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637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答案

【篇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题】

t>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知识聚焦】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预习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

(2)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的统治:

(1)措施:

改革,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2)表现:

国家,社会经济,人口大幅度。

3.隋朝大运河:

(1)目的:

为了加强,巩固。

(2)时间:

在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

(3)三点:

中心在,北达,南至。

(4)四段:

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5)地位: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

【考点扫描】(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b.605年c.589年d.611年

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

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

8.隋朝末年,有位商人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a.江南河---邗沟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

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

10.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11.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

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

地位如何?

(3)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

(4)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12.合作探究: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想想看,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讨论:

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

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怎么看?

第2课贞观之治

【知识聚焦】

1.掌握唐朝的建立以及唐太宗和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

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预习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唐朝的建立:

618年,建立者是,都城在世民就是,年号。

2.贞观之治:

(1)治国思想:

吸取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

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大臣要,统治才能巩固。

(2)治国措施:

重视发展,减轻农民的;注意“”,节制

自己的享受欲望。

下令合并,革除“”的弊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

心。

(任命、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

的)。

(3)结果:

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

治为。

3.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2)统治措施:

①继续实行发展的政策;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

“”。

【考点扫描】(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1.隋朝从建立到灭亡共存在了()

a.35年b.36年c.37年d.38年

2.今天的西安(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作为都城,她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下列朝

代属于这六朝的有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唐朝()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5.小明想要了解唐朝建立的情况,上网点击的关键词应该是:

()

a.李世民b.李渊c.杨坚d.杨广

6.电视剧《贞观长歌》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你认为下列属于唐太宗的主要政

绩的①虚心纳谏②轻徭薄赋③统一文字④北击匈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d.维护封建统治

8.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

()

a.唐高祖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9.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

()

a.任用姚崇、宋王景为相

b.重视文化教育,设州县学校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10.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开国皇帝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提倡节俭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隋朝灭亡

b.由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故将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c.“房谋杜断”从侧面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

d.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他的年号是什么?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

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你能从材料一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指导自己的工作?

(4)材料二中的镜子是谁?

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5)你能举出他之前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两个例子吗?

【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说一说隋朝亡唐朝兴给我们的启示。

第3课开元盛世

【知识聚焦】

1.掌握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事实。

2.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3.了解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的关系以及曲辕犁、筒车、唐三彩等成就。

【预习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武则天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3.武则天重用,重视发展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

4.开元盛世的原因:

①唐太宗的_______和武则天的统治为其奠定了基础;

②唐玄宗任用贤臣如______,励精为治;

③重视_________,把中央的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的政④提倡勤俭

5.开元盛世的表现:

农业:

_____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_____之风盛行;新的农业工具______和____。

手工业:

越州的_____瓷,邢州的_____瓷,世界工艺珍品_________

商业:

大都市:

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内___是住宅区,___是商业区

【考点扫描】(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1.开元通宝是唐中后期通用的货币,它有利于唐朝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它始铸于()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唐玄宗前期d.唐玄宗后期

2.唐朝时期有许多新的发明,其中农民创制的新的浇灌工具是()

a.翻车b.筒车c.水车d.耧车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历史时期是()

a.“文景之治”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

c.“开元盛世”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

4.下列哪项内容最能说明唐朝丝织技术的高超?

()

a.唐朝的丝织品品种很多

b.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

c.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可透过丝绸衣服看见胸前的黑痣

d.唐朝的丝织品数量多

5.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长安b.洛阳c.扬州d.成都

6.唐都长安中的商业区是()。

7.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

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③都任用节度使。

④都抗击突厥。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我国是茶的故乡,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9.作为唐代的农民,下列现象符合其生活实际的有:

()

【篇二: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t>1、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人物名字);时间是581年;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2、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为什么?

“开皇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大幅度的增长,粮食充足,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所以其统治被称为“开皇之治”。

原因:

⑴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⑵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⑶注重吏治;⑷提倡节俭。

3、材料: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⑴你知道材料中的“渠”指的是什么吗?

隋朝大运河

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全国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

⑶此渠是谁下令开通的?

他开通此渠的目的是什么?

隋炀帝;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⑷此渠的中心在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此渠在古代世界上地位:

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⑸它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1、618安。

2

3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是武则天,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唐太宗与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注意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6、材料一、唐太宗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赏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⑴材料一中的“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是什么含义?

“以古为镜”是指汲取隋亡的教训;

“以人为镜”指多听像魏征一样的大臣的建议。

⑵材料二是谁的话?

它的意思是什么?

唐太宗的话;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

⑶为了避免“覆舟”他产生了怎样的治国思想和采取了哪些措施?

结果怎样?

治国思想:

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的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治国措施: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第3课开元盛世

1的灌溉工具筒车。

2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3坊(居民住宅区)和市(繁华的商业区)。

4、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答一历史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

6、简述唐玄宗与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⑴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⑵重视农业生产;⑶注意“戒奢从简”;⑷统治时期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7、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⑴这首诗是何人的何作品?

杜甫的《忆昔》

⑵诗中从哪些方面描述了什么景象?

从人口之多、粮食之充足、社会之安定等方面描写了唐朝的繁荣富庶,天下太平景象。

⑶“开元”是谁统治时期?

唐玄宗

⑷为何引文中称为“开元全盛日”?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所以称为“开元全盛日”。

⑸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有哪一些?

①唐太宗、武则天为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②唐玄宗任用贤臣,“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戒奢从简。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隋唐时,对科举制度的诞生、完善作出贡献的几位皇帝有:

⑴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⑵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⑶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⑷武则天,设殿试;武举;⑸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2

3、简述科举制诞生的意义。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4、请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⑴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官府任职;⑵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⑷影响到了邻国。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

2、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⑴“朕”是谁?

他被当时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

天可汗

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体现了开明的友好的民族政策。

⑶请举出四例具体史实来说明唐朝的上述民族政策。

①文成公主入吐蕃;②金城公主入吐蕃;③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④唐玄宗封粟末靺革曷首领为渤海郡王;⑤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⑷这样的民族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了同边疆各族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发展。

3、“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⑴上述引文是谁的话?

其中的“帝舅宿亲”是什么意思?

尺带珠丹;

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唐朝皇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⑵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金城公主入吐蕃

⑶文中“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吐蕃

⑷举出唐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件事?

并说出这两件事的共同作用。

文成公主入吐蕃;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6课对外友好交往

1、与唐朝建立友好往来的国家有日本、新罗、天竺等。

2

3

4、唐玄宗时,鉴真(姓名)赴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建筑),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它见证了中日的友好交往。

5,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6西游的目的地是天竺,该事件的影响是:

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7、简答:

唐朝时,为何外国人将中国人称为“唐人”?

⑴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⑵唐政府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⑶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所以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8、简述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⑴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了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⑵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⑶日本的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城的建筑样式相同。

⑷唐诗特别是白居易的诗深受日本人喜爱。

⑸日本的士大夫热爱中国的书法。

9、简述唐朝对外交往的重要影响。

⑴向世界其他国家传播了中国当时的先进文化;⑵密切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⑶促进了中外

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1主持建造的。

2、隋唐的建筑有突出成就,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隋唐这一成就(a)

a、万里长城b、李春主持建造的赵州桥c、唐长安城d、大明宫含元殿

3、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朝代)印制的《金刚经》(作品)。

4“诗仙”是李白。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

1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2、唐朝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吴道之,后世称他为“画圣”,他开后世写意画的先河,其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还有阎立本,擅长画人物故事画,其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3为:

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填表

2、a、隋唐时契丹逐步强大起来b、唐末,契丹人逐步学会种庄稼、冶铁,有了农耕生活

c、10世纪初,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

d、辽太祖不断向南扩张势力,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3

4、澶渊之盟的签订双方是北宋和辽;内容是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影响:

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双方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

5、澶州大战中,力劝北宋皇帝宋真宗亲征的宰相是寇准。

6化交流。

7、按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①金灭辽②契丹建立③西夏建立④北宋建立⑤南宋建立⑥金灭北宋②④③①⑥⑤

8、宋金议和的内容是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9、简述岳飞的主要事迹并对其作简要的评价。

取得郾城大捷,大败金军,收复建康等许多失地。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1、唐朝中晚期至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其原因是(a)

①这一时期,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

③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④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南方更适宜农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时期);最后完成于南宋(时期)。

3粮食产量的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何地)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4、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是宋代。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地点),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的重心。

著名的冰裂纹瓷器出自浙江哥窑。

5

6、宋代政府对外贸易的态度是鼓励海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

7。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

2、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b)

a、士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量d、达官贵人的需要

3

4、中国古代妇女开始缠足的陋习始于宋代。

5、南宋有的学者认为“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这反映了(c)

a、宋代服饰崇尚节俭b、南宋人民深受少数民族政权金的压迫

c、宋朝人的服饰深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d、宋朝人都改穿少数民族的服饰了

6

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名字叫铁木真,其最大的历史功是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2、元朝的建立时间是

3、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元朝建立②蒙古军队灭金③蒙古军队灭西夏④元灭南宋⑤蒙古国建立⑤③②①④

4、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的有价值、有意义,要名垂青史。

【篇三: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class=txt>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