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0125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docx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精

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研究与探索 “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

尚世海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114005

摘 要:

本质,创建的基本途径、重要意义和基本步骤。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高校;创建

中图分类号:

G648  (01-0016-04

  

组织,而且要成为引领其他组织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先锋和楷模。

为此,本文就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学习型高校的基本涵义与本质、学习型高校的基本修炼、创建学习型高校的重要意义和创建学习型高校的基本步骤等五个方面,阐述自己对学习型高校及其创建的理解。

  一、学习型组织的历史发展

  回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的发展特征,可用三大变化来概括:

一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的资讯;二是密切得使个人无法单独处理的依存关系;三是快得让人难以跟上的变化步调。

这些巨大的变化给人们提出了怎样在新时代快速高效地学习,如何在紧密联系的社会中学习与他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如何消除因组织智力障碍(智障导致频频出现危机等课题。

所谓组织智障指的是组织或团体在学习及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

毫无疑问,传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机制,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种不适应突出表现在组织的寿命普遍缩短———1970年列名《财星》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1983年就有1/3已销声匿迹;群体智力降低———在许多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却

只有62。

所以,西方学者将学习革命与未来成功的组织模式研究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学习型组织的新思想,创立组织管理的新理念。

“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思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的佛睿斯特(JayForrester教授。

作为系统动力学的创始人,他觉察到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处在动态系统中,只是人们的思考方式与工具不当,以致于无法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

因此,他在1956年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并描绘出这种组织的基本形态———结构扁平化、组织资讯化、系统开放化,人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结构关系。

与此同时,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主张也逐渐成为国际性议题和国际化运动。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巴黎会议上,兰格朗(Lengrand提出了“终身教育”提案,获得支持,成为联合国推动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美国学者赫钦斯(R.B.Hutchins出版《学习型社会》一书,阐明了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并逐步得到人们共识。

70年代后期,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PeterM・Senge等人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相融合,比较完整地创立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并

作者简介:

尚世海(1946-,男,辽宁省海城市人,鞍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新闻研究。

6

1

且概括出了7种组织学习中存在的智障:

(1局部思维,组织中的个人只专注于自己工作,缺乏对整个组织的责任感;(2归罪于外,在失败时,倾向于外在归因,不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并损坏自己;(3解决问题缺乏积极主动,常倾向于选择自认为简单、容易的事做;(4专注组织中个别的、暂时的、局部的事件,不考虑长远利益;(5对缓慢的变化反应迟钝;(6经验学习的错觉;(7压力妥协。

针对上述智障,他进一步阐明了克服这些智障的方法———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团队学习,为人类打开了一扇重新看待和改造自我和世界的天窗。

此后,创建学习型国家、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等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

在我国,上海同济大学函授与继续教育学院首开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先河,并取得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

  

高校;,则必须先搞。

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

但是,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学习型组织定义的学者却相当多。

彼得・圣吉认为:

“学习型组织是促使人们不断发现自己如何造成目前的处境,以及如何能够加以改变的地方。

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与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台湾学者吴明烈认为,学习型组织是指组织能够透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与具体措施,促使其成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学习中激发个人的生命潜能,并提升人生价值以充分实现自我,进而带动组织的创新与进步,以形成良好的组织气候与组织文化,达成组织顺应变迁与持续发展的目的。

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张声雄教授认为:

“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

”如此等等。

上述学者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定义虽然不同,但是却存在着一点共识,即他们都认为学习性组织在不忽视增强和提高适应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创造性学习。

作为学习型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的学习型高校,其基本内涵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要明确学习型高校的指向性,即能有效克服或消除妨碍高校师生学习和成长的智障;二是要明确消除学习智障的方法和途径,即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三是要明确学习型高校的目标,即提高高校的应变力、学习力、创新力。

所以,所谓学习型高校,就是通过五项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来消除妨碍高校师生学习和成长的各种智障,以提高师生们的学习力,不断实现学习的革命与知识创新的组织。

其本质是:

第一,学习型高校是全体成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按照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原理,高校的竞争实际上是师生学习力的竞争,而不是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和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

据美国研究结果表明,一个1976年毕业的大学生,如果他不注重学习,10年后他的知识就基本老化;而80年代到90年代的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到10年就老化了。

这就是说,,不能只看、、教授、副教授,

《企中所说的:

“现在年,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学习的本领。

第二,学习型高校是能让全体成员体验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实现。

因此,在学习型高校中,教职员工不是把工作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要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体现人的价值或生命的意义。

所以,学习型高校可以实现双层双元发展的统一:

即员工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统一。

第三,学习型高校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未来发展能量的组织。

在学习型高校,师生们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评职称而搞科研,不是为了奖学金或评上三好学生而学习,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发展而学习,为了创造和创新而学习。

学习的最终结果不仅导致知识、信念、行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组织变革能力和成长能力。

  三、创建学习型高校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

  创建学习型高校的关键是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地接受社会化,并把学习活动作为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如此,才能使人成为学习型的人,并最终促使高校发展成为学习型高校。

1.追求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高校的精神基础。

它是指不断理清和加深个人真正愿望,对真心向往的目标不断聚焦、不断自我增强的过程,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

首先,追求自我超越要确立3个思想前提:

一要以人为起点,造就个人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机制。

人・71・

是世界的主宰,任何组织的活力都来自人。

实际上,每个教职员工的成长过程,都可以称作自我超越的过程。

组织成员只有每个人都有不断超越自我的愿望和能力,才能形成学习型组织旺盛的活力。

二是要认清目标和现状。

目标是一种感召和驱使人的巨大力量。

在改变现实、实现目标中产生创造性张力,人们就可以突破各种限制,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是要打破契约关系,在组织中建立盟约关系。

其次,追求自我超越要坚持3个“要”:

一要开展境界教育,使每个教职员工都有和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理想和追求;二要促使员工从工作是获取报酬的工具转变为工作是实现个人发展的手段;三要向极限挑战。

一个人工作的最大障碍既不是上司,也不是工作环境,而是自己头脑中固有的极限。

超越这些极限,就能实现人和组织的跨越性发展。

再次,追求自我超越要注意3个“不”:

对教职员工不是想方设法控制他,而是想方设法启发他;响变革的力量,

转变它;,,

造”。

2.

改善心智模式是学习型高校的心理基础。

它是指改善根深蒂固于心中的,影响人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思维模式。

改善心智模式的基本方法是学习把镜子转向自己,真诚地审视自己的心灵,并学习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心智模式的转变,实际上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

3.建立共同目标

建立共同目标是学习型高校的信仰基础。

它是指建立组织成员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每个人都有他的目标、价值观、使命观,一个组织也是如此。

但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具有不同目标的人组成一个团队,其整体行动必然会产生摩擦和内耗,从而阻碍和破坏组织的发展。

所以,要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达到这项要求的方法是:

对于个人目标,不能排斥和压制,要有效引导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努力使领导层的正确目标变成鼓舞组织的目标;共同目标要随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学习型高校的组织基础。

它是在建立共同目标和自我超越两项要求的基础上,运用“深度汇谈”和“讨论”两种团体学习方式,使团体成员行

动整体搭配、运作默契,从而发展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组织而不是个人,所以,团队学习是一个组织不可或缺的。

团队学习的重要方法是“深度汇谈”———团体中的所有成员,克服自我防卫心理,谈出心中的假设,而真正一起思考,使组织获取更高层次的共识,获得高于个人智慧的团体智慧。

团队学习的关键是克服习惯性自我防卫。

5.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高校的核心。

它是指使人们能够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

系统思考有一系列法则、。

进行系统思考,

11:

今日的;;;;对策可能;欲速则不达;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没有绝对的内外。

系统思考的语言是“不断增强的回馈”、“反复调节的回馈”和“时间滞延”。

系统思考的工具是9项基模:

反应迟钝的调节环路基模、成长上限基模、舍本逐末基模、目标侵蚀基模、恶性竞争基模、富者愈富基模、共同悲剧基模、饮鸠止渴基模、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

  四、创建学习型高校的重要意义

  创建学习型组织,实际上是完成从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到学习机制的一次革命的过程。

高等学校具有传承人类文明和知识创新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功能,是学习革命的发源地,是其他组织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引领者和奠基人。

所以,创建学习型高校,对于全社会创建学习型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21世纪是“以人为发展中心”的世纪,人的发展首先需要学习型学校,特别是学习型高校。

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发展与知识的创新成为新时代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主流,知识将逐步代替传统的政治权力和有形资本,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推力。

所以,21世纪的人,不仅是泰罗和法约尔看成的“经济人”、梅奥看成的“社会人”、马斯洛看成的“自我实现的人”、麦格雷格看成的“复杂的人”、20世纪70年代戴维斯对组织文化研究中强调的“组织中的人”、80年代公司文化兴起后把组织中的人看作的“文化人”,而应该是“学习型的人”。

高校是培养学习型人才的“初始”阵地,而要造就“学习型人才”,必须首先创建学习型高校。

・81・

第二,21世纪是强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世纪,学习型学校,特别是学习型高校,是学习型社会大厦的基石。

随着学习革命的来临,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国家”的口号。

根据“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学习将成为一种终身性的生活方式。

人的一生无法区分为“受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终身学习的大教育观已经得到人们的共识。

大学教育是人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习惯的最关键的时期,让高校的学生置身于“学习型高校”的环境之中,亲自创建并感受“学习型高校”的魅力,掌握五项的方法和技巧,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学生”,进而发展成为“学习型人才”,是创建其他“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第三,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更加高速发展、知识急速爆炸和迅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迫切要求创建学习型学校,特别是学习型高校。

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7~14岁接受教育,

40年的工作生涯之需要;

为5~22岁;

长,年,传统的学习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对学习的要求。

人人都必须以终身和高速率的学习,才能在思想和知识上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只有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培养出更多的“学习型人才”,才能履行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职责。

  五、创建学习型高校的基本步骤

  按照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般规律,以及多年来其他组织创建经验,笔者认为,创建学习型高校要分为5个步骤:

第一阶段:

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使高校师生掌握并认同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从中获取创建学习型高校的内在需求和决心。

其要求有三个层次:

一是边学习边检审高校的学习文化,认真查找高校中存在的学习智障。

二是普及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以及五项基本方法。

三是深入研究和演练。

第二阶段:

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构建学习型高校的基本框架。

其要求是在专家的指导下,全员参与设计,学校领导审定并组织实施。

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内源(从高校内部获得“学习源”学习过程设计;外源(从外部支持中获得“学习源”学习过程设计;成果共享系统设计;领导者学习设计;“使命故事”设计;自我超越活动设计;改善心智模式过程设计;系统思考过程设计等。

第三阶段:

创建试点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试点探索,修正设计,总结经验,以点带面。

其要求是:

从教学、教学管理、教辅部门中各选一个有创建学习型高校积极性的部门作为试点单位,试验期为一年。

结合各部门的实际,编写学习教材,在试点单位开展创建学习型高校的全员教育。

试点单位领导亲自组织,研究推进机构积极参谋,专家指导,学校支持,试点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自我创新,稳步推进。

试点的主要内容有:

全员培训试点;学习型高校系统设计的运作试点;学习型高校管理理念的推行试点。

第四阶段:

推广阶段

:

认真总,

专家指导;讲师团协助,开展全员培训;将创建学习型高校列入学校的工作部署、检查和总结的重要内容。

这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是:

学校召开创建学习型高校的推广大会,创建试点单位介绍经验,学校领导部署创建任务;有计划分批开展全员培训。

按照系统设计全面开展创建学习型高校活动;结合学校各阶段党政工作重点,提出各阶段创建工作重点。

第五阶段:

评估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评估定绩,总结经验,以利再创。

其具体要求是:

依据标准,繁事简作,明了可行;把评估过程作为学习过程,作为交换技术、交流经验和发现典型的过程;通过评估,肯定成绩,总结不足,自我反思,再创新级,永无止境。

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有:

设计评估体系;进行自查和评估准备;专家组应邀协助学校领导调查研究;专家组进行不同层面的抽样测评;专家组与学校领导交换评估意见;召开评估鉴定会;召开评估结果发布会,颁发评估证书。

创建学习型高校,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树立信心,积极投身于创建学习型高校的活动中来;在困难面前永不退步,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在创建中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若能如此,学校必定会在精神面貌、思维方式、学习氛围、工作能力等方面有根本的改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大的作为,对社会有更高的回报率。

(责任编辑:

徐治中;责任校对:

王志彦・9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