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506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99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docx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图解

宇宙探索

一、地图和地球

二、气象和气候

 

水的分布

三、海洋水和陆地水

土壤

四、地质 地貌 土壤 生物

社会经

济因素

五、农业生产活动

自然

经济

社会

环境

六、工业生产活动

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跨国公司

 

八、人口和聚落

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原因

对生育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与环境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环境因素

对死亡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

概念

人影响因素

口环境人口容量特点

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环中国环境人口容量

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分类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迁移

乡村的形成

聚落的形成

城市的起源

自然因素城市的位置分布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职能分类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城市的地域结构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九、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概念

自然资源

各类自然资源特征

自然资源及其应用

分类

生产生活

能源资源

作用

人类活动

开发利用

基本特征

世界自然资源分布

资源问题

资源跨区调配

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利用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台风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

暴雨洪灾

形成

分布

危害

防御

干旱

寒潮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地震

火山

滑坡

泥石流、滑坡

泥石流

 

人类活动诱发:

植被破坏

 

十、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的四个阶段

可持续发展

概念、内涵、原则、从观念走向实践

各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例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必然性、对策、行动方案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可持续—人口政策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农业——-生态农业

实例

工业——清洁生产

 

第二部分地理应试技巧

一、地理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1.高考地理问答题常见失误分析

(1)答案欠准确

由于不能很好的审题,或者是没有搞清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因而答案出现偏差,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从而导致失分。

如:

东亚冬季风势力较夏季风势力大的原因是什么?

本题答案很简单:

“气压梯度力大。

”但由于不明白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许多学生“乱弹琴”一气,答成了一些“不沾边的”答案。

(2)答案不“全面”

所谓全面,就是说:

既要回答主要的,也要回答次要的;既要注意一般的、也不遗漏特殊的。

然而有些学生往往顾此失彼,答了前者忘了后者,回答成有头无尾的不全面答案,从而导致失分。

(3)答案不“圆满”

所谓圆满答案,就是根据试题组织的答案要有头有尾,有因有果,把问题说明白。

如:

黄河比珠江长,但水量仅为珠江的1/7,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同样只答黄河“水量少”的原因,而忽略了珠江“水量多”的原因。

造成答案的不“圆满”。

(4)回答不“具体”

一般来说,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事实”说话。

只抽象笼统的回答,严格来说是很难得高分,甚至不能得分。

如:

江苏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湿润,水网密布。

”如果笼统地答成“自然条件优越”,那就失去了得分的机会。

(5)答案欠“简明扼要”

答案要简明扼要,即回答问题要全面、圆满、具体、准确、简单明了,如答案“拖泥带水”、答不到“点子上”,导致应有的得分点也被多余的文字所覆盖,从而影响答案的得分率。

如:

俄罗斯海岸线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简明的答案只突出了“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西部海岸线较短,北部沿岸封冻期较长,最大港口圣彼得堡通往大西洋须经他国海域”等四点,既节省笔墨、时间,又准确、具体、全面。

(6)用词不准确,不会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回答问题时尽量用词准确,如夏季不能说温暖,冬季不能说凉爽。

学会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如环境差异性、整体性、物流、区位因素、落差等。

2.问答题答题技巧

(1)少与多的技巧:

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

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的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可以多答。

另外,还应根据题目分数的多少来选择,如果分数的比值高,则尽量多答,分数的比值少,则应少答。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答案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

如红海的成因,如果不知道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则可模糊答为板块张裂形成。

但千万不要答为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形成。

(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

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主要与次要的技巧:

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你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5)套用教材的技巧:

在很多情况下,解答题的答案在教材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语言,这时候你就要尽量用教材中的话句去回答。

二、区位分析与评价类试题解答策略

区位问题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商业、旅游等区位。

有关地理区位分析与评价的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之一。

从高考命题方式看,“地理区位分析与评价”的试题选择题、综合题均有,以综合题居多。

地理区位分析与评价类试题注重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贯彻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从近年的命题特点及教科书中区位知识体系看,区位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基本类型。

类型一:

判断同一区域不同类工业的共同区位

例1、(10年天津卷文综第7题)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结合下图,回答:

图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A.原料  

B.基础设施  

C.燃料  

D.消费市场

【解答策略】工业的集聚是指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

解答这类试题除了要对不同的工业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有了解以外,还要找到集聚的原因——

(1)自发形成:

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自发的在地理上相互接近,以降低生产成本;

(2)规划建成:

先建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如我国许多地方的新兴技术开发区)。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实质是考查影响工业的共同区位因素。

图中工业部门众多,类型各不相同,不可能都为了利用该地区的原料或燃料,况且工业产品也不可能用于当地消费,故A、C、D可以排除,这里是天津滨海地区,最大的优势是港口,交通运输便利,属于基础设施,是不同类的工业企业共同需要的区位。

【参考答案】B

类型二:

比较同类工业在不同区域分布的优势区位

例2、(10年福建卷文综第1~2题)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

完成

(1)~

(2)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①B.②

C.③D.④

(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石油开采B.桉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D.港口建设

【解答策略】所谓优势区位是指在各区位要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解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全面罗列一下影响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然后把各个因素的作用进行对比选优。

本组试题都是考查工业的区位。

第1小题考查不同区域的石化基地的优势区位,石化基地的两个最主要的区位条件,一是市场,二是资源。

从市场角度看,相对来说东南沿海石化企业和京津唐地区的石化企业市场相对广阔;从资源角度看,京津唐和东北地区的石化资源比东南沿海丰富。

综合考虑,京津唐地区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

第2小题抓住境外石化产业转移这个要点,在此基础上很容易联想到首先促进区域内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因为有发达的交通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交通条件是首当其冲影响工业的重要区位因素(反过来看,改善的交通条件又成了影响不同类型工业的共同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

(1)B

(2)D

类型三:

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例3、(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36题)下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

该地盛行南风。

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解答策略】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首先要表达明确的观点(是,否)。

这样的问题一般还要说明判断的理由,这就要从题目所给条件、信息认真分析,考虑某种地理事物布局的影响因素综合说明。

本题是考查工业区选址是否合理,题中信息有风向、河流、交通线、城区等,要准确全面提取信息、判断推理,最后描述论证。

【参考答案】合理。

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严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类型四:

分析同一事物区位的有利因素或限制性因素

例4、(2008年广东卷32题)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

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解答策略】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图像,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然后进行知识联想和迁移,综合判断。

本题将要分析的区位对象交代得很清楚(中部六省、农业发展)、区位要素明确(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评价要求有限定(全面:

优势和不利因素),审题时细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即可。

【参考答案】优势:

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②初春、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类型五:

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例5、(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6题,材料及图见例3)

(2)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

【解答策略】从动态角度观察某类或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视角,目的是考查学生分析、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

区位因素中一般情况下自然因素变化小(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容易产生比较大的变化(动态因素)。

分析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原因”前提是要找到变化了的“因素”,本题从图中的信息看变化因素是“城区扩大”,原来合理的西部工业区位于“现在城区”中,变得不合理了。

【参考答案】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类型六:

包含区位因素的开放性设问

例6、(2009山东文综卷26题)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

m),图7为该地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

图8为A地所在省、浙江、广东及全国2001-2008年第二产业占各自GDP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

(4)对A地所在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解答策略】开放性设问试题,答案不具唯一性。

回答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依据你的观点具体分析原因。

本题考查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整体把握,实质是用区位理论分析现实事物的能力,赞同应该从优势说明,不赞同从劣势说明。

【参考答案】答案一:

赞同。

理由:

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劳动力充足,靠近港澳台位置优越;与台湾合作前景好,著名的侨乡。

答案二:

不赞同。

理由:

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缺乏,山地丘陵区交通不便。

以上我们从高考试题常见考查类型简要分析了解答策略,可以总结出分析区位问题的一般步骤。

一是要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

区位分析的对象一般有两种,即某个区域的区位、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如例2、例4都属于考查某个区域的区位;例6中考查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区位条件,就属于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二是要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

历史

 

 

分析某类区位问题并不一定都将这些要素用上,而是要根据问题要求抓住其核心要素有针对性予以分析,掌握区位分析要素能优化答案结构,不至于丢三落四。

三是要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

包括全面分析(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对比分析(指出比较对象区位的相同与不同点);优势分析(全面分析找出在同类中具有优势的因素);主导因素分析(指在各区位要素中具有的决定性因素)等。

在试题中如果有明确的限定语,就应该按限定指向回答(如例4),如果没有明确的限定语,一般是要求全面分析评价(如例6的分析理由)。

四是要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

包括交待其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分析自然区位;分析社会经济区位等。

但要注意审题,明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三、“能源资源的开发”高考命题视角及解答策略

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能源考题主要涉及的知识有能源分类与特点、能源的空间分布、能源结构、能源产销不平衡、能源开发(基地建设)区位、能源开发与区域发展、能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主要能源分布及运输路线(能源调配)、世界能源贸易及能源导致的国家利益等等。

能源知识考点整合网络结构图如下:

(一)能源的分类与分布及成因类试题

例1.(2009年上海卷49—50)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读有关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49.按照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

(至少答出两点)

50.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分析】该题内容涉及能源的分类、分布及成因、开发能源的意义等。

通过呈现材料、给定图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49.可再生;太阳能与风能

新能源多属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50.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策略】

1.理清基本概念,明确分类,解决“是什么?

”的问题。

所谓能源资源是指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

49题:

能源的划分中,根据能源的总量、更新速度、利用开发速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根据开发利用现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可分为: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和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

在此还要理清一些概念的关系,如,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2.常用地图,空间定位,解决“在哪里?

”和“为什么?

”的问题。

如50题,首先准确将拉萨和重庆的位置“定下来”,然后根据图例得到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的事实,为正确回答相关原因找到依据——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中低纬度、大陆性气候、阴雨天气较少、地形开阔、空气流通性好、地势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地区。

(二)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合作类试题

例2.(09年北京文综第39题)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在欧盟前身“欧洲煤钢联营”成员国中,德国煤矿资源丰富,法国铁矿资源丰富。

该组织的成立大大提高了两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

(1)指出该组织成立之初德法两国大型钢铁企业所邻近的城市,并说明布局理由。

(2)说出德法两国之间煤和铁矿石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势。

【分析】该题

以德国鲁尔区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生区域分析能力、观点表述能力。

关联考点有:

工业区位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选择。

杜伊斯堡、梅斯等区域的细化考查等。

要明确钢铁工业基地的布局与发展依赖于近原料、近能源(燃料),从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的水陆交通便利:

发达的铁路网、便捷的内河航运网等。

【答案】

(1)分布在杜伊斯堡、梅斯附近。

钢铁工业是原料指向型企业,因此靠近煤或铁矿石的产地。

(2)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

【策略】这类考题设置往往以社会材料和现实生活为背景,从区域能源分布图切入,考查能源与工业、城市、交通、人口、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的跨区域调配、中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管道运输)也是同类问题。

解答该类能源试题最重要的是要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利用地理的基本原理综合分析问题。

比如对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西电东输、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

(1)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2)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③利用不合理。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开源节流:

跨区域资源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破坏污染。

(4)线路选择——①保证稳定的资源供应、②线路最短化、③施工难度小(考虑地形、气候、河流)、④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最小。

(5)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输出地: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输入地:

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6)对环境的影响:

从输出地、沿线、输入地三个方面表述。

(三)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类试题

图9

例3.(2008年重庆卷13)图8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问题。

(3)图9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4)图10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图10

 

(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

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解析】该大题主要考查能源基地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3)问考查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问题。

(注:

第(4)、(5)小题在下一类型问题中分析)。

【答案】(3)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策略】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

“能源基地”占有较大的空间范围,不同于“点”的区位,属于“区域”的区位,进一步要明确能源资源的种类,做到分析时有的放矢。

(2)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

包括能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开发(采)条件、运输能力、能源市场等。

(3)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

 区位分析包括:

①全面分析(注意从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②对比分析(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因素);③优势分析(全面分析找出在同类中具有优势的因素);④主导因素分析(指在各区位要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等,具体是哪一种分析,要注意审题。

(四)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类试题

以2008年重庆卷第13题的(4)、(5)问为例说明:

【解析】第(4)问考查能源基地产业链的环节,要求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散思考,学会系统关联。

第(5)问是比较不同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原因,首先要弄清楚“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的范围(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等地),然后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找出“环境问题”的不同(前者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是大量利用煤炭造成的环境污染)。

【答案】(4)E:

电力工业,F:

建材工业。

理由:

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5)主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

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策略】

1.分析能源资源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一方面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的发展极易造成“三废”污染;另一方面在开采过程中容易破坏地表原土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加剧沙尘天气等生态问题等。

2.抓住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每个区域的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1)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即围绕能源开发构建新的产业链:

如山西的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产业链,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

(2)合理开发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实现资源和矿区废弃物的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

3.学会读“系统关联图”:

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命题往往在“综合”、“循环”上做文章,以系统关联图的形式呈现。

读图要抓住问题中心,注意系统图的全面性和链条环节、流程等。

如,左图“山西的煤炭综合利用”,可以读出三大产业链。

四、综合题的应试技巧

(一)

综合问答题或论述题既要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又不必过分展开,回答问题要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文字要简洁、明确、通顺,防止“有骨无肉”或“画蛇添足”。

1.准确审题,获取地理信息。

高考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现代文、古文)或图表、数据等形式呈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

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仔细读图:

对地图中地理事物的轮廓、走向、经纬网位置等要关注细微之处。

还应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分析。

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穷尽图中有用信息。

仔细审题,穷尽一切条件:

试题会创设情景提供信息,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都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误答或答不全。

运用原理,甄别隐含信息:

有些题干的条件是地理原理中必须看准的,而试题往往并不明确,而有意识间接地或以细微处表示。

这其实是考查考生观察及正确掌握地理原理的能力。

明确概念,辨析理解题意:

有些考生往往答非所问,表面看像是粗心,其实是概念不清,张冠李戴。

(如:

城市分布形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所以有必要把近似、相关、易混淆的地理概念对照比较,把握好其内涵及外延,找出内在联系及差异。

2.解题思路清晰,充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慌乱不随意。

理解了题意后,关键是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的知识储备,解答试题。

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

要坚持用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