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950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docx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

  课前我让学生尽量抽时间去看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经过考虑,我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教学目标定为:

掌握一些略读与精读的方法;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

  开篇我以故事及《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图片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接下来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阅读梗概,提醒学生留意:

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

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

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接着快速浏览精彩片段,让学生思考这部分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你最欣赏汤姆的那一点。

最后我用汤姆出让刷墙权的那段精彩描写来引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完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教学任务后,自我感觉还不错,也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但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向往汤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冒险的生活,假设他们去模仿的话,对他们的人身安全是否会造成威胁。

这确实是我疏忽的一个问题,没有考虑到汤姆这一人物形象对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经过反思,我认为在教授这课时,应引导学生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我们不应象汤姆那样去冒险,要学会理性地思考人生。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2

  课前教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经过考虑我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教学目标定为:

掌握一些略读与精读的方法;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

在教学伊始以这本书的图片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用这种方法读梗概,使学生能正确的了解梗概的主要内容。

接着快速浏览精彩片段,让学生思考这部分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再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加深对汤姆的认识,你最欣赏汤姆的哪一点。

来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学生向往汤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冒险的生活假如他们去模仿的话,对他们的人身安全是否会造成威胁?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环节:

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引导学生思考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背景不同,我们不应像汤姆那样去冒险,要学会理性的思考人生。

在教学中能体现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的锻炼。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3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

所以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激励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下面是我对《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教学反思,与大家分享。

  课前我让学生尽量抽时间去看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开篇我以谈话方式导入,让学生说说还想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接下来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快速浏览精彩片段,让学生思考这部分具体描写的是什么内容,哪些地方写的很精彩,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你最欣赏汤姆的那一点。

让学生分组快速阅读后,找出精彩部分,在展台上展示,抓住精彩的句子有感情的读读,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体验。

最后我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说出汤姆在你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们很快地概括出了汤姆机智勇敢,敢于冒险的精神。

最后启发领导学生,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有趣的故事细节吗,激发学生继续预读原著的兴趣和愿望。

  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

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断的内容,在对主人公特点的逐步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

汤姆的善良、正直、勇敢等品质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

学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都很羡慕汤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经历。

故事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学生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致,纷纷表现出阅读的热情,对主人公的经历有了各种猜想,相信在课堂上我播下的种子,会在他们的日后生活中开出美丽的花儿。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4

  今天讲了《汤姆。

索亚历险记》,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几大问题:

  一、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

  二、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三、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四、通过阅读精彩片段,你感觉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其中第三部分的第1个问题:

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学生讨论的最热烈。

  《汤姆。

索亚历险记》是一篇新课文,之前我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对上这节课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讲鲁滨孙漂流记时整个课堂一点气氛都没有,学生只有那么几个举手回答问题的,感觉热情也不是很高,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学生假期都读过,还这样的效果,那么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还没看过呢,而且我设计的教学路子和上节课都一样,效果一定比上节课还要差。

  我带着这种想法以一种低调的情绪进入了课堂,恰好有几个学生被人找去干活,看来这课是没法再讲下去了,反正也是略读课文,我干脆把我设计的几个大问题写在了黑板上,在简单的介绍了作者后我就让学生分组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的讨论空前的热烈,而且提出了许多问题,我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就这样师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上了非常满意的一节课。

  看来课堂上还真应该多给学生留些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5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__和前面一篇__一样,篇幅比较长,而且__分为梗概和精彩片段两个部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其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风趣幽默略带夸张讽刺。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汲取了前篇课文教学中的失误。

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孩子们的喜好,然后注意抓住语言文字的特点展开教学。

  预习课文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将__中的生字新词和四字词进行了梳理和自学。

  学习梗概的时候我只为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1、通过读梗概,汤姆·索亚经历了几次历险?

  2、你最喜欢哪次历险,为什么?

孩子们经过自学讨论很快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交流。

特别是第二个问题,孩子们讨论的兴趣很高,有一个孩子在谈自己为什么喜欢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的时候这样说到:

我觉得这段描写岛上景色的句子特别美丽,而且描写这几个小孩子的自由快乐的句子也特别能打动人。

于是我迅速抓住这个孩子的发言,引导孩子们去有滋有味地朗读的句子。

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他们的兴奋与高兴。

在小结的时候我说:

孩子们,为什么我们能深深地喜欢这段文字呢?

我们为什么能读了这段文字后有满心的愉悦呢?

这是文字的魅力在吸引我们,这也是文字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孩子都似乎有所悟。

  在教学精彩片段的片段的时候同样我只让学生先弄清精彩片段里主要为我们讲述了什么,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片段去细读,最后我让学生扮演汤姆为全班同学讲述在洞中的奇遇。

在孩子们交流自己喜欢的片段的时候,我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让他们去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我觉得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精彩的要算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讲故事了。

一个个孩子都尽情地发挥想象,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当学生进入了情境之后就会觉得40分钟实在是太短暂了,尽管这节课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铃声响起了,但是孩子们没有丝毫要急着出教室门去吃饭的意思。

还有许多孩子跃跃欲试想到台前为大家讲故事。

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写小练笔,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汤姆的洞中奇遇记。

并许诺孩子们找个晚自习的时间来交流,评出最优秀的小练笔。

  我觉得我在教学这一课中孩子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初步领略了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奇特感受,我想,只要如是地带着孩子们去品位去感悟的话,孩子们一定会爱上中国的语言文字的。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6

  1、趣激浪花成功入课

  一上课,我就用词语让学生来猜书名,猜人物。

学生已有的阅读经历被浮现出来,阅读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并作了很好的展现。

勾起了学生浓郁的学习情趣,为本节课的进入和展开提供成功的保证。

  2、方法指津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特别重要,在课堂上就有这一环节:

读故事梗概,用“情节梯”的设计方式让学生梳理情节,明确名著层层推进,又精彩叠升的故事环节,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又激发起了学生的阅读情绪。

  3、打铁趁热谈感受深入阅读

  通过课堂上的一定阅读后,学生对名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谈阅读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沉浸到书中去,学生的阅读激情也被调到了一种更佳的状态。

  4、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我觉得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精彩的要算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讲故事了。

一个个孩子都尽情地发挥想象,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当学生进入了情境之后就会觉得40分钟实在是太短暂了,尽管这节课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铃声响起了,但是孩子们没有丝毫要急着回家的意思。

还有许多孩子跃跃欲试想到台前为大家讲故事。

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写小练笔,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汤姆的洞中奇遇记,并评出最优秀的小练笔。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7

  今天刚上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__,这篇__和前面一篇《鲁滨孙河流记》一样,篇幅比较长,而且__也分为梗概和精彩片段两个部分。

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

了解梗概内容,初知人物形象;欣赏精彩片断,感悟__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以及人物的形象,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预习课文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将__中的生字新词和四字词进行了梳理和自学。

学习梗概的时候,我只为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1、通过读梗概,汤姆经历了几次历险?

  2、在梗概中,你认为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

孩子们经过自学讨论很快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交流。

于是对教材的梗概部分进行梳理:

墓地历险、荒岛历险、鬼屋历险、山洞历险,这样梳理内容一目了然。

特别是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阅读的技巧: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列小标题。

然后,我让学生用自然段的连接方法,概括__的主要内容,学生一下子就对__的内容把握住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孩子们讨论的兴趣很高。

我迅速抓住孩子们的某个发言,引导孩子们去有滋有味地朗读句子。

  在教学精彩片段的片段的时候,同样我也设置了两个问题:

  1、精彩片段描写的是汤姆的第几次冒险的事情;

  2、从精彩的片段中,你又感受到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片段去细读,在孩子们交流自己喜欢的片段的时候,我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让他们去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遗憾的是,感觉一堂课时间太短了,要交流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总感觉像蜻蜓点水般地走过,如果时间能够再充裕一点的话,效果会更好。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8

  《汤姆索亚历险记》一课教学紧张而深沉。

  回顾《鲁滨逊漂流记》引到《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课题,读题,问学生发现了什么?

课题有书名号,为什么?

弄清这是一部小说的题目,所以用上书名号。

作者是谁?

请同学简介作者。

师帮助抽出关键词概括,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__以辛辣的讽刺风格著称。

那我们今天就走进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品味他的故事,他的风格。

  先来看“梗概”,什么是“梗概”?

学生迅速说出是小说的大概内容,主要内容。

从梗概入手探知小说写了些什么内容。

师引导学生读第一段,用小标题概括事情,然后学生用上这样的方法往下读梗概,标出小标题。

几分钟后,师生交流概括八个小标题,用这八个小标题归纳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说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头脑里闪现着,多期待一睹小说的具体是怎么写的。

  自然来到品读原著中来,引导学生找出几处精彩处,在一次次品读中感受到了汤姆的智慧、爱幻想、爱冒险、有正义感,体会到小说的童真童趣童心,还有不露声色地带笑的讽刺。

在赏析中师生交流碰撞,内心里自然喜欢了这部原著,更激发学生课后好好阅读经典名著的热情。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9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略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读,毕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于是,我首先让孩子们将__中的生字新词和四字词进行了梳理和自学。

  然后我只为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1.通过读梗概,汤姆经历了几次历险?

  2.在梗概中,你认为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

孩子们经过自学讨论很快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阅读的技巧: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列小标题。

然后,我让学生用自然段的连接方法,概括__的主要内容,学生一下子就对__的内容把握住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孩子们讨论的兴趣很高。

我迅速抓住孩子们的某个发言,引导孩子们去有滋有味地朗读句子。

  在教学精彩片段时,同样设置了两个问题:

  1.精彩片段描写的是汤姆的第几次冒险的事情;

  2.从精彩的片段中,你又感受到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片段去细读,在孩子们交流自己喜欢的片段的时候,我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让他们去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遗憾的是,感觉一堂课时间太短了,要交流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总感觉像蜻蜓点水般地走过,如果时间能够再充裕一点的话,效果会更好。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0

  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我设计了几大问题:

  一、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哪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

  二、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三、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四、通过阅读精彩片段,你感觉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其中第三部分的第一个问题:

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学生讨论的最热烈。

这是略读课文,我把设计的几个大问题写在了黑板上,在简单的介绍了作者后我就让学生分组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的讨论空前的热烈,而且提出了许多问题,我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就这样师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上了非常满意的一节课。

看来课堂上还真应该多给学生留些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1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教学沿用《鲁滨孙漂流记》的教学方法,只用一个问题统领全文:

“__哪些地方让你感兴趣,为什么?

你发现梗概原来是怎么写出来的?

”问题抛给孩子,他们如我预设般的很快谈了各自的感触,目光分散到了“墓地试胆”“当小海盗”“鬼屋寻宝”“山洞迷路”“找到金币”,基本做到了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个人生活,体悟文本内涵。

  关于梗概写法,也能从梗概和精彩片段中感悟出,梗概虽然大致继续了课文的内容,但是也要有详有略,梗概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写法,而精彩片段大都是第一人称写法。

我随即为他们进行补充指导:

  第一步:

读。

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第二步:

抽。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

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__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不足是,反应慢的同学,跟不上我的教学步伐,跟不上我的教学思路。

以后教学中,对这样的学生加以关怀!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2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第四组课文“外国名篇名著”中的一篇。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引导他们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读书视野。

名著普遍篇幅较长,孩子们望而生畏,再加上经典名著所写内容比较久远,学生们不易领会而不愿阅读。

惭愧的是,这部小说我也没有读过。

于是,图书馆借来这本书,草草阅读给自己补上这一课。

  教材选编这部小说很符合孩子们的爱冒险的特点。

主人公也是个孩子,与我们的学生年纪相仿,也和他们一样,聪明、顽皮、淘气。

__是略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初次接触“梗概”这种类型的课文。

这类课文孩子们既可以在“梗概”中了解作品的全貌,又可以在“精彩片段”中品尝作品的语言魅力。

所以,教学的时候,“梗概”部分,重在“了解”;“精彩片段”部分,重在“品尝”。

  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部分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了解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汤姆哪些冒险的经历?

他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主人公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是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是粗浅的、漫不经心的,这个体验决定了孩子进一步阅读的动力程度。

所以说,学生从“没有体验”到“有所体验”,这是第一个跨越。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3

  这课的内容同于前课,分为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两个部分。

  为了更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给了学生40分钟让他们预习课文。

并给出了详细的自学提示,先独自学习,然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自己的独自无法解决的问题。

  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和四字词做记号,读完课文后,将所划词语多读几遍。

  2、默读梗概,概括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3、认真朗读精彩片段,把你最喜欢的片段做上记号,并批注你的理解或者你喜欢的原因。

  4、汤姆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示?

孩子们自学的时候,我观察到孩子们学习得非常认真,读、画、批、注,有条不紊。

  第二堂课的交流,孩子们都很积极。

  当孩子们概括了“探险”的五个小故事后,我问他们想读这部小说吗?

为什么?

孩子们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的原因集中在故事情节上。

我在这里设置了悬念:

“这部小说的语言也非常有特点,一定可以吸引你们的。

  接着,孩子们交流到了喜欢的片段。

在此时,我除了引导孩子们交流描写“洞中探险”的句子外,还重点引导孩子们体会了文中“大悲大喜”的句段的描写。

虽然是阅读课文,但是我不忍放弃“大悲大喜”的描写片段的赏读,如果不引导孩子们好好消化吸收,无疑是暴殄天物。

  首先抓住了文中描写小镇上的欢腾和小镇居民的欣喜重点的词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小镇居民的淳朴和善良,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本质,通过朗读,让这样一股淳朴善良的清泉静静在孩子们的心田流过。

最后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具体写生动的,在这里我告诉孩子们,作者通过文字让我们体会到了小镇的狂欢,让人振奋,这部小说的语言文字非常有吸引力。

用同样的方法,我带孩子们品读了写“世界上最伤心的两个女人的”的句段。

由于我自己的能力有限,我觉得我的教学还是浅尝辄止,还没有带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能力的局限一是自己的文学修养的欠缺,对文本的解读本身就存在着缺憾,二是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备课中不够精细。

  课后,我安排了孩子们小练笔,把自己想象成汤姆,在洞中你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走出山洞的?

注意想象合理,与原文的形象相符。

孩子们对这一任务是爽快的接受了。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4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足智多谋、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

所以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单元教学目标李菲确立的课时目标定为:

阅读作品节选内容,交流影响深刻的情节;关注人物的命运,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并对其做出简单的评价。

在教学中,李老师既注重让学生了解作者和当时的写作背景,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

首先弄清小说的主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进行了配音的课文朗读,解决了学生没有课本所带来的困扰;最后紧扣课时目标展开教学。

激励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整节课的两点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就影响最深的情节展开交流

  1、抓住最具典型的人物进行品读体会。

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了细节描写的细腻及方法(动作、外貌),可以突出人物的心情。

  如“萨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那情形实在让人伤心”通过“呼喊、乱说、侧耳倾听、呻吟、垂下头去”等动作描写表明萨契尔太太身体极度虚弱,悲痛欲绝的心情。

如,“玻莉姨妈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都变白了”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她极度悲痛的心情。

  2、抓住镇上人们的表现,抓住关键词进行体会

  通过教师出示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学生感觉到作者语言诙谐幽默,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人们喜悦的心情。

  3、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经过交流,体会性格特点。

  在品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紧扣很多“怎样”“如何”让学生思考谈自己的所想,这样学生体会到“语言的描写,夸张和吹嘘的语言溢于言表”这一环节就已经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做好了铺垫。

  4、抓住最精彩的四自然段体会脱险的经历。

  用小标题:

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奇、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突出了他们的自信、聪明、敢于挑战。

这时教师及时引导总结,一个乐观勇敢、顽皮、有爱心、喜欢冒险的小汤姆的形象立刻在孩子心目中出现了。

  整节课,教师语言豁达干练,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思、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激发了学生再次阅读名著的欲望。

2021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5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五次历险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

这篇__和前面一篇__一样,篇幅比较长,而且__分为梗概和精彩片段两个部分。

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

了解梗概内容,初知人物形象;欣赏精彩片断,感悟__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认为有几点还是值得夸赞的:

  1、紧抓题意历险对教材的梗概部分进行梳理:

墓地历险、荒岛历险、鬼屋历险、山洞历险,这样梳理内容一目了然。

  2、精彩片断的赏析中抓住“虚惊一场”这一关键词,把梗概和精彩片断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然后以大悲大喜的人物情感主线展开教学,让孩子找出哪些是大悲的描写,哪些是大喜的描写,感受马克吐温文学大师的写作技巧。

接着让孩子们谈谈大喜部分的描写中哪些描写最吸引你?

这时孩子们都畅所欲言,无一不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夸张。

  3、小练笔:

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特别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六个“怎样”,五个“如何”。

让孩子们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梗概部分的教学中花了太多的时间,总认为孩子会说不出来,所以引的痕迹太重了。

因为这时学生已经有预习,对于故事内容应该比较熟悉,或者说我应该在布置预习的过程中就让孩子以历险为重点,去概括写了几次历险?

这样在课堂上时间就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