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0931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docx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

组织行为学重难点重难点:

一、简答题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答: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

29答: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

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3.什么是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

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何意义?

64答:

职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职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职业生涯的开发是一种个人或组织对前途的展望。

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要求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

这种配合和程度集中表现为所设计的职业生涯对个人和组织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程度。

意义:

研究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①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②有利于本人和组织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③有利于组织和本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计划,鼓励自我控制自己前途和命运.④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4.简述气质差异的作用?

40答:

气质差异表现为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的差异。

1、应用的范围。

各种类型的气质往往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如果人们能够从事较适合其气质特征的工作,则能扩大气质类型积极的一面,而缩小消极的一面。

这样就能更好发挥人们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

因此,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安排人们的工作。

可以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考虑应用气质差异。

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2、应用的原则。

(1)气质绝对原则。

为了适应这种工作,必须以其所要求的气质特征为绝对标准,挑选和培训人员。

(2)气质互补原则。

组织中一般的工作,虽对气质特征有一定的要求,但并非完全必要,有的可以由别的气质特征予以适当的补偿,基本上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

(3)气质发展原则。

5.简述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36-38答:

个性的特点:

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整体。

在活动中气质、能力和性格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同一行为中表现各自的特征。

在管理中的应用:

任何一个个性理论对于一个组织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看它能否说明、预测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和绩效。

波特尔、劳勒和哈克曼也曾指出:

个性调节职工对组织所作的反应,一个职工对某种工资制度、某种特定的领导作风、一定的交往形式、某种非正式群体内的团结(内聚力)或某种战术变革所作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反应,都将取决于需要、期望、兴趣、价值观和态度这样一些个性特征。

一个有成效的组织,为了最大限度地调整他们组织内的大多数职工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就要尽量适应这种不问个性的需要。

实践证明,个性对于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

(一)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

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特点配备不同的工作岗位,使人尽其才,提高人们的工作成就。

为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人尽其才,必须学习伟人和改革者的个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改造自己的个性性格。

(二)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

好的个性与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人的个性应该是开朗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沉着,善于摆脱烦恼和优虑。

这已被认为是保持身体健康、抗拒衰老的有效办法。

(三)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

  各级领导在安排工作时,应当考虑到被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问题。

不同的工作对个性心理特征有不同的要求。

越是高级的职业,对这方面的要求就越高。

例如对于总工程师,在性格上要求具有理智、外倾、独立的特征。

善于思考问题和与人相处,决策果断,同时对集体事业抱积极负责的态度;在气质上能控制不良的情绪;精力饱满,沉着而不呆板,外倾性明显;在能力上不仅具备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善于领导所属工程师进行有效的工作。

在选拔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方面,也要考虑到被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作用,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此外,管理人员有时要预测职工的行为,也须依据个性心理特征。

总之,为了搞好本职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很好地掌握每个职工的个性心理特征。

  领导者了解职工的不同个性,并根据这些不同个性安排每个职工的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领导结构和采取不同管理方式方法,就能最充分地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主功性和创造性,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

  在各种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中。

因其性质的异同,它们之间可能发生方向一致的协调作用或不一致的矛盾作用。

不一致的作用在发展中也逐渐趋于协调。

无论哪一种作用,都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之分。

如协调作用的双方都是积极的,矛盾作用中积极的一方占优势,这两种作用就是积极的;如协调作用的双方都是消极的,矛盾作用中消极的一方占优势,这两种作用就是消极的。

一个人个性的发展水平,主要是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有的人在个性发展的较后阶段形成了某种不良的性格,即处世消极悲观。

在气质上又有情绪易波动,抑制力薄弱,内倾性明显的弱点。

虽其能力的发展水平很高,但未能充分施展才能,终无显著的成就。

可见,这种人个性发展的水平是不高的。

管理人员要善于引导职工的个性心理特征朝着积极和协调的方向发展,使其个性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为集体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6、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

62-63答: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它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

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

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

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7.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

83答: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由于直感逻辑性强,易于理解,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在西方管理领域中有相当的影响,对搞好管理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掌握职工的需要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管理者要了解、掌握职工的需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

尤其注意强化或者改造最高需要,使之与组织的或社会的需要相一致。

(2)要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仅是一般人的要求,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不都是严格地按其顺序由低到高地发展的,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在不同情况下人们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了解这些情况是非常重要的,需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

8、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85答: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

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②管理者在管理中不应忽视保健因素,如果保健性的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就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因为这样做只能消除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不能直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③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

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

9、成就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86答: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主要研究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还有哪些需要。

麦克利兰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就是:

①对权力的需要;②对归属和社交的需要;③对成就的需要。

10.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有哪些应用?

88答:

(1)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抓多数被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2)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如果每月的奖金多少不仅意味着当月的收入状况,而且与年终分配、工资调级和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挂钩,则将大大增大效价的综合值。

(3)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加大组织希望行为和非希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

如只奖不罚与奖罚分明,其激励效果大不一样。

(4)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

期望概率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关键要适当。

当一个期望概率远高于实际概率时可能产生挫折,而期望概率太小时又会减少某一目标的激发力量。

实际概率最好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使大多数人受益。

但实际概率应与效价相适应,效价大,实际概率可以小些,效价小,实际概率可以大些。

11.公平理论在管理中有何应用?

90答:

公平理论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管理者应从这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①公平奖励职工。

要求公平是任何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公平理论第一次把激励和报酬的分配联系在了一起,说明人是要追求公平的,从而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②加强管理,建立平等竞争机制。

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受相对报酬的影响。

人们在主观上感到公平合理时,心情就会舒畅,人的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就启示我们管理者必须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把职工所作的贡献与他应得的报酬紧密挂钩。

③教育职工正确选择比较对象和认识不公平现象。

公平理论表明公平与否都源于个人感觉,个人判别报酬与付出的标准往往都会偏向于自己有利的一方,从而使职工产生不公平感,这对组织是不利的。

因此,管理者应能以敏锐的目光察觉个人认识上可能存在的偏差,适时做好引导工作,确保个人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12、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93答:

主管人员在运用强化理论改造下属的行为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1)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强化模式;

(2)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分步实现目标,不断强化行为;(3)要及时反馈、及时强化;(4)奖惩结合、以奖为主。

13、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99答:

有6种,思想政治工作;奖惩;工作设计;职工参加管理;培训激励;榜样激励。

14、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答:

群体规模即组成—个群体的人数多少。

工作群体规模应视群体任务的性质而定。

任何工作群体都应有其最佳人数,也应有其上限和下限。

群体人数与人均效率的关系是,往往获得最佳工作效率的群体规模有一个最佳值,当群体规模是这个最佳值时,人均效率最高。

在群体规模的最佳值附近作微小的变动,对人均效率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变化的范围超过一定的“度”,则人均效率会大幅度下降。

应当指出,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工种、不同的机械化程度以及工作的不同熟练水平等因素,决定着不同的群体应有不同的最佳人数、不同的上限和下限。

15.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那些?

123答:

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只能讨论一些主要的因素。

①群体的领导方式。

②外部的影响。

③群体规模。

④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⑤班组的组合。

⑥与外界的隔离。

⑦群体的绩效。

⑧情景、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其他因素。

在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上述因素对于群体内聚力的影响,促使群体形成健康而积极的群体气氛,增强内聚力。

16、群体决策的原则(方式)127-128答:

①缺少反应②独裁原则③少数原则④多数原则⑤完全一致原则⑥基本一致原则17.群体决策有哪些方法?

131-132答:

①头脑风暴法②德尔菲法③提喻法(哥顿法)④方案前提分析法⑤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18.信息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151-153答:

信息沟通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随机制宜因人而定的。

可供选择的信息沟通方法有:

(1)发布指示

(2)会议制度(3)个别交谈(4)建立信息沟通网络.信息沟通网络有五种沟通模式,各自有其优缺点.链式沟通网络传递信息的速度最快;圆周式沟通网络能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即大家都感到满意;轮式和链式解决简单问题时效率最高;而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则圆周式和全通道式最为有效;”Y”式兼有轮式和链式的优缺点,即沟通速度快,但成员的满意感较低.除了上述五种沟通网络模式外,还有很多种不同的信息沟通模式,每个组织都可能有自己特殊的正式的沟通网络.主管人员应该自觉地研究和建立适合本组织需要的信息沟通网络,以保证上下左右各部门,各个人员之间的信息能够得到顺利沟通.19.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

139如何改善人际交往?

141答:

人际交往的原则是:

①平等原则②互利原则③信用原则④相容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炼;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等.20、如何处理冲突?

142-145答:

对于有害的冲突要设法加以解决或减少;对有益的冲突要加以利用。

(1)解决或减少冲突的策略①设置超级目标②采取行政手段③处理冲突的二维模式

(2)引起冲突的策略。

对于任—情境,都存在一个最适宜的冲突水平。

虽然这一最佳水平有时可能是零状态。

但是在许多情况中,确实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冲突存在。

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境中,只有当冲突存在,效率才会更高。

罗宾斯认为,如果发现人员流动率低,缺乏新思想、缺乏竞争意识、对改革进行阻挠等情况时,管理人员就需要挑起冲突。

21、执行领导职能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

①权责利一致的原则②民主公开的原则③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④统一领导的原则22、鲍莫尔关于企业领导人的十大条件论?

172答:

①合作精神。

愿意与他人共事,能赢得别人的合作,对人不用压服,而用说服和感服。

②决策能力。

能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而不凭主观想象作出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③组织能力。

善于发掘下级才智,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④精于授权。

即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⑤善于应变。

即机动灵活,善于进取,不墨守成规。

  ⑥敢于创新。

对新事物、新环境和新观念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⑦勇于负责。

即对上级、下级和用户及整个社会,都有高度的责任心。

⑧敢担风险。

即敢于承担企业发展不景气的风险,在困难面前有开创新局面的雄心和信心。

⑨尊重他人。

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盛气凌人,能器重下级。

⑩品德高尚。

品德为社会上和组织内的人所敬仰。

23.简述管理方格图理论的主要内容.181答:

(1)1,1方式为贫乏型的管理。

对职工和生产几乎都漠不关心,只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

这种领导方式将会导致失败,这是很少见的极端情况。

(2)9,1方式为任务第一型的管理。

领导作风是非常专制的,领导集中注意于对生产任务和作业效率的要求,注重于计划、指导和控制职工的工作活动,以完成组织的目标,但不关心人的因素,很少注意职工的发展和士气。

(3)1,9方式为俱乐部型的管理。

在这类管理中,领导者很少甚至不关心生产,而只关心人。

他们促成一种人人得以放松,感受友谊与快乐的环境,而没有人关心去协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4)9,9方式为团队式管理。

即对生产和人都极为关心,努力使职工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最有效地结合,注意使职工了解组织的目标,关心工作的成果。

(5)5,5方式为中间型管理。

即对人的关心度和对生产的关心度,虽然都不算高,但是能保持平衡。

24.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工作的因素是什么?

184答:

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职位权力。

职位权力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程度。

这一职位权力是由领导者对下属的实有权力所决定的。

(2)任务结构。

  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当任务明确,每个人都能对任务负责,则领导者对工作质量更易于控制;群体成员也有可能比在任务不明确的情况下,能更明确地担负起他们的工作职责。

(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菲德勒认为,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职位权力与任务结构大多置于组织的控制之下,而上下级关系可影响下级对领导者信任和爱戴的程度,以及是否愿意追随其共同工作。

25、行为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

214答:

第一,企业组织不仅是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个社会系统。

第二,个人不仅受经济奖励,而且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激励。

第三,非正式工作群体是研究的重要单位。

第四,为了能考虑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的正式结构和职位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的修正。

第五,工人的满足感与生产效率有联系;并且不断增加工人的满足感可以提高工作效能。

第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交换信息。

第七,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而且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

第八,组织成员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26、五项修炼是什么?

217-218答:

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锻炼系统思考能力。

②追求自我超越。

③改善心智模式。

④建立共同远景目标。

⑤开展团队学习。

要进行这五项修炼,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

即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

27、“战略-结构”组织设计原则?

229答:

组织理论专家钱德勒在六十年代根据对美国70多家最大的企业的调查结果,提出了组织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关系原则,即组织的结构要服从于组织的发展战略。

当一个组织,由于环境的变化,需要有效地运用它的资源时,必须改变它的发展战略。

新的战略应导致内部结构的改革,否则战略将归于无效。

28.组织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则?

224-225答:

建立一个开放体系的组织机构,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目标明确、功能齐全、政企分开。

任何组织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检验一个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和科学的一个标准。

一个组织机构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外,还必须具有决策、执行、咨询、沟通、监督等功能。

而要给经济组织松绑放权,就必须实行政企分开。

第二,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第三,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

任何组织一定要因事调职、因职设人,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上述要求。

第四,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五,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

第六,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如果我们认真执行这些原则,就可以改变目前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脱离群众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不良现象。

29.工作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37答:

1。

从管理哲学角度,要牢牢把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人和工作的关系,并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灵活地、有选择性地使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和以任务─结构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

从心理学角度,要认真考虑工作者的个人特征、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整个组织的气氛和管理方式等因素。

3。

从工效学角度,注意工作设计应使某一工作的各项任务适合于人们的能力和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工作任务的时间安排要紧凑、合理,要把时间上紧密联系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设计在一起;要使工作本身有不同层次,既有比较常见的操作,又有相当责权的任务,以使工作具有渐进性;使工作人员运用相关联的设备尽可能在同一或邻近的地点从事工作。

4。

从技术学角度看,也应当重视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生产和设备等条件对工作设计的影响。

30.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248答:

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但经受的压力感水平过高,或中等水平压力感持续的时间过长,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这时需要管理人员采取行动.其实压力感对于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并不直接,虽然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绩效.但他们仍然以为这种压力感令人不快。

对付压力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有效的管理者认为,首先要善于识别并指出压力的所在及其影响,以改变工作习惯和行为方式来对付太大的压力.2.通过员工个人的解决途径来减轻和抵消压力.员工个人可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研究成果表明,其对于抵消和减轻压力都是有益的.员工个人解决压力的有效策略除了增加体育锻炼,进行放松训练外,还可以通过实行时间管理,扩大社会支持网络等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感.31、组织文化的建设方法?

252-253答:

一般来讲,塑造和增强组织文化最强有力的基本方法是:

①领导者重视、调节和控制。

②领导者对重大事件和企业危机的反应。

③领导者进行详细的角色示范,教育和培训。

④分配报酬和提升的标准。

⑤招聘、挑选、提升、退休和解聘职工的标准。

此外,还要结合以下一些重要的辅助方法加以应用。

①企业组织的设计和结构;②企业的制度和程序;③物体的空间、外表和建筑物的设计;④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故事、传说、神话和寓言;⑤企业宗旨、纲领和章程的正式说明。

32.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68-269答:

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主要有下列四个方面:

(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与适应性

(2)组织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合理性(3)组织权责体系的合理界定与授权行为的合理性(4)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33、勒温的组织变革程序模式是什么?

280答:

美国学者勒温从探讨组织变革中组织成员的态度出发,提出组织变革经历"解冻、改变、冻结"三阶段的理论。

勒温认为,在组织变革中,人的变革是最重要的,组织要实施变革,首先必须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

组织成员态度发展的一般过程及模式,反映着组织变革的基本过程。

解冻是指刺激个人或群体去改变他们原来的态度,改变人们的习惯与传统,鼓励人们接受新的观念。

改变是指通过认同与内在化等方式,使组织成员国形成新的态度和接受新的行为方式。

冻结是指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最后被接受和溶合的、所期望的新态度和行为方式长久地保持下去、溶合成为个人品德中永久的组成部分。

34、工作生活质量与生产率的关系?

287答:

工作生活质量与生产率的关系是复杂的,它通过三个途径来提高生产率:

第一,工作生活质量措施能改善人们之间的交往,加强职工与组织之间的合作。

不同的职务或部门取得协调统一,有利于实现全面任务。

这样才能提高生产率。

第二,工作生活质量措施能增强对职工激励,满足职工迫切的需要,从而激发起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第三,工作生活质量措施能增强职工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行解决群体中一些问题,更好地参与决策。

总之,工作生活质量措施,能够依靠改善交往和联合、职工激励和个人能力,直接地推进生产率。

也能够依靠增加职工福利和满足来间接地影响生产率。

二、论述题1。

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4答: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特别最近几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