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1933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docx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

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课程:

综合地理实习

姓名:

李芳

专业班级:

_地理科学一班

学号:

___

完成日期:

2014年9月6日

实习地区

儋州蚂蝗岭—千年古盐田—龙门激浪—三亚南山寺—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石头公园—东寨港红树林

实习内容

1、识别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水文、气象气候、生态环境等要素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认识海南省的宗教、人口、民族等各人文地理要素以及农业、经济、交通等经济地理要素。

3、收集海南省各旅游区的特色景点和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各旅游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现状,所存在的表面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4、了解各旅游区的管理制度和存在的问题

实习时间

2014年

7月 13 日→7月 16 日

指导教师

唐少霞、赵从举、袁建平、王军广、余天虹等。

实习课题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实习目的

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

?

2、为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

?

3、让学生了解海南岛的自然自理概况及其开发旅游业的有利资源优势。

4、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实习的注意要点和学会对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方法。

5、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主义看待和和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6、培养学生野外收集信息、网上搜索信息和综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实习内容与过程︿摘要﹀

实习报告内容:

1、实习概况(实习目的、实习路线及内容、实习达到的目标),2、实习记录,3、分析与讨论,4、实习心得,5、参考书目,6、对实习的建议。

内容摘要:

2014年7月13日—7月16日我们系组织一次野外实习,所到的地点有:

儋州蚂蝗岭、千年古盐田、龙门激浪、三亚南山、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石头公园、东寨港红树林等。

实习过程中我们各小组成员根据分工,负责访问的去寻找相关人员、负责记录的认真记录、负责信息收集的认真观察。

总之一切以实习为先,游玩在后为宗旨。

指导教

师评语

成绩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下页开始附实习报告正文(报告正文字数要求在2000以上,一般用A4纸打印)

实习报告正文部分:

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

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

海南岛海岸线长达1617.8千米,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

海南岛四周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

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6.65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

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和各种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潜水旅游的观光美景。

海南已经成为一个着名的旅游胜地,以海口和三亚为两个端点,海南的旅游行程基本分为三条线,一条是东海岸的海滨旅游风景线,一条是中线的黎苗少数族风景线,另一条是西海岸的原始丛林风景线。

这些无一不吸引着世界的游客

第一站:

儋州蚂蝗岭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调查

蚂蝗岭方圆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加之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日益侵蚀沟壑纵横密布,最深的达20多米,蚂蝗岭日趋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33.4平方公里,导致附近上百亩农田被泥沙淹没,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附近村庄农民的农业生产。

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引起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蚂蝗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被列为国债项目。

针对蚂蝗岭的土壤特点,儋州市水利、林业等部门采取工程措施(开挖挡土坝)与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结合,分期对蚂蝗岭进行综合治理。

水利部门在林间开挖谷坊、截水沟等,并进行沟头防护,这些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拦沙蓄水的作用。

林业部门则全力实施基地化工程造林,选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强且能够改良土壤的马占相思树和桉树树种,实行科学造林,据统计,几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

同时在行间种植覆盖物,以减弱洪水的冲刷力。

经过几年的综合整治,治理区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渗,地表径流得以控制,减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渗量,极大地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小鸟、兔子等野生动物相继出现,使蚂蝗岭地区的生态系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治理后的蚂蝗岭)

第二站:

儋州千年古盐田

儋州千年古盐田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新英湾南面的盐田村,距今1200年,是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之一,也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

盐田村是个非常平静悠闲的海边村庄,入村后,一眼就可看到海边散落的大小不一的石槽,它们像像一方方砚台错落分布在一垄垄的盐田周围,颇为壮观,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

石槽间散落着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以仙人掌居多。

儋州千年古盐田总面积750亩,有砚式石槽7300多个,年产量500吨。

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的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

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古老方式劳作。

第三站:

龙门激浪

龙门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

龙门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延绵起伏,状似万里长城一段,雄伟壮观。

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阔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

这里绵亘4公里的海岸,沙滩洁净,岸上巨石千姿百态,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游景点。

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

前清拔贡陈有壮题有七绝一首:

"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

第四站:

三亚南山生态文化区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

南山寺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

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

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

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岁高龄的高僧新成大和尚,监院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

目前,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启动。

按照规划设计,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划一、主次分明的特点,将主要建筑集在中轴线上,在两侧设置12个不同功能的四合院。

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南山寺东西宽188米,南北长416米,共8个台阶总高差49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三亚南山风景区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鳌,又若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

山势迤逦叠翠,丘陵环抱,祥云缭绕;面南海,浪激石音,水照天色,实有海天佛国气象。

1993年,经阮崇武先生倡议,中国国务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同意,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兴建南山寺,先后又批准在寺侧兴建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108米观音巨型铜像。

山之毗邻,左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右为大小洞天旅游区,盖“大生态、大文化、大环保”之大悲曼荼罗也。

第五站:

兴隆热带植物园

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内,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对外开放参观的热带植物园。

植物园占地600亩,植物品种1200多个,划分为六大展区:

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热带名优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园艺植物、热带药用植物、热带珍稀植物,汇集有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及榴莲、山竹等特产果树,保存有见血封喉等野生植物的珍稀物种,特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

兴隆热带植物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

植物观赏区、试验示范区、科技研发区、立体种养区和生态休闲区;收集有12类植物:

热带香辛料植物、热带饮料植物、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观赏植物、热带药用植物、棕榈植物、热带水生植物、热带濒危植物、热带珍奇植物、热带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第六站:

文昌石头公园

文昌石头公园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以铜鼓岭为中心,是海南的最东角,公园沿海长2公里,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隆出地表的石头,经漫长岁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风化而成。

石头公园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气势磅礴,石头重的达数千吨,形状千姿百态,造型有的像海龟,有的像古猿,有的像恐龙。

涨潮时,海浪涌进岩洞,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鸣声,海涛拍岸时,满天浪花,星星点点。

特别是风动石,高3米多,重约20吨,上圆下尖,风吹能动,摇而不倒,千万年来,历经沧桑,多少个12级台风也不能把它吹倒。

第二部分由墨绿色的花岗岩组成,石头较为平缓,错落有致。

石头上海水星罗棋布,蓝天白云倒映,景色旖旎,从铜鼓岭流下的山泉与海水汇合到海沟里,情趣盎然。

第三部分形态统一,由天然鹅蛋石组成。

第七站:

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

东寨港是在300多年前,即1605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地层下陷形成的,海岸线曲折多弯,海湾开阔,形状似漏斗,滩面缓平,微呈阶梯状,有许多曲折迂回的潮水沟分布其间。

涨潮时沟内充满水流,滩面被淹没;退潮时,滩面裸露,形成分割破碎的沼泽滩面。

红树林就分布在海岸浅滩上。

海岸地区是微咸沼泽地,海湾水深一般在4米内,海水含氯量最高为33.44%,最低为9.3‰,平均为21.86‰.保护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8℃,年降雨量1700毫米,海水温度最高32.6℃,最低14.6℃,平均24.5℃。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国仅在南方少数省区的沿海有所分布。

东寨港及其附近的海滩上尚保存有面积较大、生长良好的红树林,且红树林树种之多,为全国之最,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而东寨港就有19种。

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共有红树植物16科32种,其中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

海南海桑和尖叶卤蕨为海南特有。

本区主要红树林群落有

(1)木榄群落,

(2)海莲群落,(3)角果木群落,(4)白骨壤群落,(5)秋茄群落,(6)红海榄群落,(7)水椰群落,(8)卤蕨群落,(9)桐花树群落,(10)榄李群落,(11)红海榄+角果木群落,(12)角果木+桐花群落,(13)海桑+秋茄群落。

东寨港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白榄、海骨根、海漆、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

实习心得:

为期三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有点短但是我们收获还是颇多。

这次实习使我们学习到一些在书本上永远也找不到的东西,也进一步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应运到实际生活中去。

无论是海南岛,特殊的玄武岩,热带气候,热带雨林——季雨林,高大的棕榈科树木,特殊板状根,特有的红树林,高大的乔木,种类繁多的热带水果,热带特有经济作物橡胶林,沿途的地形地貌变化、风土人情变化·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不管是任何理论知识,都需要联系实际,反复理解,联系相关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在野外实习中才会更能体会大自然环境的巨大与无穷,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做学问,用实践深化理论理解,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断延续这种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此次实习也教会了我们跟同组的同学共同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书目:

《综合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等主编科学出版社

《环境保护概论》刘天奇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主表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