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507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5 蜀道难教师用书 粤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5蜀道难教师用书粤教版必修3

15 蜀道难

本课话题 ——责任感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这是面对险恶的蜀道,李白关心友人的安全,更是为国分忧。

是责任感让诗人向统治者提示了蜀地的危险性,暗示统治者要加强防范,确保国家的安宁。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昭君出塞

戍边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父兄沙场喋血之时,大汉美女王昭君坚定了出塞的决心,战胜了和亲路上的艰险,用她那纤柔的双肩,负起两个民族和平的责任。

从此,没有了三千里连营呼啸的杀气。

弗兰克的责任

美国意大利移民弗兰克创办的小银行遭劫破了产。

当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时,所有的人都劝他:

“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但他回答:

“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他用三十年的艰苦努力,最终偿还完最后一笔“债务”。

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为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一个诚挚、热心,为着光明而斗争的人,不能够不是刻苦而负责的。

——鲁迅

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责任感,都是空谈。

——季羡林

我们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一个聪明和高尚的目的,必须好好地尽我们的责任。

——马克·吐温

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

——西塞罗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噫吁

(yī)(xū)(xī)鱼凫(fú)

石栈(zhàn)猿猱(náo)

萦岩峦(yínɡ)扪参(mén)(shēn)

抚膺(yīnɡ)巉岩(chán)

喧豗(huī)砯崖(pīnɡ)

万壑雷(hè)峥嵘(zhēnɡ)(rónɡ)

崔嵬(wéi)豺狼(chái)

吮血(shǔn)咨嗟(zī)(jiē)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当

(2)绝

(3)坐

(4)或

(5)去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冲击

(2)西当太白有鸟道(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5)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向西

(6)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

(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8)使人听此凋朱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9)砯崖转石万壑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10)猿猱欲度愁攀援(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百步九折萦岩峦

古义:

回环曲折。

今义:

按九成折算。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状语后置句)

译文:

蜀道难行,真比登天还难。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句)

译文:

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3)但见悲鸟号古木。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

只见悲伤的鸟(在)古树上哀号。

[常识·速览]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有“诗仙”之称。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就破灭了。

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兼善各种体裁的诗歌,尤以古体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

李白诗歌代表作有《梁甫吟》、《将进酒》、《把酒问月》、《望天门山》、《行路难》、《古风》、《梦游天姥吟留别》、《渡荆门送别》、《丁都护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深感人生道路的艰难,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

古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

近体诗形成之前,它包括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言、五言、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整体·感知]

《蜀道难》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表达了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了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答案】 ①两地相隔之久 ②蜀鸟古木之悲 ③剑阁地势险要

[文本·层析]

一、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开头四句极言蜀道之难有什么作用?

                                   

                                   

                                   

                                   

【答案】 开头四句是全文的总纲。

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撼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几句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高峻?

                                   

                                   

                                   

【答案】 

(1)点面结合。

“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曲折难行。

(2)运用神话、想象和夸张。

用“六龙回日”的神话写出蜀道的高峻,通过“扪参历井”、“抚膺坐长叹”的想象和夸张勾勒出人行蜀道的困危状态。

(3)虚写映衬。

用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几句的描写好在哪里?

                                   

                                   

                                   

【答案】 诗人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

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其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三、阅读第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本段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 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

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了诗人的忧虑具有现实意义。

蜀王派五力士去接,返至梓潼(今四川梓潼)的时候,看见

一条大蛇钻进山穴中。

五个力士一起想把蛇拉出来,结果

把山拉倒了,力士和美女全被压死,山也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

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

天梯:

指险峻

六条龙所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运行。

高标:

这里

声哀切。

传说是蜀王杜宇(号望帝)的魂魄所化。

凋朱颜: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夸 张

在本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

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到人的惶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

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定义: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4)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出物体,用清晰的笔法勾勒出物体,给人以逼真的感觉。

2.写法指导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说夸张。

(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3.迁移应用

请你描写一个生活场景,要求运用夸张的手法,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答案】 “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

”刚才是阳光明媚的,我看这么好的天气,什么雨具没带,就背着书包出门去上学了。

走到半路,天边飘来了几朵黑云,一转眼的工夫,那些黑云越涌越多,越涌越快,遮住了太阳,遮住了蓝天,顿时,天黑沉沉的,像个锅底扣下来一般。

起风了,风越刮越大,小树被吹得弯下了腰,人们赶紧跑回家,走到半路的学生也拼命向学校奔去。

突然,天边一闪,轰隆一声,一个响雷炸开天地,接着,黄豆般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下来,砸在地面上留下了铜钱一样大小的水印,紧接着,密密的雨从远处横扫过来,那声音好像千军万马一般。

整个天空就像一张巨大的雨帘,我措手不及,全身湿漉漉的,像一只落汤鸡,好狼狈!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本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

表现出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之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全诗豪情奔放,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应用角度】 “困难”、“理想”、“人生”、“坎坷”、“磨难”等。

2.精彩应用

一日风雨大作,隐约中,传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听此声,便深知身在盛唐,是诗仙李白的佳句。

循声望去,却见诗人独自饮酒,月下独酌,不免吟到: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暗自伤感,本是一腔爱国热情,却因遭贬而壮志难酬;看不惯当朝者花前月下的嬉戏而独自离去,放鹿青崖,一声蜀道难,一杯将进酒,回望盛唐,人们看到仙人离去的脚步。

意外吗?

是的,高官厚禄有几人放得下,钱权名利有几人视为过眼云烟?

不,不意外,青莲居士自有他的人格尊严,他的道德标准,他放弃这一切,却留下了百年后的盛名……

[佳作·领悟]

在西域读李白(节选)

夏立君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

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

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

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

连死都是一首诗。

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

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他为何如此的独特与纯粹?

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

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唐诗中向往异域的气息是强烈的。

诗人们纷纷奔赴边疆,写下许多境界雄放的诗篇,那些边塞诗实在是唐诗中的金子。

在书房中低声吟哦的诗人,一踏上西北大野,就放开了喉咙。

但所有的人都没法与李白相比,因为与他们的方向相反,李白来自西域,他本是西域人。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胡人第一次以这么自然深情的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

读着这样的诗句,仿佛感到诗人就是一个胡人。

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

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

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

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

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

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这都是些游侠行径。

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

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

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取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

有这份超乎功利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

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

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才好。

他不习惯仰视。

他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

这一切足以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有改动)

1.悟开头。

文章从李白醉酒捞月失足而死起笔,接连设问“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

连死都是一首诗。

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

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他为何如此的独特与纯粹?

”吸引读者,领起下文。

2.悟结尾。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李白漫游大唐各地,通过自己与社会的广泛接触,运用手中的笔,将大唐山水赋予了神奇的内涵,使大唐的诗歌独树一帜,让人感动,让人神往。

结尾形象而生动,含蓄地点明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以及他在唐代诗坛上的重要位置。

3.悟语言。

本文文化内涵丰富,感性与理性交融,还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语言风格突出,叙事手法别具一格。

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有博雅的文化内涵,笔端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字里行间充盈着越迈千年的睿智,具有丰富宏魄的内涵,它是作者胸襟、胆识、气度、使命感的自然流露。

文章散发着没有矫饰的清淡气味,还有典丽精工的语言锤炼,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行文气势和艺术感染力。

1.下面诗句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 C项应为“其险也/如此”。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险也如此   也:

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乎:

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之:

助词,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

D.所守或匪亲或:

连词,倘若

【解析】 A项,“也”无实义,句中表舒缓语气。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舞幽壑之潜蛟

【解析】 B项,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谢”;“使……滚动”;“使……舞动”。

【答案】 B

4.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奚以知其然也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B

阅读“噫吁嚱,……以手抚膺坐长叹”一部分文字,按要求完成5~7题。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

20130079】

A.噫吁嚱,危乎高哉  危:

高大

B.地崩山摧壮士死摧:

垮塌

C.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

回流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

因为

【解析】 D项,“坐”的意思是“只、徒”。

【答案】 D

6.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噫吁嚱,危乎高哉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②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①不与秦塞通人烟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①以手抚膺坐长叹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解析】 D项,“以”都是介词,用。

A项,“乎”,①表感叹;②表反问。

B项,“然”,①形容词词尾;②代词,这。

C项,“与”,①介词,跟;②连词,和。

【答案】 D

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噫吁嚱”开篇,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C.诗中融神话传说、写景绘形于一炉,亦真亦幻,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

D.诗歌用了散文化诗句,字数不等,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解析】 “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分析错误。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