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4087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docx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

县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

长沙铁道学院倪国荣

一、概述

自1952年6月10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光辉题词起,群众体育工作得到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体委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和《关于开展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法规。

自1985年以来,全国已有9亿多人次“达标”,已命名先进县388个(我省已有19个“达标”,今年又申报了3个,到本世纪末,全国将有1/3县(700个)“达标”(我省将有30—35个)。

1986年,建立了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并于1988年10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农运会,1996年10月将在上海举行第三届全国农运会(我省同年4月已举办了首届省农运会),此外,近年来,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学校和职工体育活动也非常活跃。

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指出“中国的体育,社会主义中国的体育,本质上或者说主要方面是群众体育,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在世纪之交,我省和我国一样,城乡逐步奔向小康,群众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相应达到新的高度。

“体育搭台,经贸唱戏”,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群众体育活动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起重要作用,在实现群众体育活动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时,要深化改革,使其由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化,由一家办到大家办,从行政型向社会型,从人治向法治,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过渡,责任重大,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而群众体育的软件、硬件和活件建设,是创建活动中心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体育先进县的创建可概括为软件、硬件和活件三件的建设

1、软件

“软件”,指建立、健全和完善群众体育工作的各项法规制度,是各级领导实现体育从“人治”向“法

治”转化的运作规程,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起就颁布逾

3000多件法规,现摘有关目录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

(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

(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1990)

(4)《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标准和评选办法》(1985)

(5)《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3.12.4)

(6)《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二一工程,1993)

(7)《全国省(区、市)群众体育工作评定办法》及细则(1989)

(8)《湖南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1994.8.26)

(9)《关于工程设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1994.4.16)

(11)《湖南省城市规划化》实施办法(1992.10.27)

(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5.16)

(13)《关于工程设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省建委、省物价局,1995)

(1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祛》(1992)

(16)《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89)

(17)《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1986.11.29)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

(1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4.1)

(20)《上海市体育场地管理办法》及条例(1986.12.28)

(21)《天津市体育场地管理暂行办法》(1988.10.25)值得一提的是,法规

(1)

是母法,其它有关体育法规内容要受到它的约制,

2、硬件

“硬件”指体育场、馆、池等各种体育设施的建设,它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创建先进县的前提(外部)条件。

具体讲,就是按照达标条件,按照“两场”(田径场和带看台的灯光球场)、一池(游泳池)、一房(训练房)标准规划(简称“四大件”)、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它不包括《全国大、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标准》和随着“晨练”、“晚活动”而兴起的城镇小区体育场地)。

争创前全国仅11县达标,至1985年,已达532个,全国有55.6%县有田径场,49.1%有灯光球场,30.2%

有一池,27.4%有一房,15.1%有—馆。

体育法规(软件)中对场地建设的要求(摘录)

(1)法规(6)规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对“一二一”工程关于场地内

容解释:

A.对社区:

“提供一处以上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

指导员队伍”。

E.对全民:

“每人每天一次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使身方法,每年一次体质测定”。

C.对家庭:

“一件以上的健身器材,每季两次户外活动,一册以上健身书刊”

D.对学生:

“每人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两次远足野营,每年一次体检”。

(2)法规(3)的九条标准中,有“建好场地设施"“推进体育社会化"和“发展体育产业"内容。

法规(3)规定“乡、镇、街都要有场地设施”、“县老年人体协要有固定体育活动场所”,“县、乡组织场地建设投入,应以县、乡财政投入为主,同时采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办法筹集资金”,对硬件摊派,增加农民负担者,将“取消评选资格或称号"。

在法规(3)细则中规定“县体委依法对全县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进行监督、规范、管理,,检

查、总结",“县财政能够保障本县体育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党政领导要重视和解决诸如场地建设、发展体育产业、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等问题"。

(3)法规对四大件具体要求

法规(3)规定“县要建有两场:

田径场指有六条以上400米跑道,中心含足球场,尺寸不小于9

0米X45米(以下单位均为米,略而不提)(国际标准为109X72)的标准室外场地;(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尺寸为28X15县有2000座以上;一池指游泳池,室外比赛池为50X21o8泳道,室内短池不小于25X11,水深不小于1.2X2米,泳道宽不小于2米,比赛池可兼作水球比赛用一一男子30X20,女子25X17)、一房指室内综合训练房,长X宽X高不小于32X18X7.以上设施应直属县体委,不能以学校场所充数或代替。

(4)目前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开展活动的传统项目。

(5)对四大件要求的变通

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作如下变通:

草皮足球场(不小于90X45,400米田径场内草皮单列),风雨跑道(长120米,6道以上)室内游泳池(25X11),射击场(50米,20个靶位),人工冰球场(不小于60X30),人工滑冰场(33.32—400米),轮滑场(25X50),乒乓球房(不小于400平方米,灯距不小于4米,摔跤房(26X14),以上可代替泳池(但造价要相当)。

综合体育馆可代训练房和灯光篮球场。

四项场地必须有一项带有固定看台(标准400米田径场须有5000座以上,其它三项须2000座以上),提倡有条件地方综合体育馆(2000座以上比赛厅47X26X6),可替代训练房和灯光球场两项。

1986年以前建成的室内场地不小于26X14X6者,可抵作一房。

乡镇要有一篮球场(建制镇和小康乡乡要有灯光或水泥地面或不小于200米跑道田径场及一室(不

小于40平方米乒乓球室),学校至少要有体育教学场地。

厂矿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要有简易球地。

灯光篮球场(28X15)可兼作排球(18X9)、毽球(12X6)、羽毛球(13.4X6.1)、地掷球(26.5X4.5)、舞龙(20X20)、体操(30X18)、武术(14X8)、技巧(1

2X12)、健美操(16X16)、广播操和适当文娱演出、(舞台18X14)、趣味体育比赛用。

靶场有300、50、25、10米不等。

田径场尺寸除满足对跑道要求外,应力求兼顾跳远(54X5)、跳高(19X35),而铅球(27.5X20)、铁饼(90X65)、标枪(130X60)、手榴弹(125X12)应考虑其相应器械落地扇形区(分别为24X20X83X65,100X60X95X12)。

3、活件“活件”指提高各级体育骨干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对主管单位领导而言应包括熟悉与本身主管项目的“软件”内容,“硬件”规定、技术标准、资料文献、场地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程序和方法。

三、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

1、项目建设程序

(1)项目的含义及立项条件项目泛指各类事物的款项,它包括工业项目、科教项目、工程项目和体育项目等。

一个体育项目可以是个单体(如泳池),也可以是个群体(如体育中心,含馆、场及附属设施)。

只有符合下述六个条件才能称为项目:

A、建设目的明确(如为何要投资建综合体育馆)。

E、任务量明确(如场馆服务性质及容量)。

C、投资条件清楚(总投资每年投资及来源),进度(工期)目标明确。

D、各工程项目之间关系明确(如县体育馆不能与县委职工宿舍为一项)。

E、项目实施的一次性(没有两个体育项目是一模一样的,要分别设计)*

(2)体育项目的建设程序(过程颇长)56即所谓“基建程序”,它以时间先后有以下各阶段:

编制项目建议书t可行性研究报告t项目评估t编制设计任务书t初步设计t初步设计审批t列入基本建设计划T技术、施工图设计T施工(动工前准备)T验收交付使用T保修期结束。

(3)若干专业名词解释

A、城市规划区:

包括市区、近郊区及其行政区域内因市政建设和发展所须规划区域(水源地、风景名胜、交通、电力、邮电、防洪、市政等),规划区内建制镇不另定镇的规划区。

一般分总体和详细规划两阶段。

由县政府规划报上一级批准。

E、小城市:

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十万者。

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

C、甲方:

指项目建设的业主(投资人或他的代理发包方)

乙方:

与甲方签方约的法人(如供贷方、设计方、施工方)。

D、法人:

指具有独立民事行为的有一定资信能力,依法成立的机构。

E、容积率:

指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密度:

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之比率(%)。

绿地(化)率:

指绿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之比率(%)。

F、体育综合楼:

集体育、文娱、商贸、办公等为一体的混合功能建筑。

G、低层(不大于10米,一般为13层)、多层(10—24米、4—8层),高层(不小于2

4米,8层以上)。

H、设计、施工级别:

按照体育场馆的投资,选择相应级别的设计、施工单位。

I、建筑兰线:

规划征地线(建筑基地归属线)。

建筑红线:

受相邻建筑、交通、消防、供水、供电、防汛等约束,从兰线后退的实施建设允许线。

J、三边工程:

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世乒赛天津体育馆)工程。

2、体育项目的报建程序

(1)按“基建程序”运作;

(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一书二证)核心是利用价值规律来保证城市土地充分利用,科学统一一安排,珍惜一一合理一一节约一一保证用地,检查处理各种违章行为,可概括为“四定”。

A、定性分析(能否建设及其合理性)

分析体育项目是否符合法规和基建程序,各方条件是否满足项目要求(如泳池供水)。

E、定向比较(何处可建其及可能性)方案比较。

C、定点(确定地址,综合协调)考察用地与周边环境关系。

D、定量实施

选址后,城建局发出选址定点规划意见通知书(一书),提出规划设计要点和用地(实测)兰线图,甲方委托设计单位作总平面规划设计,经城规部门审查后,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面积,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一证),之后再向国土局办理用地手续,即土地使用证(二证)。

3、审比程序

各地有所不同,以长沙市为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报建员窗口服务)。

(1)建设用地选址、定点审批(报市规划局)必备材料

A、用地申请报告,体育项目简要说明和选址要求。

E、若与某房地产开发部门合办,须提交当年营业执照,资质审批单。

C、可行性研究报告(大、中型一般委托设计单位完成)。

D、计委批准立项文件。

E、转让土地双方协议书或合同书(须公证)。

F、选址1/500—1/2000地形图2份。

(2)审批规划总平面图根据初审同意的“选址定点及规划要点通知”、“规划调查兰线图”、“建设用地勘测放线通知单”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比较3份),要求总图包括位置、道路

红线、相邻建筑关系、形状、尺寸、层数、标高、道路走向、环境、绿化、管网、用地面积、建筑密度、

容积率、绿地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和配套设施位置。

(3)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此向国土局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

可证》(供设计、施工单位用)。

4、体育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的市场经济机制运作技巧

(1)投资来源《体育法》中明确要求各县级政府“要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基金列入本级

财政预算和基建投资计划”,此外,还要求”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民健身资金投入体制”、使之“取之于民、用之于体”。

(2)体育投资控制

A.税收优惠

据不完全统计,场地建议中,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税费占总造价的30%左右,法规(10)之附件第

10项“文化、卫生、广播、体育、新闻出版”一栏中规定:

“小型体育场(馆)及运动员训练用房的建

设投资税率为0%”;对税率为5%、30%的项目未规定。

由此可见,决策者可合理地利用现行法规降

低造价。

又如与他人合办时,报告书中宜尽量对“赢利”、“商业”字眼慎用,尽量降低投资税率。

E.土地征用尽量纳入本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使土地转性附加费,征地用费开支减少。

C.按照“基建程序”办事,避免做无用功(欲速则不达)。

E.优化规划、设计、施工,实行投资控制。

投资总目标,是投资控制的根本目的。

如某体体育馆总

投资为300万,可分解为若干个子项,层层实现项目功能,造价和质量的优化(并非越省越好),使总投资不大于计划投资,即动态投资应满足下达条件:

决算(竣工、营运)不大于预算(初设阶段)不大于概算(可行性阶段)。

在上述过程中,要注意全安过程控制,特别是前期和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工作。

下图是根据历史资料统

计的不同阶段对工程经济性影响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投资费用变化之影响度(%)。

由图可见对总投资的影响度:

可行性研究

设计准备阶段:

95――100%;

初步设计阶段:

75――95%;

技术设计阶段:

35――75%;

施工详图阶段:

12――35%;

施工补充阶段:

V12%

可见决策者在当初“定盘子”时“拍扳”极为重要,要瞻前顾后,考虑市场经济规律。

既要卓有远见,

留有发展余地,又要立足实际进行限额设计(当前投资能力),分期分区实施。

而半拉子工程,拆拆迁迁工程是不乏先例的,如有的体育场馆到了施工图阶段或开工后,再反过来做初设时方案比较(如设综合体育馆还地若干单个功能房),无疑会延误工期,造成巨大的浪费。

(3)设计收费和设计投标

遴选有较高资信的设计单位,使体育场所成为本县(市)人人称道的公共设施,又有利收费一改过去按每平方米综合估价方法,而是采用以工程概算为基数的费率标准(小型按施工图预算为标准),即30

0万以下一至五级分别为2——1.2%;301——1000万对应为1.9—1.1%,级差为0.2%。

(4)、施工单位招标:

在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时,对较大体育项目施工逐步由“内定”向公开招标转化,这有利于全成质量管理。

值得一提是必须依法选用有一定级别的建筑企业施工,而由私人介绍的农建队虽报价低,但质量和工期难以保证。

外地工程队须持进入该地区的准许证方可承揽业务。

5、体育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

(1)投资框算所依据的规划、设计深度不够一一仓促上马,来不及研究

(2)投资(概预决算)计算方法(单价、定额、台班)不科学。

(3)计算数据水分太大一一如开挖工程量乱框,附属设施随意圈定,为了争立项,故意“钓鱼”,把造价压低,以后再向上级要(如上级仅补助几万元,无其它资金来源)。

(4)各设计阶段未作限额设计(如将原水泥地板改为木地板,一般室内装修改为豪华装修,自然通风改为中央空调,,)。

(5)价格上涨过快(未作动态概预算)。

(6)规划大变动(如将原来体育馆改为体育中心)。

(7)施工中不可预见事件(如地下文物、爆炸物、水灾等)。

(8)设计、施工中费用失控(一般弊病是仅对质量注重,而花钱则为“实报实销”)。

(9)领导机关瞎指挥,盲目拍板(首长工程、立碑工程,可能出现发点好而效益差的现象)。

(10)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互相扯皮,内耗大一一可通过体制改革、一体化、总承包来解决。

目前常见的是建设单位既是业主又是管理部门,这种不规范的“双重”角色将使“下属”单位无所适从。

1、投资控制措施

(1)可行性报告阶段

A.组织措施包括体育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落实人员、任务及分工、编制工作流程图(工作顺序、组合、重点、难点网络图),组织设计方案竞赛和招标。

E、经济措施包括编制投资规划(目的、总额、可行性),风险分析,收集有关数据、费用支出计划。

C.技术措施包括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技术问题分析、审核,设计方案评选。

D.合同措施包括承发包可能模式(平行承发包、总分包、施工联合体、施工合作体、项目总承包及管理等),合

同条款应入投资控制和违约处理内容,以法律形式约束之。

(2)设计阶段(重点)

A.组织措施包括编制工作流程详图(顺序、组合、人员安排及任务、分工等),落实设计跟踪人员(任务是设计审核、挖潜、概预算审核。

设计费用复核、报表数据处理等),聘请专家作技术经济比较和设计挖潜。

E.经济措施包括详细的投资计划、限额设计、投资跟踪控制,详细费用于开支,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投资控制报

表等。

C.技术措施(新工艺、新结构等)

D.合同措施

参与设计合同谈判、鼓励设计投资优化、设立专项次金奖励。

E.施工招标/施工阶段(略)

7、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定额的规定[摘自法规(21),在法规(6)中也有规定]

5—10万人城镇

项目

划标准

观众度(干

座)

用地面积

(千米2)

千人指标

(米2/千

人)

体育场

1个

510

44——56

440—11

20

1

灯光球场(带看台)

1个

2——3

3.3

4.6

33——92

游泳池

1—2个

6.3——

7.5

63——15

0

2

训练房

1个

23

20——60

3

合计

556—14

22

街坊(居民点)

300

4

总计

358—17

22

4、规模1000

备注:

1、含田径场;2、1个赛泳池或附一个童泳池;3、用于篮球等待项目;

人以上。

2—5万人城镇

项目

规划标准

观众席

(千座)

用地面积(千

米)

干人指标(米2

/千人)

体育场

26—28

5

20

——14

00

1

田径场

1个

2—3

3.3—4.6

6

6-

-230

2

灯光球场

(带看台)

1个

5

1

00

—250

3

游泳池

1个(比赛

池)

1—1.5

20

—75

3

训练房

1个

20

—75

4

7

06

—195

合计

5

5

5

40

—147

5

街坊(居民点)

3

00

1

00

6—22

总计

25

5

8

40

—177

5

备注:

1、可不设;2、400米跑道,设于县城或建制镇;3、仅设于县城;4、用于篮球或城镇棋类等活动;5、县城、城镇。

 

表32万人以下城镇

项目

规划标准

用地面积

备注

田径场

1个

8—26

200—400米跑道

灯光球场

(带看台)

1个

3.3—3.6

设于县城2000座左右

游泳池

1个

0

设于县城一个赛池

训练房

1个

1—1.5

篮球或棋类等活动

总计

规定说明:

1、人口含市郊,含下限不含上限。

2、“用地”指向公众开放、锻炼、观赏、训练设施及用地,不含学校、单位内部用地,为最基本项

目,对有民族特色和有条件项目不受限制。

3、用地定额须另行安排停车用地。

4、用地定额计算。

由两部份构成:

体育设施基本用地(赛场+看台训练场,安排一般性比赛)和其它用地[观众集散(0.3平方米/人)+联系道路+绿化(30%)+附属设施(30%),占总用地35—40%%

5、泳池用按水面面积4倍计算。

6、

(1)体育场:

400米跑道(中小含足球场)和固定道次,6跑道以上,有固定看台室外田径

场。

(2)田径场:

400米跑道(同上),不设固定看台或200米以上不足400米环形跑道室外田

径场。

(3)体育馆:

有固定看台可供篮球、排球、手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比赛、训练室内场地。

(4)游泳池:

钢混或砖石结构,人工引水室内外泳池,室外有固定看台(室内无)。

(5)灯光球场:

有固定灯光设备、有固定看台专供篮、排、手球训练比赛室外场地。

(6)射击场:

建有靶沟、靶档、靶篷的室外场地。

四、县级体育场的管理

1、体育管理的定义

体育管理是广义的,而体育经营是其中一部分。

同时与体育行政管理的相同之处是目标一致(高效),

方法一致,但手段不同,行政管理是通过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起作用,而体育管理还包括用其它各种手段

来实现。

在文献[4]中对体育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对全社会的体育工作实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

(服务),以取得最佳效果”。

1宏观管理。

国家体委在文件(22)中对县级体育机构的设置应“有利于《体育法》和《纲要》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有利于为我国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及更长远的战略目标服务,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并硬性要求“设立主管体育的行政机构,负责领导、协调、监督和管理体育工作”并在其之下设置业余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体育场馆管理等部门和单位,“有计划分期分批建立乡镇体育指导站(或依托乡镇文化站),配备专(兼)职干部”。

这为体育设施的宏观管理,打下体制上的基础(目前胰级体育机构的编制受宏观调控影响)。

此外,在法规(6)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侵占体育场地设施或挪作它作:

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并且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提供便利条件”。

2体育管理体系(机构、人)。

3被管理体系[人、财、(场所、器材)、时间、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