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4811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2 大小:9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2页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2页
亲,该文档总共1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docx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

 

 

二OO五年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生物化学

课程名称(英文):

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

08083201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要求:

必修课

课程属性:

独立设课

应开学期:

第3学期

适用专业:

制药工程

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

学时:

68,其中实验18学时

学分:

4

编写人:

苏雪丽编写日期:

2005年7月10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它以化学手段,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基本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糖、脂)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合成;对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的基本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各种营养物质(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等)的新陈代谢过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基因调控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这些内容是当今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同时也是学习制药工程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1、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

1)蛋白质化学

了解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和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以及一些分析方法,要注意氨基酸是个具有两性性质的分子,弄清楚氨基酸的pK值,以及会求pI。

掌握肽键、蛋白质一级结构概念,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各种方法,几种主要蛋白酶的作用部位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确定的方法。

掌握α-螺旋、β-折叠和胶原的结构特征,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概念,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熟悉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结构特征以及它们的氧饱和曲线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起因。

2)核酸化学

能画出主要的嘌呤、嘧啶、核苷、核苷酸的结构。

了解DNA和RNA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掌握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以及模型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弄清楚DNA超螺旋形成过程和特点。

了解几种类型RNA结构特征。

了解核酸变性和复性时反映在光谱学上的变化,以及核酸杂化原理。

3)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葡萄糖的链状和环状结构是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的,葡萄糖的分子构象。

能画出主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以及一些双糖,如麦芽糖、蔗糖、乳糖等糖分子的结构。

了解糖有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

了解几种常见的多糖和粘多糖分子结构的异同。

4)脂类与生物膜

了解天然脂肪酸的结构和特点。

掌握几种重要磷脂的结构、特性和生理作用。

能描述生物膜的组成形式,了解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

5)酶

了解酶的分类和命名,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异同。

掌握一些概念:

活化能、活性中心、反应初速度、比活性、Km、酶原、别构酶、同功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最适pH等。

了解米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假设的前提条件。

了解影响酶促反应的各种因素。

6)维生素与辅酶

了解和掌握一些主要的水溶性维生素的名称、结构、生理作用和它们的辅酶形式。

了解4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生理作用。

7)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

了解代谢的全貌。

糖、脂、蛋白质共同的代谢中枢途径。

熟悉标准自由能变化、氧化还原电位的概念,以及ΔG°的计算。

8)糖代谢

了解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了解糖代谢的次要途径--葡萄糖醛酸途径。

了解酵解和糖异生途径是有分有合的。

9)脂类代谢

重点掌握脂肪酸β氧化过程,参与反应的酶、辅基和辅酶。

会计算饱和、不饱和脂肪酸经β氧化,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为CO2和水所产生的能量。

了解酮体生成的部位、生成过程及危害。

了解脂肪酸合成的过程以及与脂肪酸分解过程的主要差别。

了解甘油磷脂以及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10)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掌握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掌握一些主要的概念:

转氨作用,氧化脱氨,鸟氨酸循环,生酮和生糖氨基酸。

熟悉鸟氨酸循环发生的部位,循环中的各步酶促反应,尿素氮的来源。

了解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特别是与代谢中心途径(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的关系,以及一些氨基酸代谢中酶的缺损引起的遗传病。

了解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合成的基本过程。

11)核苷酸代谢

熟悉嘌呤环和嘧啶环上各个原子的来源。

了解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过程以及最初产物。

二者合成途径的差异。

了解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重要意义。

了解核苷酸降解的过程和终产物,尿酸堆积引起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12)核酸的生物合成

掌握中心法则。

熟悉DNA的生物合成(包括DNA的复制、反转录),了解辐射对DNA的损伤和修复作用。

熟悉RNA的生物合成(包括转录、RNA的复制),了解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作用。

1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掌握一些基本概念:

密码,反密码,氨基酸活化,“摆动”学说。

了解tRNA分子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了解多肽合成的三个过程,以及一些抗生素和毒素对合成的抑制作用。

14)基因调控

了解操纵子学说内容。

弄清楚三种类型的操纵子的转录调控。

2、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对蛋白质、核酸、酶、糖的结构与功能有全面清楚的了解。

2)对脂类、维生素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3)全面掌握三大代谢的进程与特点。

4)掌握几种常见的检测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米氏常数的测定方法,初步掌握核酸的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三、学时分配

制药工程专业的《生物化学》课时安排68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安排50学时,实验课安排18学时。

理论教学各有关内容学时分配如下: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学时

1

蛋白质化学

6

2

核酸化学

6

3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3

4

脂类与生物膜

3

5

5

6

维生素与辅酶

2

7

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

2

8

糖代谢

6

9

脂类代谢

4

10

蛋白质与氨基酸代谢

2

11

核苷酸代谢

2

12

核酸的生物合成

3

13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

14

基因调控

2

合计

50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1.课堂讲课;2.课堂讨论;3.课后练习;4.实验;5.考试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1、教材

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主要参考书

沈同等主编,《生物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罗纪盛等合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王积涛等合编,《有机化学》(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张丰德王秀玲合编,《现代生物学技术》(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晓薇主编,《实验化学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

审核人:

朱伟批准人:

周永灿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名称(英文):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

08083202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要求:

必修课

课程属性:

独立设课

应开学期:

第4学期

适用专业:

制药工程

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

学时:

51,其中实验课18学时

学分:

3

编写人:

陈正山编写日期:

2004年9月20日

一、课程简介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鉴定以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态及致病机理等的理论和方法。

它与工农业生产及医疗卫生事业密切相关,尤其与制药工业密切相关。

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属必修课。

其基本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技术原理,掌握其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术,并懂得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1、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

1)绪论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微生物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发展及其今后的任务。

教学重点:

从微生物的特征及类群,了解微生物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

2)原核微生物

原核生物的形态及其细胞结构

细菌的繁殖及菌落特征

放线菌及其它原核生物

细菌分类

3)真核微生物——霉菌和酵母菌

a、霉菌

形态大小、菌落特征、繁殖及其生活史、常见类群

b、酵母菌

教学重点:

(1)掌握霉菌与细菌的差别

(2)繁殖方式中孢子繁殖的特点及典型的生活史

(3)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类群

(4)掌握酵母的生理特性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5)如何利用有益菌和对有害菌的防治

4)非细胞生物——病毒

a、病毒的发现及其特征和形态结构

b、病毒的分类

c、病毒的繁殖方式

d、噬菌体的生理特性

教学重点:

从病毒的形态结构了解其致病机理及研究它的特殊方法

5)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a、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营养需要

b、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基的制做原则及要求

教学重点:

(1)根据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确定培养基的成分

(2)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及各种培养基的制做原则

6)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a、微生物的一步生长曲线及培养

b、各种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c、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微生物的抗药性

7)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a、生命遗传的本质——核酸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基因工程

e、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教学重点:

(1)通过三个经典实验了解生命遗传的本质

(2)了解变异的两个途径

(3)基因工程的原理

(4)掌握菌种保藏原理

8)微生物的生态

a、微生物的分布

b、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c、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了解微生物的类群及分布

(2)了解微生物在大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微生物的概念,树立微生物生态观

 

三、学时分配

理论内容

学时

1)绪论

(1)

2)原核生物

(8)

a、原核生物的形态及细胞结构

2

b、细菌的繁殖及菌落特征

2

c、放线菌及其它原核生物

2

d、细菌分类

2

3)真核微生物——霉菌和酵母菌

(4)

a、霉菌

2

b、酵母菌

2

4)非细胞生物——病毒

(4)

a、病毒的发现及其特征和形态结构

1

b、病毒的分类

1

c、病毒的繁殖方式

1

d、噬菌体的生理特性

1

5)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2)

a、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营养需要

1

b、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基的制做原则及要求

1

6)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5)

a、微生物的一步生长曲线及培养

2

b、各种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

c、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微生物的抗药性

1

7)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5)

a、生命遗传的本质——核酸

1

b、基因突变

1

c、基因重组

1

d、基因工程

1

e、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

8)微生物的生态

(4)

a、微生物的分布及水中微生物

2

b、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

c、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1

合计

33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为非独立设置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结合平时考核及实验分数,综合评定期末成绩。

其中平时考核占10%,实验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70%。

五、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课堂讲课

多媒体

课堂讨论

课后论文

课后练习

考试

实验

六、采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合编,《微生物学》,高教出版社

(德)施莱杰编,《普通微生物学》

 

审核人:

朱伟批准人:

周永灿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普通生物学

课程名称(英文):

GeneralBiology

课程编号:

08083204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要求:

必修课

课程属性:

独立设课

应开学期:

第1学期

适用专业:

制药工程

先修课程:

学时:

51,其中实验12学时

学分:

3

编写人:

刘富平编写日期:

2004年12月10日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自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着重介绍生命科学的普通规律,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趋势。

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当前,人们认识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使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

造成这些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根本原因恰恰是人类自身。

因此也向生物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必须提高人类的生物学素质,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

二、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包括: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起源、细胞学基础、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进化、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与环境等。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掌握生物圈的概念、生命的基本特征;熟悉学习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了解生命的起源。

本章难点:

生命的起源。

 

第二章细胞

基本要求:

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内膜系统、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核,掌握高尔基体的小泡转运模型、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熟悉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的一般结构、细胞的生命物质、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了解光合作用、细胞骨架。

本章难点:

信号肽假说、化学渗透假说、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减数分裂。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细胞的基本概念

细胞的基本特征

2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细胞的一般结构

生物膜

元素组成

分子组成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液泡

微体

线粒体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叶绿体

光合作用

 

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

微管

微丝

中间纤维

第三章遗传与变异

基本要求:

掌握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熟悉遗传与优生;了解基因工程。

本章难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

3.1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

3.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

3.3遗传与优生

3.4基因与基因工程

第四章生物的进化

基本要求:

掌握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现代达尔文主义;熟悉进化的证据、拉马克学说;了解物种形成的条件、物种形成的方式,人类进化的趋势。

本章难点:

哈迪-温伯格定律、基因频率的变化。

古生物学的证据

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胚胎学证据

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拉马克学说

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进化思想的发展

.1物种形成的条件

.2物种形成的方式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第五章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基本要求:

掌握物种命名法规,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细菌的基本形态;熟悉几种常见的真菌、各类植物及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生物分类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保护。

本章难点:

各类植物及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物分类的发展

分类的等级

5物种命名法规

生物分界

病毒

原核生物界

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5.3.3生物多样的保护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

基本要求: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熟悉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平衡;了解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口问题

环境问题

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

内容

学时

一、绪论

二、细胞

三、遗传与变异

四、生物的进化

五、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六、生物与环境

3

16

6

6

6

2

合计

39

四、教学方法

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课堂提问、教学录象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讲授生物学,应该以辩证观点去分析有关内容,特别是有机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生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既要注意到形态建成,又要注意到生理功能的变化;既要注意到种的稳定性,又要注意到种的变异性;既要注意到系统理论,又要结合生产实际。

要善于应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分析问题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普通生物学》顾德兴主编

(二)主要参考书目

1.

2.《生命科学通论》陈阅增主编

3.《现代生物学概论》戴尧仁主编

4.《现代生物学》胡玉佳主编

5.《生命科学导论》张惟杰主编

 

审核人:

朱伟批准人:

周永灿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药物化学

课程名称(英文):

PharmaceuticalChemistry

课程编号:

08083305

课程类别:

专业课

课程要求:

限定选修

课程属性:

独立设课

开设学期:

第5学期

适用专业:

制药工程

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

学时:

68学时,其中实验课18学时

学分:

4

编写人:

王世范编写日期:

2005年7月10日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药物化学是一门用辨证的观点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原理、构效关系、生物效应以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的科学。

它是一门专业课,是制药专业的一门限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药物发展过程,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化学原理及体内代谢过程、药物的化学合成,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并能运用药物化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了解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2.熟悉药物化学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

1.掌握分配系数P、解离度的概念及其对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影响。

2.掌握结构特异性药物和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效团、生物电子等排等概念;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类型。

3.认识定量构效关系。

4.了解药物作用的靶和机理、立体因素对药理活性的影响。

第三章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1.掌握第一相生物转化、第二相生物转化的主要类型。

2.熟悉药物代谢的酶。

3.了解药物代谢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第四章新药研究概论

1.掌握先导物、前药、软药、挛药等概念。

2.掌握先导物产生的途径、前药设计的目的。

3.熟悉先导物优化的一般方法。

第五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

1.掌握苯二氮杂卓类药物构效关系、理化通性、合成方法,熟悉体内代谢,了解作用机制。

2.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理化通性、一般合成方法及苯巴比妥的合成,熟悉体内代谢。

3.了解醛类、氨基甲酸酯类、喹唑酮类、吡咯酮类、咪唑并吡啶类镇静催眠药。

4.掌握乙内酰脲类脂肪羧酸类抗癫痫药,熟悉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及其他类。

5.掌握吩噻嗪类、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熟悉噻吨类,了解其他类。

6.掌握抗抑郁药的分类及各类的典型代表。

7.了解抗焦虑药。

第六章麻醉药

本章由学生自学。

第七章镇痛药

1.掌握合成镇痛药的结构类型及各类代表药。

2.熟悉阿片受体拮抗剂和拮抗性镇痛药、内源性阿片样肽类。

3.熟悉阿片样镇痛药的结构-活性关系,了解阿片受体模型。

4.掌握临床常用药盐酸吗啡、磷酸可待因、盐酸哌替啶、枸橼酸芬太尼,熟悉盐酸美沙酮、酒石酸左啡诺、喷他佐辛、盐酸丁丙诺啡。

第八章抗帕金森氏病药

本章由学生自学。

第九章胆碱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胆碱受体拮抗剂

胆碱受体激动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2.了解胆碱受体拮抗剂

第十章肾上腺素能药物

1.掌握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普萘洛尔,熟悉硫酸沙丁胺醇。

2.了解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构效关系、稳定性。

受体阻断剂的构效关系。

4.掌握抗肾上腺素药的类型及重点药物。

第十一章心血管药物

1.掌握强心药的类型及各类代表药物,强心苷类的结构特征及构效关系。

熟悉地高辛、米力农。

2.掌握抗心绞痛药的分类及各类作用机理。

3.了解二氢吡啶类的构效关系,熟悉芳烷基胺类苯并硫氮杂卓类钙拮抗剂。

4.熟悉硝苯地平,熟悉尼卡地平、维拉帕米。

5.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类型,熟悉普鲁卡因胺,熟悉奎尼丁。

6.了解抗高血压药的类型及作用机理。

7.熟悉利舍平、可乐定、甲基多巴,熟悉肼屈嗪、卡托普利、雷米普利。

8.掌握降血脂药的分类,了解苯氧乙酸酯类药的构效关系。

9.熟悉氯贝丁酯、辛伐他汀,熟悉吉非贝齐、戊四烟酯。

第十二章中枢兴奋药和利尿药

本章由学生自学。

第十三章非甾体抗炎药

1.熟悉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2.熟悉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布洛芬、吡罗昔康,熟悉羟布宗、吲哚美辛。

3.了解芳基丙酸类抗炎药的构效关系。

4.熟悉乙酰水杨酸、扑热息痛、保泰松、舒林酸、布洛芬、吡罗昔康的代谢。

5.熟悉痛风药秋水仙碱、丙磺舒、别嘌醇,熟悉磺吡酮。

第十四章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

1.掌握H1受体拮抗剂的分类,构效关系。

2.掌握扑尔敏、赛庚啶、阿司咪唑,熟悉西替利嗪、苯海拉明、富马酸酮替芬。

3.熟悉西咪替丁的药物设计,熟悉H2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4.熟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熟悉前列腺素类。

第十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1.掌握甾类化学结构、分类和命名。

2.熟悉各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理。

3.熟悉氢化可的松、甲睾酮、炔雌醇、缺诺孕酮,熟悉地塞米松、己烯雌酚、炔诺酮、米非司酮。

4.了解各类药物临床应用和副作用,了解避孕药。

第十六章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药和降血糖药

本章由学生自学。

第十七章抗肿瘤药

1.掌握烷化剂的结构类型、作用机理及载体选择的原理。

2.掌握抗代谢抗肿瘤药物的类型及典型药物。

3.熟悉氮甲、环磷酰胺、卡氮芥、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磺巯嘌呤钠。

4.熟悉金属铂络合物、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

第十八章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

1.掌握金刚烷胺、碘苷、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

2.熟悉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

3.掌握齐夫拉定、奈韦拉平。

4.熟悉蛋白酶抑制剂。

第十九章抗寄生虫药

本章由学生自学。

第二十章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1.掌握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理。

2.熟悉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3.认识喹诺酮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抗菌活性的关系。

4.熟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

5.熟悉氯化小檗碱、呋喃妥因。

6.熟悉抗结核药异烟肼、盐酸乙胺丁醇、利福平。

7.掌握抗真菌药的类型及各类重点药物。

第二十一章抗生素

1.掌握抗生素的定义,了解抗生素的微生物合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和化学结构母核。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4.掌握青霉素的化学性质及特点,各类半合成青霉素的典型代表及特点,半合成青霉素的一般合成方法,认识构效关系。

5.掌握头孢菌素类化学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合成。

6.熟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制剂。

7.掌握四环素类的化学性质,认识构效关系,了解多西环素的合成。

8.熟悉链霉素,熟悉卡那霉素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