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4098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docx

浙江鸭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

特训2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

1.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番茄试管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CO2浓度,处理试管苗。

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由图推测错误的选项为(  )

A.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a点真正光合速率更高

B.据图可知,黄光培养时,番茄试管苗与外界CO2的交换情况表现为向外界释放CO2

C.在红光条件下,CO2为300μL·L-1时,对番茄试管苗叶肉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D.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番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可分别取白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带的宽窄(或颜色深浅)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

答案 C

2.(2018·宁波模拟)近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和O3浓度不断上升。

为了研究CO2浓度和O3浓度上升对农作物有何影响,研究人员用高浓度CO2和高浓度O3处理水稻“汕优63”,测定其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

CK(对照,大气常态浓度);CO2(CO2常态浓度+200μmol·mol-1);O3(O3常态浓度×160%);CO2+O3(CO2常态浓度+200μmol·mol-1和O3常态浓度×160%)。

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O2量。

A.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

B.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

C.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

D.实验结果表明,O3浓度降低会危及水稻的生长

答案 D

解析 柱形图显示:

在相同的生长发育时期,CO2组的表观光合速率均大于CK组,因此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A正确;CK组、O3组与CO2+O3组的实验结果对比,可说明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B正确;对比分析两个柱形图可知,在生长发育时期相同的情况下,表观光合速率高,其胞间CO2浓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C正确;O3组与CK组的实验结果对比,说明O3浓度升高会危及水稻的生长,D错误。

3.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

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

00~10:

00,温度适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对照组和450nm补光组CO2吸收速率都达到6μmol·m-2·s-1时,450nm补光组从温室中吸收的CO2总量比对照组多

B.若680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饱和点将下降

C.若450nm补光组在9:

00时突然停止补光,则植株释放的O2量增大

D.给植株补充680nm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答案 D

4.(2018·杭州质检)含水量为80%的土壤为对照(CK),测得耐旱能力较强的大丽花中度缺水(MD)时的叶片表观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如下图所示(气孔导度即气孔开放程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气孔因素主要影响Pn-MD的时间段是第12~15天

B.第3~6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受损

C.第6~12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还原三碳酸的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D.第3~15天内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率上升

答案 A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第3~6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气孔导度(Gs-MD)低,B错误;第6~12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胞间CO2浓度(Ci-MD)低,C错误;第3~15天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其表观光合速率(Pn-MD)下降,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率下降,D错误。

5.(2018·浙江押宝试卷2)为提高冬枣果实的产量,某研究人员进行了“外源赤霉素及光强度对开花旺盛冬枣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除了施加外源赤霉素以及光强度改变外,其余条件均为最适条件,得到结果如图表所示,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外源赤霉素(mg·L-1)

叶绿素含量(mg·g-1FW)

气孔导度(μmol·m-2·s-1)

40

3.03

236.2

0

2.04

210.7

A.与对照组相比,对叶片施加外源赤霉素后,光合作用中碳反应速率加快

B.赤霉素可调节气孔导度进而影响冬枣的光合速率,但在生产实践中,通常适当喷施脱落酸以调节气孔导度

C.对于对照组来说,E点NADPH的合成速率小于C点

D.据图可知,OF阶段施加赤霉素植株的有机物产生量可用图中三角形AEH的面积来表示,未施加赤霉素植株积累的有机物可用三角形CEF和三角形OBC的面积差来表示

答案 C

解析 与对照组相比,对叶片施加40mg·L-1外源赤霉素后,气孔导度增大,说明叶片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加快、净光合速率加快,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反应的速率也加快,A项正确;根据曲线和表格信息可知,赤霉素可调节气孔导度进而影响冬枣的光合速率,但在生产实践中,通常适当喷施脱落酸以调节气孔导度,B项正确;E点与C点的光强度不同,E点的光合速率大于C点,所以E点条件下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C点,C项错误;据图分析,OF阶段实验组植株制造的有机物量为其真正的光合作用量,可以用图中的三角形AEH的面积表示;未施加赤霉素植株积累的有机物为其光补偿点之后净光合作用量与其光补偿点之前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即可用图中三角形CEF和三角形OBC的面积差表示,D项正确。

6.利用图甲装置探究不同NaHCO3浓度对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叶肉细胞开始光合作用时叶片上浮

B.提供光照后,叶绿体中的ATP/ADP比值下降

C.b组光合作用速率低于a组

D.d组由于叶肉细胞失水,导致代谢速率下降

答案 D

解析 叶片上浮是由于细胞中积累氧气,叶片上浮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A错误;提供光照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会进行光反应,导致产生的ATP增多,因此ATP/ADP比值上升,B错误;b组上浮至液面的时间低于a组,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更多,即b组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a组,C错误;c点以后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导致代谢速率下降,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D正确。

7.(2018·温州中学期末)阳光穿过上层植物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

下图为红薯叶在光斑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叶肉细胞间隙O2浓度最高

B.ab段变化的原因是ADP和NADP+浓度的限制

C.光斑移开后因光反应受到抑制而使光合作用停止

D.Ⅰ、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之和则是净光合速率

答案 B

解析 图中a点说明叶肉细胞间隙O2释放速率最大,但不是O2浓度最高,A错误;ab段“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变化趋势是光反应先增加,然后降低,说明碳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限制的因素是ADP和NADP+浓度,B正确;由于光斑期间积累了一定量的ATP和NADPH,可使碳反应持续一段时间,C错误;实线或虚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净光合速率,而Ⅰ、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之和不能代表净光合速率,D错误。

8.(2018·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强度、该植物表观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先用95%的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B.据图甲推测,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C.图乙中8:

00到12:

00表观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一定是光合作用速率减弱

D.图乙中18:

00时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和细胞呼吸释放CO2速率相等

答案 C

解析 叶绿体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95%的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A正确;图甲中遮光程度越大,叶片中的色素含量越多,据此推测,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B正确;由图乙可知8:

00到12:

00气孔导度基本不变,光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会减小,推测表观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呼吸强度的增大,C错误;由图乙可知18:

00时表观光合速率等于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和细胞呼吸释放CO2速率相等,D正确。

9.(2018·杭州周边重点中学高三模拟)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条件下,改变光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结果。

处理图1中有关数据得到图2、图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强度

B.当光强度大于7时,25℃与15℃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合成速率相同

C.图2表示在5~35℃条件下该植物光饱和点的变化

D.图3表示在5~35℃条件下该植物呼吸速率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题图中CO2的吸收速率指的是净光合速率,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应该是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

当光强度大于7时,25℃与15℃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由于呼吸速率不同,故有机物的合成速率不相同。

10.(原创)某实验小组探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某种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获得下表中实验数据,据此判断错误的是(  )

NaCl溶液浓度(mmol·L-1)

0

25

50

100

150

200

250

表观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6.0

6.3

7.0

6.0

5.5

2.0

1.8

注:

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CO2的速率。

A.NaCl溶液的浓度影响该幼苗进行光合作用,不同溶液浓度下表观光合速率也不同

B.NaCl溶液浓度为0mmol·L-1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去向为线粒体和外界

C.NaCl溶液浓度为0mmol·L-1时,迅速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上,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ADP比值下降

D.随NaCl溶液浓度上升,该幼苗有机物积累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 A

11.为研究NaCl和光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者利用三角叶滨藜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c组的结果是由植物细胞失水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造成的

B.NaCl处理后,图1中ATP、NADP+的生成速率为a

C.NaCl处理前后,图2中丙组光合速率基本不变,主要受光强度限制

D.在强光照下,NaCl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明显

答案 B

解析 图1中c组在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光合速率明显降低,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失水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导致CO2吸收量下降,从而使碳反应速率下降,但光反应速率不变,图1中ATP、NADP+的生成速率也不变,A正确,B错误;图2中丙组的光强度低,因此NaCl处理前后,其光合速率基本不变,C正确;据图分析,在弱光照下,NaCl对植物影响较小,植物耐受性更强,强光照下,NaCl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明显,D正确。

12.(改编)下图为研究者进行的在不同光强度和温度组合下,对葡萄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开度及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图,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知,在不同温度下,相对于适宜光强,强光均会抑制光合作用速率

B.分析甲图、乙图,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光反应减弱

C.在强光以及40℃条件下,胞间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高温破坏类囊体膜

D.由该研究可知,在炎热的夏季,应该对葡萄叶片进行适当遮光处理以提高产量

答案 B

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在不同温度下,相对于适宜光强,强光均会抑制光合速率;结合图甲、图乙分析,温度升高会降低气孔开度,影响CO2的吸收,直接影响碳反应,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再结合丙图分析,在强光以及40℃条件下,胞间CO2浓度升高,既可能是高温引起相关光合作用酶活性下降,也可能是光反应相关的结构被破坏;在炎热的夏季,也就是高温条件下,要对葡萄叶片进行适当的遮光处理以提高产量。

13.(2017·嘉兴模拟)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其余实验条件均适宜),结果如下表。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在恒温条件下,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在35℃、5℃的昼夜温差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表可知,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速率,黑暗中释放CO2(mg/h)代表的是细胞呼吸速率。

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35℃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植物可以正常生长,A错误;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净光合速率最大的温度为25℃,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B错误;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故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C正确;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要求白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夜间消耗的有机物最少,由题可知,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5℃呼吸速率最低,消耗的有机物最少,因此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在25℃、5℃的昼夜温差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错误。

14.如图为密闭容器内某植物在晴天、阴天两种天气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限制a~b段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强度、CO2浓度

B.d~f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

C.f~g段的变化是晴天正午植物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所致

D.g点叶肉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答案 B

解析 a~b段为阴天条件下,光照条件较弱,温度较低,因此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强度和温度;d~f段CO2吸收速率大于0,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f~g段是由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密闭容器内CO2供应不足所致;g点植物吸收的CO2量与释放的CO2量相等,但由于除叶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外,该植物的其他非绿色部位也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g点叶肉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

15.为研究大豆幼苗光合速率与光强度的关系,科研人员在适宜温度、大气CO2浓度条件下做了一组实验,得到图中曲线Ⅰ。

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后,他们又做了一组实验,得到图中曲线Ⅱ。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叶肉细胞中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

B.b点叶肉细胞中RuBP的再生速率大于c点

C.题中改变的实验条件是温度或CO2浓度

D.不同实验条件下大豆幼苗的光饱和点不同

答案 D

解析 a点比b点光强度弱,光反应速率较慢,因此NADPH的合成速率较小;b点的光合速率小于c点,所以b点光反应生成ATP和NADPH的速率小于c点,所以b点叶肉细胞中RuBP的再生速率小于c点;因为题中的实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若改变温度,则跟光合作用相关的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不会增大,若其他条件不变,降低CO2的浓度,则光合速率不会增大,若增加CO2浓度,则光合速率增大,光饱和点左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较多,如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及光强度等不同实验条件下大豆幼苗的光饱和点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