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007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笔记.docx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

时间:

2008年11月7日8:

00-17:

00

教授:

魏发辰

教材:

《自然辩证法纲要》(北京交大)

自然辩证法纲要

——科学技术哲学

※课程说明

该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范畴,课程目的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思考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使学生不仅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还可通过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的方法,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同时,掌握科技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思考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使学生不仅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还可通过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的方法,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同时,掌握科技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课程教学目的:

①政治素质;②科学素质;③人文素质;④理论思维;⑤创新能力。

序言:

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1、创新的基本概念。

⑴创新的基本概念:

主体通过对对象系统进行变异思考和实践,从而达到使其进步、发展、高效等预期目的的社会活动。

⑵创新的充要条件:

必要条件:

使对象系统实现变异;

充分条件:

使对象系统实现进步、发展、高效;

⑶判断创新成果的三项标准:

新颖、先进、实用。

※创新概念的外延:

创新:

◎概念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设备创新、包装创新、广告创新、文化创新等等。

◎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决策创新、市场创新、融资创新、营销创新、劳资创新、教育创新等等。

2、创新的基本方法

A、唯物辩证法;B、系统分析法;C、十字思考法。

第一讲绪论

※内容提要

※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直接相关。

恩格斯最初的研究工作是为了证明其哲学理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适用性,从而证明哲学理论的科学性,同时对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所益处。

今天,自然辩证法已经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并同西方科技哲学相对应,成为国家软实力建设,乃至创新人才能力建构的理论基础。

§1.1哲学的应用研究与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1.1.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德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1.2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创新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

知识交合创新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

黑格尔哲学:

唯心的本体论和辩证的反映论。

对马恩领入哲学之门。

费尔巴哈哲学:

唯物的本体论和形而上学的反映论。

对马恩领入创新之门。

§1.1.3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研究分工与创新合作

※马克思:

经济学、资本主义、技术、数学、科学社会主义;

※恩格斯:

自然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研究成果:

※马克思:

资本论;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马、恩: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态度与合作精神,特别是恩格斯的无私奉献。

§1.1.4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和意义

※三个主要方面:

A、证明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的适用性;B、反对反对者;C、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问题:

今天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1.5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

§1.1.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6个主要方面

§1.1.7自然辩证法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

§1.2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

§1.3自然辩证法与创新人才培养

※1.3.1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敬业上进。

充分条件:

超常创新绩效、创新核心价值、看事物多角度、提问题先一步、创意多思路。

人格与思维:

尊重科学不墨守成规、好奇心和批判精神、挑战困难和坚强毅力;市场意识和竞争精神、批判意识和求异思维、想象丰富和联想类比。

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3.2创新能力的形成

创新观->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创新、创造能力

§1.3.3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创新教育功能

A创新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科学精神与创新范式

C哲学方法与创新意识

※思考题

※1,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3,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

※4,自然辩证法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

※5,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和意义。

※6,判断理论科学性的两个主要标准。

※7,自然辩证法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8,创新型人才的能力结构。

※9,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精神。

※10,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合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1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哲学的方法。

第二讲自然观与科学发展

2、自然观与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的历史水平决定自然观的形态和内容;一定形态的自然观又反过来作为科学认识的范式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影响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自然科学历史上的每一次革命都会引起自然观的革命和创新,新的自然观有会引起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认识自然观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发展自然观的内容,同时又有助于我们选择先进的创新范式,加速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⑴2.1思辨自然观与前沿科学的发展

⑵2.2机械自然观与第一次科学革命

⑶2.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第二次科学革命

⑷2.4系统自然观与第三次科学革命

⑸2.5生态科学与生态自然观。

2.1思辨自然观与前科学的发展

2.1.1科学发展的三种形态:

潜科学(知识零散但增长趋势明显)——>前科学(学派林立、争论不休)——>科学(有序和谐的知识系统)

行胜于言,意在前。

2.1.2古代科技与自然观特点

古代科技与自然观

古代科技特点:

源于经验,成果零散,方法直观加上猜测,根据个别事实还有错觉。

古代科技成就:

科学:

天文、数学和医学;

技术:

四大发明和工具体系。

古代自然观:

注重整体不重细节,以具象说明抽象,个别事物描述世界的一般规律,注意到了世界的运动、变化和矛盾性,同时又有自然崇拜产生的拜神论思想的存在。

古代科技成果的最高境界

※科学、技术与哲学

⑴科学成就:

天文学:

托勒密地心说;数学:

欧几里得几何学;医学:

中国医学;历法:

中国阴历纪年。

⑵技术成就:

中国四大发明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杠杆原理以及简单机械和建筑艺术。

⑶哲学成就:

中国哲学:

易经;西方哲学:

古希腊米力度学派;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

主要原理:

物质不灭、物极必反、运动绝对性、变化无限性、时空统一性、无穷大无穷小等等。

2.1.3中国古代自然观

※关于宇宙结构:

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宇宙起源于万物构成;

※1,金、木、水、火、土为宇宙之本原。

(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

在《国语·郑语》中记有西周末史伯提出的,“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百物”的思想。

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万物构成的最早论述。

※2,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以道为本原,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使然);《易传》:

“天地感而生万物生”;《易·系辞传》:

太极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的宇宙进化图示;《庄子》道、太极:

“生生者不生即派生”。

即派生一切的那个起点。

※宇宙起源于万物构成。

※时空观

※运动观

※对立统一观

2.1.4西方古代自然观

2.1.5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古代自然观的突破

2.2机械自然观与第一次科学革命

※近代第一次科学革命从天文学革命开始,直接冲击的是托勒密倡导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古代自然观。

新的自然观和新的方法论,新的科学研究范式的扩散,直接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伽利略、开普勒、牛顿,这些率先采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的人,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伟业,更使得人类自然科学获得了巨大进步。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大发展,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这就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的产生。

2.2.1天文学革命

哥白尼

2.2.2力学革命

伽利略

2.2.3形而上学机械的自然观

※基本观点

-机器的自然图景

-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局限性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历史意义

-恢复了的唯物论

-适应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需要

-推动了第一次技术革命,即机械技术革命

-人类生产方式的革命,开启了机械化进程

2.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第二次科学革命

·19世纪是科学世纪,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实现了人类第二次科学革命。

这次科学革命从解决牛顿遗留下的问题开始,并以牛顿力学范式,却突破了力学自然观的桎梏,使得新的自然观的建立成为可能。

随着自然科学各个基础学科的相继创立,并揭示出自然界的物质存在的演化发展和普遍联系,使得机械的、形而上学自然观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条件,一种新的自然观又被马克思、恩格斯系统地提出来了,并成为自然科学进一步创新与发展的新范式,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3.1第二次科学革命主要内容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康德,《自然通史与天体论》,1755

-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1796

·地质渐变论

-赖尔,《地质学原理》,1830~1833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迈尔、焦耳、格罗夫、柯尔丁、赫尔姆霍兹,19世纪40年代

·尿素的人工合成

-维勒,《论尿素的人工合成》,1828

·细胞学说

-施莱登,《关于论植物起源的资料》,1838

-施旺,《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物种进化论》

·电磁场理论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1820

-法拉第,电磁效应,1831

-麦克斯韦,《地磁场的动力学理论》,1865

·元素周期律

-门捷列夫,1869

2.4系统自然观与第三次科学革命

·20世纪初,由物理学革命引发的第三次科学革命,使人类关于物质的认识突破原子外壳,进入到了原子内部,开启了微观世界的大门,使人们认识到了物质结构的层次性及其层级的无限性,微观物理学开始形成。

20世纪中叶,人们开始不同领域的研究对象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了其共有存在方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这种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纵向层次性和横向统一性,构成了系统概念形成的科学基础。

系统科学的产生更成为系统观形成的科学基础。

2.4.1第三次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系统科学、天体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系统自然观、量子力学

物理学革命

•1895年,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穿透力很强的新射线,因其具有许多未知性能,被称为X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在研究X射线来源时意外地发现了铀元素的天然放射性。

•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

•居里夫人于1898年先后发现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

由于镭发出的射线比铀强200万倍,使得居里夫人名扬千秋。

天体物理学——宇宙大爆炸理论

生命科学

·19世纪生物学上的三大突破,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利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植物发生论》一文,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为20世纪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范式,指明了研究方向。

微观物理学的发展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念、方法和知识基础。

在微观方向上,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

1900年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以后与细胞学相结合,随之建立了基因论。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遗传密码的破译,重组DNA技术的建立,神经生物学,特别是在大脑的研究方面也都出现重大突破。

2002年2月12日,历时10载耗资2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最终完成,并报道了99%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使人类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在宏观方面,生态学的发展已经成为综合探讨全球问题的环境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物界存在的多层结构已被基本阐明。

同生物界的系统结构相应的是生物科学体系的形成。

如: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种群生物学等等。

动物植物和人类所构成的大系统正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系统科学

·老三论和新三论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协同学、突变论。

系统科学体系——》系统自然观

2.4.2大系统宇宙图景

思考题

1、系统自然观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2、系统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

3、系统自然观在工程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2.5生态科学与生态自然观

2.5.2生态科学

2.5.4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