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2256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设计.docx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教学设计

1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

本植物;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导入:

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

今天。

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

4、整理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

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认识: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

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

那些是草本植物?

(二)活动二:

给植物分类

1、导入:

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

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

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三)拓展:

认识一些新的植物

绿藻

水绵

肾蕨

苔藓

教学反思:

 

2.植物博览会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植物的某种特点对已有的植物资料进行分类。

2.能按照不同植物的特点设计出展台的各部分的主题。

3.能设计各种植物资料的展出形式,并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布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总结在展览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2.能为低年级的同学更好地办好植物博览会提出自己的建议,表现出协作精神。

3.能发现植物世界的丰富和美丽。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认识更多的植物种类。

能举例说明最新植物栽培技术或植物新品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植物博览会的筹办过程增强

对家乡植物资源的关注,进一步完善对植物世界的整体认识。

教学方法:

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各种各样的植物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

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千姿百态,让我们一起来参观植物博览会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

参观植物博览会

1.谈话:

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收集和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认识到植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下吧!

2.观察教材P7《植物博览会》的立体观景图,了解展览的内容。

3.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说说它们适合安排到展台的哪部分,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给植物分类的能力。

4.汇报:

(1)从中你学到了一些什么?

(2)你认为它的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3)如果让你来做,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的补充?

5.整理和归纳

(1)观赏植物:

郁金香、枸骨、马尾松、含羞草、猪笼草。

(2)经济作物:

大豆。

(3)珍稀植物:

银杏、珙桐。

(4)植物栽培技术:

转基因番茄、蔬菜温室大棚。

(5)寄生植物:

金灯藤。

板书设计:

第二课植物博览会

(1)观赏植物:

郁金香、枸骨、马尾松、含羞草、猪笼草。

(2)经济作物:

大豆。

(3)珍稀植物:

银杏、珙桐。

(4)植物栽培技术:

转基因番茄、蔬菜温室大棚。

(5)寄生植物:

金灯藤。

改进意见:

通过书上的图示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种类,每类植物都包括哪种植物,然后和书上后面的植物进行连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对,非常不错。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课

谈话:

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植物博览会展览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开一个植物博览会?

下面,让我们就办一个植物博览会,展览一下我们搜集的植物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2:

筹办植物博览会

1.提问:

如何筹办我们自己的植物博览会呢?

2.小组讨论。

(1)如何

规划展览的内容。

(2)如何制定方案,如何分工,布置展区。

3.小组制定方案(怎样布展、怎样分工、怎样突出自己组的特色……)。

提示: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做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4.分工合作布置展会。

5.归纳整理:

在筹办植物博览会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6.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课植物博览会

1.如何筹办植物博览会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

室外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做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2.归纳整理:

在筹办植物博览会的活动中,你有

哪些收获和体会?

 

3.鸟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生活有什么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鸟类哪种特征制作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有关鸟类的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

几乎每个人对小鸟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翘首蓝天,心儿随着飞翔的小鸟展开无穷遐想的经历。

关于鸟,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许多有趣的故事。

那大家都知不知道鸟类有哪些特征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

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1.提问:

鸟是我们所喜欢的一种动物,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认识那些鸟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

,及时的归纳和引导。

4.出示鸟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1)认识它们吗?

(2)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提问:

寻找那些只有鸟具备,其他动物不具备的特征?

5.出示教材P12动物的图片。

提问:

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

6.学生汇报。

7.归纳:

鸟的共同特征是:

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活动2:

鸟喙与取食

1.提问:

你见过鸟是怎样取食的吗?

它们的嘴有什么特点?

2.讨论、交流。

3.在教材P13用直线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

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勺)、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4.按照书上P13的步骤进行小组活动——模拟鸟喙的取食。

5.学生实验并及时的

记录。

6.汇报:

(1)从模拟实验中,你发现了一些什么?

(2)说说你的体会。

7.讨论:

(1)干旱时期,许多水塘和河流会干涸,一些开花结果的植物会死亡,这对于具有哪种类型喙的鸟的生活产生影响?

(2)一种鸟的喙比较的短

,能够磕开一些比较坚硬的种子的外壳,这种鸟的喙具有怎样的特点?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鸟类的起源。

板书设计:

第三课

鸟类动物的特征

1.特征:

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2.鸟喙与工具。

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勺)、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最主要特征。

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对所见到的动物进行辨别。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方式。

3、能分别举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实例。

4、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能体会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教学重点:

能分别举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实例。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物跳舞的录像,看后要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充分让学生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

二、自主探究:

 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为了更好地深入认识与了解这些动物,我们要先用分类的方法来研究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吗,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动物分一分类,小组讨论分类标准,并说说分类方法;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各种分类结果都填写在记录表内,为了节省时间,分类前可统一给教材中的动物编号。

3、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鼓励学生能从众多分类标准中找出哪种更合理并说出理由,引导学生意识到从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而不只是从体表颜色等来分更合理——这是由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训练的过程。

2、比较动物的骨骼

观察比较鸟、狗、鲤鱼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摸一摸人的骨骼有这样的特征吗?

总结: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1、说说鸟,兔子,金鱼,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根据此标准把动物分成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

四、拓展性活动:

1、让学生尝试动物分类的FLASH动画测试练习,并汇报交流测试成绩。

活动过程:

(1)、“区分更多的动物”活动——教材第18页的分类圈。

(2)、启发学生先要搞清作为例子的动物都具有哪些特点,再将具有类似特点的动物尽可能多地写在相应分类圈内。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不要求学生一次填写准确。

(3)、启发学生仿照研究鸟类共同特征的方法认真分析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4)、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将教材第19页各类动物的特征描述卡片的序号填在第18页的分类圈内的相应位置。

(5)、结合卡片中动物特征的描述,判断自己在分类圈内填写的动物名称是否合适。

最后统计各组是否有填错的现象,可适当讨论填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6)、科学在线——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谈谈自己通过第3、4课的学习有哪些感受。

五、小结:

A爬行动物 

  B昆虫   C 鸟类

D两栖动物   E鱼类   F哺乳动物

2、有时间还可播放动物世界短片,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3、鼓励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动物分类资料,制作自己的动物分类名片,并在班内交流。

六、科学在线——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谈谈自己通过第3、4课的学习有哪些感受。

七、板书设计:

鸟类:

麻雀

哺乳类:

兔子    

爬行类:

蛇、鳄

鱼类:

金鱼

节肢动物:

蚂蚁

环节动物:

蚯蚓

昆虫类:

苍蝇

教学反思:

 

5、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

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当到了快入冬的季节,大家有时就会患上流行性感冒,你们知道流行性感冒时怎么引起的吗?

正是由于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才使我们患上了感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

1.和常见的植物与动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呢?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细菌的放大图片及课件。

(出示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

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

繁殖的速度如何?

2.请同学们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活动过程:

a.活动开始,

(1)让学生互相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通过图片观察、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进一步增强对细菌的感性认识;

(3)让学生从身体大小、生活环境、繁殖特点等方面将观察到的细菌与常见的动植物进行比较,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记录细菌的特点;

(4)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对细菌特点较一致的认识。

b.设计图表,认识细菌的特点。

并填写记录表。

c.交流:

让学生说清是怎样知道细菌的特点的。

d.小结:

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小、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多数细菌繁殖迅速,细胞表面具有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壁,此外,有的细菌还具有荚膜、鞭毛和芽孢等结构。

三、认识细菌繁殖的速度

1.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细菌的繁殖速度很迅速,现在我们先来看一段细菌繁殖的视频。

2.你能想到什么办法用身边的材料模仿细菌的繁殖吗?

(往透明杯里放豆、折报纸)

3.假如一个细菌每隔20分钟分裂一次,你能根据对折报纸的办法所得到的细菌繁殖数量,计算出细菌繁殖所需要的时间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

页表中

所患疾病主要原因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细菌:

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

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细菌:

制酸牛

奶要用乳酸杆菌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病毒:

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

用来防治松毛虫

 

四、让我们更健康:

1.判断23页图中

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

2.学生判断、汇报

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作业:

回家制作酸奶

 

6.生活中的真菌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二、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设计和结果。

三、科学知识目

1.能够知道真菌

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2.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能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探究活动,感悟真菌特别是食用真菌的种类多样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真菌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

漫步在雨后茂密的森林中,我们在树干的底部或朽木上会发现一些形似小伞的蘑菇;在阴湿的环境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食物上长有“长毛”,这些都是真菌。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些真菌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

可以食用的真菌

1.出示一些关于真菌的图片。

提问:

你们认识它们吗?

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呢?

2.学生观

察图片并结合自己

的认识理解。

3.

教师介绍所出示的真菌的相关知识。

4.调查:

我们在生活中食用过那些真菌?

它们又分别具有那些营养呢?

5.学生讨论,并记录在书本P28中间的《记录卡》上。

6.汇报:

你们认为真菌有那些不同的特点呢?

7.讨论:

为什么说食用的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呢?

◆活动2:

食物发霉

1.谈话:

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

2.观察发霉的馒头,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思考: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

3.设计实验。

(1)假设:

食物在____________条件下容易发霉。

(2)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3)实验并记录。

(4)结论:

食物发霉的条件是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4.讨论:

怎样才能防止食物的发霉?

为什么?

★拓展活动:

食品保鲜

1.以生活中的某一种食物的保鲜的方法,观察它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方法有那些优点和缺点?

2.学生汇报并介绍对细菌和生活的一种危害?

板书设计:

第六课生活中的真菌

1.常见的真菌

银耳、灵芝、香菇、金针菇等。

2.食物发霉的条件

在潮湿阴暗、不通风

、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教学反思:

 

7、宝贵的生物资源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上有哪些生物资源,以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发现人与其他生物存在哪些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调查发现生物资源的宝贵。

教学重点

能设计可以表现人与其他

生物关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写一份保护濒临灭绝生物的倡议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共同构成生命世界,正是依赖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人类才能够生存。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哪些地方利用了生物资源?

(二)人类与生物的关系:

1、设计图表,将人类与生物的关系表现出来

2、观察31页设计实例

提问:

图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3、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并汇报

哪个组的设计最能体现人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4、阅读科学在线

(三)生物资源的保护:

1、感受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高等植物3万多种,木本植物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种(爬行类300种,鸟类1100种哺乳动物40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10%,淡水鱼600种,海鱼1500种,占世界鱼类10%,还有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熊猫、金丝猴、银杏、珙桐

2、认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已经灭绝:

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

腹角雉等10种

濒临灭绝:

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象等20种

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因为无计划采集枯竭:

冬虫夏草

3、调查:

当地有没有破坏生物资源的现象?

(捕杀青蛙)

4、设计保护生物资源的建

议书,汇报设计。

(四)布置作业:

收集我国珍惜动植物的资料

板书设计

宝贵的生物资源

人类的衣食住行与生物密切联系

保护生物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