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685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docx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___________和创造性思维。

2.___________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应,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

3.在想到“鸟”的概念时,人们通常会想到麻雀,体现了概念的___________。

4.___________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5.问题解决的特征有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和___________。

6.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为___________和有意想象。

7.___________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标准,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8.消极的幻想是完全脱离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毫无实现可能的幻想,一般称为___________。

9.___________是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10.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___________、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基本步骤。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

2.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

这种思维方式是()。

A.经验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观动作思维

3.根据思维结论是否又名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分为直觉思维和()。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分析思维D.创造性思维

4.()把事件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于其不同的、不能反应本质内容的舍弃。

A.概括B.分析C.比较D.抽象

5.根据概念的外延特征,可以分为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和()。

A.具体概念B.集合概念C.科学概念D.人工概念

6.如幼儿把香蕉和苹果归为一类,口琴与皮球归为另一类,由此形成的概念是()。

A.普遍概念B.析取概念C.合取概念D.抽象概念

7.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其种类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

A.条件推理B.类比推理C.假言推理D.关系推理8.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9.功能固着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D.启发作用

10.言语包括听、说、读、写,可以把言语形式分为外部言语和()。

A.内部言语B.口头言语C.书面言语D.对白言语

三、多项选择题

1.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

A.动作想象B.逻辑想象C.无意想象D.一般想象E.有意想象

2.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

A.直观动作思维B.发散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聚合思维E.抽象逻辑思维

3.以下活动属于问题解决的有()

A.走楼梯B.研究登上路线C.回忆办公室门号D.慢跑E.走象棋

4.发散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A.突然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敏捷性E.独特性

5.根据概念所反应的事务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分为()

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合取概念D.析取概念E.关系概念

6.下列概念属于单独概念的有()

A.鸟B.花束C.渤海D.弗洛伊德E.沈阳师范大学

7.概念原则是指具体整合这些定义特征的规则,包括( )。

A.肯定B.否定C.关系D.合取E.析取

8.推理的正确性除了受前提的真实性和是否符合逻辑规则的影响外,还受()因素的影响。

A.推理材料的性质B.推理材料的数量C.前提气氛效应

D.推理时的情景E.赌徒谬论

9.很多因素可能影响到言语理解,主要有( )因素。

A.语境B.推理C.变式D.图式E.策略

10.想象的过程是一个对已有形象分析、综合的过程。

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形式。

A.粘合B.夸张与强调C.拟人化D.具体化E.典型化四、简答题

1.简述思维及基本过程。

2.简述概念形成的因素。

3.简述问题解决、种类及方法。

4.简述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论述言语、语言和思维。

六、案例分析题。

请分析案例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做总结。

1.基本情况

乔X,初三女生,15岁,身材苗条,打扮的干净整洁。

乔X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听歌,尤其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听歌一直都是其解闷的好方法。

但从初三开始,听歌却成了乔X摆脱不了的心魔。

尤其是最近(一个多月前开始),无论是上课还是做作业的时候,乔X总是忍不住去想那些听过的歌词和旋律。

更糟糕的是在考试的时候也在想,而且一想就会沉浸在其中,严重影响了学习,导致了考试成绩前所未有的退步。

为了止住成绩的下滑,乔X总是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去想,课越是不想去想就越是忍不住,弄得自己心情很烦躁。

乔X担心再这样下去,中考肯定会考砸。

2.基本情况

赵X,女,19岁,某职业高中三年级的学生。

赵X自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中等,考入之高后,成绩落到中下水平。

职高二年级时,在课堂上和班主任发生冲突,受到严厉批评和老师的冷遇,心里非常害怕。

事后,她的母亲找班主任做了些“工作”,班主任又找她谈话,表示关心。

赵X认为,看到同学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和不良现象,觉得太没意思,不想和同学交往,人及关系淡漠,同学都说他怪。

她渐渐绝得世上无好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又被社会遗弃和最终被淘汰的感觉,心里有话又不敢对人说,偶尔说了又后悔、紧张,非常苦恼,出现失眠,焦虑症状已持续以年多。

下面是她对症状的自述:

“有时莫名其妙的感到紧张、焦虑,四肢发软。

思维停止、坐立不安,感到压抑,有时想哭却又哭不出,头有时疼,眉毛上会抽着疼。

为了一件事反反复复的想。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常规思维

2.概念

3.原型说

4.归纳推理

5.认知性操作

6.无意想象

7.问题解决

8.空想

9.定势

10.明确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

1.A2.D3.C4.D5.B6.D7.B8.C9.B10.A

三、多项选择题

1.CE2.ACE3.BE4.BCE5.CDE

6.CDE7.ABCDE8.ACE9.ABDE10.ABCE

四、简答题。

1.简述思维及基本过程。

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思维概括性是指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事务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与头脑加工来反映,而感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

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倒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头脑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二比较

比较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把事物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内容的舍弃。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2.简述概念形成的因素。

答:

对个体而言,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形成的概念。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露概念的本质而形成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一)过去经验的影响

已经了解了日常概念是个体通过日常经验获得的概念,其形成只是根据经验而不是根据逻辑法则

(二)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

在提供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变式时,不充分或不正确的变式会引起缩小概念或扩大概念的错误

(三)下定义

在对事物属性进行反复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言语揭露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有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

(四)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学生对概念更加亲切,掌握概念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五)概念系统

概念与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因为行成了不同的概念系统。

3.简述问题解决、种类及方法。

答: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的种类有:

(1)界定清晰问题与界定含糊问题。

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

(2)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

在解决对抗性问题时,人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解题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还受到对手解题活动的影响。

(3)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如果解题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这种问题称为语义丰富的问题。

问题解决的方法:

(1)算法。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2)启发法。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较少地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它有以下几种策略:

①手段—--目的分析。

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②逆向搜索。

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③爬山法。

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4.简述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不同点:

再造想象具有再造性,构造出的形象与原物相符合;创造想象具有创造性,构造出来的形象是崭新的。

再造想象所代表的事物是已被他人创造出来的;创造想象所创造的形象所代表的事物是前所未有的。

再造想象在一般性活动中的作用比较大;创造想象在创造性的活动中的作用较大。

相同点:

都是根据已有的表象构造出新形象。

想象中的事物都是以前没有直接感知过的。

联系:

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再造想象的发展。

创造想象中有再造想象的成分,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想象的成分。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

(1)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

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2)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不能看到熟悉的物体(或以特定方式使用的物体)的新用途或功能。

固着是问题解决中的一个重要障碍。

(3)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

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

(4)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5)酝酿效应。

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

(6)问题解决的一般性障碍有情绪障碍、文化障碍、习惯障碍和知觉障碍。

总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它们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2.论述言语、语言和思维。

答: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

思维是人闹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应。

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语言是社会现象,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是从全体社会成员的言语交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具有个性化和多变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语言和言语又是密切联系的。

言语要借助语言才能实现,离开了语言人们之间的交际只能通过表情、动作,而这种方式的交际所能交流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

所以,言语离不开语言,只有借助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际的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也只有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功能才存在价值,才是活的语言,离开了人们的交际活动,语言就变成了死的语言,它将被社会淘汰。

所以,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人的思维与言语有着密切的关系。

思维与言语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

首先,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借助言语实现的。

其次,言语也离不开思维。

因为构成言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思维的结果,而词义正是概括的思维活概念。

言语和词的意义也正是靠思维的日益充实和丰富而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

思维与言语是有区别的。

首先,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

言语是人们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物质的,以声、行的物质形式存在。

思维是人脑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心理过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是概念的,以意识的形式存在。

其次,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

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但并不完全等同,人们可以用同一概念表达。

再次,从构成要素来看,言语中个词与思维中概念相关,但不完全等同。

六、案例分析题

1.答:

(一)原因分析

(1)压力过大。

到了初三后,学业竞争日渐激烈。

(2)家庭因素。

乔×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希望她能考上省重点高中,而她在努力一段时间后,觉得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在焦虑和自责的心情下,自觉难以向父母交待,所以不自觉地选择了这种独特的逃避方式。

(3)人格因素。

乔×承认自己遇到事情习惯过多的思虑和牵挂。

乔X已经形成强迫症。

(二)解决方案

主要采取了森田疗法来帮她矫正。

解决乔X的心理阻抗后,找到乔X强迫症状产生的原因,同时分析其人格,向她说明只要她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与乔X的父母取得联系,把桥X的情况如实告诉了他们,并希望他们能调整对乔X的要求。

(三)小结

(1)在对学生心理辅导时,不能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想当然,不能轻率地对学生的情况过早下结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2)在辅导中,对学生的评估要考虑到家庭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家人的人格特征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等。

(3)人多数所谓的强迫症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一种强迫倾向。

就其产生原因来说,一般都与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人格特征、家庭因素以及青春期心理特征等有关。

2.答:

(一)原因分析

(1)早期童年经验。

(2)家庭因素。

(3)人际关系紧张。

赵X几经形成慢性焦虑性神经症。

(二)解决方案

(1)主要采用了心理分析和解释性心理支持治疗。

(2)采用了催眠术,缓解了讨论以往事件时的不良情绪。

(三)小结

(1)本案例分析了以往创伤性体验和当前症状的关系,对女性贞操观做了剖析,消除她的不洁感。

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对她的人格给予充分的肯定。

(2)通过事例分析,说明社会的复杂性,并指出社会美好、积极的一面。

同时,启发她认识到自己对人、对社会的看法片面、偏执的一面,及其和自身人格弱点的关系。

(3)鼓励她正视人生,回到同学群体中去。

(4)心理分析中所有措施对赵X焦虑症状的缓解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