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1760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阅读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阅读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阅读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阅读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阅读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阅读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阅读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技巧.docx

《阅读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技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阅读技巧.docx

阅读技巧

 

2013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师:

夏红发

单位:

高三集体备课组

 

2013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考纲要求

2013年语文《考试说明》(新课标)对该考点的要求是: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含义包括字面义和文中义,特别要注重文中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表层义和隐含义,特别要理解透隐含义)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实用类文章中的概念、观点的内涵归纳整合,文学类作品中的内容条陈梳理)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的篇章结构;怎样论述的,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照应,过渡。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章写了几方面内容,或写了几成什么意思;文章的中心思想(可观的,主观的,或显性的,隐性的)〗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欣赏什么,摒弃什么。

其中考查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能力,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量为4题,赋分每题3分,共12分

二、试题设置

(一)、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

此类题目命题总体特征:

是在玩文字游戏。

命题者通过删、添、调、改、漏、凑等六种手段来设置错误点。

1.删:

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

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

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

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特别注意的是它的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二)、选择题设错陷阱的规律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规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以偏概全

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重点关注:

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2.混淆时态:

(已然与未然)

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重点关注:

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3.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

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

(可能与必然)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重点关注:

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5.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解题对策:

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

6.混淆是非: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7.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

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解题对策:

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8.混淆充分、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只有……才充分条件:

只要……就

9.混淆程度深浅

解题对策:

在遇到涉及有程度深浅的选项时,一定要关注显示程度的副词,并与原文认真比照。

10.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解题对策:

同学们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

“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特别注意,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

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

(2):

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3):

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

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阅读方法——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

1、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

(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3)、关联词

(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2、审(题干、选项)

这一步是审题,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

1)、题目要求是什么:

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

2)、提示方面:

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

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

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

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3、找(筛选信息)

这一步要求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找区位,审题干。

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内查语意。

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外查关系。

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

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3)、找错因

4、比(干扰项)

○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以下对应关系上:

①部分与整体。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上有意混淆。

(以偏概全)

指从范围上对内容进行了随意扩大,即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所作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

(也可能缩小)

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等。

可以用笔画出来,或者作特殊的标志。

②主观与客观。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

/客观与夸大(歪曲事实)——忠实于原材料

③原因与结果。

源流倒置——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④主要与次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⑤肯定与否定。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⑥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

“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

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⑦偶然、可然与必然。

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然说成往往,把“可能”的说法转述为“必然”的存在,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指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把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者“或然”与“必然”不分,或者“已然”与“未然”混淆,以假当真。

此时特别注意表程度、范围的关键词。

⑧有与无。

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从原文找依据、找推断

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

注意:

A、选项句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就是无法在原文找到依据。

B、选项句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却在原文中的不同位置。

C、选项句往往说得很有道理,但不是文中观点。

⑨推测有误——前期与后期(时态不清)

实际上就是在时间上、逻辑上的混淆范围,即有意把原文中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

此时应对照原文,注意表时间、表结果概念的关键词。

先期:

事物发展的前阶段时间或某一历史时期前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的相关情况。

后期:

事物发展的后阶段时间或某一历史时期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的相关情况。

注意“前、后”以及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的关键词语。

⑩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圈出对象,知彼知己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

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观点。

此时,应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

(11)偷换概念(选项中的词语同原文的词语不是等值概念)

选项句对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中的概念不统一,或在类别上,或在范围上,或在程度上。

注意:

与原文相比增加或减少或替代了的词语,甚至要考虑“的”“了”等虚词,看看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

其他雷区如答非所问(选项与题干在关系上并不相干)、自相矛盾、理解不当(注意指代词的具体指代内容及一些解释性句子的陈述对象)等。

【小结】审清题意和要求;看清文中有没有;弄清概念莫发愁;修饰词语勿遗漏;“可能”“将来”不要丢;“原因”“结果”不调头;夸大作用是吹牛;外延改变也是错;意思相反最不该;推测结论有缘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