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元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134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元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复习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元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复习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元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复习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元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复习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元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复习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元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元素.docx

《复习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元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元素.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习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元素.docx

复习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元素

1.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开始复习主题七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理解化学元素。

首先请大家把试题研究翻到73页,在听课的同时请做好笔记。

好,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章的思维导图,本章主要从三大模块实行复习,一物质的多样性,二微粒构成物质,三理解元素,第一大模块物质的多样性,什么是物质的多样性,就是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的几千万种的物质实行简单的分类。

第二大模块儿主要讲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微粒都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

但是他们之间存有着联系,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形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而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后又形成原子。

他们之间发生的这个切都要从他们各自的概念、结构中去寻找答案。

第三大模块儿主要是复习组成物质元素的概念、分类及基本特征等。

2.接下来我们从第一大模块开始复习物质的分类,首先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分类的依据就是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就是纯净物(有固定组成,能写出化学式的),比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就是混合物,比如空气矿泉水合金等。

多种纯净物组合形成混合物,而混合物通过度离形成纯净物。

比如氮气和氧气混合形成氮氧混合物,而氮氧混合物通过加压分馏的方式即可得到纯净的氧气和氮气。

3.对于纯净物来讲,虽然只有一种物质,但我们根据该物质的组成元素有几种又把它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若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对于单质,又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以及稀有气体单质,而稀有气体其实也可归为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我们根据其组成的元素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又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当然这里所说的是否含有碳元素,要把一些特例排除在外,比如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碳酸氢盐等,虽然都含有碳元素,但是他们都具备无机化合物的特点,所以这些依然属于无机化合物,也就是说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盐以外,凡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就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比如甲烷,乙醇等

4.对于无机化合物来讲,它又能够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首先什么是氧化物就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必须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简单称为,两元一氧。

另外一种组成元素,如果是金属的话,则称之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镁等,如果另外一种组成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则称其为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

那么什么是酸?

即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则为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什么是碱,即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则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铜氨水等,对于氨水,氨水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氨根离子和氢氧根,所以我们可知氨水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所以它也属于碱,对于碱根据其是否可溶于水分为可溶性碱和不可溶性碱,比如说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等就属于不可溶性碱,而氢氧化钠氨水等属于可溶性碱;盐指的是由金属或者氨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氨,碳酸钙硫酸钡等,也可根据是否可溶于水,分为可溶性盐和不可溶性盐,我这里提到的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镁属于可溶性盐,而碳酸钙硫酸钡等属于不可溶性盐。

又可根据阴阳离子实行分类,比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阳离子都是钠离子,就能够称为钠盐,又比如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镁因为阴离子全部是碳酸根,所以能够称为碳酸盐。

5.好,关于物质的分类,就是这样,接下来请大家动动手吧。

请把下面的物质实行归类吧。

(等两分钟)同学们,你们答对了吗?

6.构成物质的微粒一:

分子,那么什么是分子呢?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对于分子,它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比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3乘以10的负26次方千克,一滴水中大约有1.67乘以10的21次方个水分子。

分子的第二个特征比如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背阴处干的快,就说明分子总是在持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还有我们常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八月桂花香等;第三个特征分子间存有的有间隔,比如我们知道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物体的热胀冷缩,就是因为遇热时分子间距变大,遇冷时分子间距变小。

对于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气液固三种状态下所占的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气态分子间距最大,固态分子间距最小。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注意即使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若分子结构不同,则性质也不同,比如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他们都是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是它们的性质却差异很大,比如说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就是因为一氧化碳分子是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分子的运动,给装有蒸馏水的烧杯A中滴入酚酞溶液,我们发现烧杯A中并无明显现象。

接着我们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烧杯A和盛有浓氨水的烧杯B,几分钟后我们会发现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

原因是烧杯B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使溶液变红。

常见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绝绝大部分物质。

(练习题一分钟)请同学们在屏幕下方输入答案吧。

7.接下来我们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二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因为原子核内质子数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同时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而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又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注意1原子中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比如钠的质子数为11,而中子数为12;氢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却为0。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因为氢原子就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8.我们能够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结构。

以氧原子为例。

(板书)首先我们先画一个小圆圈,代表原子核,然后在圆圈内写个加号代表带正电,加号后写上该原子的质子数。

在圆圈外用弧线来表示电子层,离圆圈最近的弧线代表的是第一个电子层,其余依次类推。

在电子层中间位置标出各层电子数,根据从内向外每层排满后再排下一层原则,每个电子层上最多排2n²个电子,其中n代表是第几电子层,如n=1,代表第一个电子层最多排2*1²=2个电子,n=2,代表第二个电子层最多排2*2²=8个电子,n=3,代表第三个电子层最多排2*3²=18个电子等,但是对于1-20号元素,第三层最多排8个电子,剩余电子排到第四层。

最外层电子层上最多排8个电子及达到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分类,如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容易得到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为金属元素,容易失去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但氢氦硼除外,当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时为稀有气体元素,氦除外因为它只有两个电子。

 

9.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原子的质量很小,我们在书写和使用的时候都非常不方便,所以我们采用相对质量。

即以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所得的比即为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它仅仅一个比,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

我们知道通常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而电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相比,非常小,小到能够忽略不计,所以,整个原子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而相对质子和相对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常见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碘单质除外)与稀有气体。

10.接下来我们开始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三离子,离子即是带电的原子或者原子团,比如镁离子氯离子等。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加号或者减号代表离子的电性,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先写数字后写正负号,当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对于离子能够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其中带正电的原子或者原子团叫阳离子,如钙离子铵根离子等;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者原子团,如氧离子碳酸根离子等。

离子右上角的2代表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镁离子前的系数2表示两个镁离子,常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氯化钠硫酸铜等。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比如钠原子与钠离子的转换,氯原子与氯离子的转换(板书)小结:

原子在失去电子时,核内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此时带正电即为阳离子而阳离子在得到电子后,核内的质子数又等于核外电子数此时不带电即为原子。

原子得到电子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此时带负电即为阴离子。

阴离子在失去电子后,核内的质子数又等于核外电子数,此时不带电即为原子。

 

11.同学们,请思考,原子在变成离子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一定变可能变得是什么呢?

(参考上面板书)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仅仅得失电子,所以它的原子核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而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也不没有改变。

所以,一定不变的是原核和质子数,而质子数有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所以原子在变成离子的过程当中,元素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

一定变的肯定是最外层电子数,注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但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还决定了元素的分类。

可能变得是电子层数。

12.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动动手吧。

第1题以下物质是由哪种微粒构成的?

氖由氖原子构成,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

(请同学们口头答题)第2题,某花岗岩石材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我们知道,对于原子来讲,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6,那么质子数为86,核电荷数也为86,均选B答案,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86加上中子数136等于222选D答案。

第3题,下列五种微粒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A和D,因为A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小于4,最容易得到电子的是E,因为E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大于4。

化学性质比较相似的是B和c,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相似,但是氢氦硼除外。

13.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三大模块的复习元素。

什么是元素呢?

即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整个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而元素又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元素名称一般都有金字旁,但是汞除外,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易失电子。

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名称通常带有石字旁,三点水旁气字头等,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容易得电子,但氢氦硼除外,因为他们的最外层电子都小于4。

稀有气体元素相对稳定,最外层电子数为2或8,也只有氦为2,其他都为8。

14.在理解元素时应该注意,首先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其次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比如说钠的质子数为11,而铵根离子的质子数总数为7加4等于11。

3.同种元素的离子因所带的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比如二价铁离子溶液显浅绿色,而三价铁离子溶液显黄色。

最后强调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也就是说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15.元素的基本特征1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2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3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对于元素的书写我们通常用元素符号来代表,在书写元素符号时,假如该元素是由两个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果只有一个字母的话一定记住要大写。

元素符号的意义,如果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比如说铁,那么铁的元素符号在宏观上,既能够表示铁元素,也能够表示铁这种物质,而微观上既能够表示一个铁原子,也能够表示铁原子,那如果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比如说氧气,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氧元素符号在宏观上只代表氧元素,微观意义,既表示一个氧原子也表示氧原子,但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了数字,此时就只有微观意义,比如说铁元素符号前加数字5,则只有微观意义,表示五个铁原子,氧元素前面加2也只表示两个氧原子。

16.最后关于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组成物质的100多种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形成了元素周期表。

为了便于寻找,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即为原子序数。

也就是说,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整个周期表,它有七个横行,18个纵行。

七横行代表七个周期,每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每一纵行叫一个族,总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其中的8910三纵行共同组成了一个族,所以整个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每一族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表中的每一格即代表一种元素,通过这个个小格,我们即能够了解到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以及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17.对于同一横行来讲,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相同的,同一纵行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从上到下逐渐增多,同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往右由1逐渐递增至8。

每一周总是由金属元素开始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在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当然,第一周期除外,因为第一周期只有两种元素,氢和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