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284245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 页数:275 大小:18.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5页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5页
亲,该文档总共2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2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ppt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影像是观察的延伸一、摄影术的诞生1、对长驻影像的渴望。

2、小孔成像规律的发现。

3、暗箱的发明及运用。

4、摄影术发明的技术基础。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影像是观察的延伸5、摄影术的发明。

1)约瑟夫尼塞福尼厄普斯(17651833)。

2)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1875)。

3)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正式宣布摄影术的发明。

4)其他发明者。

6、摄影术发明的重大意义。

摄影术的发明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它不但是一种技术,更是人们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影像是观察的延伸7、摄影术(器材)的不断发展。

1)美国人乔治伊斯门(GeorgeEastman)和他的伊斯门-柯达公司通过批量产品把摄影带给普通人,他们的批量生产始于19世纪90年代。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影像是观察的延伸7、摄影术(器材)的不断发展。

2)德国人借助他们在设计制作方面的高质量和光学技术方面的专长,把照相机推向了批量产品的市场,20世纪20年代已经可以得到诸如徕卡和禄莱照相机,并且这种优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市场。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影像是观察的延伸7、摄影术(器材)的不断发展。

3)日本人把电子技术带入摄影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

他们运用计算机设计出了优秀的镜头和光学系统,完善了使用35mm胶片-当今最流行规格的高质量照相机。

设计出了人们现在已经司空见惯的高灵敏测光系统、自动曝光系统和自动聚焦系统。

第一章概论,第二节摄影本体语言的形成一、对情节的追求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由于当时特定的技术条件和审美趣味限制,摄影主要采取摆拍和合成两种方式进行。

其拍摄对象为静态。

第一章概论,第二节摄影本体语言的形成二、记录性特点摄影术从诞生之日起,其实证意义就被人们所认识。

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文献摄影的形式,主要通过图片介绍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记录文化遗址和开展文化调查。

进入20世纪,随着新闻纪实类摄影的兴起,摄影记录性的特点被充分发挥出来。

第一章概论,第二节摄影本体语言的形成三、瞬间性特点摄影在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捕捉瞬间影像成为可能。

摄影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给人们以不曾有过的视觉经验,它逐步确立了其作为新型视觉艺术的地位,同时也给科学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可能性。

第一章概论,第二节摄影本体语言的形成真实、准确摄影的记录性和瞬间性,是摄影确立其成为视觉艺术的重要类型的两块基石。

第一章概论,第三节摄影的基本原则及照片评价的价值体系一、摄影三个基本原则1、主题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题材)。

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

第一章概论,第三节摄影的基本原则及照片评价的价值体系一、摄影三个基本原则2、技术焦距、光圈、快门、对焦等技术上的控制。

第一章概论,第三节摄影的基本原则及评价体系一、摄影三个基本原则3、构图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第一章概论,第三节摄影的基本原则及评价体系二、照片评价的价值体系1、信息价值照片的信息价值是指其反映的人、物、事的影响力的大小。

2、形象价值形象的突出和鲜明决定着照片的影响力。

形象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被摄对象本身,也取决于摄影技法的运用。

3、情感价值即照片的感染力(调动观者的情绪,引发观者的思维)。

情感价值取决于拍摄者对拍摄对象的认知程度和表现能力。

第一章概论,第三节摄影的基本原则及评价体系二、照片评价的价值体系4、传播价值体现在媒体对其的认同度,它反映了社会对照片的需求度。

5、审美价值指其唤起观者审美愉悦情感的能力。

内容和形式高度完美和谐的作品,其审美价值能够最大化。

第一章概论,第三节摄影的基本原则及评价体系二、照片评价的价值体系评价照片要根据照片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

衡量不同类型的照片,其侧重点是不同的。

用照片的三个基本原则分析讨论以下照片:

第二章照相机,第一节照相机的构造原理最简单的照相机就是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的针孔照相机:

1一个不透光的盒子;2在盒子的一面开一个允许光线通过的针孔;3将一张胶片放在针孔相对的另一面。

第二章照相机,第二节照相机的基本构造照相机结构示意图,要比上一个示意图中简单针孔照相机的结构复杂得多。

其基本部件几乎并无不同。

基本部件如下:

1一个不透光的盒子机身;2纳入和聚焦光线的镜头;3记录影像的胶片或电子感光元件。

那么,这与针孔照相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其本质的区别就在于用镜头取代了针孔,聚焦的影像被记录在胶片上。

第二章照相机,第二节照相机的基本构造1相机机身可以小孔成像,不透光的盒子。

2镜头光学玻璃聚集来自前面的光束,并在胶片上聚焦,形成清晰可辨的影像。

简单的镜头是由一片曲面玻璃制成的。

更复杂些的镜头是由称作透镜单元的两片或更多片光学玻璃组成的,并将所有透镜单元组装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胶片/电子感光元件在传统的照相机中,胶片经某些特定的化学药品处理后,它会把拍摄到的影像记录下来。

在数码像机中,电子感光元件来记录影像。

第二章照相机,第二节照相机的基本构造4取景器取景器能够把将要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近似地显示出来,它会指导摄影者瞄准和构图。

有些照相机的取景器就是简单的观察窗口,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取景器则是由反光镜和棱镜组成的,摄影者可以通过镜头直接观看影像。

对于数码像机来说,取景器往往是一个微型的LCD屏。

5聚焦控制装置有些照相机,转动镜头筒或调节聚焦钮即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而对于自动聚焦照相机,这一工作是由计算机芯片控制微型电机移动透镜来完成的。

6快门控制进入照相机光线时间长短的机械或电子装置。

有些照相机,转动一个旋钮或者按动一个按钮就可以设置快门速度;而另外一些照相机的快门速度是自动设定的。

第二章照相机,第二节照相机的基本构造7快门按钮用来操纵快门闭合的装置。

8光圈通过调整镜头孔径大小的变化,控制到达胶片的光量。

“虹膜”类型的光圈是由一系列相互重叠的薄金属叶片组成的,叶片的离合能够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

可大可小的孔径可以增加或减少通过镜头到达胶片的光量。

有些照相机可以借助转动镜头筒上的圆环改变光圈孔径的大小,而有些照相机则是利用微处理器芯片控制微电机自动地改变光圈的孔径。

9胶片输送移动照相机内胶片的机械装置,它可以使胶片轴上的胶片一幅一幅地顺序曝光。

传统相机扳动某些照相机上的卷片杆就可以输送胶片,而另外一些照相机则可以自动地输送胶片。

第二章照相机,第二节照相机的基本构造,第二章照相机,第三节照相机的基本类型一、相机按结构可分以下几类:

1、旁轴取景器照相机又称平视取景联动测距相机。

取景器与镜头的光轴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轴线上。

由于没有采用五棱镜,使用镜间快门,重量轻,体积小,快门震动轻。

因为取景器与镜头有一定距离,存在一定视差。

拍摄近距离物体时,视差更为明显。

旁轴取景器照相机多用135胶片(36mm24mm),也有使用120胶片(60mm45mm、60mm60mm、60mm70mm)的。

典型机型有莱卡M系列。

第二章照相机,第三节照相机的基本类型2、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通过反光镜在毛玻璃上调焦取景,升起反光镜曝光。

直接通过镜头观察和聚焦影像是其重要的特征,可以观看到与胶片上所记录的完全相同的影像,允许精确调整影像。

可以更换各种镜头(包括附加镜和效果镜),功能强大,是当今摄影师广为使用的设备。

单反相机主要分为135胶片和120胶片两种。

135单反相机典型品牌:

佳能、尼康、美能达等。

120单反相机典型品牌:

哈苏、玛米亚等。

第二章照相机,第三节照相机的基本类型3、双镜头反光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具有两个镜头,上面的镜头用于取景和聚焦,下面的镜头用于曝光拍摄。

所用的胶片通常为120底片。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期间,禄莱被很多专业人员所喜爱。

图中所示的玛米亚C330是幸存为数不多的一种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的样式。

第二章照相机,第三节照相机的基本类型4、机背取景照相机利用机背的毛玻璃调焦和取景,机背与镜头板均可升降、平移、摇摆,在控制透视、景深和取景位置等方面操控性较强。

由于使用大底片,亦称大画幅相机或技术相机。

通常用于照相馆(或摄影室)摄影,或者大而复杂的工业和建筑外景、商业广告拍摄。

机背取景照相机大都使用4英寸5英寸、5英寸7英寸或8英寸10英寸(1英寸=25.4毫米)的散页片胶片,并被设计为安装在三脚架上使用。

第二章照相机,第三节照相机的基本类型5、其他类型相机1)、全景相机一类为宽画幅设计,一类为摇头机设计。

拍摄时镜头部分围绕轴心转动,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2)、立体相机模仿人的视觉,双眼可以根据视差的不同来确定距离,在大脑中形成立体影像。

两只镜头类似人眼平行排列,获得稍有视差的影像。

3)、APS相机使用专门的APS胶卷,小于135胶片,画幅多样,可以记录更多的数据信息,冲印时可看到全部内容的小样,使用方便。

但未来的及推广,数码相机已迅猛发展。

4)、即影相机,第二章照相机,第三节照相机的基本类型二、相机按感光材料可分以下两类:

1、胶片相机使用涂在片基上的银盐或其他能对光起到光化学反应的材料胶片记录影像的相机。

2、数码相机数码相机是指感光材料和记录方式采用电子化的照相机。

具有电子记录、及时显影、高速传输、便于存储、成本低的特点。

它与图象处理软件相结合,实现了图片后期制作明室化,拓展了图像的创意空间,对摄影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照相机,第三节照相机的基本类型三、按镜头类型对相机分类自动/手动聚焦照相机有些照相机是靠计算机微处理器芯片控制镜头内的微电机自动完成聚焦任务的。

其典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把快门按钮按下一半时,镜头筒就会自动地转动直至画幅中央任意物体所形成的影像完全清晰为止。

很多高级的瞄准就拍式照相机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都具有自动聚焦功能。

大多数这样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还能够手动聚焦。

可更换镜头/镜头机身一体照相机有些照相机的镜头不能够被取下来,它是照相机的一部分。

而另一些照相机,其镜头可以被取下来并更换上其他的镜头;这些就被称为可更换镜头照相机。

由于使用这种照相机可以针对每项不同的任务选择最合适的镜头,所以为创作活动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间。

第三章快门,第一节快门的作用一、控制曝光快门可以控制开启时间的长短,它与光圈配合来控制曝光。

在光圈不变的前提下,开启时间调整为原来的两倍,曝光量会随增加一档,照射到胶片上的光线量就是原来的两倍;开启时间调整为原来的一半,曝光量会随减小一档,照射到胶片上的光线量就是原来的一半。

每档快门之间相差一半(或一倍)的开启时间。

正确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曝光形成的影响将获得正常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

二、控制影像的清晰度按动快门的操作力和快门开启的冲击力,都会使相机抖动,影响影像的清晰度。

当快门速度足够快(曝光时间足够短)时,可以将振动的影响减至最小,快门速度越慢(曝光时间越长),要求相机的稳定性越高,以保证得到必要的清晰度。

要保证拍摄对象的清晰,拍摄距离越远,快门速度越快。

三、拍摄运动物体时,可以通过调整快门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第二节快门速度标记,第三章快门,第二节快门速度标记快门速度的标记常见的还有T门和B门。

T门:

按下快门按钮,快门开启;再次按下快门按钮,快门闭合。

一般在需要长时间曝光时使用。

B门:

按下快门按钮,快门开启;松下快门按钮,快门闭合。

配合有锁定功能的快门线,也能起到类似T门的操作方式。

第三章快门,第三章快门,第三节快门速度与影像清晰的关系快门速度越快(速度曝光时间越短),物体就越清晰。

要保证拍摄对象的清晰,拍摄距离越远,快门速度越快。

第三章快门,第四节快门速度与运动物体的关系拍摄运动物体时,快门速度的选择基干下面五个因素:

运动物体的速度、运动物体的方向、运动物体的距离、摄影镜头的焦距、要达到的拍摄效果。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快,越影响拍摄效果。

运动物体的方向越垂直于视线,越影响拍摄效果。

运动物体和距离运动物体越远,越影响拍摄效果。

镜头焦距越长,越影响拍摄效果,焦距越长,影像越大,其穿过画面就会越快。

利用高速快门可以凝固运动物体,形成清晰的影像;利用慢速快门,可以记录物体相对相机的运动轨迹,形成特殊的效果;追随运动物体拍摄,可以使主体清晰,背景模糊。

虚实对比的方式可以表现动感或强调动静关系,突出主题。

第三章快门,第五节相机的稳定一、正确的姿势和呼吸。

二、手持相机拍摄时,不同焦距的镜头的最低限度的快门速度,是与其焦距成反比的。

最低限度的快门速度大致不能慢于焦距分之一(秒)。

三、利用支撑点。

四、最保险的办法是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

第四章镜头,一、镜头的作用及特性镜头并不是胶片成像所必需的,正如前面已经提及的针孔照相机,其工作时就没有镜头。

来自被摄体的光线通过一个微小的针孔进入不透光的盒子,如上图所示,并在胶片上形成一幅倒立的影像。

考虑到针孔照相机的工作特性如此之简单,因而其产生的影像应该说是相当令人满意了,但并不能算是足够好的,原因如下:

1、即使在最好的环境条件下,胶片上所形成的影像也不是非常的清晰。

2、由于通过针孔所进入的光量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充分的胶片曝光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有时会长达数小时。

第四章镜头,一、镜头的作用及特性而镜头会解决这些问题:

1、镜头能聚焦光束,可以在胶片上产生清晰的影像。

2、镜头允放接纳大量的光线,只需若干分之一秒的很短时间即可获得适当的曝光。

如图所示,镜头的孔径比针孔大很多倍,所以在确定的一段时间内,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照相机。

第四章镜头,透镜的光线汇聚(左图)与发散(右图)示意图,一、镜头的作用及特性,第四章镜头,尼康相机标准镜头AF50mmf/1.4光学结构示意图,一、镜头的作用及特性,第四章镜头,一、镜头的作用及特性所有镜头具备的基本作用都是相同的,即让光线进入照相机并聚焦光线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

镜头自身固有的两个特性决定了镜头所传送的影像效果。

一个特性是镜头的速度,另一个特性是镜头的焦距。

第四章镜头,二、镜头速度镜头的速度取决于其焦距和孔径的大小。

镜头的速度是指特定的镜头在特定的时间内所能传送的光量.传送光量多的镜头被称为快镜头,传送光量相当少的镜头则被称为慢镜头。

不要把这里所说的快慢概念同镜头所能捕捉快速运动物体的能力相混淆。

把“快”这个术语用于镜头时同它凝固住快速运动物体的能力也没有什么关系;它只是用以描述镜头在特定的时间内所传送的光量。

第四章镜头,三、镜头的焦距镜头的焦距可以英寸(in)、厘米(cm)或毫米为其计量单位。

在中国,我们使用毫米(mm)作为镜头焦距的单位。

25mm近似等于1英寸。

所以,50mm镜头大约是2英寸镜头,100mm镜头差不多与4英寸镜头是一样的。

一般情况下焦距越长,镜头筒也越长。

第四章镜头,三、镜头的焦距焦点距离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能形成的清晰影像的胶片平面之间的距离。

镜头的焦距基本上就是当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的距离。

第四章镜头,三、镜头的焦距镜头焦距与影像大小的关系镜头的焦距决定了该镜头拍摄的被摄体在胶片上所形成影像的大小。

假设以相同的距离面对同一被摄体进行拍摄,那么镜头的焦距越长,则被摄体在胶片上所形成的影像就越大,影像的大小与焦距成正比。

例如,使用100mm镜头所拍摄的影像,其高度和宽度都是在同一架照相机上使用50mm镜头所拍摄影像的2倍;400mm镜头产生影像的高度和宽度是100mm镜头的4倍,等等。

影像的大小与焦距成正比光学原理:

是镜头焦距越短则其对光线的折射就越大,在焦平面上的影像就越小。

第四章镜头,三、镜头的焦距20mm35mm50mm,第四章镜头,三、镜头的焦距105mm135mm200mm,第四章镜头,三、镜头的焦距镜头通光能力与孔径、焦距的关系进入照相机的光量由镜头的圆孔的孔径所控制,较大的孔径可以比较小的孔径接纳更多的光线。

在相同的孔径的情况下,焦距越短,胶片上的光线越强。

镜头的通光能力取决于其孔径和焦距,因此其光圈的数值表示为:

镜头的通光孔直径和镜头的焦距之间的比。

焦距和孔径不同的镜头,如果采用形同的光圈拍摄,那么到达胶片的光线强度是一样的。

第四章镜头,三、镜头的焦距镜头通光能力与孔径、焦距的关系考察图中的这两只镜头。

二者具有相同的焦距,都是135mm。

但是,其中一只镜头的最大孔径是f/3.5,而另一只则能够开大到f/1.8。

为了接纳更多的光线,f/1.8镜头具有更大的直径。

四、镜头的光圈镜头的光圈由系列叶片组成,在中央形成一个圆形孔。

调节叶片就可以调整圆孔的孔径大小。

光圈越大(圆孔的孔径越大),镜头传送的光线也越多,进入照相机并到达胶片的光线越多。

一只镜头可以比另外一只接纳更多的光线,就说它“比较快”。

第四章镜头,第四章镜头,光圈大小示意图,四、镜头的光圈,第四章镜头,四、镜头的光圈光圈的数值表示镜头的通光直径和镜头的焦距之间的比,即为镜头的光圈值。

一只50mm的标准镜头如其通光直径为35mm,那它的光圈值为35:

501:

1.4,表示为f1.4。

光圈的数值越小,其通光能力就越强。

镜头的最大光圈镜头的最大通光直径和镜头的焦距之间的比为其最大光圈。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并不都是用最大光圈,镜头的光圈是可以调节的。

第四章镜头,四、镜头的光圈镜头光圈的完整序列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在此序列中的后一个光圈的通光量是前一个光圈的通光量的一半。

开大一挡光圈,进入照相机的光量会加倍;缩小一挡光圈,光量将减半。

f/4孔径所接纳的光线是f/5.6的两倍,f/5.6接纳的光线是f/8的两倍,f/8接纳的光线又是f/11的两倍,依此类推。

光圈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每个数字都是向前数两级所对应的那个数字的两倍,即1248163264,1.42.85.6112244。

第四章镜头,四、镜头的光圈光圈的作用1、调节进光照度,它与照度成正比。

光圈与快门速度的配合决定曝光的效果。

2、调节景深效果,它与精深成反比。

景深的控制是摄影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3、影响成像质量。

任何一只镜头都有某一挡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即受各种像差的影响最小,这是其最佳光圈。

第四章镜头光圈与景深的关系景深照片上聚焦点前后清晰的范围。

前景深指从聚焦点到相机方向的清晰范围。

前后景深分别占景深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

第四章镜头,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其他条件相同下,光圈与景深成反比。

其他条件相同下,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其他条件相同下,距离与景深成正比。

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标准镜头称为标准的原因是因为拍摄的影像范围就是人们肉眼观察周围世界时的视场。

换句话说,人们观看一个场景时所能清晰看到的区域与标准镜头所得到的大致上是一样的。

标准镜头的视角大约在45度,透视效果也接近于我们的视觉习惯,适用范围广。

标准镜头的焦距接近于相机使用的胶片对角线的长度。

标准镜头对于一架照相机是否标准,取决于照相机中所使用的胶片大小,底片越大,产生覆盖“标准”视场的影像所需要的镜头焦距越长。

对于35mm胶片,50mm左右的镜头都被认为是标准镜头。

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所谓“标准”镜头与不同胶片尺寸的对应关系如下:

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广角镜头焦距明显小于相机使用的胶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以135相机为例,焦距小于40mm的镜头都属于广角镜头,其视场角度大于60度。

广角镜头的特点是视场大、夸大了空间透视关系;景深很大,扩大了近处和远处物体间的视觉距离。

典型焦距由:

35mm,28mm,24mm,20mm,16mm等。

焦距短于20mm的镜头也称为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有夸张透视的效果,超广角镜头还会产生桶形畸变,焦距越短,变形越明显。

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广角镜头广角镜头又分成两类:

普通(小)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

其中焦距自1721mm的称为超广角镜头;焦距自2440mm的称为普通广角镜头。

其实这些分类不是很严格的,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15年前,24mm的广角镜头就称之为超广角镜头了。

有些超广角镜头的焦距还要比全幅面鱼眼镜头的焦距还要短。

除了焦距长短、视角大小外,超广角镜头与鱼眼镜头的最大区别在于画面畸变的校正,前者有意进行校正,尽量使畸变像差降低,而后者保留了畸变像差,未加以校正。

超广角镜头所拍摄出的照片没有16mm鱼眼镜头的那种弯曲变形效果。

五、镜头的类别广角镜头CanonEF24/1.4LUSM,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广角镜头14mm超广角镜头拍摄的效果,第四章镜头,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广角镜头24mm广角镜头拍摄效果,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长焦镜头焦距明显大于相机使用的胶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以135相机为例,70mm-135mm的镜头被称为中焦镜头,135mm-300mm的镜头被称为长焦距镜头,300mm以上的镜头被称为超长焦镜头。

长焦镜头取景范围较窄,景深小,在透视上有压缩空间的能力。

在远距离拍摄,虚化长前景及被景突出主题等方面优势突出。

长焦镜头体大量重,最大光圈相对小,拍摄时要保持相机的高度稳定。

可能会产生枕形畸变,在拍摄平行线条时要特别注意。

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长焦镜头焦距就是聚焦于无穷远时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间的距离。

这也就是在暗示镜头筒的长度与焦距的长度必须是差不多相等的,也就是说,100mm镜头差不多就是100mm长,400mm镜头大约就是400mm长.但是,如果测量任何一只较长的镜头,或许会发现它们往往都比标准的焦距短.例如,典型的400mm镜头并不是16英寸长,其长度往往都不会超过10英寸。

这是因为特殊的透镜单元能够放大影像,所以可以把较长焦距的镜头制作在较短的镜头筒里;这样的镜头在技术上称为远摄镜头.而同焦距一样长的镜头叫做长焦镜头.由于大多数称镜头都是远摄镜头结构的,所以“远摄镜头”这一术语非常流行(有时属于误用),几乎成为了所有比“标准”焦距长的镜头的代名词。

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长焦镜头CanonEF1200/5.6LUSM,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长焦镜头折反射式镜头是一种特殊的长焦镜头,焦距一般在500mm以上。

它利用多面反光镜反射光线,在一个较短的镜筒内达到超长焦镜头的放大功能。

体积小,便于携带。

光圈固定,不能通过改变光圈来调节画面的景深。

Sigma600/8Mirror,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变焦镜头变焦镜头具有可以变化的焦距。

比如,一只80-200mm的变焦镜头,通常只需转动镜头筒就可以获得80-200mm之间的任意焦距。

携带和构图方便,避免更换镜头和移动拍摄位置的麻烦,由于产生这种多功能性所必需的复杂光学系统,给变焦镜头带来了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1、价格昂贵;2、体积大;3、在任何确定的焦距下,其成像往往都不如最好的定焦镜头成像清晰。

在机械机构方面,可分单环式和双环式。

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镜头,是专为拍摄微小物体和翻拍等近距离摄影为目的而设计和校正像差的,因此在近距离拍摄时,这类镜头的像场非常平直、分辨率高、畸变像差小、影像对比度高、色彩还原好。

它不需要加装近摄镜或近摄接圈等附件,就能在非常近的距离准确聚焦的镜头,拍摄到与实物大小接近的影像。

微距镜头的像物比是指影像与实物大小之间的比例。

微距镜头一般为定焦镜头,可以是任何焦段的镜头,常见的焦距有55mm,100mm,180mm等,短中焦适合翻拍和人像摄影,长焦适合户外拍昆虫和花卉。

它也可作为同一焦距的普通镜头使用。

微距镜头一般放大倍率都可达1:

1,有些镜头本体是1:

2,需要配用专用的增距镜或近摄附加滤镜,可达1:

1。

微距镜头的主要缺点是价格比较昂贵。

第四章镜头,五、镜头的类别变焦镜头Can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