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地理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1287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凤庆地理概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凤庆地理概况.docx

《凤庆地理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庆地理概况.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凤庆地理概况.docx

凤庆地理概况

凤庆地理概况

(目录)

一、凤庆简介

二、凤庆历史沿革

三、凤庆自然地理

(一)气候

(二)地形

(三)水系

(四)植被

(五)土壤

(六)资源

四、凤庆人文地理

(一)行政区划

(二)经济

1.农业

2.主要企业简介

3.旅游业

(三)交通

(四)历史文化

1.文献名邦

2.历史名人

3.文物保护

(五)民族风情

(六)宗教

五、发展展望

凤庆地理概况

一、凤庆简介

凤庆县,亦称蒲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临沧市市辖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临沧市的东北部,跨99°31′E~100°13′E、24°13′N~25°03′N之间,东与巍山县(属大理州)、南涧县(属大理州)相连,东南与云县毗邻,西南与永德县交界,西、西北与昌宁县(属保山市)接壤。

是“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滇西文献名邦,临沧市教育大县。

全县辖13个乡镇,45.6万人(2011年),国土面积3335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约16.5℃。

县城所在地凤山镇居县境中部,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580公里,距临沧市政府驻地临翔区123公里。

东西最大横距5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1公里。

境内均为山区峡谷,仅营盘镇有少许丘陵盆地。

最高点为大雪山黄竹林,海拔3098米。

最低点为猛统河出境处,海拔900米。

县城海拔1578.8米。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四季如春”之称。

立体气候状况孕育了凤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类型,赋予了凤庆丰富的生物景观。

二、凤庆历史沿革

  凤庆,古为蒲蛮之地,故亦称蒲门。

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便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活。

最早居住在这里的被称做濮人,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的祖先,继后有傣族、彝族、白族、回族、苗族、傈粟族、拉祜族等相继入境定居。

明清两代,汉族亦大量迁入。

目前全县有24种民族,人口45.6万人。

据史书记载,濮人曾参与武王伐纣,会战于孟津。

凤庆唐属姚州,宋归永昌。

元泰定二年(1325年),夷长孟氏,请求内附。

泰定四年内附后设顺宁土府。

天顺元年(1328年),设顺宁府宝通州、庆甸县。

万历二十六年(1598),改为流官制,称顺宁府。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顺宁县。

民国2年(1913)废府留县,先隶迤南道,后属迤西道。

民国18年,裁撤道署,直属云南省府。

民国31年属蒙化第五行政区。

民国38年属蒙化第十一行政区。

1950年2月22日,顺宁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3年3月属大理专区。

1954年8月26日改名凤庆。

1956年以后属临沧专区(后改称临沧地区,现改为临沧市)。

1959年初与云县合并,称云凤县,年底分开,恢复凤庆县。

三、凤庆自然地理

(一)气候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6.5℃,极端最低气温-5℃,年降水量1200mm,相对湿度约70%,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每平方米129629卡,为全省光能中等强度的地区。

年平均霜期为67天。

风向多为北风和西风,年平均风速2.2米/  秒,最大风速24米/秒  。

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冬暖夏凉,雨量集中,干湿分明。

(二)地形

凤庆县位于滇西纵谷南部,境内群山连绵,山川相间。

由于澜沧江及其支流顺甸河、黑惠江、迎春河切割,从北至南形成四大峡谷。

西部地势较缓,呈波浪式向西延伸,形成以营盘为中心的中山丘陵盆地。

  境内山脉,属怒山、云岭两大山系。

澜沧江以南属怒山山系,从南至北分布,主要有大雪山、万明山、黑龙潭山3支。

澜沧江以北属云岭山系,从西北向东南分布,主要山峰有光山梁子、金堂山、卡马山头、池塘梁子、灵宝山、六五山等,连贯鲁史、诗礼、新华3个乡镇。

(三)水系

境内河流属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

澜沧江从西北入境,由东南出境,穿过县城北部,过境长度59.4公里。

(四)植被

全县境内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群落组合复杂,植物资源丰富,寒温带、亚热带植物均有分布。

以壳斗科、茶科、松科、桦木科植物为主,组成常绿阔叶林植被。

海拔1400米以下的南亚热带河谷地区自然植被主要由木棉科、栎科、樟科、桑科、豆科等植物组成,主要树木有:

樟树、木棉、橄榄树、滇合欢、木荷、云南松等。

草本植物主要有菊科、禾木科。

海拔1400米-1700米的中亚热带低山区,以云南松纯林或松栎混交林为主。

海拔1700米-2300米的北亚热带半山区,以壳斗科的滇青岗、黄栎、高山栎等栎类和旱冬瓜、桦山松为主,混生红花油茶、白花油茶,主要经济林木是红花油茶。

海拔2300米以上的温带地区,以硬壳科斗科、山茶科、桦木科、杜鹃科等常绿壳斗科树种构成主要生物群落,主要树种有:

水青岗、滇青岗、高山栎、高山栲、红花油茶和杜鹃类多种乔木、灌木,林下有生长较好的刺竹、实心竹、黄竹,草本植物有禾本科、菊科、厥类,地表和树杆上有大量的苔癣地衣。

  

现有森林面积160万亩,森林覆盖率32.7% 

(五)土壤

境内的土壤主要有8个土类、15个亚类、49个土属、124个土种。

土壤多为红壤,pH值5.0~6.0,偏酸,适合于粮食作物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六)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3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3万亩,其中:

水田14.2万亩,旱地33.1万亩。

水资源

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共有大小河流168条,澜沧江过境长度59.4公里。

全县地表径流量20.22亿立方米,平均年产地下水6.18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

凤庆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不含澜沧江)为17.1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1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29.75%,可利用系数0.13。

地热资源

全县地热资源丰富,有热泉2个,中热泉6个,中温泉2个,低温泉3个,这13个温泉的放热量约为17.68兆瓦。

生物资源

凤庆县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植树种类繁多。

有家畜24种,家禽14种,昆虫类动物10种,两栖类动物、软体类动物数10种,鱼类31种,鸟类42种,兽类动物24种。

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七种:

金钱豹、绿孔雀、四爪陆龟、云猫、云豹、马来熊、黑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三十六种:

穿山甲、豺、黑熊、马鹿、岩羊、巨松鼠、树狗藤狸、白鹇、蟒蛇、猕猴等。

植物资源有82科212属365种。

主要优势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栎类、桤木、木荷、桦木、油杉、麻栎、核桃、杨树等。

其中:

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五种:

秃杉、水青树、杉栎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三种:

云南松、野生茶树、云南山茶。

重点植物药材有鸡血藤、黄连等。

四、凤庆人文地理

(一)行政区划(2006年)

凤庆县辖8个镇、2个乡、3个民族乡、4个居委会、2993个村民小组,共45.6万人(2011年)。

(2005年,凤庆县撤销永新彝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鲁史镇,鲁史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德思里彝族佤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勐佑镇,勐佑镇政府驻地不变。

凤山镇 

面积:

218平方千米人口:

7.66万人邮编:

675900代码:

1辖4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

龙泉、凤山、文明、东城;小箐、安石、董扁、青树、落星、上寨、东山、麦地、后山、红塘、象塘、前丰、大有、等上、京竹林、金平、平村、清水河。

镇政府驻香灯街。

1952年设顺城镇,1958年改卫星公社,1962年设凤山镇。

鲁史镇 

面积:

347平方千米人口:

3.40万人邮编:

675914代码:

2辖17个行政村:

 鲁史、宝华、鲁家山、沿河、金马、古平、金鸡、凤凰、犀牛、力马柯、永新、河边、团结、永发、羊头山、老道箐、新塘。

镇政府驻营盘新街。

1949年置鲁史镇,1984年设区,1988年复置镇。

原永新彝族乡1958年属鲁史公社,1972年析置永新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设永新彝族乡。

2005年,撤销永新彝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鲁史镇,鲁史镇政府驻地不变。

小湾镇 

面积:

204平方千米人口:

2.88万人邮编:

675909代码:

3辖12个行政村:

 小湾、蕨菜、箐中、正义、温泉、桂花、锦秀、华峰、三水、梅竹、春光、马街。

镇政府驻小湾。

1958年设上游公社,1984年改马街区,1993年置小湾镇。

营盘镇 

面积:

367平方千米人口:

4.48万人邮编:

675908代码:

4辖17个行政村:

营盘、大乃坝、景杏、贺费、勐统、杨家寨、忙岗、红立、三塔、帮拐、秀塘、忙帮、干塘、里拐、安平、田坝口、京立安。

镇政府驻营盘街。

1950年为顺宁县第六区,1984年设营盘区,1988年设镇。

三岔河镇 

面积:

282平方千米人口:

2.78万人邮编:

675905代码:

5辖13个行政村:

雪华、光华、松花、涌金、康明、水田、明龙、王平、棉花林、秀衣庄、山头田、柏木、大龙塘。

镇政府驻三岔河。

1972年置三岔河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设乡。

勐佑镇 

面积:

381平方千米人口:

4.90万人邮编:

675903代码:

6辖20个行政村:

勐佑、鱼塘、新林、习谦、立果、岔路、白岩、翁乐、高山、棕园、安街、河东、中和、新寨、新田、阿里候、大寨子、界牌、立达、立平。

镇政府驻勐佑街。

1950年属顺宁县第二区,1969年设红旗公社,1984年设勐佑区,1988年置乡。

原德思里彝族佤族乡1961年属勐佑区,1973年析置德思里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设德思里彝族佤族乡。

2005年,撤销德思里彝族佤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勐佑镇,勐佑镇政府驻地不变。

雪山镇 

面积:

232平方千米人口:

3.20万人邮编:

675906代码:

7辖13个行政村:

兴街、中山、立马、荒田、王家寨、安和、新民、新化、新联、新文、永顺、新平、桂林。

镇政府驻立马大桥街。

1958年设卫星公社,1959年属立马、永金公社,1961年设雪山区,1988年置乡。

洛党镇 

面积:

258平方千米人口:

3.62万人邮编:

675901代码:

8辖20个行政村:

洛党、白云、鹿鸣、岳舞、礼乐、和德、厚丰、水菜林、永和、桃花、荣上、田心、太平寺、鼎新、箐头、琼岳、大兴、新峰、中村、万峰。

镇政府驻洛党街。

1958年属卫星公社,1959年成立洛党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设洛党彝族乡。

诗礼乡 

面积:

217平方千米人口:

2.65万人邮编:

675915代码:

1辖14个行政村:

诗礼、永复、孔兴、清华、古墨、牌坊、三合、河平、乐平、永乐、朝阳、武伟、安义、禄丰。

乡政府驻诗礼街。

1959年设诗礼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置乡。

新华彝族苗族乡 

面积:

335平方千米人口:

2.70万人邮编:

675913代码:

2辖11个行政村:

新华、白腊、西密、瓦屋、沙帽、凤云、水源、砚田、紫微、文平、美华。

乡政府驻新华。

1958年属鲁史公社,1970年析置跃进公社,1982年更名新华公社,1988年设彝族苗族乡。

大寺乡 

面积:

224平方千米人口:

3.67万人邮编:

675911代码:

4辖11个行政村:

大寺、河顺、双龙、回龙、平河、岔河、清水、漭街、马庄、德乐、路山。

乡政府驻大寺街。

1959年分属平河、德乐二公社,1962年设大寺,1969年改公社,1988年改乡。

腰街彝族乡 

面积:

94平方千米人口:

0.86万人邮编:

675902代码:

6辖6个行政村:

腰街、函关、民安、复兴、星源、开明。

乡政府驻腰街。

1950年属顺宁县第四区,1973年设腰街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设腰街彝族乡。

郭大寨彝族白族乡 

面积:

176平方千米人口:

2.12万人邮编:

675907代码:

7辖11个行政村:

大立色、琼英、卡思、松林、平掌、帮贵、文德、团山、干马、罗家寨、郭大寨。

乡政府驻寨子边。

1959年设郭大寨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置郭大寨彝族白族乡。

(二)经济

凤庆县经济总量(GDP)位于临沧市第四名(次于云县、耿马县、临翔区),人均GDP位于临沧市第七名(次于云县、耿马县、临翔区、镇康县、沧源县、双江县,全省第110名)(全省共有129个县域经济体),经济相对落后,是临沧市七个国家贫困县之一(云南省有73个)。

“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31.51亿元,年均增长13.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3.78亿元,年均增长33.9%。

财政收入达4.66亿元,年均增长42.6%。

财政支出达14.5亿元,年均增长41.9%。

实现招商引资12.52亿元,年均增长64%。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6.39亿元,年均增长24.8%。

各项贷款余额达24.88亿元,年均增长15.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6元,年均增长2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06元,年均增长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54亿元,年均增长23.2%。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农业

2011年以来,凤庆县大力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强势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3860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48元,同比增长29.3%,农业整体发展良好。

以下介绍凤庆县主要农业产业的发展特点。

茶叶生产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1639年游风庆时曾在游记中写到:

“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今大寺乡马庄村),店主老人梅姓,颇能蔚客,特煎太华茶饮余”。

说明早在16世纪以前,凤庆就有著名的太华茶和玉皇阁茶。

凤庆是云南大叶茶种发源地之一。

茶树资源普查表明,全县很多地方都遍布野生茶树群落,其中以澜沧江畔小湾镇香竹箐栽培型野生大茶树为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最粗的大茶树。

凤庆是云南“滇红”茶的故乡。

1939年试制“滇红”成功,成为中国出口名茶—“滇红”的发源地。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共有茶园面积3.15万亩,茶叶产量500吨。

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茶叶生产,全县各乡(镇)80%的农户种茶。

据统计,2011年,全县拥有茶园面积301079亩,同比增加6797亩,增长2.3%。

其中:

采摘面积266555亩,同比增加6397亩,增长2.5%;实现春茶总产量10741吨,同比增产1522吨,增长16.5%。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09年3月开展了全国重点产茶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凤庆县茶产业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产业发展规模已步入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前列,茶园面积占全国第三位、产量占第七位,但产值较低,未进入前十名。

核桃产业

凤庆核桃因果大、壳薄、肉厚、仁白、味香的优良品质受人青睐,1976年凤庆就被定为全省发展泡核桃基地县,1979年6月被列为全省25个核桃基地县之一,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到目前为止,全县13个乡镇174个村共有7万多户农户种植核桃,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1%。

有五个乡镇发展面积突破10万亩(鲁史、勐佑、三岔河、洛党、凤山),有4个乡镇接近10万亩(新华、小湾、郭大寨、雪山),有23个村发展面积在1万亩以上(西密、瓦屋、金马、宝华、鲁家山、沿河、德乐、平河、和顺、大寺、鱼塘、中和、勐统、春光、锦绣、三水、新民、松林、干马、柏木、雪华、涌金、太平寺)。

全县核桃基地规模累计达123万亩,2008年挂果面积15万亩,产量1.51万吨,产值3亿元,人均核桃收入7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501元的28.7%,核桃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农户近1000户。

到2015年,全县将建成核桃基地140万亩,并实现全部投产,按照亩均10株计算,全县核桃总株树为1400万株,以每株200元产值测算,全县农民核桃收入为28亿元,人均收入达6200元左右。

届时,核桃将真正成为我县小康社会建设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核桃总产量为1.51万吨,95%是向外地销售原料,销售量为14345吨(其中原料果占63%,9037吨,核桃仁占37%,5308吨),5%为当地企业以深加工产品或小包装形式外销(如核桃粉、核桃油、核桃含片),年加工量为755吨。

蔗糖产业

凤庆县因地制宜,不断壮大蔗糖产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真抓实干,确保甘蔗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

2011年,全县整个榨季工业入榨量264700.579吨(其中:

凤庆县辖区营盘、勐佑两镇260287.47吨,永德县亚练乡4413.109吨),比上榨季增32273.579吨,增长13.89%;本榨季收购甘蔗平均价为338.51元/吨,比上榨季平均每吨增98.51元,增长41.05%;生产成品糖32365.7吨,比上榨季增2042.7吨,增长6.74%;生产酒精2139.136吨(2649千升),比上榨季增157千升,增长6.3%;产糖率12.23%,比上榨季下降0.82个百分点。

今年年初全县下达甘蔗新植任务20000亩,实际完成24000亩。

烤烟产业

烤烟已成为凤庆一大支柱产业,主要分布在江外三个乡镇。

2011年,凤庆县共投入烤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803万元,建设管网工程7件115公里,配套水池103个,沟渠57条108公里,机耕路12条15公里,架设饮水管道530公里。

建盖卧式密集型烤房1445座,外电架设已全部完成,烘烤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计划建盖小烤房1450座,现已完工1293座;计划建设小水窖2000口,现已完工1842口。

烟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烟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011年,凤庆县共收购烟叶23.24万担,完成计划的109.52%,收购金额21752.64万元,实现烤烟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

2.主要企业

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滇红集团)创建于1939年3月,前身系1939年由当代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先生创建的“顺宁实验茶厂”,1954年随县名改为“云南省凤庆茶厂”。

从上世纪40年代起,所生产的“滇红”名茶就出口英、美等国。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国家出口红茶定点生产企业,所生产的滇红系列产品为国家出口创汇、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滇红特级工夫茶”自1958年起至今,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宾的外事礼茶。

目前,集团自有基地茶园30700亩(其中20000亩通过瑞士IMO国际有机茶认证),茶叶初制所80多个,主要生产线4条,CTC红碎茶生产线4条,茶叶科学研究院一个(拥有全国最齐全的茶类种质资源),现年生产加工规模5000吨(2011年完成整体搬迁后生产规模将达15000吨)。

产品以滇红工夫茶、滇红碎茶(含CTC碎茶)为主,并包含了普洱茶、紧压茶、绿茶、茉莉花茶、袋泡茶、速溶茶等八大类130多个品种。

创制于1939年的“凤牌”滇红茶,是有着70年历史的知名品牌,曾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等荣誉称号,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茶叶名牌”。

“凤牌”普洱茶、紧压茶先后获得广州国际茶文化节金奖、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博览会“茶王”等称号。

“王子冠牌”绿茶连续三年获“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云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

1986年,时任云南省省长和志强把公司生产的“滇红特级工夫茶”作为国礼赠送来昆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2009年,公司生产的“经典58”和“滇红金曲”红茶荣获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10年8月,公司生产的“凤牌毛尖”红茶荣获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首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

滇红集团是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和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连续四年荣获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现有资产4.13亿元,在职员工526人,是全国最大的集种植、生产、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的民营股份制茶叶企业。

云南省凤庆糖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凤庆糖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凤庆县营盘糖厂,始建于1984年12月,建厂规模为日处理甘蔗500吨,是凤糖集团的发源地。

1997年11月,凤庆县委、政府本着“盘活国有资产、扩大对外开放”的原则,以当时效益最好的营盘糖厂招商引资,与广西阳光糖业公司强强联合,成立了云南省凤庆糖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云南省第一家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制糖企业。

2002年9月,云南省凤庆糖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承债7000万元并购了原云南省云县糖厂,成立云南云县甘化有限公司;2003年12月,以承担全部债务重组了原云南省云县幸福糖业公司,成立云南省云县幸福糖业有限公司;2004年3月在昆明注册成立了云南晶菱糖业营销有限公司;2006年10月控股经营具有70年历史、全国最大的制茶企业——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临沧市两大糖、茶行业联姻。

目前,集团糖业方面拥有云南省凤庆糖业集团营盘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云县甘化有限公司、云南省云县幸福糖业有限公司、云南晶菱糖业营销有限公司等生产经营实体四个,由王天权担任法人代表,资产总额6亿元,有员工近1100人、季节性从业人员近1000人,是临沧市工业发展十强企业、云南省百强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集团蔗区覆盖临沧市凤庆县、云县、永德县和临翔区的15个乡镇、105个村办、743个小组、2.8万户农户。

3.旅游业

凤庆县有较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初步开发的石洞寺、凤庆文庙、凤山公园等景点,有嘉恒、汇通等旅游星级服务接待设施,有以小湾电站为代表的澜沧江百里长湖水电工业旅游资源和鲁史古镇、香竹箐古茶树、滇红等茶文化旅游资源,有以安石村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凤庆是展现临沧市水电工业茶文化走廊的重要区域。

但由于凤庆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在全市属旅游温冷地区。

2008年凤庆县共接待海外旅游者429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26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327544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419.52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9530.18万元。

旅游产业对全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拉动效应不突出。

凤山公园

  相传很久以前,一只金凤凰飞到这里,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便不顾再往前飞,落到这里变成了这只山,后人取名凤山。

  凤山象一只巨大的凤凰向着东方升起的太阳展翅起飞,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天高云低,烟雾迷漫,是过去顺宁十景中的“凤岫凝烟”景观,也是人们“登山观城景,入林赏凝烟”的游览好去处。

  清光绪33年(1870)赴顺宁任知府的琦磷在任六年间,勤政爱民,兴学校、创邮电、重农桑、办实业,与城绅陈维寅各捐银50两,开辟凤山茶园,推广种茶制茶,此后一年一度的清明春茶会便成为凤庆的品茶售茶的商务交流盛会,直到解放初期。

  1990年,凤庆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凤山公园,十年来已修建公园大门、登山石阶、凉亭、茶花女塑像和金凤凰腾飞的雕塑,公园初具规模,已成一风景名胜。

凤山烈士陵园:

在县城西凤山,海拔1750米,占地5184.24平方米。

1955年由中共凤庆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批准修建,筑有烈士墓16家,方形烈士纪念塔1座,塔碑刻有在征粮剿匪中英勇牺牲的46位烈士英名。

1982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整修,成为风景幽美的园林地。

琼英仙洞:

琼英洞群是凤庆县的一大风景名胜,地处于郭大寨彝族白族乡。

从古至今,琼英洞群吸引了许多旅游爱好者和探险者来到怒山余脉的褶皱深处探询“世外桃源”。

据了解,郭大寨乡琼英洞群,以“险、秀、奇、绝”而著名,洞内有许多石田、石乳及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历代官员、名人的题名、题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四季如春的郭大寨乡地处凤庆县城西南部,境内居住着汉、彝、白、布朗、壮、苗、回、满、傣等多种少数民族。

因为洞内的奇异石头,美如玉石,这个洞被人们称为琼英仙洞,所以郭大寨乡也就被人们称为“琼英乡”。

凤庆文庙

凤庆文庙位于凤庆县城,是祭祀中国传统文化先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

整个建筑占地约12000平方米,有鸣凤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