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639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共六套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

一、《孙权劝学》及类文阅读专练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

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018·日照五莲月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      )

(5)卿今者才略(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语句回答)他是如何成功劝说吕蒙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日照北京路中学检测]文章写吕蒙的学习过程仅用“蒙乃始就学”一句话带过,而写他的学习成效又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1)孙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此文,你得到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傅永发愤读书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

责备。

②露布:

公开的文告。

乙文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列传,是纪传体史书中一般人物的传记。

傅永(434—516),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

选文叙述了他知耻而后勇,努力向学,最终成为文武双全的奇才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刻苦努力,才能够有所成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卿言多务(      )(4)寻复南奔(      )(5)唯傅修期耳(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      )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不能称前时之闻(      )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

(1)非复吴下阿蒙

(2)余闻之也久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乙两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劝学

子路见孔子。

子曰:

“汝何好乐?

”对曰:

“好长剑。

”孔子曰:

“吾非此之问也。

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①可及乎?

”子路曰:

“学岂益哉也?

”孔子曰:

“夫人君而无谏②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③;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

毁仁恶士,必近于刑。

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

“南山有竹,不揉④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

“括⑤而羽⑥之,镞⑦而砺⑧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再拜曰:

“敬而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岂:

同“其”,代词,相当于“谁”。

下文的“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②谏:

直言规劝,批评。

③檠(qíng):

矫正弓弩的器具。

④揉:

加工。

⑤括:

箭的末端。

⑥羽:

箭羽。

此处用作动词,指装上箭羽。

⑦镞(zú):

箭头。

此处用作动词,指装上箭头。

⑧砺:

磨砺,磨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徒谓以子之所能(      )

(2)岂可及乎(      )

(3)学岂益哉也(      )(4)人受谏则圣(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

“汝何好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亦深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想告诉子路的道理是什么?

你从中感悟到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和《孙权劝学》都是劝人学习,使之增长才干,但方法不同,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秦观劝学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①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③,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⑥,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精骑集》)

[注]①暗疏:

默写。

②滑稽:

巧言善辩。

③旬朔之间:

指十天一月之内。

④惩艾(yì):

惩戒。

⑤曩(nǎng):

从前。

⑥寻绎数终:

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⑦勒:

编辑。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见辄能诵(      )

(2)然负此自放(      )

(3)比数年(      )(4)心善其说(      )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强记之力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而常废于不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而聪明衰耗结友而别D.庶几以此补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试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课内精读

1.

(1)事务 

(2)语气词,同“耶” (3)粗略地阅读 (4)如今,现在 (5)才干和谋略 (6)知晓事情

2.

(1)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他先一语中的,向吕蒙说明学习的必要性,指出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使其了解自己“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重要性,使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

4.文章写吕蒙的学习过程仅用“蒙乃始就学”一句话带过,这样写文笔简约,使文章详略得当,与文章标题“劝学”更贴合。

而结尾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写吕蒙的学习成效,是采用侧面描写,这样写使文章富有变化,同时也更有利于说明吕蒙学习的惊人长进。

5.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和阅历。

6.

(1)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2)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坦率真诚。

(3)直爽,敬才,爱才。

7.示例:

开卷有益,要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

比较阅读

1.

(1)对……说 

(2)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事务(4)不久 (5)只有

2.

(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抓住“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一句概括即可。

[答案]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4.[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的共同点。

认真阅读甲、乙两文,找到他们的共同点:

都是武将;都是后来才开始学习,都能勤奋刻苦;都能学有所成,长进惊人。

[答案]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参考译文】

[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

小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

(他很)有气魄和才干,拳力、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骑马奔驰。

(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

傅永于是发愤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皇上常赞叹说:

“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5.

(1)推托 

(2)只,只是 (3)同“攀”,牵,引 (4)相当

6.

(1)非复/吴下阿蒙 

(2)余闻之也/久

7.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8.[解析]甲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乙文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据此可知,甲、乙两文所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甲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是以人物对话为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乙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叙议结合。

[答案]内容上,两文所写都与学习有关,但一正一反,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一个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是幼年不学,长大后毫无成就。

写法上,甲文以对话为主,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乙文则叙议结合,注重借事说理。

【参考译文】

[乙]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笔、墨、纸、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大意,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方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舅舅)回答说:

“(他)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远远胜过有才能的人。

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并不天生聪明,本来就很平凡的人,还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课外阅读

1.

(1)只是 

(2)比得上,赶得上(3)增长,增加 (4)通达事理

2.

(1)孔子说:

“你有什么喜好?

(2)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吗?

3.道理:

人不能光凭天资,还要勤奋学习,多加实践,才能提升自我。

教育思想:

因势利导。

4.《孙权劝学》中,孙权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吕蒙;本文中,孔子运用比喻,针对子路的疑问,因势利导进行劝说。

【参考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

孔子说:

“你有什么喜好?

”(子路)回答说:

“(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

“我不是问这方面。

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

”子路说:

“学习难道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

”孔子说:

“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就会有失公正;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就容易偏听偏信。

驾驭性情狂躁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持弓射箭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通达事理;接受教导认真多问,还有什么学不好的?

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必定会受到国法的制裁。

(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

”子路说:

“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使用它,能穿透犀牛的厚皮。

以此来看,何必经过学习呢?

”孔子说:

“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吗?

”子路(听后)拜了两次说:

“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了!

5.

(1)就 

(2)依仗 (3)等到 (4)以……为善(认为……好)

6.[解析]B 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项,介词,在。

C项,表转折;表顺承。

D项,介词,用;连词,相当于“来”。

7.

(1)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2)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

成年后善忘,或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8.秦观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业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业。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默写它,也不会有太大的错误。

然而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

十天一个月之内,没有几天在看书。

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我)非常勤奋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

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二。

每看一件事,一定从头到尾翻寻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

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唉!

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

等到读《齐史》,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许多条,编辑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

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

成年后善忘,或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二《木兰诗》及类文阅读专练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018·聊城]七年级单元测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策勋十二转(      )    

(2)当户理红妆(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