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0341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相关课外阅读同步练习五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课《回忆我的母亲》

课外阅读同步练习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

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

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

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

”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

”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

“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

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

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

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

“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⑩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

“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

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⑥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⑩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

女人对我说:

“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

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

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

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⑩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⑥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

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⑩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⑥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⑩母亲说:

“狗儿知道吗?

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⑩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④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

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⑨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

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3分)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2.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3.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⑩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4分)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3分)

【答案】

1.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3.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4.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5.“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默扶

池塘的荷花开了,分外红艳,但更吸引我的却是那碧绿的荷叶。

片片绿叶静静地铺展在池塘里,默默地映衬着盛开的荷花。

在这个盛夏时节,我平静地坐在池塘边,欣赏着眼前的景色。

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过,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哥哥出生没几个月就被查出了是脑瘫,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

父母好像一夜之间就老了。

迫于生计,也为了以后有人可以照顾哥哥,父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

因此我出生了,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要肩负起照顾哥哥的责任……

时光荏苒,十八年过去了,我俩已经长大成人。

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扶着哥哥上学放学,并照顾哥哥吃饭学习。

我也曾在父母面前抱怨过,但却从未在哥哥面前流露过什么。

是亲情的力量促使我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坚持了下来。

母亲退休后摆了一个早点摊子。

父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和母亲一起出摊,白天还要去工地打工,晚上回家还要和母亲一起做早点。

每当我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不肯,他们总说欠我和哥哥太多,愧对我们。

高考前夕,我来到父母房间打扫卫生,看见垃圾桶里满是带血的纸,我吓坏了。

父母回来后我没敢问他们,我知道他们肯定不想让我们知道,如果贸然去问,他们一定会担心。

直到父亲实在挺不住,住进了医院,我才知道父亲得了鼻炎癌,已经转移到肺部了……

在父亲的病床前,母亲对我说:

“我和你爸决定了,你爸由我来照顾,你的任务就是在你爸住院期间照顾好你哥的一切!

那段时间我很难过,但我努力让自己镇定。

我知道我不能倒下,我如果倒下了,那么这个家也就倒下了。

高考结束了,我达到了重本线,老师说我可以报考南京大学,我很开心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

父母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而是急切地问我哥哥的分数。

当得知哥哥的分数只够上二本时,母亲叹了口气说:

“你不能上重本,只能上二本。

”父亲也神色凝重地接着说:

“而且你必须和你哥哥报考同一所大学!

“为什么啊!

为什么每次都是哥哥,我也是你们的儿子啊!

”我气愤的跑了出去。

我来到了池塘边,呆呆地站在那里,想了好久。

“如果我不读二本,哥哥就没人照顾,读不了书怎么办?

再说我去二本还可以拿奖学金,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

更何况,父亲还生着病,我怎么好意思发脾气呢,真是不孝!

我又匆匆的跑了回去,说:

“爸,妈,我听从你们的决定,去上二本,不过爸爸你也要答应我好好治疗!

”之后,我又特意去嘱托知情的老师和同学,请他们不要把我的分数告诉哥哥。

填报志愿前,我拿着一本“志愿填报指南”,在南京大学那一页看了好久,也幻想了好久,不舍得翻过。

“小杰,你想啥呢?

”哥哥扶着门走了过来。

“哥,你先别动,我来扶你,不然摔倒了又该受伤了。

”我匆匆翻过了南京大学那一页。

“哥,我发现这几所学校咱俩可以报考,咱们来研究研究吧。

填报志愿那天,我一个人来到了学校,在我和哥哥的志愿表上填报了同一所离家较近的二本学校。

日出日落,在大学校园里,我每天都扶着哥哥上学放学。

我们每天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回宿舍,一起欢笑。

每到周末放假我都会出去找兼职:

推销,家教,服务员……我都做过。

我知道这个家需要我的支撑。

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粉红的荷花,我开心的笑了。

(选文有改动)

1.(2分)选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当时的季节是,还烘托了我当时的心情,并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2.(3分)面对“志愿填报指南”中南京大学那一页,我先前“不得舍翻过”的原因是什么?

我后来“匆匆翻过”的原因又是什么?

3.(3分)父母的哪些决定能够证明“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4.(3分)父母总觉得欠我哥哥太多,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推断,答出合理的三点即可)

5.(3分)本文着力表现的是“默默扶持”,还是有人提倡“悄悄提醒”“无声地爱”。

你认为这种付出爱而不愿让受助者觉察到的方式可贵在哪里?

【答案】

1.(2分)盛夏(夏季)平静

2.(3分)“不舍得翻过”是因为我对上南京大学充满向往,放弃报考南京大学我还是有些不甘心、不情愿;“匆匆翻过”是因为我不想让哥哥发现我在关注南京大学,进而追问原因,知道真相。

(不想让哥哥觉察到我有心事)

3.(3分)为了以后有人照顾哥哥,父母决定生我(再有一个孩子);父亲住院期间,父母不让我去照顾父亲,让我全力照顾哥哥;父母让我放弃上重本,和哥哥报考同一所二本大学。

4.(3分)答案示例:

父母总觉得亏欠我和哥哥,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

⑴忙于生计没有更多是精力照顾我和哥哥;⑵没有给哥哥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哥哥生下来就面对很多困难;⑶不仅没有给我应得的关照,反而让我为哥哥和家庭付出了很多。

5.(3分)

示例1:

这种方式可贵在不会让受助者因觉得有所亏欠而感到有压力,也有利于保护受助者的自尊心,从而更好的达到帮助的目的。

示例2:

这种方式可贵在体现了施助者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示例3:

一方面可贵在这种方式效果好,更易于被受助者接受;另一个方面可贵在采取这种方式的人精神品质高尚,他们能处处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

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

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

“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

”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

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

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

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

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

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

“这是去年的麦子!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

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

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

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

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1】(A.舞动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

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2】(A.蜂拥而入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

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薄箩里。

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

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

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

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

“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

“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1.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

(2分)

2.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至少三点)(3分)

3.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处。

(只填序号)(2分)

4.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3分)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5.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

试简要阐述。

(3分)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答案】

1.因为淘麦子是磨面的重要环节,且最为繁重,能有力突出母亲为儿女不辞辛劳的品质,所以详写。

2.示例:

①爱子:

坚持让子女吃上自己新手磨的面,心疼儿子让他少受累,总是在子女到家前准备好菜和面等;②能干:

淘麦子程序熟悉,动作麻利;③勤劳:

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等;④智慧:

知道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3.【1】(A)【2】(B)

4.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作针尖,并用一个“刺”字,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衰老的痛惜及对母亲关心太少的内疚。

5.这三个句子依次描写了母亲搓麦、淘麦、磨面过程中的神态;生动表现了随着愿望的逐步实现,母亲的快乐与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我的妈妈是老虎

郑海丹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

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

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

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

“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

”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

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

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

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未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

逼迫我快点成长。

⑾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

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⑿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

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

“你自己决定就好。

⒀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选自《做人与处世》)

1.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

(2分)

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

(4分)

⑴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

(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⑵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4分)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请简要分析。

(3分)

5.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

为什么?

(4分)

【答案】

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2.⑴“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

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

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用独特的教育方式。

逼迫我成长,独立。

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3.我是一个坚强、独立,善解人意(理解母亲和懂得感恩)的人。

4.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扬后抑)的手法。

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又任性的母亲,对我不管不顾,而在结尾却点明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突出了母亲对我深沉含蓄的爱。

5.要求⑴提出观点、看法(1分);⑵阐述理由(3分)。

(模棱两可的答案不给分)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

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

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

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

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

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

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

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

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

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

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

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

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

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

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

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

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

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

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

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

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

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

我说,是啊,细水长流。

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

我说,妈活得比你累。

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

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

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

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

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4分)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⑴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⑵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5分)

【答案】

1.“命好”是指:

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

(2分)每对1项给1分。

原因:

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

(2分每对1项给1分。

2.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

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

(2分)答对画线内容即可给2分。

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2分)只答对画线内容,或只答对未画线内容,均可给2分。

3.⑴“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1分),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1分),突出母亲“视地如命”(1分)。

⑵“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1分),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1分)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1分)。

4.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

(每答对1项给2分,答对3项即可给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