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3027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5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docx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等温线图

方法技巧:

如何判读等温线图

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图相关因素分析

气温的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规律

应用

纬度因素(太阳辐射)

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

等温线定半球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等温线一月向南凸,七月向北凸

等温线定季节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等温线定洋流

地形

海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等温线与等高线几乎平行;海拔高的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拔低的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等温线定地形

坡向(太阳辐射、焚风效应)

相同海拔,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背风坡的气温高于迎风坡

等温线定坡向

阻挡作用(结合大气环流)

同纬度地区,有地形阻挡作用地区的冬季气温高于无地形阻挡地区

大气环流(冬季风降温)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工业区)出现闭合等温线

等温线判读城市功能区

2.读图方法分析

以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分析如下:

判读内容

等温线特征

判读示例

数值大小及变化

可判断区域所在半球:

向北递减——北半球,向南递减——南半球。

可判断不同区域温差大小

由南向北气温递减,说明位于北半球;从气温高低可以判读上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等温线

延伸方向

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

图示区域等温线的走向与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大体一致,100°E附近受山地地形影响,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

疏密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

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平原、高原面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密;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

图示区域东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小,等温线稀疏;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因此等温线密集

弯曲状况

向高纬凸:

陆地夏季、海洋冬季、暖流流经、地势低;向低纬凸:

陆地冬季、海洋夏季、寒流流经、地势高。

凸高则低,凸低则高——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低;反之,气温高

图中①⑤处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比两侧低,大致呈南北走向,为山脉所在地;③处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气温比两侧高,为河谷位置

局部闭合等温线

表示局部区域内气温出现特殊值,如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判读原则: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图中②地位于20℃闭合等温线内,闭合等温线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0℃、24℃,由此可判断气温值16℃<②<20℃,②应为云贵高原。

图中④地位于28℃闭合等温线内,闭合等温线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4℃、28℃,由此可判断气温值28℃<④<32℃,④地可能地处四川盆地内部

【典型例题】

(2016•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2.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思维过程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1.C2.C

练习:

(四川省乐至中学2016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文综测试地理试题)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

℃)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

C.纬度D.海陆位置

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

A.16B.20

C.23D.27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甘肃省西昌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

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

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

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

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

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

(2016·潍坊模拟)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

“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夏季风D.人类活动

7.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考试)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

℃),回答下列问题。

8.图中所示季节应该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9.影响图中阴影部分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D.纬度位置

(【全国百强校】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第五次月考)下图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关于四地气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叙述正确的()

A.①冬季温度高主要原因是位于四川盆地

B.②温差小主要原因是临海

C.③地夏季气温较低主要是受地势的影响

D.④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是因为纬度最高

11.关于乙图中日照年变化的曲线主要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A.I地海拔高,空气稀薄

B.II地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C.III地高寒气候,太阳辐射强

D.IV地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下图为四种区域等值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图中属于南半球的区域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山脉位于北美东海岸B.②处寒流仅分布在大陆西岸

C.③地雨区主要出现在M侧D.④地三条等值线数值相同

(【全国百强校】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日平均气温最大负距平分布图(日平均气温距平是指日平均气温与一年内日均温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关于图中甲、乙的数值大小及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12<甲<14,距海较近,降温较慢

B.6<乙<8,  盆地地形,山脉阻挡

C.14<甲<16,地势低平,气温较高

D.8<乙<10, 光照较弱,气温较 低

15.若图中的等值线分布能反映我国某种气象灾害的地域差异,则下列关于该灾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强度是南方大于北方

B.冬季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C.其形成与冷锋、气旋有关

D.一般情况下,次年病虫害与该灾害等级呈反相关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影响图示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的因素主要有()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河流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a)、500米(b)、1000米(c)水平面上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图示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A.锋面B.气旋C.反气旋D.台风

18.若此时东南方气团势力较强,甲、乙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两地皆为晴朗天气B.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C.甲地为阴雨天气,乙地为晴朗天气D.甲地为晴朗天气,乙地为阴雨天气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图示①、②、③和④等温线中,表示1月份等温线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当等温线③所示气温分布状况出现的时期()

A.印度半岛高温多雨B.巴西高原草原一片葱绿

C.非洲南端炎热干燥D.南极地区气温一年最高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1.对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A.地形B.纬度C.海陆D.洋流

22.A地7月气温可能是()

A.29℃B.27℃C.25℃D.23℃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大练习

(一))下图为某地区一月、七月等温线示意图,m表示大陆海岸线,回答下列各题。

23.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甲位于大洋西岸B.甲位于大洋东岸

C.图示区域为南半球D.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24.若甲、乙两地的一月和七月温差分别为16℃和6℃,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25℃,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

A.8℃18℃B.9℃19℃C.18℃8℃D.19℃9℃

(2013高考题安徽卷 )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下列各题。

25. 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 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 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26.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27.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8.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9.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 ①地 B.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013高考题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0.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  6时B 9时C 12时D  14时

31.该日()

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左图和右图分别为某大陆最冷月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2.图中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可能出现于图幅的()

A.中西部B.西北部C.东北部D.中东部

33.对h地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A.左图所示月份,该地午后多阵雨[来源:

学+科+网Z+X+X+K]

B.左图所示月份该地气温日较差总体大于图2所示月份

C.右图所示月份,该地多晴天

D.左图所示月份,该地常遭台风袭击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读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34.影响该区域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为()

A.海陆分布与纬度B.海陆分布与洋流

C.地形地势与降水D.盛行风向与植被

35.该区域沿海地区的自然景观应为()

A.沼泽B.沙漠C.草原D.森林

36.(【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热身模拟)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_______,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乙、丙两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3)试分析丁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

37.(【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8分)

(1)此图反映的是______(南、北)半球大洋表层水温分布状况。

图中①代表的是_________渔场。

(2分)

(2)图中A处海区等温线比B处海区等温线稠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有明显的突向。

请分析造成等温线在甲、乙两处海域不同突向的原因:

(2分)

(4)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

(2分)

 

【答案】1.C

【解析】图中三条等温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基本与纬线平行,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

【答案】2.A

【解析】图中R地外围等温线处于20℃与25℃两条等温线之间,则闭合等温线可能为20℃或25℃,再根据R地是两河源头,说明地势较高,故此处闭合等温线为20℃,由此可知R地气温介于15℃~20℃之间。

【答案】3.B

【解析】乙地东侧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且气温较低,则此处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从乙地位置可知该地受西南风影响较大,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较多。

【答案】4.A

【解析】根据经纬度、陆地轮廓及河流流向定位可知,该地为东欧平原,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

【答案】5.B

【解析】该地等温线呈南北走向,其原因应是距离大西洋越来越远,海洋性越来越弱,温度越来越低,故B项正确。

东欧平原内地势平坦,东侧没有寒流,西部海洋性强,光照较弱。

【答案】6.A

【解析】图示积温等值线在兰州以西黄河河段向低值处弯曲,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原则,可知兰州以西黄河河段积温比南北两侧高,其原因是位于黄河谷地,地势低洼,温度高;在祁连山段,等值线向高值处弯曲,气温低,其原因是海拔高。

【答案】7.D

【解析】“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了随高度的变化气温也在变化,即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一日须携四季装”反映了该区域昼夜温差大,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日愁暴雨夜愁霜”是指白天降雨,夜晚结霜。

青藏高原温差大,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结霜。

【答案】8.D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根据气温分布数值来看,最北部地区为-28℃,所以为冬季。

【答案】9.C

【解析】图中阴影部分等温线向北弯曲,所以该地的气温高于同纬度东西两侧,结合地形来看,该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之间,属于松嫩平原地区。

冬季受西部大兴安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与两侧,且地形为平原,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所以影响该地气温高的原因为地形地势。

【答案】10.C

【解析】甲图中①地全年高温,冬季温度高主要原因是纬度低,是海口;重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候大于0,②是重庆,温差小主要与地处盆地地形有关;拉萨是高原气候,年较差小,全年温度较低,③地为拉萨;乌鲁木齐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最大,可判断④是乌鲁木齐。

【答案】11.A

【解析】乙图中日照时数:

I地为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II地为海南,受海洋影响大;III地乌鲁木齐,深局内陆,大陆性强,晴天多,太阳辐射强;IV地是重庆,受地形影响,多雨雾,日照时数少。

【答案】12.D

【解析】山地气温两侧低,等温线应向气温高的地方弯曲。

①图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向北气温较高,属于南半球;寒流是水温低的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②图中越向南水温越高,属于北半球;③图中锋面符合为冷锋,冷锋是由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向北是暖气团方向,属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山地自转线速度大于同纬度平原地区。

④图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向北弯曲,说明向北自转线速度越小,纬度越高,属于北半球。

D正确。

【答案】13.C

【解析】①地位于南半球;②处寒流流经北半球,大陆东西岸都有;冷锋降水在锋后,③地降水主要出现在M侧;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④地三条等值线数值不同。

【答案】14.B

【解析】该图为我国日平均气温最大负距平分布图,说明图中数据是该日平均气温比一年内日均温的平均值低的度数,可以判断该日期为冬季。

在等值线图中,乙处附近等值线为8,甲处附近的等值线为14,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甲的数值范围为14<甲<16,乙的数值范围为6<乙<8。

从图中甲、乙的位置来看,甲应为汉江谷地,乙为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由于受周围高山的阻挡,冬季冷空气难以进入,所以温度较高,与一年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差异较小。

【答案】15.D

【解析】若该图为我国某种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可以看出该气象灾害的分布北方多于南方,尤其西北地区发生频率更大,应该判定为寒潮。

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时间应该是初春和初秋;寒潮等级越高,次年发生病虫害的程度越低。

【答案】16.AB

【解析】通过图中经纬度和陆地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图中20℃等温线往南凸出,说明气温较高,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形为平原,气温高,沿海有巴西暖流影响,气温高。

【答案】17.A

【解析】读图,根据等温线分布图,图中有一等温线密集区,说明该地温度变化幅度大,两侧气团冷暖性质差异较大。

根据该密集区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位置,可以推断该密集区是一个倾斜的分界面。

该天气系统为锋面系统。

气旋、反气旋、台风的气团性质单一,没有明显差异。

【答案】18.C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等温线最密集的地方为锋面,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所以西北方为冷气团,东南方是暖气团,若此时东南方暖气团势力较强,将推动锋面向西北移动,图示天气系统为暖锋。

暖锋降水在锋前,甲位于锋前,乙位于锋后,所以甲地为阴雨天气,乙地为晴朗天气。

【答案】19.D

【解析】1月份北半球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北)凸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北)凸出;两半球等温线凸出方向相同。

【答案】20.A

【解析】当等温线如③所示,北半球为夏季,印度半岛高温多雨;南半球冬季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非洲南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南极地区气温一年最低。

【答案】21.B

【解析】读图,根据等温线的特征可知,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所以受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影响。

【答案】22.B

【解析】7月等温线受地形的影响大。

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A处是河流的发源地,海拔高的山地,等温线越向中心温度越低。

A地气温小于28℃;图中冬季等温线等温差是2℃,7月份等温差也是2℃,所以A地取值范围是大于26℃,小于28℃.

【答案】23.B

【解析】若只考虑海陆分布对等温线的影响,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陆地等温线是凸向南,海洋等温线凸向北,7月相反。

据此可以肯定甲属于陆地,乙属于海洋。

所以甲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岸。

【答案】24.A

【解析】因为等温线b的为24℃,说明甲地7月的气温为24℃,又根据题意思可知甲地的1月和7月温差为16℃,由此可以推知甲地1月的气温为24℃-16℃=80C,即图中等温线a的值为80C;同样的方法因为等温线b的为24℃,说明乙地7月的气温为24℃,又根据题意思可知乙地的1月和7月温差为6℃,由此可以推知乙地1月的气温为24℃-6℃=18℃,即图中等温线c的值为18℃

【答案】25.D

【解析】根据经纬网定位、北部山峰和1月0℃等温线经过地区可判断该地处秦岭南坡,1月0℃等温线向北、高纬暖温带方向偏移、向高海拔、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答案】26.B

【解析】受气候变暖影响1月0℃等温线向高海拔地区偏移,在地势影响下的两条等温线可看成是等高线,1959-2009线海拔相对较高,可判断甲为山岭、乙为谷地,甲海拔高于乙、年平均温低于乙,甲乙受气候变暖影响冬温趋于上升,故选B项。

 

【答案】27.C

【解析】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应为台湾,图中区域东部地区等温线分布较密且呈环状由四周向中心递减,说明气温变化较明显,应位于台湾山脉,受地形的影响,而西部等温线较稀疏温度变化幅度小,说明地势较为平坦,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28.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季风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而①地位于台湾山脉夏季风的背风坡,所以年降水量相对最少。

【答案】29.B

【解析】④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不符合题干要求;树木林地一般分布在山地,排除①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应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的山麓地带,③地不符合;樟树适宜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光照条件好的山坡、谷地,所以②地是可能樟树集中分布。

【答案】30.B

【解析】从图中看出,等温线平直且与纬线平行,说明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

根据材料信息,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12时太阳辐射最强,陆地增温超过海洋,陆地气温也高于海洋气温。

【答案】31.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判断太阳直射20°N,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也就是甲地日落时刻晚于乙地。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0°N向南北递减,甲乙两地到丙地(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纬度差)相同,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

【答案】32.B

【解析】结合图中等温线的比较判断,在西北1月份气温在-8℃,7月份24℃,温差32摄℃。

选B。

同理分析中西部温差低于28℃,东北部温差约在28℃左右,中东部温差20℃-28℃,所以最大差值出现在西北部。

【答案】33.C

【解析】左图所示月份是最冷月,冬季降水少,此季节该地午后一般不会有阵雨(夏季发生)。

气温日较差主要是受天气的影响,所以左图所示月份该地气温日较差总体不一定大于右图所示月份。

右图所示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热月份是7月份,该地是伏旱天气,多晴天。

左图所示月份是冬季,该地不会遭台风袭击。

【答案】34.B

【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为非洲西海岸,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等温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影响该区域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为海陆分布与洋流;与纬度、地势、降水、植被关系不大。

【答案】35.B

【解析】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所以沿海区域的自然景观是沙漠景观;而降水少,蒸发旺盛,没有形成沼泽、草原、森林景观。

【答案】36.

(1)26℃~28℃地势高(武夷山),气温低,相邻等温线温度差为2℃。

【解析】结合图示等温线的分布,知其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差值为2°C,甲地位于东南丘陵,海拔较高,在山地的影响下甲地温度较低。

【答案】

(2)丙地冬季气温高于乙地。

和乙比,丙地离海近,受海洋影响,气温偏高;武夷山地形对冬季风(西北风)阻挡(削弱),故丙地受冬季风影响小。

(也可以从乙地的角度进行回答)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