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1321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对联》主题活动案例

一、主题提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元曲更体现出古代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而对联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国文化,发展至今,更显其精妙与独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逢过年还保留着贴春联的习俗,在一些旅游地也经常能见到对联,但现在的孩子由于对这种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显得莫不关心。

小学语文第七册有《春联》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提出来,他们还发现有些人家墙壁上也挂着类似春联的句子,砌新房上梁时也要贴,那么这些是不是也叫春联呢?

他们觉得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还想进一步了解。

为进一步宏扬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通过活动,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对联,了解中国的文化。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2、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懂得生活中中处处有学问,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选题分组

1、谈话激趣

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句子?

这些也是春联吗?

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2、师出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的对联,有谁能读一读。

3、书店买一本有关对联的书。

4、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

5、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

6、请专家作讲座。

7、打电话给亲戚、朋友。

8、写信给作家。

9、网上论坛。

(四)师小结

希望每位同学在研究中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能力和知识的双丰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分组进行研究。

1、调查访问(学生以照片、录像、录音、记录等形式记录采访过程)

(1)、访谈有关老师。

(2)、采访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

对联研究访谈表

研究主题对联的用处研究人

访谈对象董老师访谈时间2005年10月28日

访谈地点学校办公室

具体内容

问:

董老师,我们如今哪些地方还用对联?

它们有什么用?

答:

用对联的地方还是比较多。

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要贴春联;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房门上贴婚联,以祝愿新人幸福美满;再如有老人祝寿时,要在中堂上挂寿联,来祝愿老人与天齐寿。

问:

我还看到有些人家在一幅画的两旁挂对联,这是怎么回事?

答: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堂,主要来显示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对联的内容通常要和画的内容相配。

……

2、查找资料(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材料记录的方法)

(1)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或教学生用“google”网站搜索有关资料。

(2)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资料。

(3)有条件的学生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

(4)找找身边的对联,到村上把人家贴在门上的春联收集起来。

3、填写研究记录表。

对联研究记录表

(一)

研究主题妙联巧对研究人陆佳洁、陆晓甜

研究方式查阅书籍资料来源楹联世界、家中的书籍

研究时间2005年11月3日研究地点家中

具体内容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由数字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对仗工整、音韵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许多妙联巧对,更使人赞叹不已。

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心得体会

原来我对对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对联写得非常精采,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

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对联了,我去公园也看见有些亭子的柱子上写着对联,但那些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

 

(二)阶段性反馈交流

1、各小组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并说说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收集到的。

3、谈谈在研究中所碰到的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4、调整自己的计划。

5、写反思日记。

6、组织阶段评价。

首先,每位学生对照自评表,对自己在活动是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然后展开组内交流,同时小组成员对他进行组内评价,并提出建议。

然后指导教师根据其表现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

(三)资料的整理

1、师生共建《对联》专题网站。

2、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及时放入记录袋中。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你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离分享吗?

(二)成果汇报展示

1、妙联巧对组汇报。

(部分)

学生: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对联的故事,如:

《王羲之妙书春联》讲的是: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写了一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上。

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是此联一贴出,便被人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也不生气,又写一付贴上,内容是:

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没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眼看左邻右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家门前空空,急得王夫人催着王羲之想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又写一付,但此次只贴半截: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里又有人来揭了,但一看,这付对联实在不吉利,只能溜走了。

早晨刚亮,王羲之亲自把另半截贴上,大家一看,此联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手称妙。

我们小组还收集了许多奇联妙对,今天先考考大家,看大家的水平如何。

请在下面的对联中填入动物名称,组成对联。

(1)江水腾()影,春晖照华年。

(龙)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

(3)扬鞭策()入新岁,举杯祝酒迎来年。

(马)

(4)一马当先辞旧岁,三()开泰贺新年。

(羊)

(5)()啸青山千里秀,风拂翠柳万户春。

(虎)

(6)风拂杨柳千山绿,影随玉()万户春。

(兔)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令他十分惊奇,乾隆出了上联,纪晓岚略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

同学们,你知道这位老人有多少岁了?

2、对联写作组汇报。

我们通过活动,已基本掌握了写对联的一些要求,并且也学着写了几幅对联,现展示给大家看,请多提宝贵意见。

(学生把自己写的对联贴在黑板上)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

现在把这些对联送给大家: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孙中山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徐特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在学生认真听取各组汇报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他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2)、听了他们的汇报,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三)组织评价。

首先,对照评价内容,让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自我评价;其次,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记录等对小组成员进行口头评价;然后通过家长问卷让家长进行评价,接下来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档案袋等作出鼓励性、协商式评价;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作出对自己的终结性评价。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但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参与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了评价。

我认为,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但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精心策划、准备、实施,使他们明白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接触社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

在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辛酸,困惑的苦恼,获得的艰辛,所有的这些,锻炼了每一位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顽强的毅志力和责任心。

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五、学生的收获。

1、发挥了自主探究精神。

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内容,所以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知识,而且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了社会,通过主动的探索,去发现和体验。

2、学生学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白了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很多,如查阅资料、网上查询、实地考察、采访专家等。

在收集了许多信息的同时,他们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筛选、分析,并进行归纳。

从而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

外出活动、课间讨论要交流,课堂上谈自己的方案要交流,对别人的方案提意见或建议要交流。

采访对方,要对方合作;制定方案,要小组合作;课堂上要与老师、同学合作;课后要与同学、家长合作。

4、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挨家挨户把门上的对联抄下来,有的学生到镇文化站去采访;有的去向一些经常写春联的长辈讨教等等,所有的这些,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六、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新型课程。

基于这一理念,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共同开展了“对联”这一活动,在活动中有了更深的体会。

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体现活动的自主性。

这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尊重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的确定,再到聘请指导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等,教师只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没有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

2、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体现活动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的核心。

此次活动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实践活动,在采访、查阅、了解、探究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观察生活,养成收集信息的意识、习惯学生每天生活在社会中,可接触到很多信息,而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生活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从生活中收集信息,能使他们养成自觉搜集信息的习惯。

合理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出新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

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4、突破学科之间的隔阂,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特性。

活动课程的学习内容来自于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

在这次活动中就包括了语文(创作对联)、书法(写对联)、历史(对联的起源)、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围绕着“对联”这个主题进行了综合、重组,使学生对“对联”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5、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课程的互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在将预定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开放的活动中,师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依靠大家的共同智慧和创造精神,在活动中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