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686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解放战争含答案精品

考点17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2、“工厂死在接收上,鸟巢做在烟囱上。

……,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

……,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

……,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

”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这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4、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5、有学者认为,纵观毛泽东诗词,可谓是一幅中国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反修防修史的剪影,是一部现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和建设史。

下列毛泽东的经典诗词句中,跟人民解放战争有关的是()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6、某历史学家回忆说,日寇投降不久,他从重庆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两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

其原因在于()

A.国民党大肆掠夺国统区人民B.上海经济的崩溃最为严重

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D.国民政府失当的货币政策

7、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白发,值得!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将国民党势力完全赶出了大陆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8、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9、中国历史上年号和纪元方式的变化往往与统治者的变化、政权的兴替息息相关,而从年号和纪元方式的使用上也能为我们历史研究中的年代确定、判断使用者的政治立场提供依据。

2015届学生查找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以下现象不应该出现在资料上的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北平和平解放

C.百万雄师过大江D.开国大典

10、以下是某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

“……

(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

(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

“……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

”与此材料相关的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1、抗战爆发后,象征着民族国家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被引入根据地。

1946年元旦,延安各界欢庆新年,全城屋顶飘扬着国旗。

之后的“二七”纪念日、元宵节,不论是中共控制牢靠的巩固区还是新解放的地区,悬挂国旗俨然是根据地节日庆祝必不可少的元素。

这说明()

A.抗战结束后,共产党仍服从国民党统治B.国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象征

C.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努力维护国共合作D.根据地人民对内战没有任何准备

12、阿克顿说: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达尔也说:

“民主依赖妥协”。

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

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3、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

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

上海市民痛心疾首地问道:

“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

”材料所述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D.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①北京-②上海-③广州(武汉)-④赣南闽西根据地-⑤陕甘宁边区-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

其中在①③④⑤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

A.马克思主义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开创、全民族抗战局面实现

B.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成熟

C.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

D.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土地革命高涨、民主革命基本胜利

15、课堂笔记是学生和老师就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的结果。

如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由此可以推断他所学习的教材主题是(  )

A.抗战胜利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D.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政治建设

16、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国共之间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7、蒋介石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说: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四月,也正是在徐州城郊,我有幸亲率数十万健儿,征讨北洋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大获全胜。

……短短二十年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为我的葬身之地了吗?

无论怎么讲,会战兵力是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

”这里的“会战”是指(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8、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19、“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

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江。

”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  )

A.开展百团大战B.挺进大别山

C.组织淮海战役D.发动渡江战役

20、陈旭麓说:

“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

A.革命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一致B.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C.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D.未来前途是资本主义

二、非选择题:

(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面是2005年1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第十卷的目录摘编。

第十卷:

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第一章 战与和的变奏

第二章 全面内战的烽火

第三章 战后社会的动荡与纷扰

第四章 国共两党攻守态势的转换

第五章 国共两军的军事决战

第六章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命运的角度对该目录增加一条子目录,并说明增加理由。

((所增加内容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2、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

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

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也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群像南京长江路292号这样,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它完整地保存着如此众多的中国近代史的文物古迹,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力的物证。

(2)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有三个政权在此建都,现在的南京长江路292号就是其政府的所在地,请列举出在这三个政权的名称和建立者。

材料三

(3)请问今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多少周年?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侵华日军的会主要罪行。

材料四据报载,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下称“编撰会”)编写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在记述“日中战争”的部分,编撰者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事件,而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却这样写道:

“东京审判法庭认定日本军队1937年在攻陷南京的战争斗中杀害了20万以上的中国民众。

可是据当时的资料,那时南京人口只有20万,而且在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城1个月后增加到了25万。

此外,这一事件还有很多疑问,至今仍存在争论。

因为在战争当中即便是不管什么人都杀,也不属于大屠杀。

──新华社东京3月1日电讯稿

材料五2001年至2006年,日本首相小泉曾六次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

──中新网

(4)依据材料四、五,指出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对待“日中战争”的态度和日本政要不断参拜靖国神社所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它给中日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5)材料六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

有何伟大意义?

23、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中国人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中的文章说:

“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主革命。

依据所学,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参与或单独领导,指导思想分别是新三民主义、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革命前途是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故A、B、D错误,C正确。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以应选C。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是指工业生产凋敝,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被大量侵占。

“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是指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这首诗作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民主人士对社会生活的痛苦感悟,故答案选D。

AB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3、【答案】D

【解析】材料“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体现了人人平等;材料“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体现了地方自治;材料“全国陆海空军,……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体现了党政军分离,所以选D。

4、【答案】D

【解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材料中的两个梦想涉及到两个关键词,即“新中国傲立”、“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结合相关史实,最接近其实现的应当是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A描述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的诗句,所以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B描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诗句;C描述的是遵义会议之后,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D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之后写下的诗句。

所以选择B。

6、【答案】D

【解析】材料提到,日寇投降不久,上海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两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寇投降不久,上海物资奇缺,同时由于道路破坏,法币也奇缺,导致暂时性的通货紧缩。

国民党政府大量增加法币以应急,大量的法币充盈市场,物价为之飞速上涨,法币信用自此开始丧失。

故D项正确。

上海属于沦陷区,故A项排除。

上海经济的崩溃最为严重,材料未涉及,故B项排除。

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排除。

7、【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打了三个战役”判断应该是三大决战,而三大决战的结果是“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故C正确.A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发生在大决战之前,是为大决战做准备的,故排除B.解放战争时期,南京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故D错误.故选C.

8、【答案】D

【解析】由材料“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高…农民的地位,消除…差别”体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当家作主.由此分析可知对接近这两大梦想的是解放战争,也成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因此D符合题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发生在1924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发生在1927年;抗日战争是在1937年全面爆发.都不接近新中国的成立,均排除ABC.故选D.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民国三十八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可推断出民国三十八年为1949年,这一年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与题干信息不符,合题意.故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BCD均发生在1949年,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

1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役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所以答案选B。

A项主要在东北地区,BD项都不在徐州等地,故排除。

11、【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政治问题,故A项错误;国旗的象征性作用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之后的‘二七’纪念日、元宵节,不论是中共控制牢靠的巩固区还是新解放的地区,悬挂国旗俨然是根据地节日庆祝必不可少的元素”说明共产党努力维护国共合,故C项正确;根据地人民对内战没有任何准备这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强调民主政治的建立需要妥协的政治智慧,根据所学知识判断,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体现国王与议会的妥协,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联邦政府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州与北方州的妥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通过《双十协定》达成关于和平建国的一些决议,但对关键问题如中共解放区政权的合法问题,人民军队的合法问题没有达成一致,说明国共双方并没有就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因而不能体现妥协的政治智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3、【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

接下去就是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的乱象,“重庆”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因此选D。

14、【答案】C

【解析】据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①北京-②上海-③广州(武汉)-④赣南闽西根据地-⑤陕甘宁边区-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⑤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故C正确。

工农武装割据,属于④赣南闽西根据地,故A排除。

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上海,故B排除。

民主革命基本胜利,在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故D排除。

15、【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课堂笔记的内容可知,体现的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现代化的状况,由此可知,其主题是抗战胜利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故A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没有国共合作,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没有国共合作,和国民政府,故CD两项错误.

故选A.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考查平津战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平津战役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的关键是“1948年底”、“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依据题干“1948年底”、“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可知,该战役发生在1948年底,而且在北京地区,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战役是平津战役,故B项正确.

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1月,在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淮海战役虽然发生在1948年底,但是以徐州为中心,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在长江流域,故D项错误.故选B.

1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1927年”、“短短二十年后”可以看出该会战的时间是1948年,“也正是在徐州城郊”可知,该会战地点在徐州,“会战兵力是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可知,该战役是淮海战役,故C项正确.故选C.

1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在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的史实.故选A.

19、【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一年来指的是解放战争一年以来(即1947年),“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说明此时人民解放军转入外线作战,开始战略反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扛”表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可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挺进大别山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正确;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以徐州为中心的一次战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是以解放南京为目标的战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任务是一致的,都是反封建反帝,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故B项正确.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质是一样的,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示例1:

增加目录:

重庆谈判。

理由: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中国朝着和平民主的光明方向发展。

示例2:

增加目录:

北平和谈。

理由:

有利于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示例3:

增加目录:

渡江战役和追歼残敌。

理由:

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命运的角度对该目录增加一条子目录,并说明增加理由。

只要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即可。

结合目录及所学知识,紧扣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可以增加重庆谈判一目,理由从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向着和平民主的光明方向发展来分析即可;也可以增加“北平和谈”一目,可从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方面来说明;还可以增加“渡江战役和追歼残敌”一目,可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等方面来说明。

22、【答案】

(1)《南京条约》的签定;香港回归

(2)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

(3)80周年“战争罪”:

侵占中国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