,经过了书摊。

轮椅上的摊主叫住了我:

“怎么不来看书了?

”我抖抖手中提的一捆马草,无奈地摇摇头。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对我笑道:

“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

“碧云,你出来一下!

”闻声走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1、从“四处寻找”中你体会到什么?

(1分)

从“四处寻找”中我体会到:

马草不好卖,“我”很焦急。

希望快快卖出马草,好换钱看书。

2、“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轮椅上的青年为什么“一楞”,又为什么“眼睛一亮”?

(2分)

“一楞”是因为青年明白马草不好卖。

“眼睛一亮”是因为青年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好主意。

3、文中守书摊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分)

_______善良、宽厚、善解人意_

4、补写内容。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心想:

马草?

有了,我可以慌称家里有马,买下他的马草,那小伙子就可以安心在我这书摊看书了。

(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我们背着书包在东河边聚齐了,除了我和二牛,还有二兰和石花。

我们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往山里走。

在山阴处溪边一块潮湿的地上,我们挖到了好几棵烟袋锅花;眼尖的二兰忽然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1、在文中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

(1分)

答:

3、这段文字中摸捉追堵甩等动作词语具体写出了我抓鱼和穿鱼的动作,这些描写,充分表达了这群孩子对老师的关爱之情。

(3分)

4、我们抓鱼是因为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

(用原文句子回答)(1分)

5、文段中省略号表示(D)。

(1分)

A、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B、重复词语的省略C、说话断断续续D、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十二、习作小能手.(30分)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习作要求:

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附加题:

(5分)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

2、九寨沟在我国的那一个省(C)

A、浙江B、广西C、四川D、河北

3、把下面的成语跟相关的历史人物连起来。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程门立雪 完璧归赵 闻鸡起舞画龙点睛

 

 张僧繇祖逖勾践   廉颇   杨时   

附送:

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I)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3分)          成绩:

    勉强(qiánɡ  qiǎnɡ)      魁梧(wú  wǔ)    着迷(zháo  zhāo)

  瘦削(xuē  xiāo)        荒唐(tánɡ  tānɡ)  劝阻(zǔ  zhǔ)

二、读拼音,写词语。

(8分)

shūshì    ɡēbǎn    bàoyuàn    dǎoméi    shénshènɡ

(  )  ()  (    )  (   )  ()

xīnjīnɡròutiào        zìyánzìyǔ        dàchīyìjīnɡ

(  )      (     )  (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7分)

()惊()跳  怒()圆睁 忧()忡忡十指连()  废( )忘食

张()结()  一如()()   ( )( )忘返  身无()( )

()()大吉  片甲( )(  ) ()武扬威   调兵()将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

抱怨()       在意 ( )      庄重(  )

沮丧(  )      羞愧( )      和谐(  )

五、选词填空(7分)

抱怨  埋怨   

①一到星期天,妈妈总是向爸爸(    )儿子的不听话,淘气。

②我(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第一班车。

继而    继续

①他先是一愣,(  )眼睛一亮……

②“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  )看书吧。

宁可……也……  与其……不如……  尽管……还是……

①桑娜一家(    )生活十分艰难,(  )决定收养西蒙的孩子。

②渔夫和妻子( 宁可  )自己多受些苦,(也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③桑娜觉得(与其)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不如)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六、判断下列省略号的作用,把序号填入(  )里。

(4分)

省略号的主要作用有:

①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③表示语音的跳跃。

  ④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②  )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            (①    )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③    )

4、“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

”(④  )

七、判断句子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

(5分)

1、那<<唯一的听众>>中的老教授就是个聋哑人。

(  )

2、<<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残疾人家中根本没有马.( √ )

3、<<穷人>>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

4、“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

”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转折作用。

(  )

5、“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的睡着。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  )

八、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5分)

A.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动作描写

①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D)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C  )

③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

(E  )

④林子里静极了。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A)

⑤“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  B)

九、把下列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5分)

1、轻诺必寡。

2、民无不立。

3、,不能动人。

4、,天之道也;,人之道也。

5、有所,纤毫必;有所,时刻不易。

十、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守书摊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

缩句:

守书摊的是青年。

2、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正像海边的浪花吗?

改为陈述句:

 

3、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

 “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座椅,你快坐吧!

改为间接转述句:

 

4、用心灵去倾听。

(仿写)

     用        去           

5、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换成直接引语)

   

6、那时侯,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换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那时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所以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十一、阅读小能手.(17分) 

(一)

“你知道吗?

”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

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

唉!

她死得好惨哪!

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

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

不愿意吗?

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1、用“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 (1分)

2、 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 (1分)

3、 用“===”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语句. (1分)

4、 从文中可以看出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2分)

答:

 

(二)

有一次,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马车夫时,经过了书摊。

轮椅上的摊主叫住了我:

“怎么不来看书了?

”我抖抖手中提的一捆马草,无奈地摇摇头。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对我笑道:

“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

“碧云,你出来一下!

”闻声走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1、从“四处寻找”中你体会到什么?

 (1分)

从“四处寻找”中我体会到:

马草不好卖,“我”很焦急。

希望快快卖出马草,好换钱看书。

2、“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轮椅上的青年为什么“一楞”,又为什么“眼睛一亮”?

 (2分)

3、文中守书摊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分)

_______

4、补写内容。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心想:

(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我们背着书包在东河边聚齐了,除了我和二牛,还有二兰和石花。

我们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往山里走。

在山阴处溪边一块潮湿的地上,我们挖到了好几棵烟袋锅花;眼尖的二兰忽然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1、在文中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

(1分)

答:

3、这段文字中_______等动作词语具体写出了我抓鱼和穿鱼的动作,这些描写,充分表达了这群孩子对老师的    之情。

(3分)

4、我们抓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句子回答)(1分)

5、文段中省略号表示( )。

(1分)

A、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重复词语的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D、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十二、习作小能手.(30分)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习作要求:

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附加题:

(5分)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2、九寨沟在我国的那一个省(   )

A、浙江  B、广西  C、四川    D、河北

3、把下面的成语跟相关的历史人物连起来。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程门立雪 完璧归赵 闻鸡起舞  画龙点睛 

张僧繇    祖逖    勾践   廉颇   杨时   蔺相如 

百步穿杨春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楚国平舆邑(今安徽临泉杨桥集)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

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

“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

“喂,有了百步穿杨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

“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

“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

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

“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

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

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

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

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

他的文才武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