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4207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城乡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随着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化肥、激素等化学合成物质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农产品数量有了较快增长,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不仅对人们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而且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出口创汇。

近两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从前段时间的黑心月饼、有毒大米、注水肉,到近期频繁曝光的“毒奶粉”、“毒泡菜”、“毒毛肚”、“强酸漂红荔枝”、“硫磺熏筷子”事件,看来食品安全问题令人防不胜防。

当前,人们已把身体健康放在日常生活中的首位,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项有关食品安全的调查显示,82%的公众最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1、国内外食品安全的基本现状

1.1全球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影响巨大

继二噁英和大肠杆菌O157:

H7(日本、欧洲、美国)后,又出现了牛海绵状脑病(BSE,俗称疯牛病;欧洲和日本)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全球性恶性事件。

其中有的引起众多消费者急性发病乃至死亡,如大肠杆菌O157:

H7引起近万人食物中毒;有的引起的病例虽然不多,但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如疯牛病引起人克-雅氏病;也有的化学污染物造成广泛的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长期和严重的潜在危害,如二噁英、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污染等。

最近,我国出口蔬菜和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酱油中氯丙醇、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和动物性食品含氯霉素残留等又引起了一场国际食品安全风波。

这些事件虽然发生于某一国家或地区,但由于食品贸易的广泛性,迅速波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1.2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如,美国每年约有7200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造成350亿美元的损失。

英国自1986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后,1987年至1999年间证实的疯牛病病牛达17万头之多,英国的养牛业、饲料业、屠宰业、牛肉加工业、奶制品工业、肉类零售业无不受到严重打击。

仅禁止进出口一项,英国每年就损失52亿美元。

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以采取的宰杀行动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据估计,英国为此次灾难要损失300亿美元。

比利时发生的二噁英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比利时的动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并大量销毁,而且导致世界各国禁止其动物性产品的进口,据估计其经济损失达13亿欧元。

曾在WTO对簿公堂长达4年之久的欧盟与美国、加拿大的牛肉激素案,双方仅仅在打官司上的费用就高达数十万美元。

尽管美、加胜诉,但这两个国家由于若干年出口限制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分别达到1.16亿美元和1130万加元;而欧盟败诉后,美、加就欧盟向其出口增加了100%的惩罚性关税。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鲑鱼争端案也是旷日持久,两败俱伤。

从国际上的教训来看,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使其经济上受到严重损害,还可以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乃至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如比利时的二噁英污染事件使执政长达40年之久的社会党政府内阁垮台。

2001年德国出现疯牛病后,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被迫引咎辞职。

欧洲消费者强烈反对转基因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对政府的不信任。

1.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专业队伍,食品安全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食物链中新的危害不断涌现,目前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潜在的食源性危害。

在我国曾发生两起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

一是1988年初在上海发生的因市民食用受到污染的毛蚶而爆发的甲肝大流行事件,当时患者高达31万例,造成不少人员死亡,上海市民出行(指到外地)受到限制,食品出口严重受挫,经济损失惨重。

二是1997年发生在香港的禽流感和2004年发生在大陆内地的禽流感,这两起事件对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影响很大。

近年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繁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呈日益上升的趋势。

如2001年发生在浙江省的白砂糖中添加“吊白块”案件; 重庆市“毛发水”酱油案件;广东省劣质大米案件;江西省河豚鱼中毒案件;内蒙古死因不明羊肉案件;天津市输液瓶灌装酱油案件;江西省病死猪肉加工食品案件;重庆市非法加工伪劣食品案件;广西省“吊白块”粉丝等性质较为恶劣的重大食品安全案件;另有广东省中山市78人因食用残留有甲胺磷农药的“蔬 菜”而食物中毒案件;因食用含有“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致使杭州市60多人食物中毒和 广东省信谊县百余人食物中毒案件;青海西宁铁路一中学生集体食堂和北京某小学集体食堂因加工和贮藏 过程中食品卫生控制措施不当,分别造成195名中学生和100多名小学生食物中毒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此 外,涉及到因假酒、农药残留、食品或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导致人员死亡和大批人员集 体住院的事件时有发生。

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但这一数字尚不 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大约为20~40万人。

以微生物污染为例,卫生部统计:

1998至2000年,卫生部共收到食物中毒报告302起,中毒人数为17108人,死亡341人。

每年向卫生部上报的数千人食物中毒中,除意外事故外,大部分均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

如,19世纪80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毛蚶引起食源性甲型肝炎的大爆发,波及30万人。

2001年在江苏、安徽等地暴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1999年在宁夏发生的沙门氏菌污染肉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人数达上千人。

据WHO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为95%以上。

以此推论,我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仅为我国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的“冰山一角”。

而如此高的漏报率,除管理上的问题外,致病性微生物性的检测和溯源手段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杞人忧天,从我们的饭桌上说起,农药残留过量的蔬菜,用化学药剂催熟的水果,反季节水果更是里外充斥着防腐剂和甲醇,硫酸泡过的荔枝,打了石腊的苹果,泡过福尔马林的梨,加了甲醛看起来光亮饱满的海鲜和水发食品......这些一日三餐常吃的食物,在不知不觉地伤害着我们的身体,这里不乏致癌物质。

还有有毒的大米和加了”吊白块”的面粉,掺和了瘦肉精喂起来的猪肉,注了水的牛羊肉,用死畜病畜加工的火腿和香肠及卤酱食品,新近被媒体曝光的温州卤制袋装食品,用敌敌畏泡制的京华火腿,四川加了石腊的火锅底料,动物毛发泡制的酱油,用冰醋酸勾兑的食醋,以及假酒假烟假饮料假奶粉假蜂蜜更是充斥市场......等等不胜枚举,几乎充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4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为了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保护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政府相继围绕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

如,国家农业部2001年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家科技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行动”中将“食品安全与关键技术研究”列为重要内容,面向全国招标;2002年国家科技部投资1.5亿元启动了“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行动”。

所有这些都说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和成果的示范推广。

2、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2.1农药残留

  我国是农药使用大国,年使用量约80~100万吨(制剂),居世界首位。

据统计,全世界农药市场的组成(以销售额计)为:

杀虫剂占28%、杀菌剂占19%、除草剂占48%、其它占5%。

而我国农药产品组成为:

杀虫剂占72%、杀菌剂占11%、除草剂占15%、其它占2%;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占70%,剧毒有机磷农药占整个农药产量的35%,占杀虫剂产量的48%。

剧毒、高毒杀虫剂产量过大是造成蔬菜残留量超标而引起中毒的客观原因。

此外,在我国生产的所有农药制剂中,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占到60%以上,成为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

目前,农药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但是农药是有毒的。

年复一年的大量使用农药会带来什么问题?

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大问题。

在我国,由于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菜农的素质不高以及农残监测工作滞后等原因,致使蔬菜中农药残留时有超标现象发生。

据统计,蔬菜中农残超标率在30%左右。

80年代以来,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重茬、连作导致蔬菜病虫害加重,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达20%以上。

各地在防治蔬菜病虫害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长江流域城市一般每亩年使用农药2~3kg,多的5kg以上;北方保护地蔬菜农药用量更大,据有关单位调查,北京郊区菜地农药年用量每亩在9kg以上。

多年来由于大量、连续地使用化学农药,使得蔬菜病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普遍的抗药性,菜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

由此,对农药使用和依赖程度呈现出恶性循环现象。

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日益突出。

2000年5月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超标率达30%,残留浓度高者为允许残留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严重超标,导致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1991年天津市韭菜中毒,仅南开医院就收治100多人;1991年山东省博兴县湖滨乡“1605”污染韭菜,造成120人中毒;1997年夏季高温期,江苏省因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见诸报端的达70多起;1998年山东省宁津县一菜农违反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韭菜上使用“1605”,造成10余人中毒,1人死亡。

据卫生部统计数字,1999年我国由于农药残留引起的食菜性食物中毒事件共有37起。

急性中毒的例子还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慢性中毒和蓄积性中毒的情况我们就不得而知,其结果会更加可怕。

2.2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是指Hg、As、Cr、Cd、Pb等重金属元素对蔬菜产品造成的污染。

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工业“三废”造成的,由此造成的污染物还包括:

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如农业部2000年底对我国14个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2110个样品检测,蔬菜中重金属超标23.5%。

此外,肥料中有毒物质的污染:

化肥中的磷肥、锌肥、硼肥都是以矿产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矿产原料磷矿、铅锌矿和硼矿等矿石中常含有某些污染元素,如磷矿石中除含丰富的P2O5外,还含有K、Ca、Mn、B、Zn等营养元素,亦含有As、Cd、Cr、F等有毒元素,其中主要是Cd、F。

在加工磷肥的过程中,磷矿石中的Cd仍有一部分保留在磷肥中。

如美国生产的重钙和澳大利亚生产的过磷酸钙中Cd含量分别高达50-250mg/kg和38-48mg/kg。

我国生产的过磷酸钙中Cd含量很少,但仍含Cd0.4-0.6mg/kg。

不管其含量高低,都与肥料一起施入土壤,长期施用累积的效应对人畜的危害应引起注意。

Cd对人体的毒害性大,在50多种重金属中,其潜在毒性居第二位,仅次于Hg。

植物吸收的Cd一般占土壤有效Cd量的0.4-0.7%。

氟:

磷矿石中含氟量较大,一般为1.12-4.20%,我国磷矿中含氟量为1.12-3.40%。

在加工磷肥过程中,以氟化氢的形式绝大部分被回收利用,残留在磷肥中的氟却很少,不致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垃圾及污水的污染:

除施用化肥外,菜田大量使用未经处理的垃圾、污泥、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畜禽加工工厂排放的废水,亦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

据北京市环保所资料:

北京部分垃圾中均含有多种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如Pb7.20-14.51mg/kg,Hg0.0262-4mg/kg,Cr52.47-1730.5mg/kg,Cd0-4.42×103mg/kg。

特别是随着覆盖栽培的发展,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日趋严重。

据调查,上海菜田农膜残留量平均为5.83g/m2,其中5年内新菜田平均3.92g/m2,10年以上老菜田平均8.81g/m2。

一般农膜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易降解,残留在土壤中占有很大的表面积,破坏了土壤的整体性和通透性,破坏了土壤的物理性状,阻碍了蔬菜根系的正常伸展与发育,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影响产量。

试验表明,每hm2菜田残留地膜45kg,蔬菜产量降低10%。

此外,农膜中Pb、Cd等重金属化合物从农膜中析出,进入土壤,使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在农膜生产过程中,一般需添加40%酞酸酯类化合物作为增塑剂。

在农膜使用过程中,酞酸酯类化合物从膜中释放入土壤。

酞酸酯类化合物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

2.3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施用量最大的国家。

氮肥(纯氮)年使用量2500多万吨,其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从而导致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的氮污染。

蔬菜产品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主要是由过量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

硝酸盐+次级胺→亚硝胺(致癌物质)

蔬菜硝酸盐积累除受自身遗传特性决定外,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蔬菜积累硝酸盐的多少依次为:

叶菜类>根菜>葱蒜类>瓜果类>豆类>茄果类。

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评价标准(鲜重)mg/Kg

级别

1234

NO3-<432<785<1440<3100

NO2-<15.6———

污染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严重

食用卫生生食允许生食不宜生食、盐渍不宜熟食不允许

盐渍熟食允许熟食允许

2.4有害病原物

有害病原物的污染主要是大肠杆菌和其它致病菌以及寄生虫卵等。

如果在菜田施用了未腐熟的有机肥、人畜粪、垃圾、污泥以及污水等,就会造成土壤甚至产品有害病原物的污染。

据北京环卫所的调查,在花椰菜、黄瓜、扁豆以及茄果类蔬菜产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严重;而在马铃薯、韭菜、芹菜、萝卜、白菜等蔬菜上寄生虫污染严重。

2.5兽药和动物饲料添加剂

目前我国兽药的年产量已达到100万吨。

兽药种类较多,有激素类,如睾丸酮、己烯雌酚、雌二醇、雌三醇、炔诺酮等;药物类主要有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肉质改良剂“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等;生长调节剂喹乙醇等;这些物质主要通过动物的疾病防治或饲料添加剂而被人为地使用,导致了在畜禽体内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人食用了含“瘦肉精”过高的猪肉或内脏后,就会发生恶心、呕吐、肌肉震颤,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不良反应。

2.6化学致癌物质

食品中的化学致癌物质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苯并(α)蓖、亚硝胺类化合物、二恶英以及多氯联苯等。

高温、高湿地区的粮食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动物性食品中黄曲霉毒素一般来自被污染的饲料,并可通过代谢和转化后转移到蛋和奶中。

2.7有毒有害的掺假物

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利欲熏心,为了增加一些食品对消费者的感官刺激,或为了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或以次充好,在食品的加工、储运、保鲜和销售等过程中,违规使用一些在食品中禁用的化学制品,如炸油条使用氨水、洗衣粉,肉制品中过量使用亚硝酸钠,强酸泡荔枝(让荔枝红润保鲜)(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报告显示,本报送检的标示为奥博林荔枝保鲜剂产品的氯离子含量为82380mg/L,硫酸根含量为7480mg/L,酸度(以H计)含量为2827mg/L。

黄志和成都大学生物系教授王大杰从报告数据推断,该产品中含有盐酸、硫酸以及其他硫酸物质。

PH值为1,是强酸性物质,对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硫磺熏筷子(让筷子雪白保亮),“毒大米”、“毒奶粉”、“毒海参”等。

据统计,目前在食品中能检测到的掺假物包括化肥、洗衣粉、滑石粉、抗生素、漂白粉、甲醛等上百种。

2.8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又一大世界环境问题。

环境激素是指影响和扰乱生物内分泌系统的有害化学物质的总称。

主要是以DDT为代表的剧毒农药及化学合成洗涤剂、防腐剂;以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为代表的塑料制品及其分解物;以重油、润滑油为代表的石油制品及其分解物。

环境激素对生物生殖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引起生殖系统病变。

农用物资占环境激素的80%左右。

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的使用对保证人类社会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9植物生长调节剂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即: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生长延缓剂等。

赤霉素经过22个月经口染毒试验,可使18%的雄性、36%的雌性小鼠诱发肿瘤,主要发生在腋下皮肤、乳房和肺部。

乙烯利急性毒性试验:

大鼠LD50经口1.6g/Kg,经皮毒性LD50>5g/Kg,发现胆碱酯酶受到抑制。

对鱼有轻毒,对蜜蜂无毒。

乙烯利人体试验:

男女各半共10人,每人摄入乙烯利1.8mg/Kg,出现腹泻和腹痛,胃部痉挛,排尿频率和尿量增加,食欲或者增加或者减少。

血浆胆碱酯酶和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在乙烯利急性中毒3例报告中,中毒者服用200~300ml出现恶心、呕吐,继而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四肢发凉、血压下降、呼吸减弱。

经洗胃和血液透析,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治疗后恢复健康。

1997年5月,47例食用西瓜发生食物中毒报告中发现,潜伏期20~40min,即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口唇舌根发木、胸闷、心悸、多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对症治疗后全部恢复健康。

矮壮素事件:

从34例矮壮素中毒事件的尸检报告可见,男性6例,女性28例;年龄14~49岁,均为农民,均为口服自杀。

服毒后10~30min死亡26例,服药量50~300ml。

中毒症状34例死前均有头晕、乏力、口吐白沫、恶心呕吐等症状。

有人认为矮壮素在消化道内遇肠性碱液分解为甲胺和二氯乙烷而致中毒;有人认为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中毒。

矮壮素中毒症状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相似,但某些症状又酷似有机氯农药中毒,如头晕、乏力、四肢抽搐、昏迷等。

目前我国在粮食、水果、蔬菜生产中广泛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鉴于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许多安全问题仍未解决,特别是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中毒机理不清楚,急性中毒救治无相应解毒药,对人畜潜在毒性尚无定论,因此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应慎重。

3我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或健康及保护坏境等理由,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形成限制其他国家产品进入该国市场的事实上的障碍。

应对越来越严重的技术壁垒是我国农产品出口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3.1不断颁布新的技术法规,扩大管制范围

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1995年颁布的《加工和进口水产品安全卫生程序》规定,凡进口到美国的水产品,其生产加工企业都必须实施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管理,并经美国官方机构注册。

2001年1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又发布法规,规定向美国出口果汁、蔬菜汁或其制品的企业,也必须实施HACCP管理。

这是美国继水产品、肉类和乳制品之后的又一批强制实施HACCP管理的产品。

3.2 不断对农产品增加检测项目,提高检测标准水平

  2001年11月,欧盟对中国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从原来的6项增加到62项。

2002年上半年,欧洲茶叶委员会对进入欧盟地区的茶叶,实行新的更加严格的农药残留最高限量(MRL)标准。

如氰戊菊酯最高残留限量(MRL)值由10mg/Kg降至0.05mg/Kg,喹硫磷(MRL)值由2mg/Kg降至0.1mg/Kg(仪器检测最底线)。

又如日本对中国进口大米进行的残留物检验项目,由1994年的56项增加到1998年的104项,到了2001年又增加到114项。

据报道,日本将在2004年9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食品卫生安全标准,新增11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修改了4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至此,日本已制定了242种、针对128种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日本此次还对苯硫磷、毒死蜱、唑螨酯、抑芽丹4种农药相关的残留标准作了重新修改。

毒死蜱是我国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上广泛推荐使用的杀虫剂。

这一农药残留标准的修改,涉及到70多种农产品,我国输日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类产品将受到重大影响。

如卷心菜从1mg/Kg调整为0.05mg/Kg,新鲜豌豆从0.1mg/Kg调整为0.01mg/Kg,哈密瓜从0.5mg/Kg调整为0.01mg/Kg,荞麦从0.1mg/Kg调整为0.01mg/Kg。

冷冻菠菜的毒死蜱残留量未作调整,仍为0.01mg/Kg。

菠菜算不上大宗农产品,但近年来命运多舛:

2002年7月被日本禁止进口;2003年2月曾一度解禁,但同年5月又再次遭禁,直到今年6月17日才解除。

围绕菠菜发生的风波,令人深思。

在日本解除对菠菜进口的禁令后,今年7月21日,第一批山东省出口日本的菠菜抵达日本,正在日本港口等待逐批检验。

菠菜在日本遭禁的原因,是“毒死蜱”残留超标。

这个标准是日本制定的,它比最具世界公认权威性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还要严格5倍。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菠菜“毒死蜱”的规定限量是0.05mg/Kg,而日本政府则规定,不准超过0.01mg/Kg。

冷冻菠菜是用新鲜菠菜经加热漂烫、冷冻加工而成,通常4公斤鲜菠菜才能加工1公斤冷冻菠菜,在这个过程中,农残的含量也会“浓缩”,要做到“毒死蜱”含量不超标,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根据我们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在冬季大棚、春季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菠菜中的残留动态的研究结果,冬季大棚菠菜和春季大棚菠菜中毒死蜱的降解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比后者显得缓慢地多;从实测数据来看,喷施厂商推荐农药使用量,在药后7天,春季大棚菠菜中毒死蜱的降解率就可达到90.5%,第21天的降解率为96.3%,此时菠菜中的毒死蜱残留量仅为0.06mg/kg,已符合我国规定的国家最高残留限量标准;而冬季大棚菠菜在药后7天的降解率仅为22.6%,要达到90.0%降解率则需要48天;从降解半衰期来看,在冬季大棚的降解半衰期为13.46天,在春季大棚的半衰期为2.75天,后者的半衰期是前者的1/5。

二倍推荐农药用量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相同。

由于冬季大棚中的光照比春季大棚弱,而毒死蜱的降解受光照的影响又较大,从而导致冬季大棚菠菜中的毒死蜱降解速度明显地慢于春季大棚。

按照厂商推荐的农药用量进行喷施时,春季露地菠菜中毒死蜱的降解半衰期为2.64天,春季大棚菠菜的降解半衰期为2.75天,两者在降解半衰期上差别不大,露地的略小于大棚的。

这反映了毒死蜱在春季大棚和春季露地两种环境条件下毒死蜱的降解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例如,在药后第14天,两者的降解率分别是94.2%和95.9%。

从图2和表1来看,毒死蜱在春季大棚和春季露地菠菜中的降解差异主要体现在前期(施药后前3天),前者的降解率为39%,后者为76%,这说明露地栽培的菠菜中的毒死蜱的降解速率比大棚栽培的快。

但二倍推荐农药用量的情况则与之不同,总体上比推荐用量降解慢一些,大棚中的降解略快于露地。

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在不同季节、不同种植方式下的降解速率是有差异的,因而其安全间隔期也应不同。

例如,在冬季大棚菠菜上使用毒死蜱,其降解速率很慢,至用药后79天才符合我国国家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要求。

因此,毒死蜱不适宜在冬季大棚菠菜中使用,其缓慢的降解过程不符合菠菜的安全性要求。

而春季使用,不论是大棚还是露地栽培,其安全间隔期因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不同而异,若按国标,安全间隔期为14天;若按日本标准,则要在21天以上。

所有这些试验结果对指导毒死蜱在菠菜上安全使用是有积极意义的。

3.2实行严格的食品标签制度

   如日本实行的食品标签制度,要求注明品名、原材料名称、内容量、制造年月日、制造厂家或经营商名称、适食期限、保存方法、烹调方法、使用方法、保存温度、原产国(进口品)等。

美国的《营养标签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