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274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对象是

A.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教与学的现象及其规律

C.教育中行为的发生发展D.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2、德国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入心理学,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其时间是

A.1879年B.1903年C.1905年D,1996年

3、心理现象分为:

A.认知、情感、意志B.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C.心理过程与人格D.能力、气质、性格

4.下列属于人格的有:

A.情绪B.能力C.需要与动机

D.意志E.性格

5.心理学要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

A.描述B.预测C.塑造

D.解释E.控制

6、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A.实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D.测验法

7、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都正确

8、“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哪个学派的观点: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完形主义心理学E.精神分析

9、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是:

A.论灵魂B.生理心理学原理C.梦的解析

D.民族心理学E.行为主义者所见的心理学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B.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C.马斯洛D.罗杰斯

E.杜威(机能主义心理学)

二、填空题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即(哲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3、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临床法和(个案法)。

4、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6、心理学的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7、心理测验的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8、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三、简答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

心理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科学,主要体现在:

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

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有哪些?

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完善的人格;全面的能力;专业的技能。

教师应该掌握哪些心理辅导技术?

关注技术;倾听技术;沉默技术;宣泄技术;探讨技术;面质技术;自我表露技术;行为矫正技术。

画图说明心理现象。

答: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

心理

现象

人格

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他们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人格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

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二)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试,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心理测试有两个基本要求:

信度和效度。

(三)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四)临床法,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系统地、综合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五)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质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

这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原则。

(2)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简述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从广义上来讲,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分为种系心理的发生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发展。

所谓种系心理的发生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发展。

(1)种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1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包括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2人类的心理发生与发展。

包括身体的形成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劳动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语言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

(2)个体心理的发展:

1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青年中期、成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2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论述题:

论述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

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的最终是促进人的发展。

而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即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认识和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是教育工作者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所在。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在教育活动中,适应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

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

教书手段,育人是目的。

教师通过教授,使学生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塑造出完美的人格。

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和人格形成的规律。

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本质规律、不同学习的类型划分、学习的过程阶段特点等心理学理论,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

教师也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人格结构及其表现特征,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差异,因材施教,依据品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须的职业素养。

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条件,而心理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

因此,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论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

答:

(1)高尚的职业品德。

教师的职业品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广博的知识。

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这不仅包括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所必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还应该包括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知识。

(3)完善的人格。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智力结构、情感意志、行为修养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

(4)全面的能力。

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

教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等。

(5)专业的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行为方式,它是教师能否把教育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教学艺术的关键,也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因素。

论教师心理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

答:

学生时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期间一个孩子的生理、心理、人格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教师职业应掌握:

(1)关注技术。

它是心理学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

意思是教师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向受辅导的学生表达:

你是我现在唯一关心的目标。

(2)倾听技术。

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

倾听要求辅导老师在聆听学生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话、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来评断学生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问题),并以积极地关注来表现辅导老师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

(3)沉默技术。

其作用在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

(4)宣泄技术。

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述给辅导教师的过程。

(5)探讨技术。

辅导老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

(6)面质技术。

是指辅导老师向受辅导学生的认知方面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

(7)自我表露技术。

指辅导老师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来推动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8)行为矫正技术。

指辅导老师对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予奖励与惩罚的过程。

现今的中学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术,就能更好的鉴别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体现“师德”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一、选择题

1、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的

A.身心变化B.心理发展C.不成熟到成熟D.不完善到完善

2、个体心理发展有下列哪些基本特征?

A.连续性B.阶段性C.稳定性D.特殊性E.可变性

3、每个个体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发展时间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连续性B.顺序性C.稳定性D.可变性

4、大多数同龄儿童总是处于同一发展水平,表现相似的心理特点,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连续性B.稳定性C.差异性D.阶段性

5、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有:

A.可变性与固执性B.特异性与丰富性

C.从不稳定到稳定D.内向性与表现性

6、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中,青年初期一般是指几岁

A.12.13~16.17B.13.14~17.18C.14.15~17.18D.15.16~18.19

7、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思维的

A.具体形象性B.抽象逻辑性

C.直观动作性D.辨证性

9.初中生思维的特点有:

A.运用假设B.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C.逻辑推理D.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

10、初中生人格发展主要体现在:

A.意识高涨B.自治需求

C.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D.价值观确立E.反抗心理

二、填空题

1.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心理发生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发展)两个维度。

2.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四个基本特征。

4.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与()之间的矛盾。

(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5.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同时,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6.初中生不能区分他们自己的关心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这是思维活动中(自我中心)的表现。

7.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8.(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9.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大脑皮层所完成的(反射)活动。

10.人的神经系统分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

三、简答题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点。

相同点:

基本原理相同。

以强化为基本条件,同时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的现象。

都可建立多级反射。

都有泛化和分化的现象。

不同点:

在刺激物方面不同。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活动中,刺激物在行为之前;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在行为之后。

在反应方面不同。

在神经系统的操作水平来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验中被试的动作是在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产生的,是不随意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躯体性神经系统的参与西完成的,往往有高级的神经系统参与到活动中,是一种随意的行为。

就学习模仿而言,二者具有不同的生物意义。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

这一特性体现在:

(1)运用假设

(2)逻辑推理

(3)运用逻辑法则

初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情绪表现特点:

(1)强烈、狂暴性与温柔、细腻性共存。

(2)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情感的表现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

(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

(3)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

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由于高中生认知能力、意思水平的提高,其情绪体验呈现如下特点:

(1)情绪的延续性

(2)情绪的丰富性

(3)情绪的特异性

情感的特点:

(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

(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

初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

(1)意思高涨

(2)反抗心理

高中生人格发展特点。

(1)自我意思的高度发展

(2)价值观的确立

(3)自治需求

1、初中生思维品质矛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思维的创造性与批判性日益明显;

创造性表现在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欲望;

批判性表现在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及意见经常要做一番审查,甚至有时持过分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够有意思的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

(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维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

表面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在分析问题时,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外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

(3)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

自我中心的思维结果就是心理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

3、简述初中生心理指导的一般原则。

(1)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正确认识手淫现象;引导男女同学之间的集体的、广泛的健康交往。

(2)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3)培养乐观想向上的情绪。

当学生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时,教师应教会他们积极地应对方法,如纠正非理智的观念、参加文体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理性面对情绪的周期性变化等。

四、论述题

试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答:

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

(1)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人期的过渡。

主要表现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构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十分尖锐的矛盾,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心理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2)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表现在出现了内心的秘密;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

(3)社会性,表现在他们开始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政治、历史、文学艺术、法律道德、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等等都成了他们认识和思考的对象,成了他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他们的社会性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他们已逐渐形成一定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动机、兴趣、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与人生观都开始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

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答:

(1)遗传因素。

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指上一代的许多生理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的程度,它依赖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包括的因素很多,空气质量、噪音、拥挤和自然灾害等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很大。

(3)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传统、拷贝世界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一定的教学内容、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个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积极影响过程。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

一、选择题

1、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依据是

A.学习的方式B.学习的内容C.学习的目的D.学习的层次

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苛勒E.加涅

3、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联接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

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近因律

4、哪位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A.布卢姆B.布鲁纳C.斯金纳D.桑代克

5、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下列项目中与他的理论观点有关的有

A.观察学习B.尝试错误C.顿悟

D.准备律E.刺激----反应联结

6、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A.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D.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包括

A.准备律B.效果律C.反馈律D.练习律

8、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接的力量逐渐增大,这符合下列哪条学习定律

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近因律

9、我国学者依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

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以思维为主的智力学习D.品德的学习E.态度的学习

10、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属于这一理论基本概念有

A.认知结构B.观察学习C.强化D.试误

11、心智技能的形成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A.活动定向阶段B.物质和物质化阶段

C.有声言语阶段

D.无声外部言语阶段E.内部言语阶段

12、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对英语音标的学习是指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13、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心理学中称为

A.迁移B.技能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

14、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化说

15、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

A.知识B.心理准备状态C.习惯D.活动方式

16、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等的观察和演示,属于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动作直观D.言语直观

17、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属于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动作直观D.言语直观

18、在学习“直角三角形”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角”的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这属于使用

A.比较教学B.分类教学

C.变式教学D.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

19、技能形成以后,一环一环的推理过程被高度压缩和简化的直接提取所取代,具有这一特点的技能是

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钢琴演奏D.汽车驾驶

2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熟练阶段,主要靠()来调节自己的动作。

A.感觉控制B.听觉控制C.动觉控制D.视觉控制

21、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研究法D.两难故事法

22、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是

A.准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中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E.后习俗水平

23、下列哪位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大体分为他律期和自律期

A.加里培林B.班杜拉C.皮亚杰D.柯尔伯格

24、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属于习俗水平的阶段是

A.惩罚定向阶段B.寻求快乐定向阶段

C.好孩子定向阶段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E.权威定向阶段

25、道德认识的形成过程包括下列哪些阶段

A.道德知识的掌握B.道德信念的确立

C.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D.道德情感的丰富E.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填空

1、接受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2、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4、教育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系统的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是(桑代克)提出的。

5、经验类化说由(贾德)提出。

6、打球、滑冰、弹琴等属于(动作)技能。

7、练习进程中的高原现象,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叫“高原期现象”。

简答:

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全面发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

学习理论。

1、刺激—反应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创建的。

观点:

(1)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即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2)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建立起来的。

(3)他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认知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模型较有代表。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3)强调各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认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该学科的内容,有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学习迁移,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形成。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所倡导的。

(1)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要事事亲自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而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得替代性的间接经验。

(2)通过观察学习不仅可以学会有效的、正确的行为方式与态度,而且可以矫正、消除不良的行为方式、消极的态度和情绪体验。

(3)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有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学习迁移及其种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的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

其实质就是把学得的知识经验(概念、原理、原则、技能、技巧、方法等)加工重组改变后运用于心情景的过程。

学习迁移的种类:

1、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按照迁移的时间顺序不同,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